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1435年生,1504年逝世,长洲(今江苏吴县)人。】(1435~1504)明代书法家。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明成化八年(1495)进士,弘治八年(1472)擢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工诗文,善书法。书法师宋苏东坡,能于滋润中出奇倔,自成一格。明王鏊《震泽集》曰:“宽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取自得。”他识广博学,题跋较多。墨迹有《种竹诗》、《题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等精品。著有《匏翁家藏集》存世。《种竹诗卷》,书于弘治七年(1494),时年60余岁。纸本墨迹。行书,长卷。纵28.2厘米,横582.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过云楼书画记》著录。这件作品初看有苏轼面目,其实字里行间蕴藏着晋人遗风。吴氏书写此作品时,用笔丰腴,字势略扁微欹侧,但并没有像苏轼字欹侧那样重,而且有的字略向左倾斜,使字的重心靠近左上角,但大部分字,其字势较正,结字变化丰富,一字中间行、楷笔划,有个别字还兼有行草笔势。尤其字与字间遥相呼应,显得和谐有致。字字痛快利落,内含筋骨,意态浑然。故从此书技巧看,无疑是他的上乘之作。
◇作品赏析◇
孙贤,河南杞县人,字舜卿,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
罗伦,江西永丰人,字彝正,号一峰。生于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卒于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马槟榔的词语解释是:果实名。色紫味甘,可食用,亦供药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马槟榔》:"马槟榔生滇南金齿_沅江诸夷地_蔓生。结实大如葡萄_紫色味甘_内有核_颇似大枫子而壳稍薄_团长斜扁不等。核内有仁_亦甜。"明吴宽《记园中草木.马槟榔》诗:"有树吾不识_人云马槟榔。"《广群芳谱.药谱七.马槟榔》:"马槟榔虽干_嚼之软美_嚼完以新汲水送下_其清甜香美_凡果无与为此治产难_伤寒热病_恶疮肿毒_俱以冷水嚼服数枚。"一说_即何首乌。
马槟榔的词语解释是:果实名。色紫味甘,可食用,亦供药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马槟榔》:"马槟榔生滇南金齿_沅江诸夷地_蔓生。结实大如葡萄_紫色味甘_内有核_颇似大枫子而壳稍薄_团长斜扁不等。核内有仁_亦甜。"明吴宽《记园中草木.马槟榔》诗:"有树吾不识_人云马槟榔。"《广群芳谱.药谱七.马槟榔》:"马槟榔虽干_嚼之软美_嚼完以新汲水送下_其清甜香美_凡果无与为此治产难_伤寒热病_恶疮肿毒_俱以冷水嚼服数枚。"一说_即何首乌。结构是:马(独体结构)槟(左右结构)榔(左右结构)。注音是:ㄇㄚˇㄅ一ㄥㄌㄤ_。拼音是:mǎbīnláng。
马槟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果实名。色紫味甘,可食用,亦供药用。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马槟榔》:“马_榔生滇南金齿、沅江诸夷地,蔓生。结实大如葡萄,紫色味甘,内有核,颇似大枫子而壳稍薄,团长斜扁不等。核内有仁,亦甜。”明吴宽《记园中草木·马槟榔》诗:“有树吾不识,人云马_榔。”《广群芳谱·药谱七·马槟榔》:“马_榔虽乾,嚼之软美,嚼完以新汲水送下,其清甜香美,凡果无与为此治产难,伤寒热病,恶疮肿毒,俱以冷水嚼服数枚。”一说,即何首乌。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粤西有马_榔,不知为何物,至是见州人俱切为片,和_叶以敬客,代_榔焉,呼为马_榔,不知为何首乌也。”
二、网络解释
马槟榔马槟榔:马槟榔马槟榔:中药
关于马槟榔的诗词
《马槟榔》《马槟榔·有树吾不识》
关于马槟榔的诗句
人云马槟榔人云马槟榔
关于马槟榔的成语
死马当活马医风马牛骑马找马马去马归露马脚马马虎虎马前卒得马失马下马威
关于马槟榔的词语
露马脚风马牛拍马屁下马威牛马走走马灯马前卒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马槟榔的详细信息
吴原博友义文言文翻译
1.吴原博友义文言文翻译,全部翻译,急参考阅读
