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戴叔伦

佚名 2023-06-05 21:27:48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简介】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金坛城西南窑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祖父戴修誉,父亲戴昚用,都是终生隐居不仕的士人。戴叔伦年少时拜著名的学者萧颖士为师,他博闻强记,聪慧过人,“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门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学生。至德元载(756年)岁暮,为避永王兵乱,25岁的戴叔伦随亲族搭商船逃难到江西鄱阳。在人生地疏的异乡,家计窘迫,于是他开始探寻仕途。大历元年(766年),戴叔伦得到户部尚书充诸道盐铁使刘晏赏识,在其幕下任职。大历三年,由刘晏推荐,任湖南转运留后。此后,曾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辞官归隐,六月十三日在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于金坛小南门外县城南郊。明万历46年(1618年),金坛知县张翰中为疏通城内漕河,将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门面粉厂南围墙前),并亲自题立“诗伯夜台”墓碑,即“大诗人之墓”的意思。


【主要事迹】

戴叔伦是江苏/金坛县人。他爷爷戴修誉和他爸爸戴昚用,都做了一辈子隐士而不愿为官。可到了戴叔伦这辈儿,他与哥哥戴伯伦就都开始做官了。他哥哥做的官不大,仅是个县令。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里说戴叔伦是贞元十六年(公元805年)中的进士,恐大谬。唐人权德舆为戴叔伦所写的“墓志铭”很清楚地说,戴叔伦死于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春秋五十八岁。倒推一下,其生年则为公元732年。而公元805年时,戴叔伦已经死了17年了,绝不可能再登什么进士第。想必辛文房是没见过权德舆为戴叔伦所写的这篇“墓志铭”,所以就一通瞎猜。戴叔伦中进士,估计应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前后,那时他二十六岁,“安/史之乱”也刚平息。这有些类似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所经历过的“文革”,之后的1977年才恢复“高考”。

在“安史之乱”平息前,戴叔伦一直跟从当时的名士萧颖士学习,且因避乱而去鄱阳暂居过几年。他三十二岁时,吏部尚书兼盐铁转运使/刘晏很欣赏他,向朝廷上表推荐戴叔伦为九品秘书正字,并召他入自己的幕府中做事。盐铁转运的差事,其实就是负责国家盐务与钱粮的运输。那时,刘晏负责的是湖南一带的盐铁转运,戴叔伦可谓是他的得力助手。一次,戴叔伦押解钱粮路过四川云安,正逢叛臣杨子琳谋反,劫持了戴叔伦,并威吓戴叔伦说,“把钱交出来,我就免你一死。”我们的戴大人竟也宁死不屈了一把,说“身可杀/财不可夺”,那杨子琳看看也没什么办法,就又把他放了。戴叔伦因此而升为八品的监察御史。五十岁时,再升为七品的东阳县令。任县令期间,因政绩卓着,加授从六品的大理司直。五十二岁时,提升为正六品的侍御史。五十三岁那年,代任四品的抚州刺史,同年转正,加授金紫服(《新唐书车服志》曰:自是百官赏绯/紫,必兼鱼袋,谓之章服。),封谯县开国男爵位。

戴叔伦的诗,自唐人高仲武说他“其骨稍软”后,清代的纪晓岚、翁方纲、乔亿等人也都讲他“雄浑不足”或“皮松肌软”之类的话。我倒不以为然,因为大凡充满澹泊之意的诗,你让它怒目圆睁或铿锵有声也不大可能,雄浑与澹泊原本就是一对儿矛盾,非要二者兼备起来,就是浑球儿的要求了。再则,纪晓岚、翁方纲是何等脾气与人物----那是拼命入世的大官人啊,所写的东西自然是“进取”有余、“奋斗”刚强。

而戴叔伦是不想逞强的,即使三十岁出头时被刘晏推荐做了九品的秘书省正字,也还抒写着“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的恬淡情愫。等到他升任御史时,对于仕途其实已有厌倦情绪了,诸如“早知名是病,不敢绣为衣”以及“身随幻境劳多事/迹学禅心厌有名”之类的诗句,就很能表明他激流勇退的心思。据说在出仕前,他就曾半隐于小天台山中,常与方外之士交往,甚至精研《易经》,很打算求仙学道。试想,如此一个三心二意做官的人,所作之诗又怎么可能“雄浑”起来呢!

