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的各位君主分别有什么特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汉朝末年,随着黄巾军的起义,一个延续了百年的乱世正式拉开了序幕。然而乱世毕竟不是游戏,不能依靠一个人就能结束这种纷争,只有招揽更多的人才,才能够在乱世上得到一席之地。而能在东汉末年中,笑得最后,自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曹孙刘三人。那么他们在用人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曹操,实用主义,用完即弃
曹操作为三国之中称霸了北方的人物,手下精兵强将无数,更是有不少平民出身的武将,在他的麾下深受重用。这里面和曹操本人的用人策略少不了关系。换成现在的看法,曹操对人才的政策,更加偏向于现在的招聘制。只要能有过人之处,那么曹操无论是降将还是平民出身,都不会太过于刁难,而是在考量之后,将其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比如说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中,于禁、乐进、张辽等颇为有名的人物,都是从行伍之中被曹操提拔出来的,张辽更是吕布手下的降将,最后还能坐到合肥太守的位置之上。可见在曹操的手下,只要你真的有实力和才能,还是可以有一番作为出来的。
但是曹操在人才方面,虽然说能起到知人善用的好,但是他对那些再也派不上场的人,也是相当冷酷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跟随他打下了半壁江山的荀彧。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出谋划策,在后方稳定后勤,更是举荐了郭嘉和荀攸等曹营不可或缺的人才。但是在大局初定之后,曹操为了称帝,选择横下心来,赐死了荀彧。
如《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除此之外,那些对他而言很难办的人,他也在背地里指使自己的手下找个理由将他们处理掉。比如说在官渡之战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许攸。在《三国志》中记载,曹操迎接许攸的时候"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可谓是给足了面子。但是在平定北方,曹操后方稳如泰山之后呢?"褚大怒,拔剑杀攸,……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把许攸厚葬了事,许褚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可见在曹操的心里,人才肯定是要用的,但是重用的人,必须是完全忠诚于他的。曹家和夏侯家的人,他肯定是信得过的。其他哪些人,要是安分守己的话,他也不会做出什么不利于他的。比方说荀彧不支持他称帝,但是荀攸身为荀彧的侄子,却没有支持荀彧的决定,而是选择站在了曹操这边。最后曹操依然没有疏远他,而是让荀攸接着为自己效力。
二:孙权,重用士族,帮派主义
相比起曹操,孙权就多了一些"传统"的思想,那就是求稳。体现在人才方面的话,就是孙权不喜欢向天下招纳人才,更多的是重用自己领地内的士族子弟们。比如说东吴数十年来,能够在孙权手下大放异彩的,大部分都是江东有名的地方士族。《吴录·士林》就记载:"吴郡有顾、陆、朱、张为四姓。三国之间,四姓盛焉"。顾雍、陆逊、朱然、张昭等人,就是当时士族有名的代表人物。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说周瑜、太史慈等人,就是由孙策孙权亲自看上,并且拼命挖角过来的。因此在用人战略之上,其实孙吴的特点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和士族进行利益交换,士族为他们出钱出力出人,孙家则给他们土地和富贵权力,大家一起发展好东吴。偶尔在战争中,要是遇上一些孙权觉得特别意气相投的人,那就想办法挖过来重用。
而这一点,也导致了最后孙吴的没落。毕竟士族和孙家的目标是不同的,孙家是为了最后称霸天下,士族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让自己家族能够过得更好。至于他们效忠的人是谁,他们并不会在意。赤壁之战前,张昭就是有名的投曹派,整天怂恿孙权投降,好让他们能够保留自己的土地,避免被曹操夺走。毕竟换个人效忠也是效忠、家族还在就好。
三:刘备,仁义为先,理想主义
相比起其他两个人,刘备就要有游侠气概的多。在东汉时期的游侠气概,换到今天的话来说叫什么呢?叫义字当头,帮派文化。刘备这一生,就是靠义字起家,也是因为义而失去了天下。早先流浪天下拉拢的文人武将们,也都是因为他的义气,还有他看重人民的态度,才选择追随他的。关羽为了兄弟之义,能够舍弃曹操的功名利禄,带着嫂子千里走单骑回来找刘备。刘备为了百姓,更是不惜在被曹操追击的情况下,带着他们一起逃亡。
环视三国的历史,能够和义和理想扯上关系的,大多数都是刘备这一边。为了恢复大汉的天下,那些武将甘愿陪他一起吃苦,甚至糜竺还将自己的妹妹,自己的全部家产都给了刘备,和他一起从北方打到蜀地。可见刘备的人格魅力,是能够让人为之出生入死的。
而在当时曹操已经占领了天下大半的情况之下,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知道,恢复大汉的天下,早就算是梦话了。没有千载难逢的转机,蜀国只会越来越弱,最后被曹操吞并。然而在蜀国中后期,那些早先跟随刘备的元老们,面对这种劣势,依然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而北伐。可见蜀国这些人的理想主义,已经是深入了他们的骨髓了。
然而他的义,也是蜀国最大的问题。刘备以恢复大汉为目标,以仁义为理念,才召集起了支持他的人马。当时在三分天下之后,牵扯到利益方面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而在关羽死后,理性上,刘备不应该攻打孙权,而是要采取诸葛亮等人的策略,提出相应的条件和孙权重修旧好,最后击败曹操再伐孙吴。
然而在义这一方面,刘备不得不出战,不然就是违背了自己的信念,那么此后他在天下再无仁德可言。所以夷陵之战,就成为了蜀国灭亡的关键一战。这也正是刘备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演义试图把刘备描写成仁义之君,但是就像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演义中的刘备仁义而近伪。其实正史中的刘备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真正的刘备,善于识人,善于拉拢人心,有城府,有抱负,所以在最落魄的时候依然有人誓死追随;刘备确实是仁义之君,这在正史中也有很多体现;刘备大半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却从未消沉,可见刘备的坚韧不拔超乎常人。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成为一方霸主,可见刘备的能力也很强;但是刘备作为封建帝王,缺点是不可避免的,一意孤行起兵伐吴就是一个例子。
总的来说,刘备起于微末,志向远大、性格坚韧不拔、仁义、魅力超凡、城府极深、但并非完人。
下面古人对刘备的评价,比较具有代表性:曹操:“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皆都雄才大略,具有领导气质!而曹操出自阉宦之后,又称是西汉功臣曹参之后(存疑),形象也不咋地,但文采高于孙,刘!刘备,中山靖王苗裔,皇室血统,形象不错,深得人心,以仁义著称!孙权,生得碧眼紫髯,身材上下匀称,亲射虎于猇亭,颇具英雄气概,尤其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打败了号称拥兵八十三万的曹操!