吴原博⑴友义
吴状元原博与贺解元其荣同解,其荣会试⑵久不第⑶,居京师,忽染瘵疾⑷,已殆⑸,为馆人所迫。原博迎致私邸,汤药、膳羞、床褥、燥湿必躬视,甚适其意。不久,其荣卒,原博制棺衾以敛,费从己出,又为之服如制,为幕以停其柩。吊客至,必亲答拜,早暮出入必揖之。复敛其遗物,封识甚密,致其丧同归吴中⑹。
又有何耕⑺者,与原博同游郡郊,为先辈,知乐会⑻县,罢官,贫不能归,旅泊⑼海南。其弟侄之在苏者,负官钱甚多,巡抚牟俸⑽檄⑾耕以来,涉鲸波,冒瘴疠⑿,妻子不能从,间关数千里,来即被幽囹圄⒀,凡三年,衣食不给。原博适还家,闻其事,遂恳于官,缓其箠楚⒁。乃括囊中得白金若干,复著疏文募好义者又得若干,代耕偿纳如数,因以得释。耕诣原博泣谢,复往海南,原博又资之以行。(选自明·王锜《寓圃杂记》)
【注释】⑴吴原博:即吴宽(1435~1504)。明代诗人,字原博,江苏苏州人。成化八年进士第一,中状元。⑵会试: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⑶不第:谓科举考试不中。⑷瘵zhài:病,多指痨玻。⑸殆:指危险。⑹吴中:指苏州。⑺何耕:人名。⑻乐会:海南古县名。⑼旅泊:漂泊。⑽牟俸:四川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⑾檄:声讨。⑿涉鲸波,冒瘴疠:渡过惊涛骇浪,顶着严重的瘴疠之气。⒀囹圄:[língyǔ]指监狱。⒁箠楚:箠[chuí]木棍;楚,荆杖。古代杖刑的通称。
5、下面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床褥、燥湿必躬视躬:亲自B、不久,其荣卒卒:死
C、原博适还家,闻其事适:恰逢D、耕诣原博泣谢诣:报告
6、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为馆人所迫②为幕以停其柩
③为幕以停其柩④原博又资之以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7、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贺其荣在病重时,得到了吴原博的精心照顾,不离不弃,令人敬仰。
B、贺其荣死后,吴原博自费设置灵堂帮他置办丧事,并将其遗物封存好,和遗体一起送到他的老家——苏州,真是仁义。
C、何耕在海南做官,被罢免,无钱回家,是吴原博资助他才回到苏州,一回来就关进牢房。
D、何耕后来在吴原博资助下又回到海南,估计是因为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海南的缘故。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乃括囊中得白金若干,复著疏文募好义者又得若干,代耕偿纳如数,因以得释。
原文
吴状元原博与贺解元其荣同解,其荣会试久不第居京师,忽染瘵疾,已殆,为馆人所迫。原博迎致私邸,汤药、膳羞、床褥、燥湿必躬视,甚适其意。不久,其荣卒,原博制棺衾以敛,费从己出,又为之服如制,为幕以停其柩。吊客至,必亲答拜,早暮出入必揖之。复敛其遗物,封识甚密,致其丧同归吴中。
又有何耕者,与原博同游郡郊,为先辈,知乐会县,罢官,贫不能归,旅泊海南。其弟侄之在苏者,负官钱甚多,巡抚牟俸檄耕以来,涉鲸波,冒瘴疠,妻子不能从,间关数千里,来即被幽囹圄,凡三年,衣食不给。原博适还家,闻其事,遂恳于官,缓其箠楚。乃括囊中得白金若干,复著疏文募好义者又得若干,代耕偿纳如数,因以得释。耕诣原博泣谢,复往海南,原博又资之以行。
(选自明·王锜《寓圃杂记》)
翻译:
⑴吴原博:即吴宽(1435~1504)。明代诗人,字原博,江苏苏州人。成化八年进士第一,中状元。
⑵会试: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⑶不第:谓科举考试不中。
⑷瘵zhài:病,多指痨玻。
⑸殆:指危险。
⑹吴中:指苏州。
⑺何耕:人名。
⑻乐会:海南古县名。
⑼旅泊:漂泊。
⑽牟俸:四川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
⑾檄:声讨。
⑿涉鲸波,冒瘴疠:渡过惊涛骇浪,顶着严重的瘴疠之气。
⒀囹圄:[língyǔ]指监狱。
⒁箠楚:箠[chuí]木棍;楚,荆杖。古代杖刑的通称。
2.【吴原博友义翻译】吴原博友义吴状元原博与贺解元其荣同解,其荣会试久不第居京师,忽染瘵疾,已殆,为馆人所迫。
原博迎致私邸,汤药、膳羞、床褥、燥湿必躬视,甚适其意。不久,其荣卒,原博制棺衾以敛,费从己出,又为之服如制,为幕以停其柩。
吊客至,必亲答拜,早暮出入必揖之。复敛其遗物,封识甚密,致其丧同归吴中。
又有何耕者,与原博同游郡郊,为先辈,知乐会县,罢官,贫不能归,旅泊海南。其弟侄之在苏者,负官钱甚多,巡抚牟俸檄耕以来,涉鲸波,冒瘴疠,妻子不能从,间关数千里,来即被幽囹圄,凡三年,衣食不给。
