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睢景臣

佚名 2023-06-05 21:49:52

睢景臣

睢景臣(约一二七五--约一三二O)。天一阁本《录鬼簿》云:景臣名舜臣,后字嘉贤。后字景贤,又字嘉宾。江苏扬州人,后来移居杭州。元代钟嗣成在《录鬼簿》中,将其名列在"方今己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之列。还"为之作传"。其《传》云:"大德七年(一三O三),公自维扬来杭州,余与之识。"又说其"自幼读书,以水沃面,双眸红赤。不能远视"。然而,"心性聪明,酷爱音律"。由此可以看出一些睢景臣的个性和爱好。联系钟嗣成的吊词"半生才"来看,睢景臣大约只活了五十岁左右,可见应是中年夭亡。与钟嗣成也基本是年辈相当,睢景臣可能稍长。睢景臣一生,只在书会才人之中生活,未能仕进。全部情感,亦倾之于曲作之中。其《高祖还乡》套数,名动当时。钟嗣成在其《传》中写道:"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其〔南吕·一枝花〕《题情》:"人间燕子楼,被冷鸳鸯锦。酒空鹦鹉盏,钗折凤凰金。""亦为工巧,人所不及也"。

《端正好·上高监司》原文及注释

导语:《端正好·上高监司》是一篇较长的元曲,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端正好·上高监司》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学习!

众生灵遭磨障[一],正值着时岁饥荒。谢恩光[二],拯济皆无恙,编做本词儿唱。

[滚绣球]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三],旱魃生四野灾伤[四]。谷不登,麦不长,因此万民失望。一日日物价高涨,十分料钞加三倒[五],一斗粗粮折四两[六],煞是凄凉。

[倘秀才]殷实户欺心不良[七],停塌户瞒天不当[八]。吞象心肠歹伎俩[九]。谷中添秕屑,米内插粗糠,怎指望他儿孙久长!

[滚绣球]甑生尘老弱饥[一○],米如珠少壮荒[一一]。有金银那里每典当[一二]?尽枵腹高卧斜阳[一三]。剥榆树餐,挑野菜尝。吃黄不老胜如熊掌[一四],蕨根粉以代糇粮[一五]。鹅肠苦菜边根煮。荻笋芦蒿带叶{口庄}[一六],则留下杞柳株樟。

[倘秀才]或是捶麻柘稠调豆浆,或是煮麦麸稀和细糠。他每早合拿擎拳谢上苍[一七]。一个个黄如经纸,一个个瘦似豺狼,填街卧巷。

[滚绣球]偷宰了些阔角牛,盗斫了些大叶桑。遭时疫无棺活葬,贱卖了些家业田庄。嫡亲儿共女,等闲参与商[一八]。痛分离是何情况?乳哺儿没人要撇入长江。那里取厨中剩饭杯中酒,看了些河里孩儿岸上娘,不由我不哽咽悲伤。

[倘秀才]私牙子船湾外港[一九],行过河中宵月朗,则发迹了些无徒米麦行[二○]。牙钱加倍解[三一],卖面处两般装,昏钞早先除了四两[二二]。

[滚绣球]江乡相,有义仓,积年系税户掌。借贷数补答得十分停当,都侵用过将官府行唐[二三]。那近日劝粜到江乡,按户口给月粮。富户都用钱买放,无实惠尽是虚桩[二四]。充饥画饼诚堪笑[二五],印信凭由却是谎[二六],快活了些社长知房[二七]。

[伴读书]磨灭尽诸豪壮,断送了些闲浮浪。抱子携男扶筇杖,尪羸伛偻如虾样[二八]。一丝好气沿途创,阁泪汪汪。

[货郎儿]见饿殍成行街上[二九],乞出拦门斗枪。便财主每也怀金鹄立待其亡[三○]。感谢这监司主张,似汲黯开仓[五一]。披星戴月热中肠,济与粜亲临发放。见孤孀疾病无皈向,差医煮粥分厢巷,更把赃输钱分例米,多般儿区处的最优长[三二]。众饥民共仰,似枯木逢春,萌芽再长。

