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肇,明代。字德初,安徽休宁人。工绘事,山水、人物,出入于戴进、吴伟,但多草率之笔。尤长于翎毛,豪放不羁,自谓其笔意飘若海云,因自号海云。《徽州府志、金陵琐事、无声诗史、图绘宝鉴续纂、明画录》
◇作品赏析◇
明.汪肇 《起蛟图》
明.汪肇 柳蝉图
明.汪肇 柳禽白鹇图
古代国画名画素材
这个国画名画素材合集包括各朝代名家古画名著约6.8T大小,大概两万多张,单张名画最高可达6G每张,而且是超高清扫描TIF格式,主要是复制藏品居世界各大博物馆之冠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世所罕见的大帧唐宋元书画,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留下了浩瀚如海的历史文物及当代画家杰出的艺术作品,这都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财富。字画在我们这个国家,代表着一种崇高的民族文化,有着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这个6.8T的国画名画合集如果你想获得,注意图中这幅名画的边角有个印章、、、、、然后我不说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古代名画国画素材合集目录:
? ? ? (玄)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卷绢本40.3x70.5.tif
│? ?? ?(玄)元 任仁发 出圉图绢本34.2x201.9.tif
│? ?? ?(玄)元 张果 见明皇图卷 绢本41.5x210.7.tif
│? ?? ?(玄)元 赵孟頫 幽篂戴胜图(全卷)纸本174x36.2.tif
│? ?? ?(玄)唐 张萱 捣练 绢本 37X145.3.tif
│? ?? ?(玄)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51.8x148.tif
│? ?? ?(玄)唐 郑虔 峻岭溪桥图绢本24.8x26.3x2.tif
│? ?? ?(玄)宋??蛛网攫猿图页绢本.tif
│? ?? ?(玄)宋 何荃 草堂客话图.tif
│? ?? ?(玄)宋 佚名 白头丛竹图页.tif
│? ?? ?(玄)宋 李唐 牧牛图页.tif
│? ?? ?(玄)宋 李嵩 明皇斗鸡图.tif
│? ?? ?(玄)宋 李嵩 花篮图故宫博物院.tif
│? ?? ?(玄)宋 李嵩 骷髅幻戏图.tif
│? ?? ?(玄)宋 林椿 枇杷山鸟图.tif
│? ?? ?(玄)宋 林椿 葡萄草虫图页.tif
│? ?? ?(玄)宋 陈居中 四羊图.tif
│? ?? ?(玄)宋 陈居中 柳塘牧马图.tif
│? ?? ?(玄)宋 陈清波 湖山春晓图.tif
│? ?? ?(玄)宋 高宗题 秋江瞑泊图页.tif
(玄)明 唐寅 草蒲团屋图纸本83.2x55.5.tif
(玄)余稚花鸟.tif
(玄)北宋??李公麟 临韦偃牧放图绢本46.2x429.8.tif
(玄)北宋 燕肃 关山积雪图绢本30x40.tif
(玄)南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绢本57x60.tif
(玄)南宋 张训礼 春山渔艇图绢本29x29.8.tif
(玄)吕纪 桂菊山禽图绢本 55.7X100.tif
(玄)宋??赵士雷 湘乡小景图 绢本43.2x233.5.tif
(玄)宋 佚名 春游晚归图 绢本53X102.tif
(玄)宋 佚名 枯树鹦鹉图绢本25x26.5.tif
(玄)宋 佚名 赤壁图绢本24x23.2.tif
(玄)宋 佚名 青山白云图绢本22.9x23.9二玄社.tif
(玄)宋 佚名(传毛益) 榴枝黄鸟图 绢本24.6x25.4.tif
(玄)宋 李嵩 月夜看潮图绢本22.3 x 22台北.tif
(玄)宋 李嵩 水殿招凉图绢本24.5 x 25.4.tif
(玄)宋 李嵩 花篮图故宫绢本26.1 x 26.3.tif
(玄)宋 梁楷 柳溪卧笛图绢本45x45二玄社.tif
