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1245—1320),元初画家。宇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人。少孤贫,20余岁在太常寺作小吏,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擅画墨竹,初学王庭筠,后师法文同、李颇。曾深入东南一带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形色神态,画竹更工。间作钩勒青绿设色竹,亦写古木松石。享有盛名。由于过分重视写实,高克恭评为“似而不神”。尝奉诏画宫殿、寺院壁,有“上当天意、宠誉赫奕”之称。传世作品有《双钩竹图》、《修篁树石图》、《墨竹图》。
◇作品赏析◇
李磊。
磊字的本义为众石累积。石头坚硬、顽强,棱角分明于天地间不隐藏、不闪躲。“磊”以三“石”强调坚硬,坦荡,一目了然,喻指人内心坦然,坚强刚毅,正大洒脱,光明磊落。“磊”多用于形容心地光明坦白,如磊落。
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袁可立子)既不屑与举子辈逐嗜徵趣。”
带有磊字的男孩名字
1、磊绪
读音为lěi xù,绪字意为丝头。比喻开端;世系,事业;心情、思想等;残余的;[绪论]著书、讲学等的开头,叙述内容要点之部分。
2、磊轩
读音为lěi xuān,轩字的本义是指一种曲辕有番的车,为卿大夫及诸侯夫人所乘坐,又因饰物不同而分为鱼轩、犀轩、朱轩等。后来,又引申为高起、高仰、飞举,常见词语轩轻、气宇轩昂等即有此义。
人物生平
公元528年(北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任命他为别将,随从尔朱天光西征,打败赤水之蜀后,以战功升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食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都打了胜仗。在作战时,李弼总是率先冲锋陷阵,所向无敌,贼众无不怕他,说:“切莫与李将军对阵。”尔朱天光前去洛阳,李弼隶属侯莫陈悦,任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衔。
次日,李弼偷偷派使者告诉宇文邕,许诺背叛侯莫陈悦前来投降。当夜,李弼 *** 部众,说道:“侯莫陈公想回到秦州,你们为什么还不收拾行装?”李弼之妻是侯莫陈悦的姨母,所以特别受侯莫陈悦重用,部众都相信李弼的话。人心惊慌,无法安定,纷纷溃散逃走,争着往秦州去。李弼驰马先到秦州,在城门前对他们尽情安抚,于是带领部众归顺宇文泰。宇文泰对李弼说:“只要您和我一条心,即可平定天下。”击败侯莫陈悦以后,所俘获的金银财宝和奴婢,都是挑选好的赏赐给李弼。命令李弼仍然以原来官职镇守原州。不久,任命他为秦州刺史。
人物评价
李延寿《北史》:“李弼怀佐时之略,逢兴运之期,缔构艰难,绸缪顾遇,方面宣其庸绩,帷幄尽其谋猷,非唯攀附成名,抑亦材谋自取。”
史书记载 《周书·卷十五·列传第七》
《北史·卷六十·列传第四十八》
家族成员
祖父:李贵丑,官至平州刺史。
父亲:李永,官至太中大夫,死后追赠凉州刺史。
李耀,李弼长子,封邢国公,官至开府。
李辉(一作李晖),李弼次子,娶宇文泰之女义安长公主,袭封魏国公,官至柱国、梁州刺史。
李衍,李辉之弟,封真乡郡公,官至柱国、安州总管。
李纶,李衍之弟,封河阳郡公,官至司会中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李晏,李纶之弟,封赵郡公,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
李椿,出继叔父李~,封河东郡公,官至大将军、右宫伯。
孙子
李宽,李耀之子,封蒲山郡公,官至上大将军。
李故邻,李耀之子,袭封邢国公。
李裕,李耀之子,封猗氏县公。
李仲威,李衍之子,袭封真乡郡公。
李长雅,李纶之子,娶隋文帝之女襄国公主,袭封河阳郡公,官至河州刺史、秦州总管。
李憬,李晏之子,袭封赵郡公。
