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李士倬

佚名 2023-06-05 22:39:13

李士倬

李士倬,清代。字天章,一字汉章、天涛,号谷齐,别号十石居士、太平拙吏、伊祁山人、清在居士,奉天(今辽宁沈阳人)。

传世作品有雍正三年(1752)作《杂画册》、十一年(1733)作《灵馗策羁载酒图》轴(指画),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溪山访友图》轴、《嵩祝图》卷藏沈阳故宫博物馆;《亭林山色图》轴、《牡丹图》轴藏上海博物馆;《清舒山馆图》轴藏故宫博物馆;《秋雨江南图》轴藏广州美术馆。

◇作品赏析◇

清.李士倬传世作品

乌鸦洞的前世今生

乌鸦洞里没有乌鸦,这里发生过奇迹,这里曾是一个秘密的军工厂,这里诞生了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这里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这里的故事太多太多,等着后人去追忆。  志在冲天  展开历史的画轴,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先进的科技工业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急剧增长的资本市场需要大量的物资以此维护这台巨大的机器超速的运转,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这个古老又落后的帝国张开了蚕食之口。在辛亥革命前后,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无不在给这个古老又年轻国家敲着一记记振聋发聩的警钟。唯有发愤图强、实业救国才能让这个国家不在受到外来的欺辱。  国父孙中山一生提倡格致新知,希望以中国人自身的聪明才智,致力于平正建国之道,建设中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当他于清季末叶奔走革命之际,正值欧美航空事业发轫之时。他知道遨游长空,不仅是新时代国防及国计民生之所寄,在实践这个航空梦之中,国民所投注的努力和智慧的发扬,无疑更是可贵的。  选址建厂  1936年国际局势日益险恶,日本对我中华早已是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一大批爱国贤达深知加强国防军备的重要紧迫性,航空力量则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中国国民党党部及军事委员会遂以蒋介石五十岁生日为由,发起“献机祝寿”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局一步步恶化,重要港口、城市的沦陷,使得外援难以进入。作为飞机核心部件的发动机,更得之不易。1939年夏,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决定筹建中国第一座航空发动机厂,以改变飞机发动机完全仰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动用340多万美元成立了发动机制造厂筹备处。任命留美取得航空工程硕士的李伯龄为筹备处长(其后为第一任厂长)。由于当时国内缺乏相关技术人员,李伯龄亲赴美国,招贤纳士在美航空工业的中国留学生,其中包括:李耀滋、钱学渠、张汝梅、梁守颖、程嘉厚、胡旭光、沈运乾等七位航空工程专家。这些人后来成为制造厂最初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大定航发厂创建人——第一任厂长李柏龄  筹备处最初拟选址在距昆明市30公里的安宁县柳坝村原中德飞机制造厂旧址建厂,1939年,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李耀滋等青年博士硕士七人,受命到美国莱特公司引进航空发动机。为了摆脱经纪商人的中间剥削,他们亲自到工厂采购生产设备,远渡重洋,沿滇缅公路将500多吨建厂物资奇迹般越过日军封锁,运进祖国西南边陲,准备在昆明建厂。后因法属越南被日军占领,昆明屡遭轰炸,筹备处屡遭轰炸,为安全考虑,经勘查选址于贵州大定县(现大方县)羊场坝乌鸦洞。  乌鸦洞厂房远景。1942年底厂房刚刚落成,现场尚未清理。  工厂建设  1941年元月一日,发动机制造厂迁址大定县羊场坝乌鸦洞,为安全起见对外称“云发贸易公司”。厂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主要车间位于乌鸦洞内,此一洞为天然喀斯特溶洞,长约100米,高约60米,洞长约900米,洞内前部有一个长约50米,宽约80米的空旷场地。由羊场坝至贵阳约160多公里。  现在的乌鸦洞旧址  当时正处抗战之际,加之交通不便,工厂建设实属艰难。缺乏钢筋混凝土,只有就地取材,用木石建厂。工程师、技术人员与民工一起不辞劳苦,一道去40公里以外的山林中伐木,又从四面八方去寻找石源,采取石料,再组织民工背扛肩挑,运回乌鸦洞。他们在溶洞内,采用特殊的木石结构建筑厂房,能安装各种的精密机床,确保其安全运作,实属中国工业建筑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最困扰他们的是发电,没有电,不说无法开工建设,就连生活用水也无法取得。当地盛产无烟煤,原来在美国购置了烧无烟媒发电的蒸汽机,但运抵缅甸后因超重无法通过公路运输,廉价出让给印度了。