(玄)宋 钱选 招凉仕女图绢本22.4 x 21.7.tif
(玄)宋 雪峰远眺图.绢本37x44.tif
(玄)宋 马世荣 碧桃倚石图50x92.tif
(玄)宋 马远白蔷薇绢26.2x25二玄社.tif
(玄)宋 马麟 秉烛夜游图 绢本24.8 x 25.2国立故宫.tif
(玄)宋人 松阴庭院图绢本24×25.7.tif
(玄)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绢本124.7x63.6.tif
(玄)明 朱瞻基 莲浦松荫图纸本31X130.tif
(玄)明 沈周 田椿萱图轴绢本93.6x171.4.tif
(玄)明 王宠 石湖八绝诗卷纸本30X307.tif
(玄)明 蓝瑛 江皋飞雪图绢本148x46.7.tif
(玄)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绢本189.4x48.tif
(玄)明 郭诩 琵琶行图轴纸本154x46.6 故宫.tif
(玄)桃潭浴鸭.tif
(玄)清??冷枚 梧桐双兔图绢本176.2x95.tif
(玄)清 袁江 阿房宫图轴二玄社绢本194.x60.5.tif
(玄)湘乡小景图.tif
(玄)王翚 夏五吟梅纸本.tif
(玄)程璋 双猫窥鱼纸本66.33X120.tif
(玄)范宽 溪山行旅图绢本206.3X103.3.tif
(玄)雍正行乐图 绢本188.2x102.2.tif
(玄)雍正行乐图绢本(二版)188.2x102.2.tif
(玄)马远 踏歌图.绢本191.8x111.tif
(玄-辽博)临唐太宗帖
(玄-辽博)任伯年人物图
(玄-辽博)元 赵孟頫 归去来并序
(玄-辽博)南宋 陆游 行书自作诗卷
(玄-辽博)曹娥辞
(玄-辽博)梅花仕女图
(玄-辽博)楷书东坡记游
(玄-辽博)楷书勤政励学笺
(玄-辽博)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玄-辽博)泥金书四得绪论
(玄-辽博)清 黄慎 柳塘双鹭图
(玄-辽博)清 龚贤 渔歌子词卷
(玄-辽博)祝允明行书七律诗
(玄-辽博)竹菊图
(玄-辽博)节书远景楼记
(玄-辽博)草书千字文
(玄-辽博)草书洛神赋
(玄-辽博)草书论书帖
(玄-辽博)董其昌行书七律诗
(玄-辽博)行书仲尼梦奠帖
(玄-辽博)行书吴门避暑诗
(玄-辽博)行书归去来辞
(玄-辽博)行书欧阳修秋声赋
(玄-辽博)行书蔡行敕
(玄-辽博)赵之谦牡丹
(玄-辽博)郑板桥五言诗
(玄-辽博)郑板桥行书
(玄) 冷枚 梧桐双兔图
(玄) 清 恽寿平 晴川揽胜图
(玄)五代 南唐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玄)元??赵孟頫 鹊华秋色
(玄)元 佚名 草虫图
(玄)元 倪瓒 枯木幽篁图轴
(玄)元 张渥 竹西草堂图
(玄)元 方从义 溪桥幽兴图
(玄)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玄)元 赵孟頫 老子道德经
(玄)元 赵雍 先贤图卷
(玄)元 鲜于枢 行草书王安石杂诗卷
(玄)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完美合璧卷
(玄)刘松年 罗汉图
(玄)北宋 宋徽宗赵佶 竹禽图
(玄)北宋 李公麟 维摩演教图
(玄)北宋 李成 小寒林图卷
(玄)北宋 李成 茂林远岫图
(玄)北宋 苏轼 新岁展庆人来得贴
(玄)北宋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玄)北宋 赵令穰 陶潜赏菊图
(玄)北宋 赵佶 祥龙石图卷
(玄)南宋 陈容 九龙图卷
(玄)吴宏 燕子矶莫愁湖
(玄)唐??冯承素 摹兰亭序
(玄)唐 佚名 摹小楷黄庭经
(玄)唐 怀素 自叙帖
(玄)唐 欧阳询 扑商帖
(玄)唐 韩滉 五牛图
(玄)唐 颜真卿 争座位帖
(玄)宋 佚名 十八学士图
(玄)宋 佚名 花石草虫图
(玄)宋 孔子弟子像卷
(玄)宋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玄)宋 米芾 研山铭
(玄)宋 米芾尺牍全册合卷
(玄)宋 赵光辅 番王礼佛图
(玄)宋 赵构 行书白居易自咏诗
(玄)宋 陆游 怀成都十韵诗卷