其实,戴叔伦有他自己的诗歌观,他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蓝田那地方在陕西省,以盛产美玉闻名。但美玉在尚未

开采出山以及未加工前,猛地看去其实与一块破石头无异,自然不能把它放在眼前来观赏,与其拿到眼前来看一块破石头,真不如去看它在山中被烈日照耀时所生发出的朦胧光芒。把这句话说的更明白些,其实就是说“诗贵朦胧”。当然,这句话可能也还有另外一种指向----诗人与诗之关系,因为“蓝田生玉”这四字的本意指的是“只有蓝田那地方才能产出美玉”,换言之----只有好诗人/才能出好诗;而好诗人未必就能够拉到你跟前做成好朋友或好人,一但你离诗人近了/熟了/没了神秘感,没准儿就开始讨厌他了。倘若再发现他有打嗝放屁的毛病,口臭腋臭的气息,以往那美好诗人的形象很可能就被彻底糟蹋。若干年前,我去贵州出差,顺便到贵州农学院造访了一下印象中还不错的诗人郑单衣,可见面时惊闻他身上散发出浓烈的胡臭,就再也不想见他的人和诗了。

估计戴叔伦是不会有胡臭的,即使有,也知道要躲人远一点,留个好印象。他让人远远看他的诗,自己也把诗写得远远的----

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

是啊,文化人有时就是如此,那别扭或不快你根本就说不出有鼻子有眼儿特别具体的原因----我们的戴大人醉得糊里糊涂并不是因为酒喝多了,整天发愁也不是由于穷困所致,那究竟为什么?感觉反正是一个字----烦!我就常有活腻了的感觉,像一篇小说里某个人物所想的----写书没劲/不写书也没劲;有名没劲/没名也没劲;忙着没劲/闲着也没劲;能吃上领袖常吃的蟠桃或芒果没劲/吃不着也没劲……总之,一想起人生的终极意义就倍感无聊,脑袋就一片空白,可又不愿立刻死掉,于是逢人就嘻皮笑脸闲扯淡地说句----你打我一顿吧(心里当然不愿别人真打)。戴叔伦断然也不愿被别人踹两脚或抽两记耳光,无非只想表达一下对人生意义在瞬间所感到的莫名与恍惚。

自唐人高仲武始,宋/元/明/清历代评论者能比较认可的基本是他的五律,《中兴间气集》里所选的六首戴诗,全是五律。唐人姚合在《极玄集》里所选的七首戴诗,不是五律的也只有一首。唐人韦糓所编的《才调集》选戴诗四首,三首是五律。其实,从初唐到中唐,五律一直是诗坛上的主流诗体,即使是“省试诗”也是十二句的五言体,所以诗人大都对五言诗的写作下过极深功夫,而以五律或五言体见长的诗人也就不独戴叔伦一个了。有一个情况是需要特别说明的,那就是收在戴叔伦名下的诗,伪作及还不能确定的比较多。《全唐诗》共收戴叔伦诗304首,基本是以明代的活字本唐人诗集/朱警的《唐百家诗》/胡震亨的《唐音统笺》/《文苑英华》以及清康熙年间席启寓所编的《唐百名家集》等书为依据编纂而成。上世纪八十年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蒋寅先生耙梳考证,暂时得出可确信为戴作的184首,可确定为伪作的56首,而备考之作依旧高达64首之多。戴诗的伪作及不确定之作的数量之所以很高,主要因为历经宋/元时期的频繁战乱,各类文集遭兵焚及散佚均很严重,明代以后的民间私馆刻本又基本属传抄性质,七拼八凑,许多诗甚至都是唐代以后的人所写,故可做的考据工作依然很多。四百多年后的宋朝,也有位姓戴的诗人叫戴复古,诗名响彻东南半壁江山近五十年,这人便是戴叔伦的后裔。若比较二人的诗,我其实更喜欢戴复古的,也常摘他的对偶诗句写成对联赠给友人,诸如“心宽忘地窄/亭小得山多”、“无心当世用/袖手看人忙”、“一心似水惟平好/万事如棋不着高”、“菊花到死犹堪惜/秋叶虽红不耐观”、“苦恨好山移不得/生憎俗客去还来”等等。