其共同点是:招揽人才,做事坚韧不拔的信心,能做到唯才是用,身旁都聚集着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不同点:曹操出身名门望族,兄弟一条心,桀骜不驯。刘备出身皇族以没落,织席贩履,屡败屡战的信心终成大事。孙权集父兄基业,终成大事。
曹操:奸雄 雄才大略+残忍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武帝纪》陈寿)
“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明略最优”、“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后汉书·许劭传》,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刘备:枭雄,仁德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三国志》: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魏书》曰: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孙权: 前贤后昏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共同点:各逞雄才,识人用人一流
刘备绝对是三国最牛逼的君主,强于曹操和孙权。
大家看看曹操和孙权,其实起点比刘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先说孙权。
他的老爸孙坚,最早就是长沙太守,也是全国有名的悍勇诸侯。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十八路中,孙坚就是一路。孙坚虽然随后因轻率冒进被刘表杀死,但毕竟影响力巨大,旧部众多。
他的儿子孙策能力还强于父亲,依靠父亲旧部的支持,一举占领江东广大地盘,成为国内仅次于曹操的强大诸侯。自然,孙策被暗杀时,东吴内部还有很多问题,地方豪强和山越族不断叛乱,但毕竟大局已定。孙权是在父兄创业的基础上,维持现状而已。其实,孙权最大的功绩是赤壁击溃曹军,以及杀死关羽夺取荆州。
至于夷陵之战,其实是两败俱伤,也算不了什么胜利。然而,孙权随后攻击曹操全部失败,自己的儿孙也不争气。
再说曹操。他的父亲曹嵩是非常有名气的曹腾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曹操的家族实力很强,二十岁的曹操察举孝廉成为郎官,后来被任命为东郡太守、骑都尉等官职。而曹操依靠曹家和夏侯家的实力,募兵数千人,以此期间,一步步壮大。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也是十八路诸侯之一。
所以,曹操虽然才能突出,但也是依靠家族的强大实力,才有这么快的发展。相反,刘皇叔则完全是白手起家。刘备自称皇叔,其实祖先基本不可考证。父亲本来就是一个低级官吏,在刘备少时已逝。刘备便与母亲贩卖草鞋、织草席为业。可以说,刘备第一没钱,第二没名,第三自称为皇族却是普通平民。在乱世中,普通平民想要白手起家几乎不可能。因为地方的实力都把持在豪强家族手中。这也是先秦的遗风,整个汉代也没有彻底纠正过来。
除非你像孙权、曹操一样本来就有家族撑腰,但刘备没有。真的要白手起家,除非你有钱有威望,或许能够拉起部队打天下。但刘备无钱,所以在讨伐黄巾贼中也属于弱小军阀,没什么了不起。在曹操孙权都很牛逼的时候,刘备只是平原相,也就是山东省德州市中部几个县城的官员。
到了陶谦让徐州的时候,刘备只有1000多兵力,在全国诸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然而,刘备却白手起家做到了最强。
从开始毫无名气,到陶谦让徐州时候,全国都知道有个刘皇叔,非常讲仁义,打仗又厉害。而陶谦当时避免曹操赶尽杀绝,死前将徐州让给刘备,还给了他5000兵马,这就完全不同了。刘备一跃成为大诸侯。而刘备之所以能够成为大诸侯,根本上还是自己不但打仗颇有一套,还有了仁义刘皇叔的虚名。
这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财产,类似于一个皮包在地摊上卖200,在LV专柜卖2万一样。刘备通过自己能力,将自己从地摊货甚至为高档奢侈品。
读过三国演义,一般人都认为刘备是最仁慈的君主,你看面对着暴躁的张飞、傲慢的关羽,刘备总是慢条斯理,显示出那么沉稳;当陶谦三让徐州的时候,刘备显得是如此的诚意,宁死也不愿意接受重任,让人感到刘备的确很仁爱;当曹操率兵攻打荆州的时候,老百姓自发的跟着,后来竟然有十万之众,当时刘备有句名言:夫成大事者,以人为本。如此看来,刘备似乎是最仁慈的君主。
江湖以为,其实不然,若论最为仁慈,刘璋比起刘备尤甚;刘备作为乱世枭雄,其实并不是一个善茬,早年曾经怒打过督邮,腰斩过车胄,就是对同是汉室宗亲的刘璋也没有心软,以帮助刘璋为名,其实进一步蚕食刘璋的土地,最后达到占有益州的目的。相比之下,刘璋倒是显得很厚道很仁慈。刘璋也不是软柿子,早年也曾经怒发过冲关。刘璋即位后,张鲁的母亲和刘璋的老爸关系不一般,当年经常出入刘府。张路很狂妄,这让刘璋心里很郁闷,即位以后,就把张鲁的母亲和弟弟给pass了,这让张鲁很恼怒,于是二人变成了仇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7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