(玄)宋 马麟 橘绿图
(玄)宋 马麟 荷香清夏图
(玄)宋 黄庭坚 寒山子庞居士诗
(玄)宋 黄庭坚 廉颇蔺相如列传
(玄)宋四家墨迹
(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全卷原图)
(玄)居廉 富贵白头图
(玄)张舜咨 雪界翁柏鹰图
(玄)文徵明 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
(玄)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
(玄)明 仇英(传)桃花源图卷
(玄)明 吕纪 秋鹭芙蓉图
(玄)明 唐寅 山路松声图
(玄)明 唐寅 松林扬鞭图
(玄)明 唐寅 行书 落花诗册
(玄)明 唐寅 诗意图
(玄)明 唐寅 骑驴归思图
(玄)明 商喜 过海图
(玄)明 夏昶 淇水清风图
(玄)明 姜立纲楷书东铭册(合卷)
(玄)明 孙克弘 玉堂芝兰图
(玄)明 尤求 墨笔山水人物
(玄)明 文俶 秋花蛱蝶图
(玄)明 文徵明 兰亭修禊图
(玄)明 文徵明 手卷
(玄)明 文徵明 携琴访友图
(玄)明 文徵明 桃源问津图
(玄)明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
(玄)明 文徵明 白玉兰图
(玄)明 文徵明 行书千字文
(玄)明 文徵明 行书悟阳子诗叙
(玄)明 汪肇 柳禽白鹇
(玄)明 沈周 春云叠嶂
(玄)明 沈周 瓶荷图
(玄)明 沈周 盆菊图
(玄)明 沈周 青山红树图
(玄)明 王守谦 千雁图
(玄)明 王时敏 丛林曲调图
(玄)明 王时敏 山楼客话图
(玄)明 王时敏 山水册 纸本
(玄)明 王时敏 浅绛溪山图
(玄)明 王鉴 富春山居图
(玄)明 祁豸佳 仿董源笔意图
(玄)明 祝允明 兰亭序
(玄)明 祝允明 楷书东坡游记
(玄)明 祝允明 草书杜浦秋兴八首
(玄)明 缪辅 鱼藻图
(玄)明 董其昌 潇湘白云卷
(玄)明 董其昌 潇湘白云图
(玄)明 董其昌 行书七律诗
(玄)明 蓝瑛 云壑高逸图
(玄)明 边景昭 三友百禽图
(玄)明 陆治 红杏野凫图
(玄)明 陆治 雪后访梅图轴
(玄)明 陈洪绶 人物图
(玄)明 陈洪绶 戏婴图
(玄)明 陈老莲 老迟像
(玄)晋 王珣 伯远帖
(玄)最新版图集19张
(玄)李嵩 货郎图
(玄)汪肇 柳禽白鹇
(玄)沈铨 蜂猴图
(玄)清 傅山 草书临阁帖
(玄)清 关槐 上塞锦林图
(玄)清 冷枚 百子图
(玄)清 弘一法师 金刚经
(玄)清 李士倬 皋涂精舍图
(玄)清 沈铨 松梅双鹤图
(玄)清 王士祯 放鸟图卷
(玄)清 袁江 梁园飞雪
(玄)清 袁江 阿房宫
(玄)清 袁耀 山雨欲来图
(玄)清 郎世宁 八骏图
(玄)清 郎世宁 弘历观画图
(玄)清 郎世宁 瑞谷图
(玄)清 高凤翰 西亭春艳图
(玄)清 黄慎 捧梅图
(玄)清 龚贤 高岗茅屋图
(玄)秋山红树图
(玄)董其昌仿古山水
(玄)蓝瑛 白云红树图
(玄)袁耀 山雨欲来图
(玄)辽博)楷书自诰身
(玄)陈录 烟笼玉树图
(玄)隋 展子虔 游春图卷
(玄)韩滉 五牛图
│??(玄)明 唐寅 草蒲团屋图纸本83.2x55.5.tif
│??(玄)余稚花鸟.tif
│??(玄)北宋??李公麟 临韦偃牧放图绢本46.2x429.8.tif
│??(玄)北宋 燕肃 关山积雪图绢本30x40.tif
│??(玄)南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绢本57x60.tif
│??(玄)南宋 张训礼 春山渔艇图绢本29x29.8.tif
│??(玄)吕纪 桂菊山禽图绢本 55.7X100.tif
│??(玄)宋??赵士雷 湘乡小景图 绢本43.2x233.5.tif
│??(玄)宋 佚名 春游晚归图 绢本53X102.tif
│??(玄)宋 佚名 枯树鹦鹉图绢本25x26.5.tif
│??(玄)宋 佚名 赤壁图绢本24x23.2.tif
│??(玄)宋 佚名 青山白云图绢本22.9x23.9二玄社.tif
│??(玄)宋 佚名(传毛益) 榴枝黄鸟图 绢本24.6x25.4.tif
│??(玄)宋 李嵩 月夜看潮图绢本22.3 x 22台北.tif
│??(玄)宋 李嵩 水殿招凉图绢本24.5 x 25.4.tif
