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钟惺

佚名 2023-06-05 22:35:25

钟惺

钟惺(1574年~1624年)明代文学家。字伯敬,一作景伯,号退谷、止公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钟一贯任武进(今属江苏)学训。万历三十八年中(1610年)进士,授行人,掌管诗诣及册封事宜。次年,他以奉节使臣出使成都;后又出使山东。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再赴贵州,主持乡试。后迁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调往江南,任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迁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在南京时,钟惺简淡自持,于秦淮河畔租一楼屋,伏案读史至深夜,每有所得辄记之,撰成《史怀》一书,评论古史,“多所发明,有古贤所不逮者”。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喜游名山大川,曾与林古度同登泰山。天启初年,钟惺升任福建提学佥事,他在闽中仍倡幽峭诗风,并且参以禅旨,令人莫测高深,有“诗妖”之名。江南张泽、华淑,闽人蔡复一等,倾心附和,把钟惺奉为“深幽孤峭之宗”。不久,钟惺因丧父,回家守制,竟于天启五年(1625年)病逝于家,享年五十二岁。卒葬天门县城南鲁家畈(今天门县李场公社)。至今墓碑尚存。明清时,县内立有“钟谭合祠”,坊题“天下文章”四字。遗址在今天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之东。后人将他的诗文辑为《隐秀轩集》。

他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诗,作《唐诗归》;又评选隋以前的诗,作《古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钟惺文学成就
钟惺著作有《隐秀轩集》,其中诗10集,16卷;文23集,35卷。诗按四至七言及古、近体排列,文以赋、序、记、传、论、疏、题跋、赞等分集编排。其他著作有《如面潭》18卷,《诗经图史合考》20卷,《毛诗解》(无卷数),《钟评左传》30卷,五经纂注》5卷,史怀》17卷。钟惺与谭元春合编《诗归》51卷,其中古诗15卷,诗36卷。又有《合刻五家言》(无卷数),《名媛诗归》36卷,周文归》20卷,宋文归》20卷等。又与谭元春合编《明诗归》10卷,遗1卷;合评《诗删》10卷。此外尚有署名钟惺评点、批注演义小说,一般认为多系别人伪托。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七十九说:“伯敬诗清迥自异,全用欧九飞盖桥玩月笔法,与谭友夏选《古唐诗归》,一时翕然称之。”

辛追的儿子是谁?

辛追的儿子不是皇帝。

辛追前217年出生于秦始皇五年,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育有一子名叫利豨,利豨是利苍和辛追两人唯一的一个儿子,在利苍去世后,他的儿子利豨继承了封号,成为第二代軑侯。

根据史书记载,利豨死后,他的儿子第三代軑侯离开长沙,到首都长安做官,之后,第四代軑侯又担任过武官,因为擅自调兵而被判处死刑,遇到赦免才留了一条性命,不得不回到原籍。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辛追,是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她的父亲是辛夷,是长沙国的临湘候,相传辛追是个美丽有智慧的女子。

16岁的辛追在嫁给江夏王的当日,亲眼看着自己要嫁的人被韩信逼死,她成为了俘虏,在后来的相处中韩信爱上了这个美丽又聪明的俘虏辛追。

在韩信与辛追两个人你侬我侬的时候,刘邦遇到了美丽辛追,誓死要得到辛追,并逼迫韩信放弃辛追。

辛追为了刘邦不再为难伤害韩信,便选择了进宫。韩信一直都认为是自己的权利不够,所以才使得自己失去了辛追,在辛追进宫后,他便开始疯狂的追逐权利。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失去辛追的痛苦,吕雉却利用韩信的这一点设计将其杀害。辛追得知韩信遇害之后痛苦不已,她以为是刘邦食言了,随即跟着韩信的亲信钟惺离开了皇宫。

在辛追逃离皇宫不久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在不舍中她打算剩下这个孩子。在辛追要临产的时候,二人到了钟惺一个远方亲戚家里。

谁知钟惺这个远方亲戚有个妹妹是刘邦的妃子,为了帮助其妹能够得到刘邦的宠爱,便将辛追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抱给了其妹妹,以当做其妹的孩子。

辛追丧子痛苦不已,钟惺在得知后又无能为力,只能带着辛追继续逃离刘邦的追杀。最后,钟惺将辛追托付给了已退伍为农的利苍,用自己的死换来辛追的半世安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豨

