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化妆品销量这么好,因为女性朋友都喜欢能保持容颜,都希望自己永葆年轻,但是这只是表象。
虽然我们都想一直年轻,青春常在,但是衰老之于凡夫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如此,延缓衰老、强身健体却是我们日常随手就可以做到的。
下面分享的这三步方法,简单实用,是中医养生保健三部曲,只要练习,就能改善!
一、通胃经
衰老是从阳明脉开始的,因为足阳明胃经起始于脸部,在脸部是气血最旺盛的地方。
胃经不通,阳明气血不足,不能濡润,脸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胃是六腑之首,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以通为顺。养胃的方法就是要通,通胃经促进胃和肠的通畅和蠕动的能力。
通胃经方法:
在小腿外侧自上而下点揉胃经。自足三里经上巨虚至下巨虚,自上而下依次点按,遇明显刺痛感处,不管是不是穴位,均要停留片刻。
改点按为先点后揉,即用力点下10-15秒后,稍放松揉1分钟,然后再继续沿经脉向下点按,如此反复操作10次后换另外一条腿继续。
二、补脾经
脾管理着人体的运化功能,把肠胃消化吸收的营养(即气血),包括水分(即津液)运送到全身,可以形象地将脾的这一功能比喻为人体气血的传送带。
传送带工作正常了,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才会得到气血的充分滋润。脾对人体的气血有统摄和管理的作用。特别对女性的月经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通畅脾经,可以促进运化,补气益血,还可以清除痰湿,加强对气血的调节和统摄作用,从而调经止带,呵护女性健康。
通脾经方法:
在小腿内侧自下往上点揉脾经。自三阴交至阴陵泉,自下而上依次点按,遇明显刺痛感处,不管是不是穴位,均要停留片刻。
改点按为先点后揉,即用力点下10-15秒后,稍放松揉1分钟,然后再继续沿经脉向下点按,如此反复操作10次后换另外一条腿继续。
三、摩关元
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又统血,女性属阴以阴血为本,阴血足、任脉通畅,才能月经正常,所以常摩关元实为女性保健根本之法。
常摩关元,有助三阴经气血汇于任脉,有助任脉通畅,而促生殖保健康。
摩关元方法:
用掌心摩热关元。两手搓热,在腹部肚脐下三寸摩热关元。
关元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足三阴即肝脾肾经,肾藏精主生殖,精化血,肝藏血,肝肾合称为先天之本。
我是一个胆小的人,学了不少时间的中医,也看了不少方子,但不敢用。始终记着这句老话“是药三分毒”,吃下去的东西还是要慎重又慎重。在没有对症的情况下,只会使用单方,复方不敢用。
一个机缘巧合,我认识了一个自称是老中医的老爷子。
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是个按摩师。当时我想按摩师能算老中医吗,这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吗。但我一直在坚持给孩子背部按摩,搞不懂那个是什么穴位,但效果挺好的。如果那天晚上孩子还是兴奋过度不想睡觉,我就会给他按摩,从头部按摩到背部按摩,然后是脸部按摩,最后是手部按摩,这一套下来,孩子已经呼呼大睡,很有安神的效果。当时也看了一些有关按摩的文章,真是兴头上,于是乘着机会预约了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十二天。
于是带着书,带着按摩穴位图,我经历了十二天的大套按摩。所谓大套按摩就是全身按摩,十二条经络依次按摩,还有任督二脉,总共十四条。老爷子看我学习挺认真,也愿意教,所以一边按摩一边讲解,我都细心听着,虚心请教。十二天下来,收获颇多。才体会到按摩的妙用,把按摩归属于中医也不为过。按摩的好处是不用吃药,随手就可以对症按摩,方便。
可想要学会,得了解清楚人体的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还要会找穴,还得有一定功力,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我是今天看过,隔日就忘了,还好现在网络发达,手机搜寻一下也方便。
亲身看到了按摩的好处,我来说说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孩子那天从学校回来,发高烧,用体温表测得体温是39度。于是我查得发高烧的按摩穴位有:大椎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十宣穴(十个手指指尖),每个穴位各按摩200下。
除了大椎穴是一个穴位,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都是左右手各一,十宣穴就十个手指,得按摩十个地方。
我从大椎穴开始,到十宣穴结束,整整按摩了两个小时,手指和手臂全都发酸,不过效果很好,再测量温度,已经下降到38.5度,而且孩子微汗。
孩子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测量体温正常,我给孩子吃了我经典的生病食疗:一小碗糯米稀饭,到九点再吃一碗,到中午孩子就想吃肉了,完全好转,神奇呀!
