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应该算是太监为患比较轻的一个朝代,很可能也是太监制度最完善的一个朝代,以则例而言,就有十余部之多。这大概是因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清朝对于明朝太监弄权误国的事情相当忌惮,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极力防范宫中太监。
雍正皇帝明确立下一道规矩: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无论是谁,都不许超过四品。这就意味着,像明朝大太监魏忠贤那样,自封9千岁,专断国政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
然而,规矩是人立的,规矩也往往是人破坏的。到了清末光绪20年,慈禧太后就破坏了这个祖规,赐予一个太监二品顶戴花翎。
能够让慈禧太后破坏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得到二品顶戴花翎的太监叫李莲英。于是,李莲英便成为清朝唯一一个二品大太监。
李莲英的二品顶戴花翎差不多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因为,李莲英并没有担任具体的行政职务。但是,千万别把李莲英当作普通的太监。作为慈禧太后身边最受宠的红人,李莲英在宫中地位极为显赫,连光绪皇帝都对他惧怕三分。
李莲英本是穷苦孩子出身,当初净身入宫当一名太监,无非是想混得一碗饱饭吃。入宫后,李莲英凭借聪明乖巧,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加上善于摆正关系,既对主子恭敬,也对下属宽厚,所以,不但赢得慈禧太后的宠信,还与宫中其他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1886年4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太后派醇亲王奕譞前去巡阅。醇亲王系光绪生父,他生怕慈禧太后猜忌,主动要求李莲英陪同前去。慈禧太后答应了。
这样,李莲英就作为朝廷副使,跟随醇亲王前去巡阅北洋海军。
没想到的是,李莲英比醇亲王还低调。出发前,他就主动把慈禧太后破格赏赐给他的二品顶戴换成四品顶戴。一路上,李莲英伺候醇亲王洗脚,让醇亲王感动不已。到了检阅时,李莲英又拿着醇亲王的大烟袋,退后半步,不像是检阅官员,更像是醇亲王的跟班。
检阅北洋海军回去后,醇亲王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极力称赞李莲英,称他忠诚可嘉。这让慈禧太后很高兴,喜滋滋地说:“总算我没白疼他。”
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病死于西苑的仪鸾殿。在办理慈禧太后的所有丧事之后,李莲英就离开他生活了50多年的皇宫。隆裕太后为感谢李莲英服役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准其“原品休致”。这就是说,他虽然已经离开皇宫,但还是按照原来的薪资标准,每月领取60两银子的退休工资。
这笔钱,在那个时候可是一笔巨款,足以让李莲英过上体面的晚年生活。
然而,出宫两年后,1911年,李莲英无声无息死去。隆裕太后闻讯,很是伤心。特批1000两银子,为李莲英修建陵墓。
李莲英的陵墓位于北京城西的恩济庄太监茔地。
由于李莲英地位的特殊,他的坟墓规格很高,位于恩济庄太监茔地中一个独立的院落里。牌坊横眉上,写着“钦赐李大总管之墓”几个大字,显示坟墓主人的与众不同。其墓碑是用汉白玉制成,在一片的太监茔地中,分外耀眼,显得“鹤立鸡群”。陵墓占地约有20多亩,由南向北延伸。虽然规模比不上帝王陵墓庞大,但堪与一些王侯将相相比了。
李莲英的陵墓在1966年被打开过。
当时,考古人员用了足足一周的时间,才将这个陵墓挖开一个豁口。最终,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打开了李莲英陵墓的墓室……
考古人员倒吸一口冷气。因为虽然李莲英的陵墓里有许多价值连城的陪葬品,可棺椁里只有一颗腐烂干净的骷髅头,头部以下的被子里空空荡荡,连一节小骨头也没有。李莲英的躯干去了哪里?至今仍是一个谜。
那么,李莲英的陵墓里到底有哪些珍贵的陪葬品呢?考古人员发现了一颗钻石帽饰,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戴的那颗钻石还大。另外,还有三件宝物:汉朝的青玉土浸剑、满黄浸玉镯,宋朝的青玉褐浸环,都堪称无价之宝。
回来再说李莲英的躯干。是遭到盗墓贼的光临吗?