原博适还家,闻其事,遂恳于官,缓其箠楚。乃括囊中得白金若干,复著疏文募好义者又得若干,代耕偿纳如数,因以得释。
耕诣原博泣谢,复往海南,原博又资之以行。(选自明·王锜《寓圃杂记》)翻译:⑴吴原博:即吴宽(1435~1504)。
明代诗人,字原博,江苏苏州人。成化八年进士第一,中状元。
⑵会试: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⑶不第:谓科举考试不中。
⑷瘵zhài:病,多指痨玻。⑸殆:指危险。
⑹吴中:指苏州。⑺何耕:人名。
⑻乐会:海南古县名。⑼旅泊:漂泊。
⑽牟俸:四川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⑾檄:声讨。
⑿涉鲸波,冒瘴疠:渡过惊涛骇浪,顶着严重的瘴疠之气。⒀囹圄:[língyǔ]指监狱。
⒁箠楚:箠[chuí]木棍;楚,荆杖。古代杖刑的通称。
3.文言文《陶侃逸事》的翻译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勤奋。.整日盘腿端坐,检查管理没有遗漏,没有稍稍的闲适。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的时间,对于我们众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游玩、醉生梦死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国家有好处,死了以后后人听不到你的美名,这是自暴自弃。”
4.【《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的翻译】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戴渊投剑原文及翻译原文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
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译文:
戴渊年轻时,很侠义,不注意品行,曾在长江、淮河间袭击、抢劫商人和旅客。陆机度假后回洛阳,行李很多,戴渊便指使一班年轻人去抢劫。他在岸上,坐在折叠椅上指挥手下的人,安排得头头是道。戴渊原本风度仪态挺拔不凡,即使是处理抢劫这种卑劣的事,神彩仍旧与众不同。
陆机在船舱里远远地对他说:“你有这样的才能,还要做强盗吗?”戴渊感悟流泪,便扔掉剑投靠了陆机。他的谈吐非同寻常,陆机更加看重他,和他确定交谊,并写信推荐他。戴渊拿着信过江投军,在军中作战勇敢,表现突出,一直做到征西将军,都督北方军事,位在祖逖之下。
出处:《世说新语·自新》——南朝宋·刘义庆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固求解仆射乃许之”。
刘义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渊投剑
6.求梁震传原文及翻译【参考译文】
梁震,新野人。袭任榆林卫指挥使。嘉靖七年,升任都指挥佥事,协助守卫宁夏兴武营。不久充当延绥游击将军。廉洁勇猛,喜好读兵书,善于训练士兵,力大能挽强弓射中目标,作战时数次先登。提升任延绥副总兵,与总兵官王效在镇远关击退敌人,升任都督佥事。
吉囊、俺答侵犯延绥,梁震在黄甫川击败敌人。不久又侵犯乡水、波罗,参将任杰大胜敌寇。吉囊又以十万铁骑侵犯,梁震在乾沟大破敌军,斩获敌首级一百多颗。他先后受到奖赏。过后,加俸禄一等。乾沟一共三十里,是面对敌人的要冲。梁震疏通其沟,加深加宽,在上面筑土墙,敌寇不再轻易进犯。
十四年,升任都督同知,充任陕西总兵官。不久评论黄甫川功劳,升任右都督。第二年,改镇大同。大同乱兵接连杀死巡抚张文锦、总兵官李瑾。继李瑾任总兵官的鲁纲,威风不振,士兵更骄横,文武大官不敢约束。朝廷视为忧患,调派梁震前往。梁震平常养了五百健儿,到任后便下令军中,申明约束条令。镇兵一向就害怕梁震,于是服从。敌寇入犯,梁震在牛心山大败敌军,斩杀百余人。敌寇愤怒,驻扎靠近边境之处待机入犯。当时皇帝祭祀皇家陵园,梁震埋伏众将士于各条路上。敌寇果然进犯,在宣宁湾大败敌军,又在红崖儿大破敌军,斩杀俘获很多。升任左都督,封荫一子为百户。梁震的父亲梁栋,先前已阵亡,梁震辞谢封荫儿子,请求祭葬父亲,皇帝赞赏并答应了他。毛伯温督师,与梁震修治镇守边防诸堡,不过几个月便完工。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赐其家里人银两锦帛,加赠太保,谥号武壮。
梁震有谋略,号令严明清楚。前后百十战,不曾有一点挫折。当时率健儿出塞劫敌营,有人告他挑起争端。梁震说:“凡是挑起争端的人,说敌人不扰乱边境,而是我强行挑战敌人来取功。现在敌人数次深入,难道不想挫败敌人一次吗?”他去世后,健儿无归处。守防大臣上报,编入队伍,边防将领还常常得到健儿很大的帮助。