[叨叨令]有钱的贩米谷、置田庄、添生放[三三],无钱的少过活、分骨肉、无承望;有钱的纳庞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三四]。小民好苦也么哥,小民好苦也么歌,便秋收鬻妻卖子家私丧。

[三煞]这相公爱民爱国无偏党[三五],发政施仁有激昂[三六]。恤老怜贫,视民如子,起死回生,扶弱摧强。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垂缰[三七]。覆盆之下,同受太阳光[三八]。

[二煞]天生社稷真卿相,才称朝廷作栋梁。这相公主见宏深,秉心仁恕,治政公平,莅事慈祥。可与萧曹比亚[三九],伊傅齐肩[四○],周召班行[四一]。紫泥宣诏[四二],花衬马蹄忙。

[一煞]愿得早居玉笋朝班上[四三],伫看金瓯姓氏香[四四]。入阙朝京,攀龙附凤[四五],和鼎调羹[四六],论道兴邦。受用取貂蝉济楚[四五]。衮绣峥嵘[四八],珂佩丁当[四九]。普天下万民乐业,都知是前任绣衣郎[五○]。

[尾声]相门出相前人奖[五一],官上加官后代昌。活被生灵恩不戽,粒我蒸民德怎偿[五二]。父老儿童细较量,樵叟渔夫曾论讲,共说东湖柳岸旁[五三],那里清幽更舒畅,靠着云卿苏圃场[五四],与徐孺子流芳挹清况[五五]。盖一座祠堂人供养,立一统碑碣字数行,将德政因由都载上,使万万代官民见时节想。

【注释】

[一]磨障:折磨,障碍。

[二]恩光:犹“恩德”,此指高监司放赈救民。

[三]取: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得”“着”。时雨:下得正是时候的好雨。

[四]旱魃(ba):旱神。《神异经》:“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

[五]料钞:元初发行的新币,它是以丝料作本位的,故名“料钞“。加三倒:旧钞兑换新钞,要加三成,这是说钞票贬值。倒:兑换。

[六]折四量:打四折计算。这是因为钞票贬值,买粮时只能打个四折。

[七]殷实户:富裕户。殷实,富裕,厚实。

[八]停塌户:囤粮户。元代有“塌仓”,即堆栈。停塌,就是停积起来的意思。

[九]吞象心肠:比喻贪得无厌的心。《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吐其骨。”

[十]甑生尘:形容贫苦人家断炊已久。典出《后汉书·范冉传》:“(冉)所止单陋。有时绝粒。……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

[一一]米如珠:形容物价昂贵。

[一二]那里每:犹言“怎么”“何处”。

[一三]枵(xiao)腹:饿着肚皮。枵 :空虚。

[一四]黄不老:一种野莱。熊掌:一种珍贵的食品。

[一五]糇粮:干粮。

[一六]荻笋、芦蒿:皆野生植物。{口庄}:同“{口童}”,吞、咽的意思。

[一七]上苍:天,上帝。

[一八]等闲参与商:随便分离。等闲,轻易,随便。参、商,二星名,一西一东,此出彼入,永远不能相见。这是借以喻骨肉分离。

[一九]私牙子:私商,走 私的商人。

[二○]则:只。发迹:旧谓一个人由贫穷而富贵。无徒:坏家伙,无赖之徒。

[二一]牙钱:佣钱,买卖介绍人从中得到的`行佣钱。

[二二]昏钞:破烂了的纸币。

[二三]将官府行唐:对官府那边搪塞。行,这边,那边。唐,同“搪”。

[二四]实惠:实际的好处。虚桩:空事,虚假的行为。

[二五]弃饥画饼:喻用空想来进行欺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载:智闲禅师不能回答祐和尚所提出的问题,“归堂,遍检所集诸方语句,无一言可将酬对,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于是尽焚之。”

[二六]印信凭由:指关防、单据。

[二七]社长:一社之长,见 睢景臣 《般涉调·哨遍·永祖还乡》注[二]。知房:分管县衙门内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管事书办。