他们看到当时西南公路上大量行驶木炭汽车,也想利用无烟媒制成煤气来驱动已退役的大马力航空发动机发电。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再实验,终于获得成功,使乌鸦洞熠熠生辉。当时国家航委会美国顾问来厂视察,对此创举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由此门进入乌鸦洞内  洞内巨大的车间  这里原为电梯  幽暗的洞内其实可以行使汽车  从1940年11月到1942年12月,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在这荒凉的羊场坝,盖起了办公楼、车间、宿舍,航发厂的整个基建工程得以竣工,中国第一座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在乱石丛中拔地而起!生活区、生产区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生产发动机的主要厂房建在乌鸦洞内,为三层木质结构建筑,底层为器材库,二层为机工课(包括机械加工、工具制造、热处理、电镀等车间),并设有五金库,第三层为装配课、成品库、工具库等,总面积为10000平方米。洞口厂房部分用精雕细刻的巨石砌成护墙,远看去甚是宏伟壮丽。洞口有通风设备,使洞内空通流通。各类办公楼和辅助工场林立在洞外山丘上,错落有致。俱乐部、宿舍,学校和服务社林立于羊场坝公路两旁,到夜间灯火辉煌,人称之为“小贵阳”。  工程师大楼  行政大楼  行政大楼一角  旧厂区一角  研发生产  全厂编织初定官佐28人,机械师100人、学徒30人,士兵37人。建厂伊始,一般技术工人来自航委会由各个兵工厂与飞机制造厂抽调的熟练工人;并从西南联大、浙江大学等招募1941应届毕业生20多名任技术人员。厂长、副厂长各一名。下设秘书室、总工程师室(辖设计课、工作准备课、检视课、研究课)、工务处(辖铸工课、机工课、装配课、设备课、购运课、支配课)、政训部、总务科、经理科、卫生科等单位。为培养中下级技术人员,开设技术班三期,器材管理员班一期。总共培养出中级技术人员286人,技工350人,全厂员工及家眷最高达2000多人。这些技术人员之后成为了两岸航空工业的技术骨干。  各部门负责人都是当时国内航空工业界的翘楚。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吴大观便是其中之一。他曾回忆道:“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小厂,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就有8位,包括厂长李伯龄。副厂长是从德国回来的。总工程师李耀滋是从麻省理工回来的;还有钱学渠,他是钱学森的堂兄,是搞机械加工的;张汝梅是搞工具设计的,曹有诚是搞冶金的,程嘉厚是搞铸造的,梁守颖搞飞机发动机。这些人都是美国、欧洲回来的,不少是MIT的硕士、博士。在那个时候,这些人抱着发展中国的航空工业、航空救国的信念,在那么一个艰苦的地方,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真是不简单!”自1942年吴大观从西南联大被招募到厂任技术员,到1956年他离开大定到沈阳航空发动机厂组建新中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为止,他在这里工作了14年。  大定羊场坝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的设计规模,是由厂长李柏龄与美国莱特航空发动机厂签订购买专利的合同而确定的,建厂竣工投产后,应达到年产塞克隆G105型1050匹马力航空发动机300台的生产能力,并从美国购进各种设备,如旋风式G150型1050马力航空发动的毛坯、汽车、机床等,安装配套后,即投入试制生产。  蒋介石(中)夫妇及蒋纬国一行到航发厂视察。  蒋纬国(左2)随蒋介石来厂参观时,与李耀滋博士(左1)、戴安国(左3)、曹友诚博士(左4)于航发厂俱乐部门前合影。  1942年3月20—22日,国民党总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偕夫人及蒋纬国一行人员到大定羊场坝航发厂视察。听了情况汇报,看了厂里的全部生产线后,深为试制航空发动机的进度缓慢而忧虑,于是书写了“我们发动机何日可以完全自制”的题词,并向全厂官佐、技术人员和职工发表了讲话。他的字大如斗的十六个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后被刻在大营门入口右侧石坎上。第二天到大定县城视察后返回航发厂,下榻于航发厂厂长室(今羊场镇政府招待所),第三天离开大定返回贵阳。  被杂草掩盖的字迹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励精图治,克服千难万险,航发厂于1943年开始正式运转,但因战争期间原材料匮乏、滇缅公路又遭敌封锁,直到1945年春才完成了第一台国产G105发动机的试制。同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李伯龄也奉命赴美,厂内高级技术人员多也调往东北、华北接受日方航空工业设备,王仕倬接任第二任厂长,继续管理生产。航发厂毕竟地处偏僻一隅,交通不便,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同时派员到广东、湖南等地为新厂选址。  