还有一例是落枕,一天早上起床,孩子爸说自己落枕了,刚好我前两天看过这个穴位,就在手背上食指跟中指中间,从指跟向手腕推凹陷处的酸痛部位就是落枕穴。我给他推了大约100下,让他感觉一下,他动了动脖子,发现转动正常。哈,又好了,不得不服呀,这个穴位确实简单,易上手,而且无副作用。
其实想一想,经络通则气血通,气血通则百病消。我们通常所说的病大多只是外表,正真的原因在于身体内部的阴阳不和,经络不通,气血不通。
在生活中,一遇到病就会往医院里跑,把自己的健康交给我们并不了解的医生,实在是一件胆大的事情。
我之所以想写这些文字,是想告诉大家,只有自己才是健康的专家,把病痛预防在起发之初,不要混混沌沌,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才急匆匆地把自己交给一个你毫不了解的医生。
如果遇到良医,是祖上积德了,可是良医难求,庸医遍地,我想我们还是相信自己比较好,学一点中医知识,防范于未然。
下面的知识是我摘取网络的,一是为了自己再次看一遍,这些真是看得越多越好,看百遍也不嫌多。二是如果有缘,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对你有所所获,这真是太好了。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向上前行至阴-毛部位,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直上,经咽喉,至下颌,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1)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关元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作用】:温肾益精,回阳补气,调理冲任,理气除寒。 【主治】:①阳痿,遗精,遗溺,小便频数,小便不通。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出血。③中风脱症,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④泄泻,脱肛,完谷不化。
气海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作用】: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调理冲任。 【主治】:①腹痛,泄泻,便秘。②遗溺。③疝气。④遗精,阳痿。⑤月经不调,经闭。⑥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阴交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作用】:温肾益精,调理冲任。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肿。②疝气腹痛。③月经不调,带下,崩漏,阴痒,产生出血。
神阙 :在腹中部,脐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①中风脱证,四肢厥冷。②泄泻,偏身出汗。③水肿。
下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 【主治】:胃脘痛,腹胀泄泻,呕吐,呃逆。
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理气止痛。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呃逆,吞酸。②腹胀,泄泻,饮食不化。③咳喘痰多。④黄疸。⑤失眠。
上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内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 【作用】:健脾和胃,和中降逆,理气化湿,宁神定志。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胀。②癫痫。