│??(玄)宋 李嵩 花篮图故宫绢本26.1 x 26.3.tif
│??(玄)宋 梁楷 柳溪卧笛图绢本45x45二玄社.tif
│??(玄)宋 钱选 招凉仕女图绢本22.4 x 21.7.tif
│??(玄)宋 雪峰远眺图.绢本37x44.tif
│??(玄)宋 马世荣 碧桃倚石图50x92.tif
│??(玄)宋 马远白蔷薇绢26.2x25二玄社.tif
│??(玄)宋 马麟 秉烛夜游图 绢本24.8 x 25.2国立故宫.tif
│??(玄)宋人 松阴庭院图绢本24×25.7.tif
│??(玄)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绢本124.7x63.6.tif
│??(玄)明 朱瞻基 莲浦松荫图纸本31X130.tif
│??(玄)明 沈周 田椿萱图轴绢本93.6x171.4.tif
│??(玄)明 王宠 石湖八绝诗卷纸本30X307.tif
│??(玄)明 蓝瑛 江皋飞雪图绢本148x46.7.tif
│??(玄)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绢本189.4x48.tif
│??(玄)明 郭诩 琵琶行图轴纸本154x46.6 故宫.tif
│??(玄)桃潭浴鸭.tif
│??(玄)清??冷枚 梧桐双兔图绢本176.2x95.tif
│??(玄)清 袁江 阿房宫图轴二玄社绢本194.x60.5.tif
│??(玄)湘乡小景图.tif
│??(玄)王翚 夏五吟梅纸本.tif
│??(玄)程璋 双猫窥鱼纸本66.33X120.tif
│??(玄)范宽 溪山行旅图绢本206.3X103.3.tif
│??(玄)雍正行乐图 绢本188.2x102.2.tif
│??(玄)雍正行乐图绢本(二版)188.2x102.2.tif
│??(玄)马远 踏歌图.绢本191.8x111.tif
明代画派分为四期,早期为浙派,中期为吴门画派,中后期为松江派,明末清初为金陵八家、四王、四僧、武林派等。
浙派由戴进开创,也是最出名的代表。浙派的后期为吴伟的江夏派,此派还有张路、蒋嵩、汪肇、李在等。
吴门画派由沈周开端,文征明及其子侄为主体,尤其是文征明领袖五十年,所以吴门画派被称为“文门文派”,当然也由于文人画的原因。同时,与吴门画派有关的是,周臣、唐寅、仇英的院体别派。这是一个职业画家文人化和文人画家职业化的时代,所以,它们之间关联很大。
中后期的松江派以董其昌为代表,松江派又分为苏松派、云间派、华亭派,代表分别以赵左、沈士充、顾正谊为代表。
金陵八家以龚贤为代表,还有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
武林派主要代表是蓝瑛。
“四王”中在明代的主要有王时敏和王鉴。
“四僧”有八大山人、石涛、弘仁和髡残。
到了清代,流派众多,如张岑的京江派、安徽芜湖的萧云从创姑熟派,浙江嘉兴的项元汴、项圣谟创嘉兴派,江苏武进邹子麟、恽向创武进派等,这些派别大多影响不大。
中国画的人物形象中,古代文人最钟情渔父。渔父形象从中国文人的纵深地带穿过,带着文人特有的追慕,在仕与隐之间展现着他们的内心挣扎。杜牧《赠渔父》诗曰:“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诗眼在“不曾逢着独醒人”,其表层意思是说世道浑浊,到处皆是随波逐流之辈,“独醒”不易逢知己,抒发对特立独行的超越境界向往,对心灵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安慰。
明弘治张路《渔父图》,原藏于日本东京护国寺(见著录《海外珍藏中国名画》肆,P10,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是张路诸多传承有续画作中的一幅精品。该画纵38公分,横19公分,约合0.7平方市尺。款:平山,印白文:天驰印,水墨绢本立轴。画中巨石绝壁突出溪岸,一叶木舟渔父望水波鱼踪,屏气提网欲撒,舟中一童子撑杆划水而行,溪流弯环,顽石杂草丛生,水面平静如练。画的中心部位,山崖野草藤叶垂荫,远景天空耸峙如洗。观全图,幅面虽不大,视野却异常开阔,气势宏伟,情景逼真。现代人有诗云:“峭壁入天庭,波纹静似镜,崖树垂倒映,渔者唤童行。画悬斋拱壁,无拦遮提醒,燃烛暮时分,恐误入随行!”