戴书伦的故事

  
  戴叔伦的故事

  入仕之途
  唐朝的“组织部门”也即那时的吏部选拔和录用官吏,其途径有四:一是科举考试;二是世袭;三是举荐;四是提升。中国文人历来崇信学而优则仕,我们来看看誉为唐代十才子的戴叔伦,他是如何入仕做官的。
  戴叔伦年幼聪慧,从师箫颖士,“箫夫子”名播天下,许多文人学士都对他执弟子礼。戴在其门下四年,学业有成“为萧门人之冠”,考功名完全没问题。《唐才子传》说贞元十六年戴叔伦考中陈权榜进士,与白居易等同科及第。但它存有谬误,是史料上一个大笑话,戴叔伦明明死于贞元五年,何来十六年考中进士?许多资料都说戴叔伦不是科举入仕,而是从入幕走上官场的。
  青年时代的戴叔伦,因避战乱离开金坛在江西住了几年,一直对功名心存向往。三十二岁那年,他从江西去了京师,当得知当朝相国刘晏广招宾客,便去应聘。负责招聘工作的是刘府幕中一位检校祠部员外郎,此人叫张继,他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比他的姓名更为人知。张继一见到戴叔伦,上下一看,印象特别好,说:“揖对宾客如叔伦者,一见倾心。”《唐才子传》也记载这次相见:“叔伦投刺,一见倾心。”刺,即名片,戴叔伦那时名声在外,是诗坛一颗新星。一递上这张名片,见其人、闻其声,这位相貌堂堂,举止温雅的江南才子,聘入刘府那是绝对优先录取的。
  这位幕主刘晏何许人也?此人了不得,唐玄宗封泰山时,他才七岁,那时他就能写《封禅颂文》,这位小神童一下子被玄宗看中,玄宗封他为太子正字官。《三字经》“唐刘宴、方七岁、举神童,彼虽幼、身已仕……”就是说的他这段故事。刘晏后来官居吏部尚书,兼管河南、淮南、江南诸道盐铁转运使。刘晏很赏识戴叔伦,一上岗便授秘书正字,安排掌管赋税盐铁事务。这工作很重要,关系到大唐安危。那时的唐朝“汴水堵塞,江淮漕运受阻,关中缺粮,百姓挼穗,官厨无兼时之积。”也就是说官府的大食堂已没有隔夜粮食储备,老百姓不等稻谷长熟便采来充饥。这时的刘晏心急如焚,便大刀阔斧:一、改革漕运、使江淮粮食畅通运至长安;二、改革盐政、食盐专卖、保证国家盐税收入;三、建立经济情报,侦察社会动态,不再耳目闭塞。戴叔伦在刘晏门下就是做这些具体工作,奔波在湖南、四川、贵州一带。
  广德元年,戴叔伦入幕当了幕宾,这是他一次明智的选择。过去文人做官很多都是走这条路,它和考进士入官场殊途同归。何况中了进士也不一定马上做上官,京师进士以千数,还需经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考试,成绩优异者方能授予官职。戴叔伦这时已在中央组织部门刘相国的麾下,进入官场那是迟早的事了。
  官场沉浮
  官场升迁沉浮千变万化,就是这么一位当朝刘相国也因朋党之争被罢了官。戴叔伦也跟着刘晏倒了霉,只好到京师当了一名诸卫,即警察或保安。戴叔伦就这样熬了两年,等到刘晏复出,三十七岁的戴叔伦时来运转,刘晏举荐了他,朝廷委戴叔伦为湖南转运留后,带宪职为监察御史。在刘府官阶上徘徊了四年的戴叔伦,终于当上了一名拿国家俸禄的湖南官员。
  据说,这个官位是一个肥缺,搜刮民脂民膏的机会很多。开元年间,唐代官员一品三十千,八品二千四,九品一千九。戴叔伦每月的俸禄也不多,但他在转运钱赋盐铁粮草当中,廉洁奉公,不贪污一分一厘。
  如果说戴叔伦这是第一次当官的话,那么,有一个问题需要交待一下。有人说戴叔伦早年曾在杭州新城当过县令,县令是当朝的基层官。史学界对此作过考证,原来它是根据一首诗引证出来的,这首诗是杭州司马李瑞写的。李瑞是大历年间进士,与戴叔伦甚好,他在《送新城戴叔伦明府》中称戴为明府,明府就是县令的称谓。但史料不能以诗来确定。史学家都不认可这种说法。