第二任厂长王士倬,1945年,第一台“赛克隆”1050马力大型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在试车台上试车完毕时所摄。  到1946年底,厂里完成整体装配的发动机32台,其中编号为34639和34640的两台发动机,经安装在C47-A273号运输机上作动力源,接受自昆明直飞南京的试运转,技术性能良好,发动机巨大动力,使飞机腾空而起,冲向蓝天,几小时后,在南京安全降落,其飞机发动机现存美国军事博物馆内。同年,大定羊场坝航发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航空发动机生产型号,向美国莱克敏厂购买生产185马力莱可敏发动机的生产专利,次年又向英国罗尔斯罗伊斯购买NeneI型喷气式发动机的生产专利。因为战争结束之后政府缩减军事经费,所以航发厂并没有得到其它经费维持发动机的生产,中国第一次的发动机量产于是停顿。在停产发动机之后,航发厂转型制造当时国内常见的汽车厂牌如雪佛兰,福特,道奇,丰田与爱必的汽车零配件.包括活塞,活塞环,活塞销与汽缸套.其中以灰铁活塞环销路最广。航发厂特别成立了张圈制造所,年产各种牌号活塞环5万个以上,并通过美方验证。  命运多舛的航发厂  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随着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节节败退,大势已去。1949年2月,国民党空军总部决定将航发厂迁至台湾,并拨10万两黄金作为迁厂费用,第三任厂长顾光复亲赴台湾选址。5月撤销原建制,改为大定疏运及拍卖委员会。5月19日开始进行迁厂,最先设计预定人员和物资先经贵阳运至柳州集中,一部分由空运直达台湾台中,一部分沿西江至香港,再换海轮转往台湾基隆。但因战局突变,无法完整运出,9月由一艘美国登陆舰,装载最后一批物质从柳州直航台湾。最终到达台湾的机器设备大约只有五成,抵台官兵员工约占全厂三分之一。迁台后的航发厂落址于台中县清水镇社里,同年11月1日改编为“空军金工发动机制造厂”,12月1日又恢复编制“空军航空发动机制造厂”,1952年4月1日,该厂改隶空军供应司令部,1954年11月1日并编于空军第三供应处,至此番号撤销。  机枪碉堡,可以对内和对外射击  枪眼内还砌有45°角的内墙,这样的设计,子弹是没法打进来的  1948年湖南和平解放,解放军第五兵团在湖南芷江休整,准备解放贵州。司令员杨勇得到刘邓首长指示,抽调得力干部组成接收大定厂的班子,随军前进,1949年11月25日,解放军十六军四十七师解放大定县城,接管了航发厂。当时厂方留下员工400余人、机器和各种物资400余吨。  国民党当时修的岗楼  共产党后来修的岗楼  看见其中有三块黑色的石块没有,听看门的老人说,很多年前换了三块坏的石头,当时就花了2500元,可见那时的做工极为讲究,还是在战时  1952年8月,航发厂从大定羊场坝迁往四川成都,改组为二机部航空工业局的国营411厂。1954年末411厂改为空军5701军用飞机大修厂,并曾大修国军遗留在大陆的36架C-46运输机。主持投共的汪福清则转任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1952年9月,毕节专区师范学校迁来羊场坝,次年4月份,因毕师几个学生用油毡作火把进乌鸦洞游玩,不慎引起火灾,大火将二楼部分木质地板烧毁。  1965年中苏关系破灭,前苏联叫嚣要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中央决定将东部一线军工重工企业迁至三线地区,毛泽东提出“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011系统的南京金江机械厂迁至羊场坝乌鸦洞,代号501厂,对外称金江机械厂。这时的乌鸦洞又迎来了生机,在原航发厂的木石基础上又改建成钢筋混泥土的三层结构,生产区和生活区基本与以前一样。在哪个如火如荼的年代,无数军工人员不计回报,甘于奉献,为国防军工默默贡献,不计其数的产品运出山外,装备在航空航天领域。  为防止石块垮塌,用了50多米的钢钉从洞顶打穿,以加固  垮塌的巨石,约有100吨重  上世纪80年代末,金江厂也迁至贵阳。据说是因洞内的一块约100顿的巨石垮塌下来,报告中央后同意迁走。但我想大概是随着冷战的结束,我国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三线军工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在整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无数的三线军工由大山迁入城市,有的破产倒闭,有的继续生产研发新的军品或是转型做民品。  后记:我想羊场坝里曾经有过多少人,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个故事,多少本未写的书。乌鸦洞里诞生的中国奇迹,也正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体现。航发厂诞生于战火硝烟的年代,至于冷战的结束。另记,这次和我们一同来的还有一位日籍小朋友,懵懂的他是否能明白这个世界,是否能明白战争与和平,愿和平的种子潜移默化的埋进他的心里,或是播种于每一个到过乌鸦洞的人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乌鸦洞现在是寂静的,但愿它永远的寂静。