张路(1464-1538年),字天驰,号平山,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主要活动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擅长山水人物,延续了南宋院体的刚健风气,摒弃了规整严谨的限制,而更加奔放豪迈,笔墨具有刀劈斧斫之气质。总结其风格特点是,“纸上饶有铿锵意,笔端颇含斧斫声”,向来被认为是戴进、吴伟之后成就最高的浙派大家。他与蒋嵩、汪肇的名气,在当时可说显赫一时,尤其在北方,达官贵人都求其画作。他精于人物,运笔非凡,神情活现。写山石多用涂抹,优雅且技巧纯熟。渔父轻舟是他常用的题材,笔从戴进、吴伟的风格,且更显奔放豪迈。他的主要成就也是集中在人物画上,他的人物画显得粗放潇洒,而且线描不管是粗路的还是细路的,都较之戴进、吴伟要劲健,辅景略显含蓄。人物衣折多用顿折的重墨线条勾勒,笔下神仙、士子、渔夫形象质朴豪放,神态清朗。山石以粗犷的笔触作大斧劈皴,景致简略,运笔迅捷,笔墨遒劲淋漓。在当时(弘治年间),他的画名仅亚于吴伟。张路绘画流传于世的不算少,其重要代表作品有《吹箫女仙图》《山水人物图》《山雨欲来图》《溪山泛艇图》《苍鹰攫兔图》等。
这幅《渔父图》所用的材质似宋绢精细缜密,与明代的浙绢粗稀薄有很大不同。“浙派”戴、吴、张的作品后世都有仿制,但是民间的仿制比较低劣,笔墨粗率不堪,人物刻画呆板,尤其是驾驭笔墨的能力远远不够。比较近似的是“浙派”传人的仿制,虽然气格、面貌极为相似,但是用笔的细微处很难逼真。张路受吴伟的影响很大,这幅《渔父图》整体构建险中见奇,合理且稳妥。用笔简练劲健,山石树木及渔舟,多以侧锋勾勒,线条转折多变,充满着动势。用墨明洁、轻快,或以干笔渴墨勾勒,或以湿笔渲染,或以焦墨提神,把墨色的干、湿、浓、淡,有机地构成水墨淋漓的生动画面。尤其是运笔的迅疾威猛,横涂竖抹,似乎随兴所至,一气呵成,却能洋溢出撼人的气势。渔父与童子人物的画法粗细约有不同,服饰用线挺劲细秀,灵妙精巧,顿挫有致。渔父侧首远望,注视水中的鱼影,短衣粗服,露臂赤足,肌肉健实,身后是一童子撑杆划舟,突兀而起的悬壁山崖约遮掩半身。远处的山高水长,取景于深山幽涧,以表达不食人间烟火的孤高傲慢。他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精心描绘,把画面营造成一个场景,使它有了一个渔父乐“隐”的情节。
《庄子·渔父》中渔父那种心中恬静,“与时俱化”、“虚己以游世”的思想内涵,在这画面中,被张路塑造成胸怀视野、与道为一、无欲无求的渔父形象。画面内容平和而真实,自然得有如山溪边我们和渔父不期而遇,山风邂逅渔夫的健康质朴、神情的安详满足,主仆二人的淡定,丝毫不掩饰隐士的清高。可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山石仿马远和夏圭的斧劈皴法,但熟练的利用制绢吸水性能差、不易晕化的特性,多用湿笔晕染相结合,天衣无缝,恰到好处。草木点染适宜,层次清晰,虚实相生,远近分明。全图柔和蕴藉,并无粗狂草率,恣肆刻露之态,呈现一派严谨、闲雅的宋人法度,天地广阔无垠,奥秘难穷,达到了虚景生而神境现的高度,绝不是持门派偏见者如董其昌所评的“硬、板、秃、拙”等贬抑过分的“野狐禅”之流。
历来对浙派与张路的评价毁誉不一。明代“院体”与“浙派”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又呈现出各自的流派特色,他们共同构成了明代前期绘画主宗南宋的艺术潮流,又各在不同方面做出了建树。“院体画”作为宫廷绘画即御用美术,带有明显的政教功能,适应帝王的好尚。“浙派”主宗南宋“院体”,即表现为马、夏的边角之景、劲健之笔、淋漓水墨、斧劈效、拖枝松等形式特征。“浙派”画家取材广泛,重视人物画创作,专注于现实生活的描写,作品具“世俗”味和市民意趣,创作比较自由,情感表达强烈。张路所承续的浙派是历经百年兴盛之后走向衰落的画派,但张路却使其衰而复兴,从院体画法度森严、高雅精丽的重围中冲杀出来,一变而为粗放狂野。