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珩,北齐人,北齐世宗次子,受封广宁郡王尚书大司徒同州牧。高孝珩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他曾经在厅堂墙壁上画一只苍鹰,看了的人都以为这只鹰是真的,鸠雀都不敢靠近前。他又画过一幅《朝士图》,在当时此类画中称得上是最绝妙的佳作。后来,高孝珩被北周的军队所俘虏,授与他开封府尹,封他为县侯。高孝珩还通晓音律。周武帝宴请北齐君臣,亲自弹奏琵琶为宴席祝兴,让高孝珩吹笛为他伴奏。
寻峻成忆澄 唐时星光 莫笑少年掌国印,声震朝野计四邻。 东柏情乱许天妒,徒留残冢守傲心。 在磁县诸多的北朝之墓中,最令我流连之处想来便是大冢营村附近了。 大冢营村比较容易看到两座封土明显的冢,还有一座因为早年被开发过所以现在寻迹起来比较困难的冢。 根据出土的墓志,早年间发掘过的冢M3已被确认为高欢九子之妻——来自柔然的茹茹公主之墓。 而据她的墓志上记载,她「 ”葬于滏水之阴,齐献武王之茔内”。 《北齐书》和《北史》中有北齐神武皇帝高欢的义平陵在邺西北漳水之西,而其子文襄帝高澄则葬于义平陵之北的峻成陵的记载。 因为位置符合墓志与史料双方面材料,所以大冢营村两座封土明显的冢被认为是北齐神武皇帝高欢与文襄帝高澄的葬地。 时隔四个月,再至邺城。 8月的艳阳天里,我们从高欢的义平陵下来后,就直接前往了高澄的峻成陵。 4月来的时候,因时间关系我们只在路边遥望了一下峻成陵,未至近前,走后百度查到早年间磁县挖土烧砖致使峻成陵有壁画露在外面,便有些遗憾在心头。 这一次,我们计划了再度前往峻成陵,一来是为这位北齐历史上我最喜爱的人物之一,二来则是希望弥补上次的遗憾,走到近前去瞻仰这位帝王的冢茔,再看看有没有所谓的壁画之说。 可惜,季节影响明显,8月的青纱帐真的是不适宜走陵的季节… 虽然入眼的绿色能缓解荒凉的感觉,却平添了不少物理障碍。 一下车子,看到眼前这茂密的玉米,我已经有些傻眼了… 路在哪里? 拉人的草后接连着层层青纱,从哪儿下脚都不是… 可尽管如此,也不能因此放弃对这位断龙的探索之心~ 而好在这次我们有W少侠同行~ 还不待近一步纠结,他已经率先顺着田间向北的田道去找起了路。 迷惘于眼前的这片玉米地,我们沿着向北的田道缓缓行进。 前路未知,让我不知不觉忆起了东魏武定四年的那段时光… 时,高欢兵阻玉璧日久,又有星坠于其营帐… 久战未克,死伤过多,星象有异,士卒皆惧,一切的不利因素似乎已经预示了这场西征计划的失败。 而最终,高欢因病无奈撤军,同时令二子高洋留守邺城,征召了长子高澄前往军所,侍卫还晋阳。 政治敏锐的高澄,彼时恐怕已经预感到了父亲将不久于人世,思及当初侯景对自己的轻视,他也预感到了未来的危机,忧心忡忡。 为了提早解决隐患,高澄作书于侯景,想先召其至晋阳,可却忽略了他父亲早先曾与侯景有过关于书信标记的约定… 侯景得书看出了异样,固拥兵不至,等到次年正月高欢离逝,便据河南而反。 父亲新丧,家国动乱,外贼虎视,初掌大权的高澄在接踵而至的变故面前也曾想要妥协,甚至动过杀掉自己曾委以重任的崔暹来稳住侯景叛乱的念头。 但很快,他意识到了这个想法的幼稚… 对内,他选择了秘不发丧,隐藏好父亲的死讯,对外,他则派诸军讨侯景,并决定亲自去巡抚诸州,安定人心。 那时的高澄不知是否心存过迷惘,如我们今日来寻他时这般,摸索着前方的道路,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和信心,亦不知这路将能走多远。 那时的他,或许很清楚,父亲刚去,侯景就举起了叛旗,国内人心动荡,危机四伏,他必须争分夺秒地安排好所有事情,才能在父亲余威未散时,稳定住时局,收服人心。 