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巨。二词合解,指穴内气血物质所占据的区域为大为巨。
本穴物质为外陵穴传来的地部水液,其下传之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来源及流经区域巨大,如同巨大的浅溪,故名大巨。
2、腋门、液门。腋,通液。液,地部水液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腋门、液门名意皆指本穴为胃经经水出入的门户。理同大巨名解。
大巨穴意义:经经水在此形成宽大的水道。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水道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大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四等分,从肚脐往下四分之三点的左右三指宽处,即为大巨穴。
快速取穴: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3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功能作用:传输胃经水液。
主治病症:腹痛、腹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等。
穴位配伍:
大巨配天枢、足三里,治肠梗阻。大巨配中极、膀胱俞,治膀胱炎、尿潴留。大巨配天枢、三阴交,治腹痛。大巨配关元、急脉,治遗精、早泄。临床运用:腹直肌痉挛,肠梗阻,膀胱炎,尿潴留等。
艾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3-7壮。
按摩法:
大巨为穴,属足阳明胃经。大为小之对,巨即巨大,穴在腹部最大隆起处,故名大巨。
大,饱满充实之意。巨,同钜,富也。大巨者,像腹壁之丰满光泽,而内容又复钜富也。本穴适当腹部隆起最高大处,内应小肠及膀胱部位,其所包裹者至为丰富珍贵,有如巨大之仓库,小肠属手太阳经,膀胱属足太阳经,二经俱称巨阳。古太与大通,故本穴命名取“大巨”,以其功用在两太阳经也。其主治为小腹胀满及小便不利,故名为“大巨”。
大巨穴的由名从何而来?
大,与小相对,巨即巨大,穴在腹部最大隆起处,另外,大巨穴有一个别名,液门,此液门非手上的液门,通液。液,地部水液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腋门、液门穴名意皆指本穴为胃经经水出入的门户。本穴指穴内气血物质所占据的区域为大为巨。本穴物质为外陵穴传来的地部水液,其下传之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来源及流经区域巨大,如同巨大的浅溪。我们联想一下,我们去大山看风景,一般有的山脚下,是不是都有流水,此景与此穴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小山丘,地部经水,大巨穴。
大巨穴可以治疗什么病症呢?
我们来稍微解剖一下,穴位的内部结构,本穴适当腹部隆起最高大处,内应小肠及膀胱部位,小肠,膀胱,一般传统针灸以近端取穴偏多,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联想,膀胱相关的病症,以及小腹的病症,当然也治疗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的病症。
我们来看看大巨穴内部的解剖图,帮助分析病症治疗?
按摩手法:
1、大巨穴离人体胞宫非常近,胞宫是人体储藏生命遗传物质的场所,蕴涵人体精华。刺激大巨穴,可间接起到刺激胞宫的作用,对女性而言,有利于加速雌激素的分泌,而雌激素的分泌对乳腺又将产生刺激作用,促进乳房的再发育,让女性拥有坚挺的乳房和傲人的胸部曲线,增强女性魅力。
具体手法如下:先将单手拇指置于大巨穴上,然后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吐出,在吐气的过程中,用拇指压下穴位并保持6秒钟,吸气时再松开。如此再做10次即可。
2、腹部是平时运动时极容易被忽略的部位,因此,脂肪易聚集于此,形成肚腩,影响体形。大巨穴是胃经经水传输的门户,刺激该穴位,可增强胃动力,促进肠道蠕动,使胃肠气血通畅,新陈代谢加快,加速脂肪的消解和排出。
以肚脐为中心,配合腹部其他穴位做圆周按摩,重点按摩大巨穴消脂效果更佳。
3、食欲不振常常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引发皮肤暗淡无光、面色发黄等一系列面部问题。大巨穴是腹部的重要穴位,刺激它,可增强胃部消化能力,加强肠道蠕动。人体消化功能增强,便容易产生食欲,消除营养不良引起的各种面部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双手交叠于穴位上,按揉即可。
气血流走完大肠经后,进入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脉起于鼻梁,过鼻子两侧,上入齿中,环唇,下交承浆,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上关穴与胆经相交,循发际至额颅。
别支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从缺盆下到乳中,经过腹部到到达气冲,入大腿正面髀关穴,直下到膝盖骨,过小腿到脚背,到第二指的厉兑穴,足阳明胃经走完。
《内经》中说: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也就是说胃是人体的粮仓。
胃为黄肠,当食物进入胃的时候,正常的胃会把坏的食物排出,所以当你吃到不好的东西就会开始反胃,恶心想吐,拉肚子。
五味:酸甜苦辣咸。
甜味入脾胃,但是只有天然的甜才可以哦!
如:麦芽糖甘蔗等等。人工糖可不算。
水是肾脏,肾脏出问题时会把土淹没掉,五行相克,水克土,那胃是肾之关,也就是肾关门的地方。
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除了极度的眩晕以外,就是恶心,不断的吐,这是因为水太重,害到胃,而不是有胃病。
为什么要讲这些呢?
