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杨炯

佚名 2023-06-05 21:40:18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炯生平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四年(659)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今浙江龙游县),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

杨炯影响
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诗篇不多,所写《从军行》等几首边塞诗,均表现出了雄健风格,很有气魄。

杨炯简介

书生情起《从军行》——杨炯《从军行》鉴赏

杨炯(650-639),华阴(今陜西华阴)人。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五律工整雄健,尤为擅长。胡应麟《诗薮》以为“虽神俊输王(勃),而整肃雄浑,究其体载,实为正始”。《从军行》是乐府旧题,该诗很好地体现了杨炯五律的特色。诗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不直说军情紧急,而说“烽火照西京”。“烽火”这一意象,写出了军情的紧急。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引起的,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特有的那种的爱国 *** ,突显了了人物的精神境界。这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典雅而稳重,既说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不从正面着笔,而是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从人的视觉出发;“风多杂鼓声”,从人的听觉出发: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杼,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诗的最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夫。至于这场战争是不是胜利诗人没有写,不过读者却感觉到了胜利——这又是从最后两句体会出来的。“言而有尽而意无穷”(苏轼),给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唐朝诗人杨炯被称为“点鬼簿”,这个称号究竟是何来历?

初唐四杰杨炯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人,在《旧唐书》中刘昫更是评说杨炯?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如此一个人,为何他的称号会是?点鬼薄??一个看起来仿若带一点玄幻色彩的称号,它与才华横溢的的文人放在一起,有些不相配。这个称号的来历却也是有原因的,是因为杨炯什么擅长以古人姓名为对,而古人,既已作古,自然是鬼。

初唐四杰杨炯

杨炯他十分擅长写五言律诗,而他所有著作中,边塞诗又是其中翘楚,《出塞》、《战城南》、《叶送赵纵》《从弟去盈墓志铭》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其中《从弟去盈墓志铭》中运用了非常多的用事用典的写作方式,如句子中写的:有?卫玠?之风神;有?张良?之容貌;?陈蕃?之对?薛勤?,志清天下。?这人与事用得恰到好处,更是给文章增添了许多恢弘气势。

立言垂范,人文结粹

《王勃集序》是杨炯的投入了非常多心血的一篇文章,这里除了赞同王勃的美学外,也有自己的文艺观??人文美,他在文中讲述了人文的历程以及特点,从孔子始,到汉皇改运,人文从盛到衰,说道人文需要创新,要发人未发,要进行创造。

以不贪为宝,以无事为贵

杨炯在《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中谈到钱、权,在古时候做官,非常重权,也非常重钱,能够不重权和钱的很少,但是杨炯却特地的提出了?不贪?的说法,他说要把?不贪?的这种美德当作无价之宝,他说对待权贵的收买或压迫应该不与相谋,以?无事?的态度相对。

总的而言,杨炯的笔风很是清正,还能以人文精神去观察自然、人生,所以他看景之时能清赏,所以更显得他的文章有清澈洞明之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5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