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狄仁杰

佚名 2023-06-05 21:27:41

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生肖虎,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举明经。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入为内史,封燕国公。在武则天当政时,以不畏权贵著称。

【简介】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五年(630年)[隋大业三年(607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九月辛丑(二十六)日(700年11月11日),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闻讯泣言之:“朝堂空也!”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后又封之为梁国公。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可谓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

【生平】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祠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书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弼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狄仁杰官居宰相,参与朝政之时,也正是武承嗣显赫一时,踌躇满志之日。他认为狄仁杰将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出以非常之举,立刻服了罪:“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待日行刑,不复严备。狄仁杰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其冤状,持书上告。武则天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面询:“承反何也?”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武则天令人拿出谢死表,才弄清楚是伪造的。于是下令释放此案7人,俱贬为地方官。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如此,狄仁杰运用自己的才智机谋死里逃生。以后,武承嗣欲根除后患,多次奏请诛之,都被武则天拒绝。
在彭泽(今江西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可食,狄仁杰上奏疏要求朝廷发散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刺史独孤思庄尽趋百姓人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闻之引众北归,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当地百姓歌颂之,相与立碑以记恩惠。不久,狄仁杰升任幽州都督。
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议或措施,在以后几年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当时,大臣李昭德等曾劝武则天继续以四子李旦为嗣,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日施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其役。
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所以后世称其为:狄梁公)。

狄仁杰简介 狄仁杰个人简介

1、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

2、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3、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狄仁杰的故事有哪些

 1.早期事迹

  狄仁杰早年考中 明经科,出任 汴州判佐,后在 阎立本的推荐下,担任 并州都督府 法曹。

  后来,狄仁杰升任 大理丞,他刚正廉明, 执法不阿,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一时名声大振。

  2.尽忠职守

  676年( 仪凤元年),左威卫 大将军 权善才、右监门 中郎将范怀义误砍 昭陵柏树, 唐高宗要处死他们,狄仁杰却认为他们不应判 死罪。唐高宗怒道:“他们是让我作不孝之子,必须要杀他们。”狄仁杰道:“汉朝时有人盗取高庙玉环, 汉文帝想要灭其族, 张释之直谏道:?假如盗取了 长陵一把土,将如何按律加其罪??于是罪只杀一人。陛下的法律悬挂在宫外阙门上,法律规定本来就有差别等次的,罪不至于死而让他们去死,这是什么缘故呢?现在误砍一株柏树,就杀掉二位大臣,后世之人将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高宗于是免去了二人的死罪。几日后,狄仁杰被授予为 侍御史。

  679年(调露元年), 司农卿韦机督建完成宿羽、高山、上阳等宫,狄仁杰以宫室太过壮丽为由上表弹劾, 韦机因此被免官。不久,狄仁杰又弹劾左司郎中 王本立恃宠跋扈,请求交付 法司审理。高宗下诏宽宥,狄仁杰道:“朝廷虽然缺乏人才,但是却不缺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什么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贬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不久,狄仁杰加 朝散大夫,又改任 度支郎中,并在高宗前往 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县)时,充任 知顿使。

  3.治理地方

  686年(垂拱二年),狄仁杰出任 宁州刺史,在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拥戴,宁州百姓还为他立碑颂扬。当时,右台 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诸州县,弹劾了大批官员。到达宁州后,见颂扬刺史美德的人不绝于路,郭翰对人说:“一到州境内,就知道治理的如何了。”于是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 冬官侍郎。

  688年(垂拱四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之地有很多民间自行设立的祠庙,狄仁杰奏请焚毁1700余所,只留下 夏禹、 吴太伯、 季札、 伍员四祠。不久,狄仁杰改任文昌右丞,又出为 豫州刺史。