膻中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主治】:①气喘,胸前,胸闷。②心痛,心悸。③乳汁少,呃逆,噎膈。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边直向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行颠顶,沿前额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带处。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带下。③泄泻。④腰脊强痛。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 【主治】:①热病,疟疾,骨蒸盗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③癫痫。④咳喘。
风府: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作用】:疏散风邪,清心开窍,通利机关。 【主治】:①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②颈痛项强,眩晕,咽痛。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主治】:①眩晕,头痛。②昏厥,中风偏瘫,不语。③脱肛,阴挺。④癫狂不寐。
所以没事按摩一下肚子,在墙壁上撞一撞后背,就打开了任督二脉,一代武林高手就这么出炉了,好不威风,也挺简单的一件事,关键在于坚持。
我一般在睡觉前会按住神阙(肚脐眼)顺时针100下,再逆时针100下。至于撞墙还是蛮少的,这得改过来,怪不得我的功夫一直没进展,忏悔中……
肺经的原穴是太渊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八会穴,脉会。
位置: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肱桡肌的尺侧,桡动脉处(或尺侧或桡侧),第一或第二腕横纹处,相当于寸口部位。
功效:补益肺气,调气利水。
主治:因肺气虚所致的久咳不愈,白稀痰,咳喘,肩背痛寒;尿不尽,遗尿,尿频,尿色变,卒遗矢;气短自汗,少气,乏力,胸闷,心悸,心痛;逆气;经闭;水肿,肿胀;目赤痛,白翳,数欠,咳血,呕血。
太渊穴可改善肺通气量,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人体还有一个肺三角,左右各一个,寻找起来很方便,用左手敲右上方,用右手敲左上方,尤其是咳嗽的时候更要敲,使自己使劲咳嗽,把肺部的废气排出、废水咳出,从而达到了养肺的功效。
手太阴心经的原穴是神门穴
神是元神,指人的意识;神门,即意识出入之处。说明此腧穴对神志病有调节作用。
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在掌后豌豆骨桡侧下缘,在第一或第二横纹,但不完全在横纹。位于尺侧腕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之间,尺动脉处(其尺侧或桡侧),在豌豆骨的桡侧缘,于尺骨和腕骨的关节缝中。
功效:安神养血,益心气。由于心经主火,且神门是土穴,能泻本经的浮火,故有引火归原之功。
主治失眠:(睡眠浅,易醒),胆小,脏躁,心烦,恐悸,面赤喜笑,狂笑,痴呆,健忘,伏梁,癫痫,五痫。心阳不足导致的气短、喘气、胸闷、少气、胸痛、怔忡等。舌尖赤痛,舌疮,舌头溃疡。小便红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心脏传导束障碍导致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慌、心律不齐等。
手厥阴的原穴是大陵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十三鬼穴之一。
位置:位于月骨和手舟骨之间,靠近手舟骨尺侧缘,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宽胸和胃,和营血,清郁热,清浮热,清心包经的热毒或火毒。该腧穴较特殊,其温阳益气之功不明显,反而清泻功能较明显。原因是厥阴经为三阴之里,本身易产生郁热。此外,由于心包是臣使之官,辅助心完成血液的运行,也易出现实热,而虚、寒证较少见。
主治:烦心掌热,口臭,口舌疮。由于心包火毒,或有郁热、浮热而致多种精神方面的病症,如善笑不休,狂言不乐,烦躁不宁,小儿夜闹不安。心痛,心悸,心悬若饥,胸闷。头痛,疮癣,皮肤湿疹,乳痈。
手腕一圈都是穴位,所以没事在手上带一个银镯子,木串子,不仅彰显你的与众不同,更多的是可以按摩手腕部位。你就随手一甩手,手腕一圈的穴位都按摩个遍,多划算的事,你干嘛不干?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回阳九针穴之一。
合谷是人体大穴,可治疗很多外感病、经络病,在治疗外感疾病方面居诸穴之首。
