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郑光祖

佚名 2023-06-05 21:42:31

郑光祖

郑光祖

元代戏曲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杭州路吏,《录鬼簿》成书(公元1330年)之前即已在杭州病故,火葬于西湖灵芝寺。为人方直重情谊,不妄与人交。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所作杂剧共18种,今存8种:《伊尹耕莘》、《三战吕布》、《无盐破环》、《王粲登楼》、《周公摄政》、《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离魂》。其中《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

郑光祖与《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人小说陈玄佑《离魂记》。王文举与张倩女经父母指腹为婚的,倩女母因文举功名未就,不许完婚。后文举赴京应试,倩女魂魄相随,结伴至京。文举得官,二人同返故里。倩女灵魂与久卧床榻的倩女的病体合二而一,遂与文举成亲。剧本塑造了一个敢于违背封建礼教规范,追求爱情的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全剧抒情气氛浓厚,心理刻画也较细致。第一折送别,第二折倩女灵魂月夜追文举,第三折倩女怀想文举等曲词,都写得艳丽流畅,婉转动人。清人梁廷瓢在《曲话》中称赞此剧曲辞是“灵心慧舌,其妙无对”。王国维则认为:“如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宋元戏曲史》)这一作品中的“离魂”情节,虽有唐代小说《离魂记》有关描写作依傍,但对倩女灵魂追赶情人并与之结合的具体描写较小说更为动人,对明人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的创作也有一定影响。明代崇祯刻本《柳枝集·倩女离魂》之一页

《翰林风月》全名《梅香骗翰林风月》,写婢女樊素为小姐小蛮、书生白敏中代传书柬,从中撮合而成婚事。故事情节有意模仿《西厢记》。清人梁廷瓢说:“《梅香》如一本《小西厢》,前后关目、插科打诨,皆一一照本模拟。”(《曲话》)不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来看,它的成就比《西厢记》差得多;但也有不少曲词写得意趣盎然,情意独至。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极为赞赏,称之“真得词家三昧者也”。清李调元说此剧“虽不出《西厢》窠臼,其秀丽处究不可没”(《雨村曲话》)。不过剧中女主角樊素作为一个婢女,动辄引经据典,作者可能意在写出她是小姐的“伴读”身份,但有些曲文与科白终嫌过于文雅,反而不合人物身份。

《王粲登楼》全名《醉思乡王粲登楼》,据东汉末王粲在荆州依刘表、意不自得而作《登楼赋》事,并加以虚构敷演而成。第三折写王粲落魄荆州时登楼赋诗,抒发了游子飘零、怀才不遇的心情,唱词意象悲壮高远,情感真挚,在封建社会引起过不少失意文士的共鸣,因而受到推崇。此剧结构较散漫。剧中所用的“误会法”,即王粲岳父蔡邕故意辱婿,逼令进取,最后经旁人说明,终于以团圆结局。这对后来的《举案齐眉》、《冻苏秦》、《渔樵记》等戏曲都有影响。

郑光祖的散曲今存小令六首,套曲两道,讲究词藻、音律,风格典丽。

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声誉很高。周德清《中原音韵》中举“六字三韵”例和“定格”范例时都引用过他的曲文,称赞说:“美哉,德辉之才,名不虚传”。钟嗣成说他“乾坤膏馥润肌肤,锦绣文章满肺腑,笔端写出惊人句,解翻腾,今是古,词坛老将伏输。”(《录鬼簿》)明人何良俊甚至以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国维则说他“清丽芊绵,自成馨逸”,与关、马、白“均不失为第一流”(《宋元戏曲史》)。他们都是从郑光祖作品的语言的角度来评论的,难免有失偏之处。其实以郑光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气息而言,同关汉卿、王实甫作品相比,都较逊色。艺术上也有过于雕琢的弊病。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什么

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1、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左右),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
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2、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生于公元1226年,卒于公元1306年。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3、郑光祖,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4、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还是倩女幽魂

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本事出于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宋代人改编为话本,金代人则编为诸宫调。元杂剧初期作家赵公辅有同名剧本。郑作是参照赵作以及有关说唱材料改编而成的。这是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郑光祖以优美的文笔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

郑光祖和王实甫是一个人吗

不是。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郑光祖和王实甫不是一个人,郑光祖,元曲四大家之一,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代表作《王粲登楼》。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5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