早先,他虽然因为整肃朝野让人看到过实力,但也因为任用崔暹纠劾官吏,得罪了不少人。 这种时候,四境未平,内祸已起,还有他的主上,不知道是否也正在计划着什么… 所以临行诸州前,他委任了段韶和赵彦深留守晋阳,来保全父亲的根基之处,保全母弟的安全… 毕竟,这样关键的时刻若有任何闪失,便可能让父亲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而若晋阳有失,也定会受制于人,祸及满门… 当他握着赵彦深的手,声泪俱下地说出「 ”以母、弟相托,幸明此心!”时,我想那时的他除了表达自己的信任外,也流露出了一丝对未知明日的惶恐吧…… 但尽管如此,那时的他无时思考,也不曾犹豫,毕竟未来的天下,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争取到的。 而今日,我们亦要靠着自己的努力,寻找到可以离他更近的方法… 脚下的步子未停,跟着W少侠走了多时仍未寻到可以穿插的道路… 就在我们以为这田间没有插入的道路之时,W少侠在前方消失了身影。 原来凡事总有柳暗花明处,在他冢的东北角尚有可以通行的田野大路存在。 行进的过程,让冢在我们眼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因为封土的截断,所以从不同角度看去竟也是不一样的风景… 上次来便觉得这冢似乎在冥冥中映衬了澄世子这条断龙的命运,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都在讽刺他与皇位一步之遥时就殒落了性命。 蛰伏在父亲之下多年的他,其实有很多的苦未曾言,从幼时险些被父亲射杀,到成年后险些被废去世子之位,他的嫡子之路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平坦。 物理上平添的障碍,亦如历史上存在的迷团… 隔着层层青纱,尽管我们此刻正在接近着冢茔,却因为遮挡永远看不全冢的面貌… 青纱的距离,似横在我们与北齐间的屏风,将真相阻隔在遥远的时空之中,让后世的我们永远无从探求这位墓主人当初早逝的原因… 作为北齐神武皇帝高欢的嫡长子,作为文可治国,武可兴邦的东魏大将军,作为北齐的奠基人之一,高澄的能力自是不容小觑。 面对着侯景的叛逃,他终按父亲的意思用了慕容绍宗。 而后他数遣书移,复求与梁通好,又利用贞阳侯萧渊明的手书,进一步离间了梁武与侯景,并随即跟兵,收复旧地,攻取新城… 面对胜利,面对着徒有虚名的帝王,他骄傲且狂妄… 当他打骂着天子,部署着西境事宜之时,恐怕已经开始描绘起未来的宏图。 可惜天意难测,不低调的人生终究迎来了无法预料的风雨。 那个在幕后谈笑风生,在朝堂上威风凛凛,对弟弟语带嘲讽,对皇帝不屑一顾,高高在上的他,却在史册里匆忙地为自己画上了句号,退出了本应该属于他的人生舞台。 《北齐书》中关于高澄的记载草草作了结尾,将这位曾经傲骨嶙峋的大将军之死写得那般荒诞。 为了宠幸琅琊公主,让守备皆出于外之类的理由轻易搪塞了这场极度困难的行刺,成为了北齐建国前夜的插曲。 而作为承袭高欢衣钵之人,作为当时东魏的实际主人,他要如何在接受禅位的前夕,在与亲信讨论着禅位大事的时候这样被一个南土的庖厨及其党羽突然袭击,逼到伤足,甚至失去反抗能力地任人宰割呢? 就算真的是庖厨所为,这么容易成功,是否会有人暗中相助? 再观整个事发过程,一个守卫都没有赶来,直到高洋出现… 这场无从知晓的灾祸,湮没在历史的车辙中… 那暗暗感慨天助的元善见,随后赶来手刃仇人的高洋,甚至是居住在此地的琅琊公主,似乎都有着让人怀疑的理由… 可如今,那些人也同高澄一样,皆作了邺城土下的枯骨,无从探究。 