位置:在拇指、食指之间,在第一骨间背侧肌的近端。
我们有一句话叫“虎口拔牙”,合谷也叫虎口,如果拔牙的时候,按住合谷,拔牙会一点都不疼。
还有如果我们想变得漂亮,除了遗传,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颜面合谷求”,脸上出现各种问题,多按按合谷准没错。
功效:温阳、益气。浅刺有解表、宣发、开窍、升阳之功,深刺有利湿、降逆、下气、固脱之功。
主治:头面、鼻、目、咽、皮肤疾病;纵隔、食道和气管的上部疾病;大肠和肛门疾病。由于手阳明主津所生病者,故合谷对津的分泌异常和津的成分异常有重要调节作用。
(1)温阳解表:主治风寒外感导致的咳嗽、头痛、哮喘、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风疹等。一般可配大椎。
(2)温阳固脱:阳经快脱者,可通透温阳,引动三焦原气以固脱;例如由出汗过多而致腹泻进而出现休克者,可取合谷。此外主治腹泻、遗尿、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等;根据下垂的器官不同,可选择不同的配穴,如子宫下垂可配关元,胃下垂可配建里、足三里,脱肛可配百会。
(3)温阳化湿祛痰:风湿性心脏病,水肿。可配阴陵泉、三阴交。
(4)温阳解毒:疥疮,面部疮疡,荨麻疹,日光性皮炎,扁平疣。可配曲池、血海、膈俞、筑宾或三阴交。
(5)益气行血:中风,多发性神经炎,脑外伤后遗症。可配前顶、后顶、风府、风池、曲池或三阴交。
(6)益气散结:急性结膜炎,泪囊炎,睑缘炎,急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红眼病,电光性眼炎。可配风池、太阳、头维、悬颅。
(7)益气通络: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可配大椎、风池、天柱、上星、耳门、复溜(按经络诊察结果及症候配穴)。此外可治喑不能言。
(8)益气升阳:各种麻痹,包括软腭麻痹、眼睑下垂等;习惯性下颌脱臼,视神经萎缩。可配建里、足三里、手三里、前顶、气海。
阳池是手少阳三焦经原穴。
位置:位于腕关节的关节缝隙处,小指伸肌腱和指伸肌腱之间的缝隙中。
功效:行阳益气,益气增液,温阳通络。
主治:阳虚感冒,阳虚便秘,大便干燥,消渴,口干。少阳经的肩背疼痛,烦闷。
腕骨是手太阳小肠经原穴。小肠主液所生病。津包含净化、解毒、润滑的东西,液则包含更多营养物。
位置:第五掌骨与三角骨之间
功效:安神定惊,通络开窍,益气增液。
主治:惊风,狂言,惊恐,易胆小,瘛疭(包括小儿多动症、小儿惊风、小儿阳虚瘛疭)。项强(往往由于项背肌腱受寒而致),项部肿胀,手腕无力,肩背痛,偏枯。黄疸,热病汗不出。面、眼、耳、鼻、喉病变,包括角膜病变、目流冷泪、目生云翳、鼻塞喉痹、耳鸣等。消渴,口干,口渴,口腔炎,口腔溃疡,贫血,痄腮。
冲阳是足阳明胃经原穴。
位置:第二、三跖骨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大致在内庭上5寸(但必须摸穴),陷谷上3寸。
功效:温阳和胃,温阳通脉,益气化痰,益气安神。
主治:胃病,如胃痛、不欲食、纳差、腹坚大等。阳明头痛,面瘫,因睡眠不足而出现的头面肿胀,牙痛,身前痛,足缓不收,下肢疼或麻痹。精神病症,如癫狂、久狂不识人、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甲状腺肿大,慢性牙龈炎。
丘墟是足少阳胆经原穴。
位置:外踝关节的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温阳散寒,温阳通络,益气开窍。
主治:少阳经循行部位的颈项疼痛、腰髋关节痛,如髋关节骨膜炎症(多数由于少阳经受寒,局部骨膜和筋膜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疼痛;与坐骨神经痛的区别在于,坐骨神经痛的疼痛症状沿着坐骨神经发生)。胸膜炎,胆囊炎,腋下淋巴结炎,肿胀,胸胁满痛。慢性眼病,结膜炎。
由于肝虚阴竭或疲劳过度导致胆管的收缩力差,经针刺丘墟后,胆管收缩节律加强。证明丘墟有温阳益气的作用。
京骨是足太阳膀胱经原穴。
位置:第五跖骨粗隆的前下缘,小趾展肌的上缘。
功效:温阳疏经,益气升阳。
主治:颈项强,包括背部脊柱两侧肌腱的疼痛。痔疮(瘢痕后出现疼痛)。身后侧痛,心痛,髀枢痛,腰背急痛不可俯仰,癫痫,腰腿痛,膝痛脚挛不得屈伸。目眦眵烂伴有炎症,慢性结膜炎,泪囊狭窄,目眩(多属虚性)。膀胱疾病,如膀胱排尿障碍。
太白是足太阴脾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第一跖骨头的后侧缘,趾跖筋膜下,在第一跖骨下、展肌之上的缝隙中。
