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阴陵泉穴意义:脾经气血在此会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
附注: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阴陵泉穴取穴方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
主治疾病: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膝盖疼痛、晕眩、腹水、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阴陵泉配三阴交,有温中运脾的作用,主治腹寒。
阴陵泉配水分,有利尿行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阴陵泉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纲,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黄疸。
阴陵泉配足三里、上巨虚,治腹胀、腹泻。
阴陵泉配中极、膀胱俞、三阴交,治小便不利。
阴陵泉配水道、中极、复溜,治水肿。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阴道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采用艾柱温和灸,或者艾条灸阴陵泉,有健脾益气利湿的作用。每次10-15分钟,就可以除脾湿。
对于饥不欲食、消化缓慢的脾虚人群,可采用艾条悬灸的办法。将点燃的艾条置于距离穴位皮肤3-5厘米处,以穴位局部感觉温和为度,悬灸约20分钟,每日灸1-2次。
按摩法:
行指揉法,将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其余四指于小腿前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感觉酸胀为度。每次按揉约3-5分钟,每日可行多次。
前列腺慢性炎症导致很多老年男性小便不畅、尿不净。按揉阴陵泉可有效调节膀胱张力,使小便自如。每次按摩3~5分钟,早晩各一次。
女性头痛隐隐,且仿佛裹了厚厚的东西,昏昏沉沉,这类头痛多因体内湿气太盛。湿属阴邪,所以每天下午或晩上按摩阴陵泉能更好地泻湿而止头痛。用拇指指端按压对侧阴陵泉,顺、逆时针方向各持续按揉3~5分钟。
其次,按摩该穴可疏通下肢经络,具有膝关节的局部治疗作用。
具体操作是屈膝90度,用拇指按揉阴陵泉2~3分钟,松开休息5秒,再按揉2~3分钟,反复三次。
很多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身材肥胖的朋友很多人都会脾虚,脾虚会影响脂肪代谢,引起肥胖。脾主运化,它运化水谷之精微,即人体的营养物质,也运化水湿。人吃得太多的话,造成营养过剩,把脾累坏了,易引起脾虚。肥胖的朋友代谢力减弱的情况下,首先要把脾养好,可以常常刮一刮或者按摩一下阴陵泉穴就可以让自己瘦下来,脾虚的问题解决了,减肥这件事就变得简单了。
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肺经与脾经同属太阴经,肺在上,脾在下。如果我们经常服用西药将感冒发烧咳嗽强行压制下去,体内的寒气不得抒发,长久如此寒气就会变成湿气从肺经沉到脾经,造成脾湿,如关节炎、湿疹、青春痘、过敏性鼻炎、颈椎病、后背痛等等都与湿重有关。治疗这些病时要除湿,就得调理脾经,特别是脾经上的阴陵泉这个排湿大穴一定要多加运用。脾主运化气血,脾经不通的人气血必会不足,因此除了常喝山药薏米粥之外,还要多按阴陵泉(或针灸、刺血、艾灸等)既可培补气血又可健脾袪湿。
阴陵泉穴(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曲泉穴(足厥阴肝经),屈膝,在膝关节内侧纹头上方凹陷中。
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血海穴(足太阴脾经),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地机穴(足太阴脾经),在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按揉阴陵泉位置:膝盖内下侧,胫骨内侧突起的下缘凹陷处。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在阴陵泉穴处,其余四指搭在 小腿内侧,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 感为度。按揉阴陵泉功效:经常按摩可促进水分及脂质代谢,对改善肥 胖、闻脂血症均有很好的效果。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4.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众多疾病治疗时应用非常的广,有关此穴道的治病疗法有:穴道疗法治疗膝盖疼痛、治疗糖尿病等.
古代记述:腹中寒,腹中气胀,洞泄不化,不嗜食,肠中切痛,胁下满,水肿,腹坚,小便不利或失禁,寒热,阴痛,遗精,霍乱,足痹痛,鹤膝风,腰腿膝痛,脚气水肿,疝瘕.
近人报道:肾炎,尿闭,腹水,肠炎,黄疸.
方例
失禁遗尿不自知:阴陵泉、阳陵泉.
腹寒:阴陵泉、三阴交.
水肿盈脐:阴陵、水分.
霍乱:阴陵,承山、解溪、太白.
癃闭腹水:阴陵泉、水分、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黄疸:阴陵泉、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纲.
阳代表腑,阴代表脏。
五脏 :脾、肺、肾、肝、心; 六腑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少阴阴气较少阳气较盛 。 厥阴,由阴转阳 。 太阴,阴气较重,阳气较弱。 十二经络就是这样阴阳循环的。
足太阴脾经是人体 十二经脉 之一。简称脾经。 循行部位起于足 大趾 内侧端( 隐白穴 ) ,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 小腿 内侧正中线上行,在 内踝上 8 寸处,交出 足厥阴肝经 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 食道 两旁,连 舌本 ,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 手少阴心经 。
人体 十二经脉 之一。简称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 大趾 内侧端( 隐白穴 ),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 小腿 内侧正中线上行,在 内踝上 8 寸处,交出 足厥阴肝经 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 食道 两旁,连 舌本 ,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 手少阴心经 。
本经脉腧穴有: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商丘、 三阴交 、 漏谷 、 地机 、 阴陵泉 、 血海 、 箕门 、 冲门 、 府舍 、 腹结 、 大横 、 腹哀 、 食窦 、 天溪 、 胸乡 、周荣、 大包 ,共42穴,左右各21穴。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 便溏 、 下痢 、胃脘痛、 嗳气 、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 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
脾经当行 (脾经是从足大趾起向上行) :
巳时:上午9点至11点
此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上个时辰吃完早餐,如果人体脾的运化功能好的话,就可以顺利地消化和吸收。
脾主思,也与智有关,此时是学习思考能力最佳的时段,用来学习事半功倍。
脾功能非常重要,可以使眼睛明亮有神,如果眼皮耷拉下来了,双眼看上去没精神,有可能是脾虚形成的。
常规养生此时适合:
1.立位拉筋;
2旋转手腕;
3.提踵颠足;
4.敲击脾经( 简单的可以从脚踝处至大腿根部 )
将一只脚的脚踝压在另一条大腿上的坐法,也就是架腿法,然后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再进入大腿内侧前缘,然后进入腹部。拍打时要握空拳,用掌指关节端一路拍打下来,用力根据个人的承受习惯,用力要适中。对于大腿部位的脾经拍打时可以稍用点力。
5.手掌对搓
足太阴脾经穴歌诀:
二十一穴太阴脾,隐白大都太白随。公孙商丘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萁 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
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5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足太阴脾经:血海穴
下一篇: 足太阴脾经:地机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