[二八]尪赢(wang ying)伛偻:瘦弱驼背。

[二九]饿殍(piao):饿死的人。

[三○]鹄(hu)立:谓如鹄之延颈而立,形容焦切的期待。《后汉书·袁绍传》:“今整勒士马,瞻望鹄立。”鹄:天鹅。

[三一]似汲黯开仓:汲黯,字长儒:西汉有名的直臣,多次犯颜敢谏,面折廷过。《史记·汲黯列传》:“何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汲黯)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贫民。”这里指的是这件事。

[三二]区处:分别处置。

[三三]生放:放债生息。

[三四]填沟壑:言倒毙在野外。《 孟子 ·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三五]无偏党:没有偏私。

[三六]发政施仁:言行仁政、施仁义。

[三七]展草垂缰:言变犬马以报恩德。展草的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李信纯醉卧在草地上,碰巧草地起了火,他的爱犬黑龙往返水池,用自己的皮毛沾水以浸草地,隔断火路,以救其主。垂缰的故事是前秦苻坚被慕容冲追逐,跌落水中,其马跪了前足,使得援缰上马,登岸逃走。

[三八]“覆盆之下”二句:喻政治黑暗,见不到光明。

[三九]萧曹:萧,萧何;曹,曹参。都是西汉的贤相。

[四○]伊傅齐肩:跟伊尹、傅说并列。伊尹,是商汤的贤相,傅说是殷高宗的贤相。

[四一]周召班行:与周公、召公是一类的。 周公旦 、召公奭者是成王的贤相。

[四二]紫泥宣诏:古代皇帝的诏书要用紫泥封面,加上印信。

[四三]玉笋朝班:言朝班中出类拔萃的人。《新唐书· 李宗闵 传》:“(闵)典贡举,所取多知名士,若唐冲、薛痒、袁都等,世谓之玉笋。”

[四四]金瓯:喻完整的国家。《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

[四五]攀龙附凤:这里喻依靠君主以建功立业。

[四六]和鼎调羹:喻宰相处理政事,犹厨师烹调食物,咸得其宜。

[四七]貂蝉:达官贵人的代称。《后汉书·舆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王当},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济楚:严整的样子。

[四八]衮(gun)绣:古代皇帝及上公所穿的卷龙袍。峥嵘:非凡的气象。

[四九]珂佩:玉制的装饰品。珂,马 勒上的饰物。佩:玉佩。丁当。佩玉的响声。

[五○]绣衣郎:这里指提刑按察司。《汉书·百官公卿表》:“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滑,治大狱。

[五一]相门出相:言后继有人。《史记·孟尝君列传》:“臣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五二]粒我蒸民:使老百姓有饭吃。《书·益稷》:“蒸民乃粒。”丞民:众民,亿万人民。粒,动词,言以谷物为食。

[五三]东湖:湖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东南。

[五四]云卿苏圃场:苏云卿,广汉(今四川射洪)人。《宋史·隐逸下·苏云卿传》:“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

[五五]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因不满宦官专政,不应徵聘。世称“南州高土”。

睢姓的姓氏名人

睢景臣:元散曲、杂剧作家,江苏扬州人。最知名作品:《哨遍·高祖还乡》套数。著述甚多,多不存。
睢明义:元弘文馆学士,洪武初谪居和州。(《万姓统谱》) 睢稼:洪武中御史,请建卧碑者。(《奇姓通》)(按《续文献通考》稼官至参政)
睢泽:滑县人,成化中举人。(《万姓统谱》)
睢淳:滑县人,成化中举人。(《万姓统谱》)
睢渊:滑县人,成化中举人。(《万姓统谱》)
睢浩:知行唐县六载,囊无余资。后升定州知州,及去,民号泣留之。(《馆陶县志》)
睢化中:壶关训导。(《馆陶县志》)
睢坤:字他石,万历乙卯举人。为官政简刑清,与民休息,廉洁自好。(《丘县志》)
睢凌云:贡士。(《丘县志》)
睢廷美:福建兴化知事。(《丘县志》)

