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夷陵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夷陵之战刘备和孙权兵力相当,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刘备大军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这种结果在三国时期还是比较少见的。况且当时正处蜀汉鼎盛时期,刘备伐吴的决心也让部队的士气达到鼎盛,为何结果却是一边倒呢?这就要看看刘备在夷陵之战上究竟犯下哪些失误了。其实刘备统病的能力和经验不输蜀汉任何一人,出现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明刘备失去了往日的冷静,才会一步步主动踏入敌方的陷阱。
一意孤行
刘备登上帝位之后,为了报仇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坚持要出兵伐吴。《三国志 蜀书 法正传》记载: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由此可见,刘备力主伐吴在蜀国内部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就连诸葛亮也不赞同刘备出兵伐吴,可惜刘备被仇恨冲昏了头脑面对群臣的劝谏他仍然下定了伐吴的决心。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刘备出兵伐吴时,孙权已经表示出了服软的迹象。然而刘备却拒绝和孙权谈判表示出和东吴势不两立的态度,这显然是刘备一意孤行的另一种表现。当时以蜀国的实力是没法灭掉吴国的,就算刘备后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吴、蜀两国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的。此时对于刘备来说最佳的策略是一边出兵一边和东吴谈判,以大兵压境迫使吴国在谈判桌上妥协。而刘备却让吴国断绝了和蜀国讲和的念头,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理智的。
急于求胜
夷陵之战前期,刘备在用兵方面就表现出了急于求胜的一面。《三国志 蜀书 黄权传》记载: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刘备出兵伐吴时,蜀国将军黄权认为蜀军从水上行军前进容易后退难。于是黄权便自告奋勇率水军为先锋替刘备御敌,而刘备不仅没有遵从他的意见反而将他调到了江北用于防范魏国的军队。刘备的想法是自己率大军寻找吴国主力决战。
《三国志 吴书 陆逊传》记载: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刘备为了引诱吴国出战曾派大将吴班率数千人向吴军挑战,他则带八千精兵埋伏在山谷中等待吴军上当。可惜吴国统帅陆逊识破了刘备的计谋坚守不出,刘备求战不得只得将伏兵撤走。刘备急于求胜却求战不得,这给蜀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分兵作战
夷陵之战初期,刘备率领蜀军打的很顺畅。蜀军向吴国占据的地区推进了五、六百里,后来陆逊命令吴军坚守不出更是让刘备误认为吴军怯战。刘备对吴军的误判让他犯了致命的军事错误,那就是分兵作战。《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记载: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於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通武陵。起初,刘备从蜀国出兵是水陆并进。后来刘备干脆命令水军同步军一同上岸扎营,蜀军被分为了四十多营连营七百余里。
《三国志 魏书 文帝纪》记载: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魏国皇帝曹丕在听说刘备分兵作战连营七百余里时也惊讶地认为刘备此举是在自取灭亡。《三国志 吴书 陆逊传》记载: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刘备分兵作战连营数百里的疯狂之举,令陆逊找到了破敌之策。陆逊当初之所以按兵不动就是因为忌惮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此时刘备没有分兵水军、步军的战斗力都令陆逊担忧。现在刘备不仅让水军上岸扎营还将军队分为四十多营,他的这种自我削弱战斗力的作法让陆逊有了必胜的把握。因此陆逊才敢给孙权吃定心丸让他不要为刘备伐吴而担忧。
