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地知人事
接触中医时间长了,我发现有一些问题看似平常,却一直没有搞清。即使你问一些专业的中医师,很多人也说不清楚,比如:
为什么膀胱经叫足太阳膀胱经?
胆经,叫足少阳胆经 ?
而胃经叫足阳明胃经 ?
同样,
脾经为什么叫足太阴脾经 ?
肾经叫足少阴肾经 ?
肝经叫足厥阴肝经 ?
这些经名前面的定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人如动物,朝天朝外一侧为阳,朝地朝内一侧为阴,这就是人体经络命名之谜
先说说阴阳的问题。中医从来就认为,世间万物皆分阴阳,这是中医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中医,不只是因为是中国传统的医术才叫中医,而是因为它是阴阳中和的医术才叫中医。因此,中医上可以治国,中可以治人,下可以治病,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因为道理是相通的。
古人从自然世界中悟出的道理。抬头看到天,低头看到地,环顾四周看到的人,也就有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地、日月、山河,一阳一阴,就组成了世间的一切。具体到人体,如何来确定阴阳呢?
人是从动物演变而来的,对于地上行走的动物来说,都是背朝着天,腑朝着地,只有人除外,是直立行走。朝着天的部分,接受着来自“阳”的天空--太阳的照射,给身体以能量和动力;而我们吃的食物,都来自于“阴”的大地,集中在腹部,靠着后背太阳给的能量,化解成血液流遍全身,滋养各个脏器。因而人体中,外向的部分,就属于阳,而内向的部分,就属于阴;换言之,以人体作为四脚行走的动物比喻,朝着天的部分为阳,朝着地的部分为阴。因而太阳经,就是走的后背,而太阴经就是走的大腿内侧。
仲景的六经辩证中顺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1天中是:
少阳:寅卯辰3am-9am
太阳:巳午未9am-3pm
阳明:申酉戌3pm-9pm
太阴:亥子丑9pm-3am
少阴:子丑寅11pm-5am
厥阴:丑寅卯1am-7am
太阴厥阴少阴中“太阴”的阴气最重,过来是“少阴”,厥阴中的厥其实是“阴之尽头”,因为阴极则化阳,它是尽头,所以就有化阳的趋势。它不是哪个多少,它是十二经脉。
顺序是:(前肢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前肢阳经: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小肠经。后肢阴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后肢阳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
扩展资料:
十二经脉的名称:
1、命名原则: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
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内脏“藏精气而不泻”者为脏,为阴,“传化物而不藏”者称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足”字。
2、具体名称:十二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行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组。”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上肢是指屈侧)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是指伸侧)的称阳经,属腑。
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
1、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躁八寸处交又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2、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十二经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7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辩证看待敲胆经否则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