功效:补脾益气。
主治:腹胀,不欲食,善噫,身体沉重,心悸,便溏(大便偏稀,但不是腹泻);脾虚低热(37.4℃左右);胸胁胀,下肢肿,肿胀。
太冲是足厥阴肝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在趾本节上缘,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头略后方,位于短伸肌和骨间背侧肌之间,较大的缝隙。
功效:补肝血,益肝气,温通下焦,强腰膝。肝主血液的净化及分配,因此有疏导作用。太冲接受三焦运行的原气,通过温阳益气来提供血液运行动力,因此有行血的功能。这是使用太冲的重要原则。
主治:腰膝酸软无力或疼痛(膝痛而引少腹),肝经虚寒导致的脐痛而牵连少腹。腰引小腹痛。胫酸,足腹肿胀,脚软无力,下肢虚劳浮肿,下肢痉挛。溏泄,便难,便血。囊缩,遗溺,淋浊,疝气,小儿卒疝,小便不利。妇科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等。慢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用行间),虚性的青光眼。颈淋巴结结核。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回阳九针穴之一
“太”与“大”通,太溪即大溪,与江河相比水量较少,河道较窄。故此处为一细窄缝隙。由于肾主水,属命门火,太溪对人体的津液运行起重要调节和控制作用。
功效:壮肾阳,滋肾阴,理胞宫,强腰肌。
主治:遗精,阳痿;咳逆,喘息;吐血,呕吐黏痰;口中如胶;手足寒至节,手足厥冷;肾虚牙痛(牙神经痛,可灸太溪),顽固性咽峡炎,咽肿;心疼如针刺;肾阳虚的腰腿痛;月经不调;两腿生疮。
1 调理:心慌、气短、胸闷、无力
心脑、心脏是特殊且重要的部位,早有症状应该尽早调理;心开窍于舌,可以先观舌下血管异样;每一个脏腑都有自己对应的本经,只有心脏是两条本经,即心包经与心经。这两条经络疏通后就能很好的改善。心包经,由下向上扣到腋下;心经顺小指由下向上扣,肘弯处是重点。
发生原因: 三焦不通,气滞、气阻中焦
调理方法: 打开中焦,改变气滞,上下三焦贯通,使气血顺畅
调理穴位: 中脘穴、渊腋穴、辄筋穴
调理原理:
1.1中脘穴: 打开中脘穴就是把三焦当中的中焦打开,气可以上下贯通,可以改善腹胀、胸闷、气短的现象。气上下贯通,血自然上下流动,这样可以改善无力的现象。
1.2 渊腋穴: 是胆经的循经路线,长时间出现气滞以后,会造成两肋胀满,其实就是渊腋穴这个位置遇阻导致胆经不通畅,结合气滞的原因,就会导致人出现胸闷、痛胀的情况。对渊腋穴进行排瘀扣痧,把已经产生的气滞血瘀排出来,改善胸闷、痛胀的症状。
1.3 辄筋穴: 和渊腋穴起到一样的作用,可以改善乳腺胀痛、胸闷气短、两肋胀痛的状况,同时可以增加心肺空间功能、提升气血,对胸闷气短、无力的人群有很大的帮助,也改变了病症的根源,而不是单单去治症。
2 调理膝关节疼痛
膝关节的疼痛直接影响行动,对生活质量与寿命都有影响。
发生原因:百病皆经络不通,膝关节疼痛是风寒入侵,导致经脉闭塞,造成了关节疼痛症状的出现。
调理方法: 打开经络,清除关节内的寒湿,使关节的气血升阳,缓解关节疼痛,也让关节进行正常的气血循环、代谢,减少关节疼痛,令组织生长。
脾经扣痧可很好地疏通脚胀,再在膝关节内侧扣;选胃经、膝关节外侧扣,最后绕膝关节一围扣痧;如果有滑囊炎的要在委中也要扣痧。
调理穴位: 阳陵泉穴、阴陵泉穴、血海穴、膝阳关穴
调理原理:
2.1 阳陵泉穴、阴陵泉穴、血海穴、膝阳关穴
把关节周围的穴位打开,让气血畅通、充足,温度提升,让关节去除寒湿。促进关节部位的回流代谢,气血循环正常。使腿部内侧的韧带松解,改变关节弯曲和罗圈腿的症状。使关节腔内产生的血瘀积水,能通过气血回流,形成一个代谢排泄的过程。
2.2 胆经、脾经: 关节的循环代谢出现了障碍,风、寒、湿无法排除。我们通过阳经来注阳气使关节温润,打开阴经使气血回流,进行身体的一个正常反应代谢,促使关节生成自我所需营养,来代谢里边多余的淤积物和寒湿,使关节逐步恢复正常。让身体进入自我康复的过程。
3 缓解视疲劳、眼干涩
缓解方法: 先解决脑供血不足的问题,再打开眼部周围经络瘀阻。
发生原因: 阳经、胆经有火,脑供血不足造成视疲劳,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代谢失常造成眼部干涩。
调理穴位: 风池穴、头临泣穴/本神穴、阳白穴
调理原理:
3.1 风池穴: 脑供血不足最大的原因,是胆经的风池穴不通畅,风池穴这个位置产生了经脉瘀阻,对风池进行按压与扣痧排于、排火。使脑部供血充足,也就是眼球摄血充足,就会改变眼部疲劳和眼部干涩的现象。