不像。因为按照常理推想,盗墓贼所追求的,是陵墓里的金银珠宝。李莲英的躯干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处,拿出去反而是累赘。更何况,李莲英的陵墓保存完整,里面的金银珠宝都原封不动。所以,绝无可能是盗墓贼所为。
经过考古人员、历史学家反复考证,人们倾向于认为,很可能在入棺的时候就只有一个人头,而无躯干。如果真是这样,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李莲英的死亡不太正常。也许真如有的书籍所言,李莲英并未寿终正寝,而是死于被仇家杀害。
被称作“小李子”的总管太监的是李莲英。原名叫李进喜,不是李金喜。
1、李莲英个人简介
李莲英,汉族,1848年11月12日出生,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
李莲英是清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1911年3月4日(宣统三年)因病去世,时年63岁。
2、总管太监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总管太监是清朝才设置的。有总管、副总管名称,品衔悬殊不一。其中:四品者为宫殿监督领侍衔,五品者为宫殿监正侍衔,六品者为宫殿监副侍衔,七品者为执守侍衔。
清朝末期的李莲英的确是一个太监,尽管很多野史说李莲英可能不是太监,但是清朝时期的规矩那么严格,李莲英如果不净身的话,是不可能进入到皇宫的,所以李莲英必然是一个太监,但是是慈禧太后身边最得力的大太监。
早在咸丰皇帝时期,年仅七岁的李莲英就被净身送进了紫禁城,李莲英进宫的时候仅仅才八岁,所以一开始根本无法接近皇帝和太后,后来随着年纪大点了,才能够随侍皇帝,但是都是远远跟在皇帝身后,跟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苏培盛、李玉等跟在皇帝身边的太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咸丰皇帝驾崩以后,李莲英终于获得了成为二总管的机会,而且第二年就因为大总管安德海的死而被封为大总管,此时的李莲英已经能够近身伺候皇帝和太后了,当时是两宫太后并存,但是慈安太后对李莲英比较冷淡,反倒是慈禧太后比较喜欢李莲英。
后来,慈安太后离世以后,李莲英便直接称呼慈禧太后为老佛爷,这也是老佛爷这个称呼的由来,在《还珠格格》中,乾隆皇帝时期的太后钮祜禄氏也被称为老佛爷,但是这个称呼是慈禧太后专有的,所以说这也是《还珠格格》中不严谨的地方。
由于李莲英很懂得讨慈禧太后的欢心,所以慈禧太后也破例给李莲英封了个二品官做,要知道太监是没有资格成为四品以上职位的,但是慈禧太后却破例让李莲英成为了二品总管,掌管着整个皇宫中所有的太监,不过尽管李莲英如此威风,但是还是被迫跟着慈禧太后到处逃亡,在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也及时逃离了皇宫,后来的李莲英到底怎么样了,就无人得知了。
他一定是靠自己的口才和智慧独步天下的。毕竟在皇宫里伺候慈禧算是在刀尖上生活。万一那天主子不高兴,可能就会人头落地。所以太监就要找慈禧的喜好,这样主子才不会厌烦自己。
这个太监就是李莲英。李莲英可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大家都知道他这个太监在当时可以呼风唤雨。他的名字连英还是慈禧赏赐的呢。他是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一共伴随慈禧太后娘娘将近五十三年,也是清朝众多太监中最有权势的宦官,也是他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慈禧听到这样的称呼更是高兴万分。
李进喜除经公时,不会直接调到皇帝或者慈禧身边当值,只有进宫时间长了,打点管事太监才会有机会,所以进宫后李进喜在奏事处和景仁宫当值。之后才被调到慈禧的跟前当班,当时太监安德海是慈禧最宠爱的大红人。安德海被杀后,李莲英才被授大总管。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慧的人,他从安德海事件中明白了只有讨好主子,主子高兴,自己才会万事大吉。所以他晚上睡觉时都在揣摩主子的脾气,讨主子开心。
李连英被慈禧太后赏赐四品顶戴花翎,这对太监来说是极大的荣誉,所以李连英越来越受宠。李莲英的机智,善解人意,还会服侍慈禧。这使得慈禧越来越离不开他。再说他俩长时间的形影不离,有一定的主仆感情。
在古代中国,等级制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一种重要措施,每个朝代都会有不同的等级之分,譬如官场上的等级制度。到了清朝也不例外,除了正式官场分等级,太监也是有等级的。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时宦官专政是非常严重的,大太监魏忠贤就是其中之一。明朝灭亡后,遗留的太监人数高达近三万人,清王朝当然不需要如此多的太监,于是进行整顿,在削减数量的同时进行等级之分。那么清朝太监的等级是怎么分的呢?
清朝的太监主要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总管太监、副总管、首领太监、御前太监和一般太监。总管太监是整个后宫之中级别最高的,官职为四品,是所有太监的老大。副总管为六品,首领太监和御前太监为八品,一般太监没有品阶,主要干一些琐碎劳务。为了方便管理,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管理机构敬事房,在雍正帝在位时期,敬事房是三品机构。后来继续改革,依据功劳大小还能升级品阶。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身边的重要太监,慈禧太后非常宠爱,以至于李莲英还不是大总管时就能够和大总管相提并论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公元1894年慈禧太后还赏赐李莲英一顶顶戴花翎,在历史当中这是首例,足以体现太后对李莲英的宠爱。后来慈禧太后掌权后,将李莲英升为敬事房的大总管,官职四品。虽然是四品官,因为依靠慈禧太后,权势很大,能够和朝堂当中的二品官掰掰手腕。
宦官专权在历史上一直存在,因为侍奉的是帝王,但历史上太监却没干过什么好事,只为自己谋私。李莲英也是如此,干涉朝政,结党营私,以至于有人说?清朝的半壁江山都毁在李莲英手里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1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清朝共有多少总督,两江总督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