白衣文言文什么意思

1. 文言文中白的意思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亮;明亮。与“暗”相对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一无所有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显著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真诚;坦白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清楚,明白]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表明;说明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禀告;报告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告;控告]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使…白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2. 白随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白 bái 形容词义 1、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

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

——《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

——《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

——《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

——《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亮;明亮。与“暗”相对。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4、一无所有。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5、显著。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6、真诚;坦白。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名词义 1、古时罚酒用的酒杯。

也泛指酒杯。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

——《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如:独白;对白。 3、地方话。

如:苏白。 4、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如:文白夹杂。 5、姓 白起,小竖子耳。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动词义 1、清楚;明白。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高启《书搏鸡者事》 2、表明;说明。 吾将以死白之。

——《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3、禀告;报告。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4、上告;控告。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副词义 1、白白;平白。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

——睢景臣《高祖还乡》 2、单单;只是。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3、竟。

与“不”连用。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随suí 动词义 1、形声字。从辵( chuò)) 随,从也。

——《说文》 随无故也。——《易·杂卦》 随山刊木循也。

——《书·禹贡》 无纵诡随。——《诗·大雅·民劳》 凡庭实随入。

——《仪礼·聘礼》。注:“不并行也。”

距随长武。——《仪礼·乡射礼记》 列星随旋。

——《荀子·天论》 主失其神,虎随其后。——《韩非子·杨权》 子行而我随之。

——《韩非子·说林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依顺;依从。 随,顺也。

——《广雅》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红楼梦》 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北齐书·陆法和传》 3、听任某人自愿去做。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 韩愈《进学解》 4、接着;随即。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 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

——清· 方苞《狱中杂记》 5、按照;依据。 名词义 1、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兑上。

象曰:泽中有雷,随。——《易·随》 2、中国周代国名。

姬姓。春秋后期为楚之附庸。

地在今湖北随县。

3. 古文中的“白”的几种意思 1、(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例子: 白,西方色也。

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

——《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 ——《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

——《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

——《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

——《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 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pure;stainless] 例子: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5、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亮;明亮。与“暗”相对 [light] 举例: 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致酒行》 6、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一无所有 [plain] 举例: 白手起家成业。 ——《杂纂新录》 7、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 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 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 白战(徒手相搏); 一穷二白 8、[汉字的]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如:念白字;写白字 9、显著 [remarkable;marked;notable;outstanding] 举例: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

——《荀子·天论》 10、真诚;坦白 [honest;frank] 举例: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1、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reactionary]。

如:白军;白匪 12、古时罚酒用的酒杯。 也泛指酒杯 [wine cup] 举例: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

——《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13、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spoken part in opera]。

如:独白;对白 14、地方话 [dialect]。 如:苏白 15、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vernacular]。

如:文白夹杂 16、姓 举例: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7、清楚,明白 [know;realize;understand]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高启《书搏鸡者事》 18、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表明;说明 [demonstate;show;explain] 举例: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19、又如:自白(自我表白);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禀告;报告 [report] 20、禀告;报告 [report]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21、上告;控告 [appeal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accuse;charge]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22、使…白 [turn white]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23、白白,平白 [in vain;for no reason]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

——《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4、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25、单单;只是 [only]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26、竟。

与“不”连用 [just;simply]。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4. 白随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白 bái形容词义1、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白,西方色也。

殷用事物色白。——《说文》虚室生白。

——《庄子·人间世》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白昼大都之中。

——《汉书·贾谊传》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须眉交白。

——《庄子·渔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目辨白黑美恶。

——《荀子·荣辱》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2、纯洁;代表清流贤正。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3、亮;明亮。与“暗”相对。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4、一无所有。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5、显著。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6、真诚;坦白。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名词义1、古时罚酒用的酒杯。

也泛指酒杯。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

——《虞初新志》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2、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如:独白;对白。3、地方话。

如:苏白。4、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如:文白夹杂。5、姓白起,小竖子耳。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动词义1、清楚;明白。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高启《书搏鸡者事》2、表明;说明。吾将以死白之。

——《吕氏春秋·士节》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3、禀告;报告。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4、上告;控告。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7) 使……白。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副词义1、白白;平白。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