代替梁震职务的是辽东祝雄,起于世袭荫封,历任都督佥事。自山西副总兵升迁镇守大同。被弹劾解职,后来起用镇守蓟州。善于安抚士兵,治理军队整肃。敌寇入塞,率领子弟身先士卒。儿子稍微退却,打退堂鼓,他严惩不贷。世宗书写他的名字于御屏。任将三十年,穿布衣戴毡笠,与士兵没有差异。去世后,遗产仅够埋葬费用。蓟人建造祠堂祭祀他。
7.罗绍威文言文全篇翻译罗绍威,魏州贵乡人。
父亲罗弘信,本名罗宗弁,开头做马牧监,服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年,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骄横太盛,招聚兵马,想诛灭魏州牙军。
牙军大怒,聚集呐喊攻打他,乐从训出逃据守相州。牙军废除乐彦贞,囚禁在龙兴寺,逼着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杀死了他,推举小校赵文建任留后。
此前,罗弘信自己说,在居住的地方遇见一位白胡须的老头,对他说:“你将成为一方土地的主人。”这样做梦遇见了两次,内心觉得怪异。
不久赵文建与军心不协,牙军们相聚呼喊说“:谁愿做节度使?”罗弘信立即应声回答说“:白须老头早就告诉我,可以做你们的君长。”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军们推举罗弘信为魏州留后。
朝廷闻讯,就正式授给他节旄。乾宁年间,太祖急攻兖州、郓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这时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领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驻在莘县。
李存信带兵没有法度,不断征取魏州的牛马,罗弘信对此不平。太祖乘机派使者对罗弘信说“:太原晋人志在吞并河朔,当回师之日,贵道就很可忧虑了。”
罗弘信便感到害怕,于是与太祖结好,又出兵三万人攻打李存信,打败了他。不久,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扎营于观音门外,魏州所属城邑多被晋军攻占。
太祖派葛从周援救罗弘信,在洹水与晋军交战,活捉了李克用的儿子落落献上,太祖令将落落送给罗弘信,罗弘信杀了他,晋军才退。这时太祖正在图取兖州、郓州,担心罗弘信背离自己,每年岁时节日都送给他财物,必定言辞谦卑、礼物丰盛。
罗弘信每有回礼,太祖必当着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说:“六兄是比我年纪大一倍的兄长,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邻邦的礼仪看待。”所以罗弘信以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后来罗弘信历官至检校太尉,被封为临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罗绍威继承父亲的职位自称魏州留后,朝廷也就顺便任命他,接着正式授与他旄节斧钺,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封为长沙郡王。唐昭宗东迁洛阳,太祖命各道营修洛邑,罗绍威单独营修太庙,诏令加封他为守侍中,进封为邺王。
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盗取占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招募军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称为“牙军”,都供给丰厚的赏赐,使牙军不胜骄宠。年代久远,父子相承,亲戚党徒交结牢固,那凶暴的人,强取豪夺,违犯法令,官员不能制止。
牙军们随便变换主帅,就像儿戏,从田氏以后,近二百年,主帅的废立,全出于牙军之手,如史宪诚、何全白皋、韩君雄、乐彦贞,都是他们拥立的,对他们的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诛。罗绍威苦于牙军以往形成的弊病,虽以财货收买姑息迁就,但内心不满他们。
罗绍威继承父职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图谋扰乱河朔,进攻占领贝州,长驱直攻魏州。罗绍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驻在洹水,葛从周自邢州、氵名州领军进入魏州,燕军将领刘守文、单可及与太祖的军队在内黄交战,燕军大败,太祖的军队乘胜追击。