3.2 头临泣穴/本神穴: 两者相连相通,也是胆经的循经路线。经脉瘀阻会出现青筋、青血管。可以用手指弹这个青筋,也可以用扣痧拍轻轻的扣痧,打开眼部周围经脉瘀阻,恢复眼部供血,让眼睛清凉明亮;
3.3 阳白穴: 阳白穴是胆经在我们眼周的一个循环穴。头临泣/本神、阳白三者互相转换,使气血就循环,改善眼周疲劳疏通眼部周围的瘀阻点
4 调理小孩消化不好
小孩消化不好与脾胃发育不良有关系,可以通过增强体质,提升阳气来改善。
调理方法: 增强代谢,辅助孩子进行消化代谢发生原因:孩子脾胃比较虚弱,没有能力代谢,不能消化过硬、寒凉或者过多的食物。
调理位置: 腹部
先摸肚子,了解哪部位硬、热、冷、水声;再揪肚皮或揉肚子(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最后揪胃经(大腿小腿)
调理方法:
以肚脐为中心,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揉按,直到孩子开始排气,肚子变软,有的直接排便,这个时候孩子的肚子就会通畅。有的孩子会感觉到饿,但不要给孩子多吃,特别是夜间不要给吃的,这样慢慢可以把孩子的脾胃调节好。
5 调理小孩感冒发烧
小孩感冒的发展: 会咳嗽、扁桃体发炎,会感染会有鼻炎、严重时会伤到心脏及大脑。
发生原因: 炎症、风热、风寒
调理穴位: 坎宫、天门穴、太阳穴、推天河水 、捏脊
先坎宫、天门、太阳穴;再揉手心、手指头,并推天河水(热的推不热了为好),上下擀脊,也可改为上下揪脊。
调理原理:
5.1 推天河水: 自手腕内关推至曲折,成人的叫心包经,小孩叫天河水,引天河水降心火,可以改善孩子发热问题,抹上润滑油,从下往上推,至少推 300 到 500 下,心火下行可以让小孩儿退烧退热。
5.2 捏脊: 从腰往大椎的方向擀皮,通畅他的阳经督脉、膀胱经,使气血通畅。内在真正的气血通畅就不会有外在的假热。
5.3 开天门穴: 发烧期间有头痛的现象,可以开天门,从印堂处一直推到发际处,反复往上推。
5.4 推坎宫: 从印堂处一直刮至眉梢,这一段为推坎宫,可以改善小孩儿的头痛,推坎宫在 150下左右
5.5 按揉太阳穴: 顺时针按揉太阳穴 150 次,可以改善孩子的头痛。
5.6 推无名指: 自手掌根推到指尖,清肺止咳;推食指:手臂端向指端推,推200到300下,清肺润大肠改善小孩的咳嗽、发热、头痛的症状
6 缓解痛经
缓解方法: 提升自身的热量,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做一做提肛杠的动作,提肛就会使内在生热、升阳。对于已经造成寒凉聚集的人可通过扣痧来改善。
产生原因: 身体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反应,有的人是由寒凉引起,有人是天生体寒造成,不论是哪种原因,总之都是因为寒而产生。
主要人群: 青年、中年女性调理穴位:关元穴、八髎穴
调理原理:
6.1 关元穴: 驱除寒凉,在扣痧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到小腹变暖变热。
6.2 八髎穴: 八髎是 8 个穴位,八髎扣痧时间要久一点,力度不要太重,痧扣出来的时候就能能明显的感觉到,从八髎到小腹都是变暖变热的,痛经症状得以改善。
7 妇科调理(月经不畅、宫寒、肌瘤、囊肿、积液)
产生原因: 寒湿过重,湿气和寒症让子宫内出现了宫寒及经血不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通过排湿升热来改善。
调理方法: 排湿升热
调理位置: 脾经 、三阴交穴、血海穴、阴包穴
八髎部位是重点,上下扣到位,如有卵巢囊肿则顺着作髎再向两边扣。这叫前病后调,因为有反射区。
调理原理:
7.1 脾经、三阴交穴: 疏通脾经,可以代谢湿气。
7.2 血海穴:是女性子宫的排污口,与子宫相通,血海穴扣出的痧多脏,宫内淤血就多多,血海穴扣痧、排于,看到血瘀就是宫内在排淤,可以排泄掉很多残留的血瘀。
7.3 阴包穴: 可以改善一些妇科问题引起的疼痛、炎症问题,可以改善妇科寒湿而引起的肌瘤、囊肿、积液等问题。如果问题严重可以搭配上关元穴与八髎穴,这样既可以改善痛经、月经不畅的问题,也改善了其他问题。
8 调理面部长痘
调理方法: 打开中脘穴,脐周扣痧
产生原因: 吃东西不当或者身体代谢不正常引起面部长痘,是内在的湿气不能代谢,在脸上才表现出这种湿热的痘痘
调理位置: 中脘穴/中焦
调理原理: 把中焦打开,湿热就不在上行,就会下行,脸上痘痘就会改善。
9 调理牙痛
调理方法: 打开三焦经
产生原因: 火症引发炎症,引起牙痛。
调理位置: 翳风穴、肩井穴
调理原理:
9.1 肩井穴