——睢景臣《高祖还乡》2、单单;只是。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3、竟。

与“不”连用。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随suí 动词义1、形声字。从辵( chuò))随,从也。

——《说文》随无故也。——《易·杂卦》随山刊木循也。

——《书·禹贡》无纵诡随。——《诗·大雅·民劳》凡庭实随入。

——《仪礼·聘礼》。注:“不并行也。”

距随长武。——《仪礼·乡射礼记》列星随旋。

——《荀子·天论》主失其神,虎随其后。——《韩非子·杨权》子行而我随之。

——《韩非子·说林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2、依顺;依从。随,顺也。

——《广雅》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红楼梦》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北齐书·陆法和传》3、听任某人自愿去做。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 韩愈《进学解》4、接着;随即。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

——清· 方苞《狱中杂记》5、按照;依据。名词义1、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兑上。

象曰:泽中有雷,随。——《易·随》2、中国周代国名。

姬姓。春秋后期为楚之附庸。

地在今湖北随县。

哨遍·高祖还乡译文 | 注释 | 赏析

哨遍·高祖还乡 [元代] 睢景臣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勐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煳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任何差使均不得借故推脱。”这些差使真不寻常,一边要交纳草料,一边要派服劳役的民夫,都必须执行。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带着新洗过的头巾,穿着新糨过的绸衫,正好装充有身份的阔人。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稀奇古怪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

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有在月形环中画白兔;有红圈中画鸟;有画着一只鸡学跳舞的;有画着长着翅膀的狗;有画着蛇缠在葫芦上,还有用红漆刷过的叉,用银镀过的斧头,连甜瓜苦瓜也镀了金。马镫明晃晃的,扇子铺了一层雪白的鹅毛。还有那几个穿着奇怪的人,手里拿着一些罕见的器仗,穿着些奇怪的衣服。辕条套的全是马,套顶上没有驴。黄色丝绸做的伞的把是弯曲的。

艺术特色 乡民的独特视角 作者在曲作中通过一个小人物——无知乡民的特殊视角来展现汉高祖这个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把至高无上的皇帝贬得一文不值,写作手法实属高妙。皇帝驾到本是极其隆重的场面,可是在乡民的眼中不过是乱哄哄的一场戏:“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到村口迎接皇帝的就是这么一伙不三不四的人,吹吹打打乱七八糟的。

仪仗队里的五面旗子,分别画有日、月、凤凰、飞虎、蟠龙等图案,代表着天子的神圣和庄严,可是在乡民的眼中,却是“白胡闹套住个迎霜兔”、“红曲连打着个毕月鸟”、“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不伦不类,煞是好笑。至于红叉、银斧、金瓜锤、朝天镫、鹅毛宫扇等显示帝王威严的器物,在乡民看来,虽未见过也毫不稀奇。威风凛凛的仪仗队,竟成了“穿着些大作怪衣服”的“乔人物”。

鉴赏 高祖,即刘邦。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诙谐,嘲讽的基调。《耍孩儿》《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铺陈车驾的排场,本应是庄严高贵的场面在老百姓看来都怪里怪气,莫名其妙,这实际上讽刺了皇家气派和帝王尊严。《三煞》《二煞》《一煞》是数落汉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后的真面目,而他还在人前装腔做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 更觉可笑。

《尾》曲是全篇的 *** ,“刘三”是作者根据史书杜撰的刘邦的小名,乡民唿出,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所谓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这套散曲把不可一世的汉高祖作为嬉笑怒骂的对象,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现出对皇权至上的强烈不满和对封建秩序的无比蔑视。刘邦是一个很爱虚荣的人,《史记》上说他看到秦始皇出巡时的气派羡慕不已,认为大丈夫应当如此。

创作背景 睢景臣是元代有影响的散曲作家。公元1303年(元大德七年),他从扬州到杭州,与着《录鬼簿》的钟嗣成会面,由此可知他曾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这段时间里,但具体生卒年不详。《录鬼簿》说他“心性聪明,酷嗜音律”。所作散曲仅保存下套数三篇,该篇是他的代表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