远望着陵冢,茂盛的草木覆盖了它的身躯,却独有一树立于冢头… 果果不禁又与我提起了那首我最爱的延宗的诗歌~ 「 ”独有余山树,郁郁向西倾…” 延宗的诗歌写得是真好,最好的一点就是默默切合了北齐的国运与高家诸王的命运…而且这向西倾倒的树木长上了他四兄兰陵王的坟头,也长在了他父亲的坟头上。 走陵读史,总感慨结局逃不过「 ”轩丘终见毁。千秋空建名。”…… 不过有时我却暗暗庆幸,毕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倘使当初高澄顺利登基称帝,他的儿子们是否还会存有《北齐书》中一段清流般的佳话?会不会也上演出立嫡立长兄弟阋墙之类的故事。 他的长子河南王高孝瑜,足智多谋,曾帮北齐的武成帝出谋划策,求存夺位; 他的二子广宁王高孝珩,才华横溢,也是齐亡前曾有望登基之人; 他的嫡子河间王高孝琬,拥有元家高家的双重血统,可谓天之骄子; 他的四子兰陵王高长恭,勇武过人,虽是明哲保身的典范,却也算名声响亮; 他的五子安德王高延宗,勇猛无敌,自有天命眷顾,尽管只做过两日帝王; 还有他看似平平的六子渔阳王高绍信,想来也是有文襄之风骨的。 帝王之家有帝王之家的苦痛,即使友爱如文襄诸子,在国破家亡之际,也难免各有各的心思和谋划,而在北齐的朝堂中,高澄的三个儿子都因为帝王猜忌而死… 被追封为帝的高澄,给儿子们带去荣光的同时,也将灾祸带给了他们,给了儿子们不幸的同时,也将兄弟之情留给了他们… 福祸相依,确实是真理。 不觉间,从一处宽松的田道插入了玉米地。 拨开两侧的青纱,很快我们就行至了冢下。 岁月侵蚀了这冢夯土层中的木结构,古老的树根盘踞其上,风雨的痕迹残存,轮转间似乎搅动了土层中混入的白灰,形成了特有的纹理,雕琢着封土的轮廓。 沿着封土边缘的小路,为寻到近前喜悦的我们赶紧记录下眼前这壮观的夯土残存。 虽是断龙断冢,但高澄生前的气势和如今冢茔遗迹,却依旧令人敬佩,带给人震撼! 更何况,这一路聊及的文襄诸子,更让人有满满的喜爱在心头~ 仰望到目眩,又在附近张望了一下,并没有看到壁画的痕迹。 一看对面,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封土被截断的正上方… W少侠觉得即使露出来这么多年估计色彩都消失了,而如果真的有那种露出来的情况,地表恐怕不够结实,有下陷之类的问题。 为了安全,我们赶紧远离了封土中间的区域,找了玉米地穿插到另一边的断冢。 边穿 *** 边和果果讨论着,澄世子一定会感动吧,我们这么大热天来看他,今天好热呀,我的斗笠好好用,还能挡玉米叶子袭击… 废话忽略后的主要情节基本就是念叨了一路:「 ”我们来看你啦~我们来看你啦~在哪呢…” 窸窸窣窣地声响持续在田间。 已经把我们落下一段的W少侠突然回头说要给我们三合个影… 几乎就是一瞬间,风竟然把我们前路的玉米地都吹开了,似乎特意为我们开了一条小路一样… 我兴奋地抬起头望着正渐渐被云朵遮住的太阳说:「 ”难道是澄爹爹听到了!真的感动了!显灵了!” 此刻的阳光从云缝里射出来,刚好洒在脸上,莫名温暖。 Q弟弟无语地看着我说:「 ”咋又变爹了,刚才还是世子…” 哈哈~天知道当时我心里地波澜壮阔~ 一日的燥热都因为刚才那阵风被一吹而尽,整个人也在不知不觉间切换成了文襄孩子的视角~ 穿过清风开辟的道路,到达断冢的另一侧封土。 繁茂的植被已让我们不知从何寻起。 