其实蜀汉在夷陵之战后的一蹶不振,不仅仅是夷陵之战中损失的那五万兵马造成的。汉中之战后,刘备的势力到达了顶峰,根据估算,刘备当时的兵力在十七万左右,大将之才,治国贤相,顶级的谋士,一样都不缺。刘备具备了老祖宗刘邦的兵出关中,成就帝王霸业的基础。首先是公元219年10月,孙权背盟,命吕蒙、陆逊偷袭荆州。这一战下来,刘备保守估计损失了四万荆州精兵。并且,关羽被擒杀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关羽这种大将之才的死,对于刘备来说,损失是致命性的。荆州丢了之后,公元220年初,刘封因为不救关羽,以及他和孟达的矛盾,由他镇守的上庸三城被魏国夺了去。自此之后,刘备就只能出汉中,才能北伐中原。缺少了对曹魏出其不意打击的可能性。公元220年夏,刘备帐下第一谋士法正突然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死后,蒋琬曾经策划从汉中沿汉水东下,先攻取上庸,再攻取襄阳,继而北伐中原的策略。公元221年,由于曹丕篡汉,汉朝灭亡,刘备决定称帝。一来,他早想称帝,二来可以靠称帝这件事鼓舞士气。公元221年夏,刘备决定东征荆州,为关羽报仇。但大军还未出征,张飞就死了。之后没多久,黄忠也在成都病故,两人都死在了夷陵之战前。到了公元222年,即夷陵之战期间,蜀汉的骠骑将军马超也在成都病死了。马超死后没多久,刘备即遭遇夷陵之败。而这一败,刘备所有的精锐,全部断送。首先是兵员上的损失,保守估计是两万,最多是四万。其次是人才方面的损失。纵观三国时期,没有一个军阀在损失如此多人才后还能继续坚持的,一个都没有!当年袁绍在官渡惨败,元气大伤,瞬间就把袁强曹弱的局面葬送了;曹操在赤壁大败,元气大伤,虽然后来曹操还能屡次南征,但他也丧失了一鼓作气平江东的锐气。另外,除了精兵、人才的损失,蜀汉内部的动荡也是致命性的。公元223年初,汉嘉太守黄元听说刘备大败的消息,立即起兵造反。截止到刘备病死时,蜀汉接近一半的国土都反叛了。公元223年4月,对于蜀汉最大的打击终于还是来了精神支柱刘备去世。刘备之死就相当于刘邦死了。大将死了,谋士死了,群臣死了一大半,精兵也死了一大半,现在连主公也死了。刘备临死前,离亡国也就只差半步路了。不过好在当时魏吴交战,无暇顾及蜀汉,而诸葛亮等人也是殚精竭虑,力保刘禅。蜀汉也就在这种极危险的情况下才熬了过来,又延续了四十年的国运。总的来说,公元219年?223年,刘备集团在这四年期间的兵力损失起码在十万左右。而且比损兵更可怕的是,蜀汉大量人才在战争前后的去世。尤其是刘备的去世,他因为夷陵大败而一蹶不振,继而病死。刘备是蜀汉的精神领袖,连他都不在了,蜀汉已经一蹶不振了。
刘备堪称三国时期最为卓越的营销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刘备本在幽州卖草鞋和席子为生,后来遇到关羽和张飞,便与二人结拜为兄弟,这一结拜可不得了,完全燃烧起了刘备匡扶汉室的希望,后来刘备带着关羽与张飞参加了镇压黄巾起义、入主徐州,公孙瓒处挖到赵云,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按照刘备的计划进行着。
那么,刘备到底是靠什么吸引了,关羽,张飞,赵云呢?其实,刘备他有一句营销话术,“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大汉之皇叔”,刘备正是靠着这句话,后来还吸引到了诸葛亮与庞统。诸葛亮在隆中提出《隆中对》战略,帮助刘备拟定战略发展方向,而凤雏更是为刘备计划取益州之谋划。也正是因为如此多大神的相助,刘备最终才能定汉中,取蜀中,与孙权、曹操、鼎足而立!
不过,在刘备平生之中,他还是犯下了许多错误,探哥稍作统计,发现至少在刘备身上出现过六次致命的错误!刘备,刘皇叔到底做错了什么?下面就来慢慢唠一唠。
一者,刘备娶错一人。对于这个人,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她便是孙权之妹,孙尚香。刘备当年为了荆州不得已而娶了孙尚香,他们联姻完全是政治婚姻,毫无幸福感可言,后来得到一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二者,刘备错收一人。刘备到底错收了谁?说到此人,可以说是人人喊骂!他便是三姓家奴吕布,当年吕布被袁绍扫地出门,走投无路的他来到了刘备处(徐州)刘备,此时竟然收留了吕布,后来徐州遭到吕布的袭击,刘备不但丢城池,而且还丢掉了家小,可以说刘备收吕布完全是一个错误,是一个引狼入室之举。
三者,错看一人。此人是谁?他不是别人,而是刘备之子刘禅。在刘备去世之前,刘备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大儿子刘禅,30年后,蜀中遭到钟会、邓艾进攻,刘禅在有力反击的情况之下,竟然做出投降的决定,这也就算了,后来在洛阳还留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丑闻,可以说,这完全是在打刘备的脸啊。
四者,错用一人。此人便是刘备所收义子,刘封。刘封,身为上庸主将,当年关羽派人求救,刘封不但不及时发兵救援,而后与孟达争执,四处打压孟达,一方面导致孟达投降曹魏,另一方面也直接造成关羽无援兵的局面,最终关羽战败被杀,刘封可以说有着不小的旁带责任,当然这也是刘备错用刘封的恶果!
五者,错杀一人。此人,武艺高强,绝对是一个帅才,他便是张任。张任,当年在刘备进取益州之时,设计干掉庞统,足见其智谋不弱。带兵布阵亦不弱。后来,刘备包围雒城张任战败,此时张任宁死不降,被刘备斩杀!倘若,刘备学习张飞义释严颜,张任日后必归刘备所有,如此将才,岂不是蜀中又多了一个王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6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