古画(国画名画)素材到哪里找有比较好的图?

古代国画名画素材

这个国画名画素材合集包括各朝代名家古画名著约6.8T大小,大概两万多张,单张名画最高可达6G每张,而且是超高清扫描TIF格式,主要是复制藏品居世界各大博物馆之冠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世所罕见的大帧唐宋元书画,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留下了浩瀚如海的历史文物及当代画家杰出的艺术作品,这都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财富。字画在我们这个国家,代表着一种崇高的民族文化,有着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这个6.8T的国画名画合集如果你想获得,注意图中这幅名画的边角有个印章、、、、、然后我不说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古代名画国画素材合集目录:

? ? ? (玄)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卷绢本40.3x70.5.tif
│? ?? ?(玄)元 任仁发 出圉图绢本34.2x201.9.tif
│? ?? ?(玄)元 张果 见明皇图卷 绢本41.5x210.7.tif
│? ?? ?(玄)元 赵孟頫 幽篂戴胜图(全卷)纸本174x36.2.tif
│? ?? ?(玄)唐 张萱 捣练 绢本 37X145.3.tif
│? ?? ?(玄)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51.8x148.tif
│? ?? ?(玄)唐 郑虔 峻岭溪桥图绢本24.8x26.3x2.tif
│? ?? ?(玄)宋??蛛网攫猿图页绢本.tif
│? ?? ?(玄)宋 何荃 草堂客话图.tif
│? ?? ?(玄)宋 佚名 白头丛竹图页.tif
│? ?? ?(玄)宋 李唐 牧牛图页.tif
│? ?? ?(玄)宋 李嵩 明皇斗鸡图.tif
│? ?? ?(玄)宋 李嵩 花篮图故宫博物院.tif
│? ?? ?(玄)宋 李嵩 骷髅幻戏图.tif
│? ?? ?(玄)宋 林椿 枇杷山鸟图.tif
│? ?? ?(玄)宋 林椿 葡萄草虫图页.tif
│? ?? ?(玄)宋 陈居中 四羊图.tif
│? ?? ?(玄)宋 陈居中 柳塘牧马图.tif
│? ?? ?(玄)宋 陈清波 湖山春晓图.tif
│? ?? ?(玄)宋 高宗题 秋江瞑泊图页.tif

(玄)明 唐寅 草蒲团屋图纸本83.2x55.5.tif
(玄)余稚花鸟.tif
(玄)北宋??李公麟 临韦偃牧放图绢本46.2x429.8.tif
(玄)北宋 燕肃 关山积雪图绢本30x40.tif
(玄)南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绢本57x60.tif
(玄)南宋 张训礼 春山渔艇图绢本29x29.8.tif
(玄)吕纪 桂菊山禽图绢本 55.7X100.tif
(玄)宋??赵士雷 湘乡小景图 绢本43.2x233.5.tif
(玄)宋 佚名 春游晚归图 绢本53X102.tif
(玄)宋 佚名 枯树鹦鹉图绢本25x26.5.tif
(玄)宋 佚名 赤壁图绢本24x23.2.tif
(玄)宋 佚名 青山白云图绢本22.9x23.9二玄社.tif
(玄)宋 佚名(传毛益) 榴枝黄鸟图 绢本24.6x25.4.tif
(玄)宋 李嵩 月夜看潮图绢本22.3 x 22台北.tif
(玄)宋 李嵩 水殿招凉图绢本24.5 x 25.4.tif
(玄)宋 李嵩 花篮图故宫绢本26.1 x 26.3.tif
(玄)宋 梁楷 柳溪卧笛图绢本45x45二玄社.tif
(玄)宋 钱选 招凉仕女图绢本22.4 x 21.7.tif
(玄)宋 雪峰远眺图.绢本37x44.tif
(玄)宋 马世荣 碧桃倚石图50x92.tif
(玄)宋 马远白蔷薇绢26.2x25二玄社.tif
(玄)宋 马麟 秉烛夜游图 绢本24.8 x 25.2国立故宫.tif
(玄)宋人 松阴庭院图绢本24×25.7.tif
(玄)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绢本124.7x63.6.tif
(玄)明 朱瞻基 莲浦松荫图纸本31X130.tif
(玄)明 沈周 田椿萱图轴绢本93.6x171.4.tif
(玄)明 王宠 石湖八绝诗卷纸本30X307.tif
(玄)明 蓝瑛 江皋飞雪图绢本148x46.7.tif
(玄)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绢本189.4x48.tif
(玄)明 郭诩 琵琶行图轴纸本154x46.6 故宫.tif
(玄)桃潭浴鸭.tif
(玄)清??冷枚 梧桐双兔图绢本176.2x95.tif
(玄)清 袁江 阿房宫图轴二玄社绢本194.x60.5.tif
(玄)湘乡小景图.tif
(玄)王翚 夏五吟梅纸本.tif
(玄)程璋 双猫窥鱼纸本66.33X120.tif
(玄)范宽 溪山行旅图绢本206.3X103.3.tif
(玄)雍正行乐图 绢本188.2x102.2.tif
(玄)雍正行乐图绢本(二版)188.2x102.2.tif
(玄)马远 踏歌图.绢本191.8x111.tif