李匡义,李椿之子,袭封河东郡公。
曾孙
李密,李宽之子,袭爵蒲山郡公,隋末瓦岗军首领。
李檀,李曜之孙,封炖煌公。
四世孙
李,李檀之子,袭封敦煌公。
五世孙
李承休,官至吴房县令。
李镐,李┲子,袭封敦煌公。
李元素,李密之孙,官至御史大夫。
六世孙
李泌,唐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宰相,封邺侯。
李澄,李镐之子,封武威郡王,官至刑部尚书、义成军节度使。
七世孙
李繁,李泌之子,袭封邺侯,官至亳州刺史。
古代画家使用颜色,各有不同的手法,不能一概而论。并且隋、唐、五代、两宋的画家们使用颜色的方法,在文献上很少记载,有的也仅仅是“片言只字”。这里所写出的,虽还都是些普通方法,但却比较重要,可以上接两宋的民族绘画色彩上的优良传统。
一、李衍说“承染”“笼套”
? ? 他在《竹谱》一书中说:“承染’是最紧要处,须分别浅深、翻正(反面叶正面叶),浓淡。用水笔破开时,忌见痕迹,要加一段生成(这是用两支笔,一支蘸颜色,一支蘸水,先在应该重的地方画上颜色,再用水笔烘破开,使它越来越淡,但用一支笔先蘸水,笔尖上再蘸颜色来承染也可以),发挥画笔之功,全在于此。若不加意,稍有差池,即前功俱废矣。法用‘番中青黛’(像广花.不泛葡萄红色。南洋所产,中国药店出售)或福建‘螺青’(即花青)放盏内……看得水脉(就是说,一片竹叶,哪头是叶尖,哪头是叶基),著中蘸笔承染(由叶的中间著笔染下)。嫩叶则淡染,老叶则浓染。枝节间深处则浓染,浅处则淡染,临时相变轻重。(这一段是在勾出形象以后,未染绿色以前,先用花青染出有浓有淡的底子,这是着色的第一步。唐宋一切叶子的染法,都是如此。)调绿(石绿)之法,先人稠胶研匀,别煎槐花水相轻重和调得所。(‘得所’是适宜、适合的意思。用槐花水和调,也是唐宋传下来的方法。槐花水代替了‘漆姑汁’,见张彦远论色。)依法濡笔,须轻薄涂抹,不要厚重及有痕迹。亦须嵌墨道遏截,勿使出入不齐,尤不可露白。(‘露白’是说墨道与颜色之间露出白纸。这是勾填法,是把颜色填进墨道里面去,不是先把墨道用颜色掩盖,完毕后再行勒出的勾勒法。)……二笼套’是画之结果,尤须缜密。侯设色干了.、仔细看得无缺空漏落处,用干布:争巾着力拂拭,恐有色悦落处,随便补治匀好。除叶背外.(叶背色淡)皆用‘草汁’笼套(笼套是笼罩套染的意思)。叶背只用淡蘸黄笼套。”(“草汁”即草绿.又叫“汁绿”,是花青藤黄合成的绿色。)
? ? 李衍这方法--承染、笼套.经作者实验,不仅是染竹叶,任何叶子都可以用这方法。无论绢或纸(熟纸).先用花青染出浓淡,分出反正向背阴阳和光的明暗,就着巳染过花青的,用二绿三绿轻轻地染上去,花青色重的地方,石绿要更薄些,花青淡的地方--光线明的地方,石绿要比较着厚一些。这样,就显出花青重的地方.石绿要更薄些,花青淡的地方--光线明的地方,石绿要比较着厚一些。这样,就显出花青重的地方,石绿显着深暗,花青淡或没有的地方,石绿显着鲜明,这是正面的叶子。叶子的背面,一般的都是比正面要浅一些,或是淡一些,这要用“绿花”去染。嫩枝用“枝条绿”去染。当要染石绿时,首先是把石绿兑胶,兑槐花水调合。这样作,不单是增加颜色的鲜艳,而且还增加它的固着力。干后,用洁净的布巾去擦,看石绿是不是固着不动。如果有些掉色,这就不光是在掉色的部分去补救,还要在全部涂上石绿的部分,用槐花水合胶水再轻轻用软羊毫笔罩一遍。等到石绿颜色已经稳固不动,再用藤黄兑花青的草绿罩染,一遍不够,还可以再染。背面还要衬托。这是民族绘画优秀传统中使用石绿再加罩染的重要方法。
二、王概、迮朗说使用粉
? ? 王概说:“或着白花,或合众鱼,凡绢上正面用粉,后面必衬。……着粉法;正面着粉,宜轻宜淡,要与墨匡相合,不可出入。如一层未匀,再加一层,故宜轻,便于再加。染粉法:如牡丹荷花虽经传染,必再以粉染其尖,方有深浅层次;诸花之瓣,如求娇艳,亦必先于粉上架染。丝粉法:花如芙蓉、秋葵,瓣上有筋,须勾粉色;染菊花每瓣亦有长筋,以粉丝出,并勾外匡,再加色染。点粉法:写生花不用勾匡,只以粉蘸色浓淡点之……若点花蕊之粉,须台藤黄,不可过深,入胶宜轻,点出黄蕊.方外圆内凹,不晦暗也。衬粉法:绢上各粉色花,后必衬浓粉方显。若正面乃各种淡色,背面只衬白粉;若系浓色,尚觉未显,则仍以色粉衬之。若背叶,正面色用浅绿,背面只可粉绿对,不可用石绿。”
