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冲门:冲,冲射、冲突也。门,出入的门户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下部诸穴传来的经气由本穴上冲腹部。本穴物质为脾经腿膝下部经气汇聚而成,在本穴的运行为受热后的上冲之状,故名。
2、慈宫、上慈宫:慈,仁慈也。宫,聚散之所也。上,上部也。慈宫名意指本穴的上行气血非高温之性,虽为炎上,但却不克肺金,如脾土之母对肺金之子有仁慈之性,故名。
3、冲脉:冲,冲突也。脉,脉气也。冲脉名意指本穴气血运行为冲行之状。理同冲门名解。
4、前章门穴:前,与肝经的章门穴相区别也。章,大木材也,大风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前章门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运行为强劲的风气。理同冲门名解。
冲门穴意义:脾经气血由此冲行腹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脾经向腹部冲行。
附注: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主治疾病: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人体穴位配伍:
冲门穴配大敦,治疝气;冲门穴配天枢、太冲,治疝气;冲门穴配归来、大敦,治腹痛、疝气;冲门穴配气冲,治疗带下;冲门穴配三阴交、隐白、足三里,治崩漏;冲门穴配阴陵泉、三阴交,治下焦湿热;冲门穴配承山、承扶,治痔痛;冲门穴配脾俞、水分、足三里、阴陵泉,治脾虚水肿;冲门穴配中极、膀胱俞、阴陵泉,治小便不利癃闭;冲门穴配足三里、归来、大横、合谷,治寒积腹痛;冲门穴配内关、太冲、中脘、足三里,治肝郁胎气上逆;冲门穴配肾俞、关元、中极、太冲、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淋癃、尿闭;冲门穴配归来、关元、气海、三角灸、足三里,治气虚下陷之狐疝、痔疮、脱肛、阴挺、带下产崩等。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疝气、尿潴留、睾丸炎、子宫内膜炎等。
按摩法:
前列腺的问题,就找冲门穴
用拳头拍打腹股沟的冲门穴,拳心向内,用力击打4~6分钟即可,每天两次。
腰扭伤,冲门是疗伤专家
如果不小心闪了腰,也就是把腰扭伤了,及时揉一揉冲门穴,能够达到快速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腰扭伤主要是由于经络受损或气血运行不畅,而造成的局部不通则痛。冲门穴属足太阴脾经,而脾经循行经过腰部。根据“经之所过,主治所及”的中医理论。按摩该穴能够调节经气,疏通经脉,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要注意的是,按摩这个穴位时,要注意放松腰部肌肉,这样有利于促进气血运行和经脉疏通,从而能快速缓解腰部疼痛。
另外,按揉冲门穴还能够缓解治疗腹痛、疝气、带下、小便淋沥、产后血崩、白带异常、气喘、小儿抽筋等病症。
男科、妇科以及腰扭伤都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健康问题,很难根治,常常困扰我们。现在有了冲门穴这个万能穴,经常按一按,大病小病都赶跑!非常好用。
足太阴脾经简称脾经,是十二正经之一。有二十一穴,左右共四十二穴。脾经的巡行路线从足大趾末端隐白穴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穴、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穴、公孙穴,上向内踝前边的商丘穴,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的三阴交穴、漏谷穴,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的地机穴、阴陵泉穴,上膝股内侧前边的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进入腹部的腹结穴、大横穴,络于胃部腹哀穴,通过隔肌,夹食管旁的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络大包穴。
脾经胸腹部穴位的位置和作用如下:
14、腹结穴:
位置: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腹痛,疝气,泄泻。
15、大横穴:
位置: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泄泻,腹痛,便秘。
16、腹哀穴:
位置: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17、食窦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18、天溪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胸胁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
19、胸乡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胸胁疼痛。
20、周荣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逆。
21、大包穴:
位置: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主治: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阴脾经所属穴计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二十一穴。
足太阴脾经穴位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21穴,左右合42穴
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足阴三经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合称。 足太阴脾经脉腧穴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21穴,左右合42穴。足少阴肾经 经脉腧穴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海、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共27穴,左右合54穴。 足厥阴肝经左右各14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 曲泉、 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5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足太阴脾经:箕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