(玄-辽博)临唐太宗帖
(玄-辽博)任伯年人物图
(玄-辽博)元 赵孟頫 归去来并序
(玄-辽博)南宋 陆游 行书自作诗卷
(玄-辽博)曹娥辞
(玄-辽博)梅花仕女图
(玄-辽博)楷书东坡记游
(玄-辽博)楷书勤政励学笺
(玄-辽博)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玄-辽博)泥金书四得绪论
(玄-辽博)清 黄慎 柳塘双鹭图
(玄-辽博)清 龚贤 渔歌子词卷
(玄-辽博)祝允明行书七律诗
(玄-辽博)竹菊图
(玄-辽博)节书远景楼记
(玄-辽博)草书千字文
(玄-辽博)草书洛神赋
(玄-辽博)草书论书帖
(玄-辽博)董其昌行书七律诗
(玄-辽博)行书仲尼梦奠帖
(玄-辽博)行书吴门避暑诗
(玄-辽博)行书归去来辞
(玄-辽博)行书欧阳修秋声赋
(玄-辽博)行书蔡行敕
(玄-辽博)赵之谦牡丹
(玄-辽博)郑板桥五言诗
(玄-辽博)郑板桥行书
(玄) 冷枚 梧桐双兔图
(玄) 清 恽寿平 晴川揽胜图
(玄)五代 南唐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玄)元??赵孟頫 鹊华秋色
(玄)元 佚名 草虫图
(玄)元 倪瓒 枯木幽篁图轴
(玄)元 张渥 竹西草堂图
(玄)元 方从义 溪桥幽兴图
(玄)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玄)元 赵孟頫 老子道德经
(玄)元 赵雍 先贤图卷
(玄)元 鲜于枢 行草书王安石杂诗卷
(玄)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完美合璧卷
(玄)刘松年 罗汉图
(玄)北宋 宋徽宗赵佶 竹禽图
(玄)北宋 李公麟 维摩演教图
(玄)北宋 李成 小寒林图卷
(玄)北宋 李成 茂林远岫图
(玄)北宋 苏轼 新岁展庆人来得贴
(玄)北宋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玄)北宋 赵令穰 陶潜赏菊图
(玄)北宋 赵佶 祥龙石图卷
(玄)南宋 陈容 九龙图卷
(玄)吴宏 燕子矶莫愁湖
(玄)唐??冯承素 摹兰亭序
(玄)唐 佚名 摹小楷黄庭经
(玄)唐 怀素 自叙帖
(玄)唐 欧阳询 扑商帖
(玄)唐 韩滉 五牛图
(玄)唐 颜真卿 争座位帖
(玄)宋 佚名 十八学士图
(玄)宋 佚名 花石草虫图
(玄)宋 孔子弟子像卷
(玄)宋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玄)宋 米芾 研山铭
(玄)宋 米芾尺牍全册合卷
(玄)宋 赵光辅 番王礼佛图
(玄)宋 赵构 行书白居易自咏诗
(玄)宋 陆游 怀成都十韵诗卷
(玄)宋 马麟 橘绿图
(玄)宋 马麟 荷香清夏图
(玄)宋 黄庭坚 寒山子庞居士诗
(玄)宋 黄庭坚 廉颇蔺相如列传
(玄)宋四家墨迹
(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全卷原图)
(玄)居廉 富贵白头图
(玄)张舜咨 雪界翁柏鹰图
(玄)文徵明 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
(玄)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
(玄)明 仇英(传)桃花源图卷
(玄)明 吕纪 秋鹭芙蓉图
(玄)明 唐寅 山路松声图
(玄)明 唐寅 松林扬鞭图
(玄)明 唐寅 行书 落花诗册
(玄)明 唐寅 诗意图
(玄)明 唐寅 骑驴归思图
(玄)明 商喜 过海图
(玄)明 夏昶 淇水清风图
(玄)明 姜立纲楷书东铭册(合卷)
(玄)明 孙克弘 玉堂芝兰图
(玄)明 尤求 墨笔山水人物
(玄)明 文俶 秋花蛱蝶图
(玄)明 文徵明 兰亭修禊图
(玄)明 文徵明 手卷
(玄)明 文徵明 携琴访友图
(玄)明 文徵明 桃源问津图
(玄)明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
(玄)明 文徵明 白玉兰图
(玄)明 文徵明 行书千字文
(玄)明 文徵明 行书悟阳子诗叙
(玄)明 汪肇 柳禽白鹇
(玄)明 沈周 春云叠嶂
(玄)明 沈周 瓶荷图
(玄)明 沈周 盆菊图
(玄)明 沈周 青山红树图
(玄)明 王守谦 千雁图
(玄)明 王时敏 丛林曲调图
(玄)明 王时敏 山楼客话图
(玄)明 王时敏 山水册 纸本
(玄)明 王时敏 浅绛溪山图
(玄)明 王鉴 富春山居图
(玄)明 祁豸佳 仿董源笔意图
(玄)明 祝允明 兰亭序
(玄)明 祝允明 楷书东坡游记
(玄)明 祝允明 草书杜浦秋兴八首
(玄)明 缪辅 鱼藻图
(玄)明 董其昌 潇湘白云卷
(玄)明 董其昌 潇湘白云图
(玄)明 董其昌 行书七律诗
(玄)明 蓝瑛 云壑高逸图
(玄)明 边景昭 三友百禽图
(玄)明 陆治 红杏野凫图
(玄)明 陆治 雪后访梅图轴
(玄)明 陈洪绶 人物图
(玄)明 陈洪绶 戏婴图
(玄)明 陈老莲 老迟像
(玄)晋 王珣 伯远帖
(玄)最新版图集19张
(玄)李嵩 货郎图
(玄)汪肇 柳禽白鹇
(玄)沈铨 蜂猴图
(玄)清 傅山 草书临阁帖
(玄)清 关槐 上塞锦林图
(玄)清 冷枚 百子图
(玄)清 弘一法师 金刚经
(玄)清 李士倬 皋涂精舍图
(玄)清 沈铨 松梅双鹤图
(玄)清 王士祯 放鸟图卷
(玄)清 袁江 梁园飞雪
(玄)清 袁江 阿房宫
(玄)清 袁耀 山雨欲来图
(玄)清 郎世宁 八骏图
(玄)清 郎世宁 弘历观画图
(玄)清 郎世宁 瑞谷图
(玄)清 高凤翰 西亭春艳图
(玄)清 黄慎 捧梅图
(玄)清 龚贤 高岗茅屋图
(玄)秋山红树图
(玄)董其昌仿古山水
(玄)蓝瑛 白云红树图
(玄)袁耀 山雨欲来图
(玄)辽博)楷书自诰身
(玄)陈录 烟笼玉树图
(玄)隋 展子虔 游春图卷
(玄)韩滉 五牛图