遇上葛从周也出军掩击,又打败燕军。斩首三万余级。
三年,罗绍威派使者与太祖会合军队,一同进攻沧州以回报太祖。从此罗绍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为仰慕并依附于他。
罗绍威眼见唐朝国运衰落,群雄交相作乱,太祖兵力强于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禅代帝的意图,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结他,成就他的事业,又经常担心牙军发生变乱,内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无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谋变,罗绍威更加害怕,于是定计除掉牙军,派使者告诉太祖请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应了他,派李思安会同魏博镇军队再次攻打沧州。在这以前,安阳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机派遣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士兵一千人,将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舆抬入魏州,说是赞助安阳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亲自领军渡过黄河,声称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很怀疑他的行动。这月十六日,罗绍威率领数百家奴门客与马嗣勋共同攻打牙军,当时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军,到天亮时全被诛杀,共八千家,都被灭了族,州城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从内黄奔到邺州。当时魏军二万,正与朝廷军队一同包围沧州,听到魏州城中发生事变,魏军于是拥着大将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内,皆为劲敌,太祖派众将分兵征讨他们,半年才平定。
从此罗绍威虽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军,然而立刻又后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不到几个月,又发生浮阳战役,罗绍威飞车馈送运输军需,从邺都到长芦五百里,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帅府,沿路设置亭候,供应牲牢、酒备、军幕、什器,太祖上下全军几十万人,所用军需都不缺少。到太祖从长芦回来,再次经过魏州时,罗绍威乘机对太祖说“:..州、岐下、太原终有狂妄诡密的意图,各以复兴唐朝王室为名,大王应当自己夺取国家政权,以断绝别人的企图,上天赐与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议的。”
太祖深深感谢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罗绍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赐与扶天启运竭节功臣名号。
御驾将进洛阳时,罗绍威奉诏令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当时所有,而建筑忽然。
8.文言文董允传的翻译董允,字休昭,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先主(刘备)立太子,董允被选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马。后主(刘禅)继位后,董允升任黄门侍郎。