是希望大家明白,中医是治疗的是一个整体的人,不是只治病,中医讲究五行的相生相克阴阳平衡。
胃经是多血多气的,胃里没有东西就会没有力气,看一个生病人是否有好转,就看有没有胃口想吃饭。
胃经的循行时间早上7-9点,这个时间大家要吃早餐,如果长期不吃早餐小心胆功能的受损,出现胆结石,胆囊炎等。
胃经共45穴
有些穴会常用到,有些穴基本上用不到,咱们做家庭养生,记住常用的就好了,不然会被弄晕的。
第一个头维穴:足阳明,足少阳之会,发际转角处。说话时会有脉在动。疏风止痛,清头明目之效。
下关:用于中耳炎牙科问题还有下巴脱臼。
颊车穴:治中风口眼歪斜,疏风活络,通利牙关。像张口困难啊,牙痛啊,颊肿啊这些都可以用颊车。
承泣穴:在眼睛下方,眼眶骨头上面一点是足阳明,阳跷脉,任脉会穴。
四白:承泣下约一寸是四白。这两个穴位都在眼睛附近,所以可以调理眼睛问题。
按揉四白穴还可以起到美容的作用。
巨髎穴:沿四白下来到水沟平齐处就是巨髎,多用于牙痛,局部肌肉麻痹。
地仓穴: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的交汇会。嘴角旁边,没有地仓说明胃气不够。
大迎:地仓和颊车中间,很少用到。
人迎穴:人迎穴处是人迎脉,人迎脉在,胃气就有,人就可以救活的。
水突穴:治疗瘰疬,甲状腺肿大。
瘰疬: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
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每隔一个肋骨一个穴。与任脉相距4寸。
它们都在胸部,所以都有宽胸理气之效。
乳中,乳根,这几个是乳房问题近取穴。
当然还可以丰胸[偷笑]
谢老师说的乳三针:肩井穴膻中穴乳根穴,治疗乳房疾病的基础方。
不容穴:从不容开始,胃经与任脉相距2寸巨阙旁开2寸,吃进去的食物不容纳,一吃、一喝就吐用不容穴。
承满穴:胃口不好,吃一点就饱了,用它。
梁门,关门,太乙少用,揉腹时都能照顾到。
滑肉门穴:可减肥哦!治疗肥胖胃疼呕吐。
肉吃多了不消化就用滑肉门把肉肉滑出体外。
如果孩子不长肉,长高也慢怎么办?
倪师经验穴:太乙+滑肉门+身柱穴=长高长强壮。
天枢穴:大肠募穴。按揉天枢的位置会疼是有宿便,宿便有寒热之分。
寒:几天不上大便也不会难受,小便清长,可以灸天枢。
热:肚子会痛,难受,小便黄色,揉天枢或者下针。
倪师:腹四针。
神阙上4寸中脘(胃募穴),下4寸关元(小肠募穴),神阙旁开2寸天枢(大肠募穴)。
治疗腹部的问题。
外陵,大巨:略过[偷笑]
水道穴:与水分同用,通利水肿,可治疗腹水。
归来:月经不来时就灸归来吧。
睾丸缩到腹部也用归来。
髀关,伏兔,少用略过
阴市穴:治疗膝盖冰凉。
有人脚晚上才疼,也用阴市。
梁丘穴:胃经的郄穴,消炎用。如果青春痘总长在胃经上,试试梁丘。
梁丘还可以止胃酸,突然的胃反酸。
犊鼻穴:膝痛麻木不仁,难跪起。
倪师治疗膝盖问题的五穴四针: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这五个穴能治疗膝盖的所有问题。
足三里穴:胃经的合穴,属土,胃经也是土,所以是本穴。
是我们身体的大穴。
有句话说:肚腹三里留,就是胃脘部的问题都可以用到足三里穴。
男人过三十岁后要长灸足三里穴,胃气会很好,可健康长寿。
足三里还有导热下行的作用,经常灸艾灸会出现燥热,那么我们可以灸足三里或者三阴交跟涌泉穴来导热。
顺便介绍下足三里下一寸的奇穴:阑尾穴。
突发阑尾炎的时候,在这里有压痛,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治疗。
注意:因为足三里会增加胃蠕动,所以胃出血时不适合用。
上巨虚:乳房肿块的用它效果很好。
下巨虚:肚脐以下的硬块,子宫,卵巢的肿块可以选下巨虚。
上巨虚治疗肚脐以上的硬块,下巨虚治疗肚脐以下的硬块(硬块要长在足阳明胃经上哦)
条口穴:治脚麻。倪师说:条口透承山,专治五十肩,有敢下针的可以试试。
丰隆:胃经络穴,祛痰丰胸用丰隆都很好。
解溪穴:胃经的经穴,属火,火生土,所以解溪是胃经母穴。
虚则补其母,虚症时可以用。
如头疼在胃经上,已经好多年了,就用解溪。
陷谷穴:胃经的俞穴,出现时症用俞穴。
如胃经是早上七点到九点,一到这个时辰就出现头疼脸肿发脾气等等都属于时症。
内庭穴:胃经的荥穴,属水。
手阳明大肠经,经过下牙,牙疼用合谷
胃经,经过上牙,所以上牙疼用内庭。
内庭穴可祛胃火,胃火大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用它效果很好。
最后一个厉兑穴:胃经的井穴,属金,土生金,所以是厉兑也是胃经子穴,实症用此穴。
井主心下满,心口闷心口痛,治疗动脉堵塞,病人感觉有人在血管里面清扫卫生的感觉很舒服。
所以常用于动脉血管堵塞用。
这是一个关于足阳明胃经经穴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49个(含子类)。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T。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五行属土。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旁迎香穴,夹鼻上行,至鼻根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目内眦,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经下颌角上行过耳前,沿发际,到额前神庭穴。