│??(玄)明 唐寅 草蒲团屋图纸本83.2x55.5.tif
│??(玄)余稚花鸟.tif
│??(玄)北宋??李公麟 临韦偃牧放图绢本46.2x429.8.tif
│??(玄)北宋 燕肃 关山积雪图绢本30x40.tif
│??(玄)南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绢本57x60.tif
│??(玄)南宋 张训礼 春山渔艇图绢本29x29.8.tif
│??(玄)吕纪 桂菊山禽图绢本 55.7X100.tif
│??(玄)宋??赵士雷 湘乡小景图 绢本43.2x233.5.tif
│??(玄)宋 佚名 春游晚归图 绢本53X102.tif
│??(玄)宋 佚名 枯树鹦鹉图绢本25x26.5.tif
│??(玄)宋 佚名 赤壁图绢本24x23.2.tif
│??(玄)宋 佚名 青山白云图绢本22.9x23.9二玄社.tif
│??(玄)宋 佚名(传毛益) 榴枝黄鸟图 绢本24.6x25.4.tif
│??(玄)宋 李嵩 月夜看潮图绢本22.3 x 22台北.tif
│??(玄)宋 李嵩 水殿招凉图绢本24.5 x 25.4.tif
│??(玄)宋 李嵩 花篮图故宫绢本26.1 x 26.3.tif
│??(玄)宋 梁楷 柳溪卧笛图绢本45x45二玄社.tif
│??(玄)宋 钱选 招凉仕女图绢本22.4 x 21.7.tif
│??(玄)宋 雪峰远眺图.绢本37x44.tif
│??(玄)宋 马世荣 碧桃倚石图50x92.tif
│??(玄)宋 马远白蔷薇绢26.2x25二玄社.tif
│??(玄)宋 马麟 秉烛夜游图 绢本24.8 x 25.2国立故宫.tif
│??(玄)宋人 松阴庭院图绢本24×25.7.tif
│??(玄)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绢本124.7x63.6.tif
│??(玄)明 朱瞻基 莲浦松荫图纸本31X130.tif
│??(玄)明 沈周 田椿萱图轴绢本93.6x171.4.tif
│??(玄)明 王宠 石湖八绝诗卷纸本30X307.tif
│??(玄)明 蓝瑛 江皋飞雪图绢本148x46.7.tif
│??(玄)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绢本189.4x48.tif
│??(玄)明 郭诩 琵琶行图轴纸本154x46.6 故宫.tif
│??(玄)桃潭浴鸭.tif
│??(玄)清??冷枚 梧桐双兔图绢本176.2x95.tif
│??(玄)清 袁江 阿房宫图轴二玄社绢本194.x60.5.tif
│??(玄)湘乡小景图.tif
│??(玄)王翚 夏五吟梅纸本.tif
│??(玄)程璋 双猫窥鱼纸本66.33X120.tif
│??(玄)范宽 溪山行旅图绢本206.3X103.3.tif
│??(玄)雍正行乐图 绢本188.2x102.2.tif
│??(玄)雍正行乐图绢本(二版)188.2x102.2.tif
│??(玄)马远 踏歌图.绢本191.8x111.tif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

