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位,即便没那么幸运,他的前半生和后半生有着很大的差别。他就是亡国君王石重贵。期初在登上皇位宝座的时候还是比较幸运,不过同时也是很悲催的,在他的国家灭亡之后并没被敌军杀掉,也没有像刘禅跟孙皓那样被封王或软禁,而是被敌军圈养着。由于他从天上掉到地上,成为一名普通农民,想必这种天壤之别的感觉,还真让人难以接受。
不过石重贵要比电视剧里面的人物更加精彩,原本他只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子,其实他并没机会当上皇帝,毕竟后晋高祖还有冯道的帮忙,因此说他当皇帝的几率比较大,当农民的几率比较小。而他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主要还是有了冯道的帮忙,不过让他没想到的就是,自己当了4年的皇帝,结果却务农了37年。
不过,石重贵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是国家之所以灭亡也不全是他的责任,主要是因为他娶了冯氏作为老婆,把后晋朝廷弄得一塌糊涂,当时后晋王朝的灭亡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即便他乘势围攻,不过他仍然坚守着誓死抵抗,并没有选择投降。即便敌人跟他不是一个级别,但是还能够看出他很有骨气,等到被当做俘虏后,便开始过上了长达37年的农民生活。直到公元974年,他在愤然中去世,由此便结束了他的务农生活。
要是把他跟刘邦和朱元璋相比较的话,石重贵的一生跟他们有着天壤之别,他的前半生凭着金钥匙出生,然后就顺势而为登上皇位,接着就成为了亡国之君,还务农了37年,在史上能够像他这样的皇帝或许仅有此一人吧!
西晋被北宋都得位不正,后世名声完全不同
西晋和北宋两朝高度的一致,同样都是受先帝托孤重臣。但却篡位登基黄袍加身,唯一的区别就是西晋有过个短暂的统一,而北宋致死也未夺回燕云十六州,但却一直向辽和西夏纳贡。
而后晋有八王之乱导致天下崩溃,汉家险些亡国灭种。宋朝靖康之耻也使华夏沦落。
西晋和北宋都是亡于异族之手,后世对于北宋是高度赞善而西晋却是一无是处,造成这一结果的最大主因就是因为时代不同了。魏晋时代,正是士族门阀鼎盛的时代,那时候还将皇权看作是神圣无比,士族门阀还讲究一个颜面,讲话要算数,轻易不杀人,但司马家上位太无耻,将一切道德底线拉到最低,将一切神圣的东西踩在脚下。
皇权如果不神圣,那就是最疯狂的时代了,一顶顶皇冠落地,一座座火山爆发,五胡乱华三百年动荡的始作俑者就司马家。等到了五代十国,皇权更是一文不值,谋朝篡位犹如儿戏。
当时的游戏规则是: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既然如此,那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皇帝。五十年,九姓十四帝,皇权还有什么神圣性可言,后周自己都是篡位,又有资格去诟病后来者。柴荣不过一个军阀,正统性和曹魏差得远了,曹魏起码表面上受禅于东汉。后周一朝那真是一点正统性、法理性都没有了。西晋的法理性也高于北宋。
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现在看颇有喜感,是一报还一报,但在当时,可以感受到晋明帝惶恐,而且和他对话的是王马共体现的王导。赵匡胤登基之后,他也意识到天下无不亡之国,他对赵普说,大宋有三百年基业我就满足了,没有想到一语成谶。
西晋之所以不如北宋就是在于他一无是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部拉胯,司马家得国不正不算啥,关键是他接过来以后,如果成为大唐那样的盛世也没有什么。
但问题是开国就不行,实际上就是曹魏的体系的延续,不过是换了一个皇帝而已,情况不但没变好反而变差了。
司马家眼里只有权利,格局太小。赵家人虽然得国不正,但比起司马家来,那是正得很了。北宋虽然没有做到大一统,也就在军事上弱一些,即便如此在徽宗之前也保持了领土的完整性,其他各个方面丝毫不亚于两汉和隋唐。