  戴叔伦在湖南做官,一上任便做出了一件轰动大唐的事。有一次,戴叔伦去云安押运钱粮,深夜遭遇四川叛将杨子琳的劫持。叛军对他喊道:“归我全币,可缓死。”戴处危不惊,大义凛然,慷慨陈词对叛军曰:“身可杀,财不可夺!”结果国家财物不但未有损失,反而说服杨子琳“乞盟于公、归降朝廷”。戴叔伦这件捍卫国家利益的事,很快传到德宗耳里,德宗一听大悦,因为这时朝廷内忧外患,藩镇割据,地方势力扩张,乱军四起。德宗有了戴叔伦这一先进典型,拟树个样板,在军政中大树正气,励精图治。
  一时间,大唐宫廷内外都在传播这一重大新闻。后来因德宗中央集权的软弱,刘晏反对派的权贵们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眼里,不管你刘晏怎样施政,不管你戴叔伦怎样卖命。到建中元年(780)朋党斗争中,刘晏被秘密缢杀,戴叔伦贬降到浙江东阳当了一个小小县令。我们可以看到,戴叔伦三十二岁到四十九岁这一阶段,两起两落,其命运都和刘晏密切联在一起。
  戴叔伦在东阳当了三年县令,尽管一肚子愤懑,但想到了百姓黎民,还是“劝桑农,抑权豪,政通讼简,民以富庶”,安下心来做他的一方父母官。他一不去跑官,二不去买官,三不去投机钻营,倒是老天爷又给了他一次升迁机会。有一个叫李皋的人,他在浙江做长史的时候与戴叔伦有过交往,十分敬佩戴的才干,后来他上任江西节度使,便奏本朝廷要将戴叔伦调到自己幕下当一名判官,以贤人辅助左右。戴叔伦考虑再三,觉得去李皋那里发展的机遇要比县令多得多,于是在建中三年,他告别了当地百姓,离开了东阳。
  李皋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直系后裔。唐皇族的谱系十分严谨,有专门掌管皇族血系的机构宗正寺。这个李皋的名字在族谱上写得明明白白,后来封为曹王,他与皇室和上层的关系非同一般。戴叔伦入其幕府,自然也进入了这个政治圈子。
  建中四年,一场泾原兵变,朱泚在长安叛乱称帝,德宗皇帝逃到奉天,即今日陕西乾县。这个被赶下台的皇帝一时处于窘困之中,只好向皇族李皋求救,李皋准备了一大批货物,究竟派谁去进献一时拿不定主张。此时,戴叔伦很有魄力,表示愿意在兵荒马乱中提着脑袋效力朝廷。之后,他就带领一批兵丁翻山越岭向奉天赶去,一路上天寒地冻冰花不发,车马泥积辙深。除夕那天晚上,戴叔伦冒着风雪和衣睡在武当山茅平村一个古亭内,当时他已经五十二岁,这个老将在政局动荡的年代里,不顾个人安危,对国家、对朝廷、对皇帝的忠心天地可表。
  戴叔伦在乾县伏奏圣上,与德宗见面虽不在金銮宝殿,倒也是一次很特殊的君臣相见。德宗收下这批救急物资,亲自下书由戴叔伦交给李皋。戴叔伦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德宗一回到长安,重掌朝政,当然不会忘记龙困沙滩的日子,也不会忘记曹王和戴叔伦。当德宗在御案上一看到李皋举荐戴叔伦的奏折时,便立即下诏提升戴叔伦为抚州刺史。刺史也称太守,是州郡最高的官职。这一年,戴叔伦五十四岁。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戴叔伦属什么生肖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 732年,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开元二十年,干支纪年为壬申猴年。 戴叔伦属猴