1932年夏,清华大学工学院成立,内设机械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和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由庄前鼎先生筹建并担任系主任,以“造就各项机械工程专门人才,适应国内社会需要”为宗旨,建系之初设立3个学科组:原动力工程组、机械制造工程组、飞机及汽车工程组。
1933年,机械工程馆(位于现二校门东侧,现热能工程系系馆)动工。
1934年,飞机及汽车工程组更名为航空工程组,而其中的汽车工程部分则并入原动力工程组。
1935年春,机械工程馆落成,其一层为热工实验室。在一院(清华学堂)东边建有金、木、锻、铸等机械制造工场。当时的实验室设备大多从欧美购置,“比之欧美各大学机械实验设备,实不相上下,堪称国内最完备之机械实验室”。
1935年秋,全国机械工程界拟筹设“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7位发起人中,有清华机械工程学系4位教授:刘仙洲、庄前鼎、李辑祥、王士倬,筹备处设在清华大学。1936年5月该学会正式成立,庄前鼎先生曾连任前几届副会长,直至1945年后由刘仙洲先生担任该学会的副会长。
1937年抗战爆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迁,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2月,长沙临大又西迁昆明成为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期间,机械工程学系是工学院中规模最大、学生人数最多的系。长沙临大和西南联大期间的系主任是李辑祥先生。
1945年抗战胜利后,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分别北返,次年10月清华大学复学。复学后的机械工程学系有学生340人,为全校最大之系。此后两年内,机械工程学系除恢复了原有的热工实验室及金工厂外,还新设了金属学实验室。1950年李辑祥先生病休,庄前鼎先生再任系主任。
1949年北平解放时,机械工程学系大部分教师和工作人员都留在学校,参与了建国初期清华大学的建设。新清华机械工程学系的第一届系主任是庄前鼎先生。至1952年夏,每届机械工程学系学生为100人左右,不分专业,不分小班,前三年级一起上课,第四年级才按原动力组、制造组分组选课。1951-
1952年原动力组分为动力组和汽车组。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两校的机械系转入清华大学,与清华的机械工程学系合并组成了机械制造系和动力机械系。新成立的机械制造系系主任是来自北大的李酉山先生,系内设4个专业:机械制造工程、金属切削机床及其工具、铸造机械及铸造工程、金属压力加工及加工机械,同时设置两个专修科:金工工具,铸造工程。动力机械系系主任是庄前鼎先生,系内设有2个专业:热力动力装置专业(后改名为热力发电设备专业)和汽车专业(后改为汽车拖拉机专业),两系除专业教学外,分别承担全校的一些技术基础课,如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与设计、金工实习、热工学等。
1954年,留美知名学者、清华校友吴仲华教授回到动力机械系工作,于1956年建立了燃气轮机专业。同年,又由王补宣教授负责新建工业热工专业,1957年底改名为工程热物理专业,1960年,该专业转到工程力学系。
1955年,建成铸造、锻压、焊接及金属热处理实验楼(即焊接馆)及铸造和锻压试验基地。
1956年,机械制造工程专业与金属切削机床及其工具专业合并为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及工具专业。同年“汽车楼”和汽车试验室、发动机试验室落成。
1958年,机械制造系增设精密仪器制造专业。
1960年,机械制造系分为“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和“冶金系”,分别负责冷热加工两类专业的教学工作,但两系仍建同一党总支,精仪系系主任为邹致圻先生,冶金系系主任为李酉山先生,部分行政工作统一管理。1960年10月,在动力机械系原有汽车拖拉机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机械系,系主任是李辑祥先生,但与动力机械系合署办公,同一党总支、同一行政领导班子,庄先生和李先生轮流主持每周系务会议。1962年7月庄先生去世后,李先生兼动力、农机两系系主任。1963年,两系改名为动力与农机系。
1965年,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系馆(9003大楼)落成。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和冶金系完全分开。
1970年初,动力农机系和冶金系撤消。汽车拖拉机专业改为汽车专业,与冶金系各原有专业、精仪系的机械制造专业和学校机械厂合并,成立清华大学汽车厂,“以厂带学”。原动力机械系的热点专业改称锅炉专业,并与燃气轮机专业并入当时的电机系(改称为电力工程系);热工量测及自动控制专业并入自动控制系;热工教研组转到化学工程系。
1971年,校汽车厂停止生产汽车,恢复校机械厂,而计划入厂的冶金系各专业(铸、锻、焊、金属材料)连同汽车专业、机械制造专业合成为机械制造系。同年,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改称精密仪器系。
1972年,精密仪器专业改为陀螺导航与自动控制专业。