回首来路,刚刚那处断冢的切面看起来更加震撼… 草木年年荣枯,不知在它的身上繁衍了多少年代,而细看之下,侧切面都已经长出了荒草… 齐已亡了千年,而长眠于此的他未能如愿地死在了登基的前夕,死在了曾经温柔缠绵过的地方… 在当年的那些岁月里,他只能躺在这里,见证着自己瞧不上的弟弟建国称帝,看着国家日益强盛,又日益衰败,看着儿子们一个个死去,最后看着西土之军浩荡而来,几乎不费吹灰地攻破了邺城,掳走了子孙,最终又将这座城焚尽… 骄傲如他,是否也有遗恨挥之不去… 即使身残,即使志残,即使冢残,他仍然努力屹立在这里,继续守望着他的家国天下,直到一切化为眼前的田园… 猛然想起早先给孝珩写歌词结尾的时候写道: 月下树影婆娑 单车孤行泥洼 邺西青冢微微倾塌 故国朱颜已改 昔人血溅黄沙 猝惊起片片寒鸦 隔着千年光影,当文襄的残冢出现在眼前时,这句子便在不经意间闪现在脑中,其实当初也确实是因为从广宁的结局联想到了文襄的残冢,才会写下这样的句子。 我想,当身染重病的广宁求得恩典,返回邺城之时,他曾途径过祖、父的冢茔,因为它们正好在入邺的必经之路上… 那时,他独自回到了这里,望着远处已经易主的邺城,看到残破的轩丘家庙,或许会回想起曾经邺城的光辉岁月,回想起兄弟们的谈笑怒骂,更会想到不久前那些刀光剑影,漫漫迁徙之路… 但当他执起他擅长的玉笛,想要如往日那般再吹一曲时,却再不成音了… 悲歌无法当泣,远望无法当归,就算来到了曾经的家,也已经不再是家了… 唯一幸运地,是他可以死在故乡,陪在父亲身边… 一场寻寻觅觅,终究什么都没有寻到,只落了一把回忆~ 穿回大路之上,我们仍有意犹未尽之处。 前方,果果张开双臂任清风吹开了袍袖,呼唤着邺城的名字,也就这样被我的镜头记录了下来。 行程还未结束,赶路还在继续,考虑到刚刚从义平陵上看不出茹茹公主冢茔的痕迹,所以我们便放弃了夏日的玉米地寻找计划。 而回来后,因为翻到一篇关于高欢和高澄所娶得另一位茹茹公主的文章,不禁惊讶于这位曾经被我小说作为女主母亲的角色竟然也出土了墓志,而其墓志的出土地便在高澄峻成陵偏东北的地方… 新的念想又起,下次有机会一定要来寻找这两位茹茹的葬地,好补全我的柔然三公主安息之地~
1.长恭的父母是怎么死的?
长恭她父亲是被高洋害死嫁祸给厨子的,她母后也是高洋害死的,其实高洋很爱她母亲的,大夫人其实一直都很处心积虑的,她也有份参与陷害长恭他娘。
2.长恭的大哥、三哥是怎么死的?他们爱长恭吗?
都是被和士开害死的。他要除掉对太子有威胁的王爷。大哥被扣上了去封地赈灾把功劳全部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再加上长恭想报复她的二娘的杀父杀母之仇,高湛想让二娘生不如死,就在晚宴上赐大哥海量金杯喝酒,和士开趁他酒醉把她推进河中淹死了。
三哥被和士开陷害想要谋反,被押入大牢,在高唱公去寻找证人时,和士开适时逼迫其妻诬陷他。高湛本只想打他一顿,但和士开买通了侍卫趁机要了孝琬的命。
他们都很爱长恭,尤其是三哥。他关心长恭胜过关心自己被迫娶的妻子崔澜。这导致了崔澜最后决意诬陷他。
3.长恭的二哥呢?
高孝珩,书上没写
4.狐狸为什么会被毁容?
自己干的。照医书所说用火烧自己脸,在伤口还
血淋淋时涂上辣椒,装成是陈伤。为了不让宇文邕发现他。救出长恭。
5.和士开有什么阴谋?
喜欢皇后胡显姿(哈哈,这个名字可是在整本书里次出现了一次呢!好不容易找到的),所以想保护她。而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太子顺利登皇位。所以,他就要除去几个对太子有威胁的高家王爷。
6.九叔叔知道长恭是女的了吗?
从大娘向他告密开始,他就一直在怀疑。临死前,和士开把自己查到的结果告诉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5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萧思话
下一篇: 郑道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