丞相诸葛亮将要北征魏国,驻军汉中,考虑到后主年纪幼小,难以辨别是非曲直;因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宫廷内府的事务交由他负责。诸葛亮给后主上奏疏说:“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简选提拔起来留给陛下的。至于权衡取舍,规划补益,毫无保留地向陛下进献忠言,都是他们的责任。我认为,宫中的事务,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就一定能够弥补失误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没有听到劝勉陛下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董允等人,以表明他们的怠慢失职。”不久,诸葛亮请费祎作参军,将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宫的宿卫亲兵。郭攸之性情向来平和温顺,只是凑数的官员而已。进献忠言采纳意见的任务,都由董允一人承担了。
董允处理政事注意制定防范措施,克尽匡正扶救的职责。后主刘禅常常想要挑选美女充实后宫,董允认为古代天子的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现在后主的嫔妃美女已经充备,不应该再增加,就始终坚持,不答应选取美女之事。后主刘禅越发畏惧害怕他。尚书令蒋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荐费祎和董允,又上表说:“董允在宫内侍奉多年,辅佐襄助王室,应该赐予他爵位和封地,来褒奖他的辛劳和功勋。”董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主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善于阿谀逢迎,机敏狡黠,想要取悦后主,求得进身。董允时常对上正颜厉色地匡正后主,对下则多次斥责黄皓。黄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为。一直到董允去世,黄皓的职位没有超过黄门丞。
董允曾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人相约出游宴饮,车马已经准备停当,担任郎中的襄阳人董恢前来拜访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纪轻轻,官职卑微,看见董允停止外出接待他,踟蹰不安,请求离去。董允不答应,说:“本来我之所以要出游,就是要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游玩畅谈。现在您已经屈尊(来到我家),正要好好说说阔别多日蕴积的思念之情。舍弃这样的交谈,去赴那个宴会,不是我原来(做这事)的意图。”于是让人解下驾车的马匹,费祎等人也都停了车马,不再出去游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礼贤下士,行事大都是这种样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暂理尚书令职务,做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春星烂熳烛薇垣,独拥青绫向夜阑。宫漏隔花银箭永,莲灯垂烬玉堂寒。坐聆宵柝霜围屋,想见郊禋月满坛。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銮。——明代·文征明《翰林斋宿》 翰林斋宿 春星烂熳烛薇垣,独拥青绫向夜阑。
宫漏隔花银箭永,莲灯垂烬玉堂寒。
坐聆宵柝霜围屋,想见郊禋月满坛。
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銮。文征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
孤踪石上云,飘忽本无住。门外即青山,一瓢向何处。离心寄春草,柔艳欲飞去。引领生白烟,花落祇陀树。——明代·吴鼎芳《答松上人过访不值》 答松上人过访不值
孤踪石上云,飘忽本无住。
门外即青山,一瓢向何处。
离心寄春草,柔艳欲飞去。
引领生白烟,花落祇陀树。花信风寒已早来,隔墙俄见赤云堆。并头两树长相倚,屈指三春始得开。曲水少年谁复探,公门今日要兼栽。莫言结实供人啖,破核还堪作药材。——明代·吴宽《杏》 杏
花信风寒已早来,隔墙俄见赤云堆。
并头两树长相倚,屈指三春始得开。
曲水少年谁复探,公门今日要兼栽。
莫言结实供人啖,破核还堪作药材。采莲度横塘,荷花远近香。花间擘莲子,多半是空房。——明代·吴文泰《横塘采莲词》 横塘采莲词
采莲度横塘,荷花远近香。
花间擘莲子,多半是空房。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3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夏泉
下一篇: 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