1977年,汽车专业连同1970年被归属于电力工程系的热能电力装置、燃气轮机两专业回归动力机械系建制,机械制造专业也回归精密仪器系。于是,机械制造系只留下了原冶金系的4个专业:铸造、锻压、焊接和金属与热处理,系名改为现在的机械工程系。
1978年,动力机械系更名为热能工程系,热电专业改名为热能工程专业,并增设内燃机专业。
1979年,供热与通风专业从土木工程系转入热能工程系,更名为空气调节工程专业。同年,实验电厂归属热能工程系,锅炉教研组改名为热能工程教研组。
1980年7月,由热能系的汽车专业和内燃机专业组建汽车工程系,但仍与热能工程系合署办公,共有一个系党委和一套行政班子。
1984年,精密仪器系更名为现今的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1989年,精密仪器专业和光学仪器专业合并为精密仪器仪表专业(1995年改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1997年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增设工业工程专业。
1990年,热能工程系和汽车工程系的党政机构正式分开。热能工程系设有热能工程、热力涡轮机(现为动力机械工程)、空调3个专业。汽车工程系设有汽车和内燃机2个专业。
1993年,热能工程系的热力涡轮机专业改称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汽车工程系的汽车、内燃机2专业合并成汽车工程专业。1997年汽车工程专业改名为车辆工程专业,仍包含发动机方向。
1996年1月,为了适应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机械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水平,学校决定由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和汽车工程系组成机械工程学院。金国藩院士担任学院第一任院长,副院长由各系系主任选任;设立院学术委员会,由各系著名教授组成;设立机械工程学院办公室,协调处理学院公共事务。原由各系负责的教学、科研、行政、人事等工作仍由各系分别进行。
1998年10月,为了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学校又决定将热能工程系和工程力学系并入机械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各专业、工程力学系的工程热物理专业以及汽车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均属于“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则同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各专业的研究生同属于“机械工程”一级学科。1999年1月,过增元院士担任学院第二任院长。
2001年8月,为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科学管理、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等重大举措中发挥作用,学校决定成立工业工程系,隶属于机械工程学院。
2004年5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成立,工程力学系从机械工程学院划转入航天航空学院。
2008年7月,由机械工程系和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相关教师成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二级学科,挂靠机械工程系。
2008年1月,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系主任尤政担任学院第三任院长。同年11月,学校调整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隶属关系,将该中心由清华产业系统划转至机械工程学院。至此,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形成了目前以机械工程学科为主,包括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热能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以及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局面,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
2012年12月,为更好的推动仪器与光学学科的发展,学校决定成立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由原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仪器与光学学科组成。并由原机械工程系和原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中机械工程学科教职工组建新的机械工程系,同时撤销精密仪器与机械学建制。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1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