沈雨若自常熟过访(时喜得受之书)原文_翻译及赏析

见君疑旧识,不必故人书。所念久离别,欣闻近起居。朋来鸿雁后,雨止菊花初。得问虞山树,寒红三月如。——明代·钟惺《沈雨若自常熟过访(时喜得受之书)》 沈雨若自常熟过访(时喜得受之书) 见君疑旧识,不必故人书。
所念久离别,欣闻近起居。
朋来鸿雁后,雨止菊花初。
得问虞山树,寒红三月如。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钟惺

草书所自何所授,初变楷法为章奏。当时作者最得名,崔瑗杜度张伯英。三人真迹已罕见,后来继之有羲献。笔端变化妙入神,逸态雄姿看劲健。风惊电掣浮云飞,蛟龙奋跃猛虎驰。汉晋草法千载师,张颠藏真亦绝奇。一代精艺才数辈,遗墨千人万人爱。固知顿挫出腕力,亦用飞动生神采。古来篆籀今已讹,何况隶草讹愈多。吾书岂必论工致,诚悬有言当默识。宣德七年二月十五日御武英殿书赐程南云——明代·朱瞻基《草书歌》 草书歌

明代朱瞻基

展开阅读全文∨ 草书所自何所授,初变楷法为章奏。
当时作者最得名,崔瑗杜度张伯英。
三人真迹已罕见,后来继之有羲献。
笔端变化妙入神,逸态雄姿看劲健。
风惊电掣浮云飞,蛟龙奋跃猛虎驰。
汉晋草法千载师,张颠藏真亦绝奇。
一代精艺才数辈,遗墨千人万人爱。
固知顿挫出腕力,亦用飞动生神采。
古来篆籀今已讹,何况隶草讹愈多。
吾书岂必论工致,诚悬有言当默识。
宣德七年二月十五日御武英殿书赐程南云 ▲ 阖闾城里又元宵,白屋残灯照寂寥。却忆旧时风景好,琉璃光里听笙箫。——明代·朱应辰《元夕》 元夕

阖闾城里又元宵,白屋残灯照寂寥。
却忆旧时风景好,琉璃光里听笙箫。上邪!我欲与君相知,永久无休期。马生角,慈乌头白,天柱折,地维缺,华岳兀,天地无日月,乃敢与君绝。——明代·朱成泳《上邪》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永久无休期。
马生角,慈乌头白,天柱折,地维缺,华岳兀,天地无日
月,乃敢与君绝。

北固夜归原文_翻译及赏析

游迟畏晚天,晚际反凄妍。好月下山路,顺风归浦船。云涛孤棹外,市坞半灯边。回首苍苍处,金焦在乱烟。——明代·钟惺《北固夜归》 北固夜归 游迟畏晚天,晚际反凄妍。
好月下山路,顺风归浦船。
云涛孤棹外,市坞半灯边。
回首苍苍处,金焦在乱烟。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钟惺

瑶台夕承月,玉砌晓凝霜。花映含章发,枝横禁御长。春风似相识,偏惜寿阳妆。¤——明代·竹庵禅师《画梅(二首)》 画梅(二首)

瑶台夕承月,玉砌晓凝霜。
花映含章发,枝横禁御长。
春风似相识,偏惜寿阳妆。¤晚风吹雨过林庐,柿叶飘红手自书。无限萧条江海意,一尊相对忆鲈鱼。——元代·周砥《惟寅征君踏雨过林馆为留终日因诵近赋绝句三》 惟寅征君踏雨过林馆为留终日因诵近赋绝句三

晚风吹雨过林庐,柿叶飘红手自书。
无限萧条江海意,一尊相对忆鲈鱼。使君文采欻翩翩,投檄归来志浩然。新构凤麟洲上屋,恰如书画米家船。干将破壁龙俱化,脉望飞空蠹亦仙。更试囊中五色笔,桂花香露洒银笺。——明代·邾经《题唐伯刚贯月轩》 题唐伯刚贯月轩

使君文采欻翩翩,投檄归来志浩然。
新构凤麟洲上屋,恰如书画米家船。
干将破壁龙俱化,脉望飞空蠹亦仙。
更试囊中五色笔,桂花香露洒银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0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