西晋从280年完成统一,291年就开始八王之乱了,公元317年就亡国,不过37年,而北宋从建国到靖康,好歹过了160年。
这160年的太平时光,北宋治理的可比司马家强多了,在整个中国历史也是相当的可以。当然了赵构虽然是人渣加阳痿,亲妈和自己媳妇在浣衣院一日接客105位,他还得年年给岁币,但讲真,老赵家的的平均素质,那比姓司马家的还是要高出一大截的。
宋朝被人诟病的是文贵武贱,是东华门外唱名的好男儿,奇葩的武事制度。而西晋却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西晋皇族和士家门阀的丑陋更能展现人性的丑陋。
实际上就是尽管大家底子都不干净,但是还有一个要脸不要脸的问题,这还是有区别的。北宋为何抬举读书人,就是因为他要脸,西晋为何名声差,就是因为他不要脸,魏晋一帮人除了嗑药啥也不会。
司马炎要是有半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政治智慧,也不会有八王之乱,当然也是无可奈何。司马家唯一可取就是厚待曹魏子孙,曹负自己活到58岁,陈留王一系一直传到南朝齐,从265年传到479年,传了214年,而两晋不过155年。
而所谓的赵匡胤厚待柴荣的子孙,都是假象。柴宗训不到20岁就死了,两个弟弟是早天,而且都无后,郭威柴荣一系实际上已经绝后。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并不能算作是纯现代白话的。
推荐《夜宴--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去年新出的作品,五代十国专业历史学者写的应景通俗毒物,文笔还可以。
数种十国史书提要
《蜀桂堂编事》二十卷
右伪蜀杨九龄撰。杂记孟氏广政中举试事,载诗、赋、策题及知举登科人姓氏,且云:“科举起于隋开皇前,陋者谓唐太宗时,非也。”
《九国志》五十一卷
右皇朝路振子发撰。杂记吴、越、唐、前蜀、后蜀、东汉、南汉、闽、楚,凡九国。
《十国纪年》四十二卷
右皇朝刘恕道原撰。温公序云:涣之子也。博学强记,同修《通鉴》,史事之纷错难治者,以诿恕。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往借观之,目为之瞀。性刚介。初与王安石善,及改新法,言其非,遂与之绝。卒年四十九。所谓“十国”者,一王蜀,二孟蜀,三吴,四唐,五吴越,六闽,七楚,八南汉,九荆南,十北汉。温公又题其后,云:世称路氏《九国志》在五代之史中最佳,此书又过之。以予考之,长於考异同,而拙於属文。其书国朝事,皆曰宋,而无所隐讳。意者各以其国为主耳。
《外史梼杌》十卷
右皇朝张唐英次公撰。序称:王建、孟知祥父子四世八十年,比之公孙述辈,最为久远。其间善恶,有可为世戒者,路振之书未备。治平中成此书,以补其遗。凡《五代史》及皇朝日历所书皆略之。温公修《通鉴》,搜罗小说殆遍,未尝取此书,盖多差舛,如光天至二年之类是也。
《江南录》十卷
右皇朝徐铉等撰。铉等自江南归朝,奉诏撰集李氏时事。王介甫尝谓:铉书至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其于《春秋》、箕子之义为得也。虽然,潘佑以直见杀,而铉书佑死以妖妄,殆与佑争名。且耻其善不及佑,故匿其忠,污之以罪耳。若然,岂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世多以介甫之言为然。独刘道原得佑子华所上其父事迹,略与《江南录》所书同,乃知铉等非欺诬也。
《江南别录》四卷
右皇朝陈彭年撰。伪吴、伪唐四主传也。
《南唐近事》二卷
右皇朝郑文宝编。记李氏三主四十年间杂事。
《江南野史》二十卷
右皇朝龙衮撰。凡八十四传。
《旧五代史》
《五代会要》
好象都是文言的 百度有五代十国贴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6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