戴叔伦《屯田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品名称】

《屯田词》

【创作年代】

唐代

?【文学体裁】

边塞诗

【作者】

戴叔伦

【概述】

《屯田词》写边地屯田的人民在极艰苦的险恶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和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农民无路可走的悲惨命运。屯田是指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本诗描述的是无田的农民应政府征召耕种屯田的情景。前八句写农民屯田时的险恶环境和遭受旱、蝗等天灾,一年历尽辛苦,却仍是无衣无食,两手空空的农民眼望南天,凄然泪下如雨,不言中流露出他们的无限怨愤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全诗语言朴实明快,对农民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的同情溢于言表。

【诗词原文】

春来耕田遍砂碛[2],老稚欣欣种禾麦[3]。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4]。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5]。

十月移屯来向城[6],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7]。

【作品注释】

[1]屯田:自汉代以后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称为"屯田"。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这里指民屯。隋以后,"屯田"又称为"营田"。

[2]沙碛(qì):沙漠,不生草木的沙石地。

[3]老稚:老人和小孩,暗示青壮年当兵去了。欣欣:高兴的样子。

[4]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

[5]囊:口袋。无寸帛:犹言"无分文"。唐代绢与钱兼用。瓶:此指储存粮食的罐、坛之类的陶器。

[6]移屯:离开屯田。向城:靠城。

[7]望断南天:希望渺茫的意思。望断:极目远望。南天:古人以为老天爷所在。一说指南边的故乡。

【诗词题解】

《屯田词》的结构很完整。屯田是唐朝的寓兵于农的制度,类似现在的生产建设兵团。《旧唐书·职官志》云:"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可知屯田制是在粮食运输困难或不足的边疆上,由驻守边防的兵士自力更生,开荒播种,以解决一部分粮食。但田地是固定的,驻屯的兵士则时常换防。因此,屯田的劳动力随时在流动。

【赏析】

这首诗开头四句写一些驻屯兵在戈壁滩上春耕种麦,老的少的都欢欢喜喜。可是等到麦苗渐长,天却不下雨,以致土地干燥得无法下锄。以下四句写种谷子的地方。庄稼没有熟,就闹了蝗灾,所有的青苗都被蝗虫吃尽,只留下满地桔茎。于是出动全体老小去驱捕蝗虫,好容易把蝗虫赶走,回到自己的屋子里,空洞洞地无衣无食。禾是谷物的总称,小米、玉米、高粱、稻都称为禾,不过此处肯定不会是水稻。以下四句叙述这些驻屯兵到了冬季,没有粮食,只好移屯到靠近城市的地方。应该是生活得好些了,谁知又被长官派去南山中伐木。于是驾着牛车进山去,在霜重草枯的严寒气候里,牛都冻死了,人的命运可想而知。以上共十二句,四句一绝,每绝描写屯田兵士的一种艰辛的生活面。于是用两句来做结束:边疆上的驻屯军历尽种种艰辛,何人知道?仰望南天,有家而归不得,只有眼泪簌簌地如雨水一般落下。

《屯田词》也是一首边塞诗,但它和岑参,高适等盛唐诗人所作的边塞诗不同了。高、岑等人都是镇守边塞的节度使幕下的参军、记室、或判官,他们所接触到的边塞生活,还是军府中统治阶级的生活,因此他们的题材不外乎宴会、送别、送主将出征、或欢迎主将凯旋,偶尔带到一点兵士的生活,在诗中都是闲笔。像戴叔伦这样专题描写屯田兵士生活的,可以说是没有。再说,开元、天宝年间,是唐代国势全盛时期,驻守边疆的文武官吏,都自信能威服戎夷,因此都是意气风发,抱乐观主义的。兵士的生活也比较丰衣足食。这些情况,反映在诗里,除了思念家乡、厌倦沙碛之外,一般情绪是积极的。在戴叔伦的时候,国势衰弱,边境多事,许多地方,又沦于吐善、回纥。驻屯在边境上的官兵,常常提心吊胆。加以府库空虚,军粮不继,不免要更多依赖军垦。遇到旱灾蝗灾,就不能不移屯内迁。因此,中唐时期的边塞诗,都充满了愁苦之音。到晚唐时期,根本没有人作边塞诗了。

【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3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