狄仁杰是什么人

狄仁杰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主角,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也被一次次地演绎出来。那么历史上的狄仁杰又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狄仁杰出生于630年,卒于700年,是唐朝宰相,也是武则天面前的红人。早年时期,狄仁杰因审理案件迅速公正而得名。
狄仁杰为人刚正,敢于犯颜直谏,素来以不畏权贵而闻名。当年,司农卿韦机在督间宫室时,狄仁杰就以宫室过于华丽为由,向皇帝弹劾他,韦机也因此而被罢官。之后,狄仁杰又弹劾王本立等数人,但是李治却宽容了他们。狄仁杰闻讯后,进宫劝谏道:“如今朝廷缺乏有才之士,臣也能了解陛下的惜才之心,但像王本立之类的人,实在是无须爱惜。若因此人而使法理有失,那实在是不值得啊。如果陛下一定要宽恕这些人,就请把微臣贬谪到人烟荒凉的地方去吧。”于是,李治将王本立等人治罪。
狄仁杰也因为其刚正的个性多次遭受小人的陷害,而多次被贬。庆幸的是,狄仁杰的仕途岁多经坎坷,但终究是有惊无险。在契丹作乱时再次被武则天所任用,甚至被拜为丞相。当武则天意欲李武三思为太子时,也是狄仁杰力挽狂澜,为武则天分析利弊,使李唐的嗣统得以恢复。
700年时,狄仁杰再次获封,并获得武则天的恩准,免除值夜的任务与行大礼的礼数。可见,武则天对狄仁杰是十分宠信的。
同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为此免朝三日,以表哀痛。
狄仁杰的故事
狄仁杰作为历史名人,他的故事一直被百姓所传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年,李楷固、骆务整是契丹的大将,多次跟随主将侵犯大唐边境,使边境的百姓不得安宁。后来,大唐与契丹再次作战,他们二人不敌,兵败被俘。这消息传入到朝堂之后,有人就像皇帝请奏,要依法将这二人论罪。各大臣纷纷附和,只有狄仁杰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这两人都是绝世的将才,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如果可以赦免他二人的死罪,让他们戴罪立功,此二人必定会感念于唐朝的恩德,为大唐鞠躬尽瘁。于是,他向朝廷请奏赦免他们的罪行,让他们戴罪立功。
身边的亲友都担心狄仁杰因此而触怒皇帝,于是纷纷劝告他。但是狄仁杰依然坚持道:“这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我怎么能贪生怕死而不顾呢。”武则天知道了他说的话,于是就如狄仁杰所言,赦免了二人的罪行,让他们讨伐契丹。
果然,这二位将士对契丹十分熟悉,所以一路势如破竹,大败契丹军队。武则天闻讯后,十分高兴,设宴群臣,在宴席上向狄仁杰敬酒:“能够大败契丹,这可都是你的功劳啊。”狄仁杰笑着说道:“此次能够扫平契丹,杨我国威,实乃是陛下圣明、将帅之才,我哪敢居功啊。”
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就可以看出狄仁杰高贵的品行,难怪武则天会如此器重他,百姓会如此感恩他的恩惠了。
狄仁杰怎么死的
狄仁杰是唐朝和武周时期的重臣,深受武则天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他的仕途虽然也历经坎坷,但也终究是有惊无险,否极泰来。狄仁杰最终是病逝的,对于他的死,武则天非常惋惜和痛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狄仁杰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他在担任大理丞的时候,在一年之内就迅速地审理各种积压案件,涉案人数近两万人,但是却无人伸冤。由此,狄仁杰广为人所知。
狄仁杰的一大特点就是不畏权贵,敢于犯颜直谏。当初朝廷两位大臣误砍了李世民陵墓的柏树,使得唐高宗震怒,欲将两人斩杀。狄仁杰以汉朝高庙玉环被盗事件为例,劝谏唐高宗三思而后行,这两位大臣才得以保全性命。
狄仁杰治理地方之时,妥善地处理各民族的关系,缓和了民族矛盾,百姓都十分爱戴他。百姓们甚至还为他立碑颂扬,以此来纪念他。
由于狄仁杰的刚正不阿,因此也得罪了不少小人。后来,狄仁杰被诬陷谋反,他也因此而下狱。狄仁杰凭着自己的机智,向武则天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虽然遭遇了贬谪,但还是保全了性命。
契丹作乱之时,狄仁杰再次被启用,被武则天拜为丞相。晚年时,狄仁杰多次向武则天请辞,武则天都不允许。武则天对狄仁杰十分尊敬,甚至不让他行跪拜之礼。
700年,狄仁杰病逝,享年71岁。狄仁杰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在复杂黑暗的官场之中,得以保全。他的死是寿终正寝,属于自然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狄仁杰 为什么会坐牢

长寿元年(693年),武承嗣因狄仁杰是武氏后人当太子的最大障碍,便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将他逮捕入狱。

他们原以为对付狄仁杰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不料刚一审问,狄仁杰就立即招认:谋反是实。来俊臣很满意,只等武则天的批复下来,就将狄仁杰处死。狄仁杰趁着对他看守放松之机,将自己的冤情写在一块布上,然后夹在棉衣里,找借口将棉衣送回家。又偷偷告诉他儿子狄光远拆出诉状,直接向武则天告状。武则天看过诉状后,核实了情况,后来狄仁杰就被释放了。

扩展资料

【狄仁杰的功绩】

狄仁杰的一生,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狄仁杰为官,正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

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可谓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闻讯泣言之:“朝堂空也!”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后又封之为梁国公。狄仁杰墓地在今孟津老城西二公里的邙山脚下,梁周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狄仁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3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