这足令恪守传统格局的文人才士们目瞪口呆,群起而攻。张路绘画的艺术特色和杰出成就,不仅冲破了宫廷浙派画法的羁绊,也冲破了以“吴门画派”为代表的传统文人画的格局,故而不但受到宫廷画家们的责难,更受到文人画家们的轻蔑。殊不知张路令一些人诟骂也令一些人赞赏的粗放狂野,正是其艺术中最基本的特质。今天看来,对他的贬抑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他们是画家里的“大行家、大创新家”,画艺全面、功力深厚、技法熟练、作风泼辣,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由于张路作品不题诗文,也不署年月,从其作品整体风貌分析,大致可以断定,较为工细的作品多为前期创作,较为粗放的作品多为后期创作。这幅《渔父图》当属于早期作品。张路生活的时代,浙派活动中心也早已由杭州转到了当时的文化中心南京。张路长期流寓活动于此,遂与南京地区的文人画家史忠、徐霖等有了密切的交往,而史忠他们又与吴门画派的沈周等人关系密切,其画风必然受到新崛起的吴门画风的影响。张路文人士夫的出身,也必然与吴门画派有诸多相通之处,画风除院体工整苍劲、灵润精简以及浙派水墨苍劲、狂放纵逸外,又多了文人画潇洒灵秀、典雅清逸的一面。他以自己才智,以比前人更可惊、可惧的笔墨,改换了“宫体浙夏派”的内在情致,使之从宫廷走入民间,为风行一百五十余年的浙夏派增添了新的活力。
属龙对应的年份:1904年、1916年、1928年、1940年、1952年、1964年、1976年、1988年、2000年、2012年、2024年、2036年、2048年、2060年、2072年、2084年、2096年,每12年作为一个轮回。
判断方法——
公元年号除以12余数是8的年份,都是龙年。
列成公式为:公元年号÷12=某个商,同时余数是8。
例如:2012÷12商为167,同时余数是8,那么,2012年就是龙年。
龙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因为生肖年依附于干支纪年,而干支纪年又是干支历的纪年方法。历代官方历书(即黄历)皆如此。农历只是借用干支来纪年,其一年的范围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此点并无争议。
扩展资料:
龙年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更应该了解龙的文化。了解龙文化,才能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和中华龙蕴含着的民族精神。
龙文化是产生于中国古代的软实力,当今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华人的生活与思想,是沟通海峡两岸、联系世界华人、倾吐彼此亲情、拜祖寻根寻源、经济文化互通的纽带。龙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对话交流,汇聚于全球化大潮。
画龙最早可追溯到上古众多的原龙纹,现在见到的最早的龙画是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其中不仅绘有人物驭龙图而且还绘有四条龙形。另外汉代黄安岭;三国时的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张僧繇;唐代的李思训、冯绍正、吴道子、孙位;宋代的董羽、曾传古、陈容;明代汪肇等画家留下了大量的龙画作品。近代、现代、当代美术中都有很多杰出的画龙作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2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石锐
下一篇: 夏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