其下行支脉沿喉咙向下后行,左右交会并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其直行主干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沿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另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经气于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阳明象征阳气极盛的经络,故在适应力量上,对里热和实证就容易发挥它的特点。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腧穴足阳明胃经腧穴主要分布在头面部、颈部、胸部第2侧线(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部第2侧线(前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的前外侧面、足背、第2趾外侧。起穴为承泣,止穴为厉兑,左右各45穴。
阳明象征阳气极盛的经络,故在适应力量上,对里热和实证就容易发挥它的特点。
足阳明胃经腧穴
络穴丰隆
郄穴梁丘
募穴大肠募穴:天枢
五输穴井穴(金):厉兑
荥穴(水):内庭
输穴(木):陷谷
经穴(火):解溪
合穴(土):足三里
下合穴大肠:上巨虚
胃:足三里
小肠:下巨虚
交会穴●所属经 √交会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任脉
督脉
阴跷脉
阳蹻脉
阳维脉
冲脉
承浆
√
√
●
√
上脘
√
√
●
中脘
√
√
√
●
神庭
√
√
●
水沟
√
√
●
大椎
√
√
√
●
睛明
√
●
√
√
√
上关
√
●
√
颔厌
√
●
√
悬厘
√
●
√
承泣
●
√
√
巨髎
●
√
地仓
●
√
√
下关
●
√
头维
●
√
√
气冲
●
√
迎香
√
●
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病证足阳明胃经腧穴可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头、眼、鼻、口、齿等器官病症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胃痛,腹胀,呕吐,泄泻,鼻衄,牙痛,口眼涡斜,咽喉肿痛,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
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和头面、目、鼻、口齿病和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足阳明胃经腧穴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病、神志病、血病、咳喘、头面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足阳明胃经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 位
主 治
承泣 *
面
目赤肿痛
四白*
面
目赤肿痛,口眼㖞斜
巨髎
面
口眼㖞斜、鼻衄、齿痛
地仓*
面
口㖞
大迎
面
口㖞、颊肿,齿痛
烦车*
面
口㖞、颊肿、齿痛、牙关紧闭
下关*
面
口㖞、齿痛、耳聋、牙关紧闭
头维*
侧头
头痛,目疾
头面部:头面、目,鼻、口、齿病
人迎
颈
咽喉肿痛,气喘
水突
颈
咽喉肿痛、气喘
气舍
颈
咽喉肿痛
缺盆
胸
咳喘、咽喉肿痛
气户
胸
咳喘
库房
胸
咳嗽,胸胁胀痛
屋翳
胸
咳嗽,乳痈
肩窗
胸
咳嗽、乳痈,胸胁胀痛
乳中
胸
(禁针灸)
乳根
胸
咳嗽,胸痛、乳汁少
颈胸部:喉、胸、肺疾患
不容
上腹
胃痛、呕吐,腹胀
承满
上腹
肠鸣、腹胀,胃痛
粱门*
上腹
食欲不振、胃痛
关门
上腹
肠鸣,泄泻,腹痛
太乙
上腹
胃痛,癫狂
滑肉门
上腹
呕吐.癫狂
天枢*
上腹
痢疾.肠鸡、腹胀、绕脐痛
上腹部。胃肠痛,神志病
外陵
下腹
腹痛,疝气
大巨
下腹
小腹胀痛,小便不利,疝气
水遭
下腹
小便不利,疝气
归来*
下腹
月经不调、疝气
气冲
下腹
月经不调、阳痿、疝气
下肢部:前阴病、妇科病
髀关
大腿
下肢痿痹
伏兔*
大腿
下肢痿痹
阴市
大腿
下肢痿痹
粱丘*
大腿
胃痛、膝痛
犊鼻
膝
膝痛麻木
膝上部:下肢局部疾患
足三里*
小腿
胃痛,腹胀、泄泻、便秘,膝胫肿痛、全身性强壮要穴
上巨虚*
小腿
肠鸣、泄泻、腹胀,肠痈
条口
小腿
下肢痿痹
下巨虚*
小腿
小腹痛、下肢痿痹、乳痈
丰隆*
小腿
呕吐、便秘、痰多、咳嗽、眩晕、癫狂
小腿部:胃肠病、神志病
穴名
部 位
主 治
解溪*
踝
头痛、癫狂
冲阳
足背
口眼㖞斜
陷谷
足背
目赤肿痛、肠鸣腹痛、热病
内庭*
足背
口㖞,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痢疾
厉兑
趾端
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足部:头面、目、鼻、口、齿、咽喉病,胃肠病,神志病,热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3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足阳明胃经:水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