迮朗说:“积粉之法,如画牡丹、芙蓉花之类,素绢蒙于粉本之上,以粉逐瓣染成,每瓣边上浓粉,另笔蘸水染至根头,是日积粉。积成之后,用各色从根染出,留其白边。染成之后,真如辩瓣悬空.迎风欲动工细极品也。点珠,用笔蘸厚粉点去,干时每点中有凹下处.不妨也。由是以推,画大红牡丹,亦有丹砂积成如积粉法,用脂及洋红染瓣边至根后,以淡朱标衬背,其红自鲜厚。”
? ? 由两家看使用白粉方法,都是主张两面敷粉(衬背)的。惟用蛤粉,只宜正面使用。背后衬托,最好是钛白、锌白较妥。
三、各家说使用朱砂
? ? 王概:“朱标着人衣服。好砂用画枫叶栏楣寺观等项。……中间鲜明者,晒干加胶。用着山茶、石榴大红花瓣,以胭脂分染。在下沉重,只可反衬。”
? ? 沈宗骞:“倾出黄膘水……作人物肉色及调合衣服诸样黄色,以其鲜明愈于赭石多多也。出黄膘后……可作工致人物衣眼及山水中点用红叶之类。”
? ? 迮朗:“凡染大红,以二朱为地,用淡脂染六七次,以浓脂细勾,自然鲜艳。……惟烘染既足,矾一两次,则绢纸烂后,颜色仍鲜,所谓以人力护其天真也。……凡染大红,以二朱为正,固已。又有于黄瞟下取其稍有红色者,加入二朱内作地,初觉其有黄色,以洋红染之至六七次。极红而正,然后以脂勾出。若绢本以“三朱”(应是头朱)衬背,或用铝粉衬,其红倍觉鲜明。……盖胭脂多染则浓而带黑,洋红多染则厚而仍鲜。丹砂之上,加染数次,倍觉鲜艳夺目。”
? ? 由这三家所说,在使用大红颜色上,还不止仅用二朱,尚须用胭脂、洋红分染,并还须使用重胶,还须上矾,还须衬背。迮朗主张用洋红分染,比用悃脂更加鲜艳,这是很正确的。
四、各家说使用青绿
? ? 王概:“凡正面用青绿者,其后必以青绿衬之,其色方饱满。……‘石青’其上轻清色淡者.用染正面叶绿,方得深厚之色。其中为质粗细得直,为色深浅正当者,用着纯青花瓣及鸟之头背。最下质重而色深者.用着鸟之翅尾及衬深绿叶后。凡着鸟身花瓣,青浅者以靛青分染,深者以胭脂分染。‘石绿’其上色深者,只宜衬浓厚绿叶及绿草地坡。其中色稍淡者,宜衬草花绿叶,或着正面,罩以草绿,或着翠鸟.用草绿丝染,其下色最淡者,宜着反叶。凡正面用石绿,俱以草绿勾染。深者,草绿宜带青,浅者.草绿宜带黄。(作者按:王概说石绿‘其上色深,其下色最淡’应是上面的色最淡,下面的色最深。)如绢上,正面用草绿,只宜背衬石绿;苦扇头、纸上用浓重之色,不能反衬,则用于正面,再加草绿染勤.方觉厚润。未可一次浓堆,不妨数层渐加.则色匀而无痕迹。”
? ? 沈宗骞:“凡山石:青多者,用石绿嵌苔;绿多者,用石青入石绿嵌苔。若笔意疏宕,则设色亦宜轻。合用青绿以笼山石.纯用淡石绿以铺草地坡面,而苔可不必嵌。”
迮朗:“至于用绿,亦宜数层渐加,不可一次浓堆。纸上正面着绿,宜以草绿罩之。绢上正面草绿,背面衬以石绿,只宜淡用,不可厚涂。致夺草绿本色,翻觉减趣。二青可作蝴蝶花及染荷叶正面老绿诸邑。‘三青’可作牵牛,翠眉等花,又嵌点夹叶杂草及人外衣并衬绢。其青深者,用胭脂勾染,其青浅者,用花青勾染。前人衣折用墨勾,花草用紫勾,古画可细玩。”(作者按:迮朗把石青的头青、三青倒置。他也引李衔说施用石绿,必以槐花水调和,今从略。)
? ? 上面三家所说使用青绿方法第一、有纸绢的不同;第二、他们都是说画在“绘绢”(锤扁了丝,施上胶矾的熟绢)上,而不是画在“原绢”(生绢、圆丝绢、不把丝锤赢.不加胶矾)上.唐宋使用青绿,由于是用“原绢”,所以都在正面涂抹,背面衬托,正面再加“草色”罩染。不是像王概等所说,正面用草绿,背面衬石绿--虽然他们也说过正面用石青石绿。(李衍所说也是用“原绢”)。又唐宋人使用青绿之前,有的先用花青分染出深浅反正浓淡(石绿),有的是先用墨分染深浅反正浓淡(石青),然后再上青绿,再进行分染。这三家仅仅局限在使用“绘绢”上。但使用绘绢,用三家的方法.也是非常鲜丽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于非闇《中国画的颜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3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绎
下一篇: 曹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