9.2 手指点住翳风穴 ,闭着嘴,咬着牙,用力呼吸然后瞬间的咳嗽一声,手指用力往上一点,可以瞬间改善牙痛,如果点按效果不明显,可以用扣痧拍扣翳风穴。
10 腰椎疾病调理
这个发病很多,一但发病就易出现一系列症状,严重者会导致坐骨神经痛,行动不便,甚至瘫痪。
产生原因: 经络闭塞,腰肌发生痉挛,力量失衡,双侧受牵拉力不一样,甚至导致腰椎偏斜出现突出增生、突出。
调理方法: 把膀胱经这一侧打开,气血充足,使腰肌放松,原本的牵拉力把腰椎又牵拉回正位。
调理位置: 肾腧穴/大肠腧穴,环跳穴,承扶穴,委中穴
腰肌劳损就先扣腰肌,腰柱的问题就要在腰柱上扣,其中大肠腧要重点扣痧;再配合环跳、承扶、委中效果会更好!
调理原理:
通过调理大肠腧穴,环跳穴,承扶穴,委中穴,把膀胱经这一侧打开,气血充足,使腰肌放松,原本的牵拉力把腰椎又牵拉回正位。真正从根源上改善这个问题,而不是症状上去改善。
补充:
乳腺疾病调理:
乳腺疾病有乳腺增生、结节、纤维瘤等。也是运用了反射区先病后调,不碰乳房乳腺在后背扣痧即可。定位是找对应的位置不是交叉。扣痧时可扣全区域,都要扣到位扣透。
泌尿疾病调理:
泌尿疾病包括尿频、尿急、漏尿等,都是经络闭塞导致,对于男性,往往是肾气亏虚导致前列腺引起这些症状;对于女性,往往是下泄受限、下口关闭来严引起。调理重点是带脉,带肪的位置即腰带一圈的位置,带脉对各经络都有疏通作用,扣带脉效果明显。
颈椎病调理:
颈椎病的原因很多,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严重者则影响大脑供血,甚至有脑血栓,颈椎部位较特殊,可以说是心与脑的桥与纽带。
扣痧主要是针对三经一脉,扣痧时要让补扣部位绷紧,否则胆经、三焦经不易扣到位。
肩周炎调理:
肩周炎又称为五十肩,即50岁的人都会有,现在年青人也有了,主要是空调、开车、保暖不当,风寒侵入经络导致的经络不通。调理往往是一次见效,多次很好恢复到正常的活动状态。扣痧部位在肩外侧肩缝,绕半圈(除了腋下)。
如果手向后痛则扣上与前部,严重者顺三焦经扣到肘部;手由前向上伸举痛则在天宗穴区域多扣。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
1、卯时(上午5~7点):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6、7遍;揉搓两耳5、6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枕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然后去室外导引。
2、辰时(上午7~9点):导引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早餐宜吃饱吃好。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3、巳时(上午9~11点):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1点):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静坐或午休。
5、未时(午后1~3点):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6、申时(午后3~5点):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或去田间小劳。
7、酉时(午后5~7点):练一段导引;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8、戌时(晚7~9点):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睡时宜“卧如弓”,向右侧,以防压迫心脏,以利胆汁排泄。
9~10、亥、子时(晚9至次日凌晨1点):“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宜屈膝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流通气血。环境宜静,安睡宁神以养元气。
11~12、丑、寅时(凌晨1~5点):此时精气发生,阴茎勃起。人以精气为宝,老年人宜节制房事,但又不宜强制。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为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8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