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络穴位

督脉穴位:水沟穴(十四经循行及穴位歌诀)

学穴位 2023-05-29 17:36:17

督脉穴位:水沟穴

穴位解析释义

水沟穴别名别名:人中穴,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1、水沟。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以此得名。

水沟穴,属督脉。位于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水沟即人中沟。即人中。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部,为手足阳明经与督脉交会之处。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膀胱和子宫的参考。

水沟穴,水即水液,沟即沟渠,此穴在人中沟,形似水沟,故名水沟。

又水,指水液、涕水。沟,田间之水道曰沟。中医有“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之说。该穴正当鼻下口上,亦天之下、地之上,取其人在其中,故名之。

陈修园说:“人之鼻下口上,水沟穴,一名人中。取身居乎天地中之义也。”养生家闭口藏舌,舌舐上颚,运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润喉咙,通渗脏腑。本穴正当口水吞咽向上翻转之路,故名水沟。

2、人中。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

3、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名意与鬼客厅同。

4、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气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阳明经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穴位含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别传于手足阳明经及督脉的兑端穴。

取穴

取穴方法:水沟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等。

人中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

穴位配伍:

水沟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
水沟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
水沟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水沟配合谷、十宣,治休克、虚脱。
水沟配风池、风府、中脘、太冲,治精神分裂症。
水沟配合谷、内庭、中极、气海,解暑清热,醒神开窍,治中暑不醒人事。
水沟配中冲,合谷,醒神开窍,治中风不醒人事。
水沟配委中,活血祛瘀,行气通经,治闪挫腰痛。
水沟配合谷、阴陵泉、内关、风池、涌泉,治惊厥。
水沟配海泉、承浆、合谷、金津、玉液、长强,治口内生疮。
水沟配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治消渴。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疗休克、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船)、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急性腰扭伤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一般不灸。

《金针梅花诗钞》:“水沟近鼻长流水。”

人中穴恰处鼻唇沟上1/3与中下2/3交界处,为何不居鼻唇沟之中?此一值得深思之处也。拙虑,穴居通天气之鼻与纳地气之口之间,主治神昏恰为天地之气不通之症。刺之则脉气通,天地得以交通,故神清矣。再者心居人身上1/3,人中与之遥对,心主神,神昏亦心之大症也亦现代黄金分割点之一例也。

因水沟穴位于口鼻之间,能沟通任督阴阳经气以协调阴阳,且督脉“入属于脑”,故可开窍启闭、宁心安神。

督脉贯行腰脊,《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刺水沟穴疏利腰脊,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水沟穴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交会穴,手足阳明经循于口、齿、鼻、面部,本穴位于口之上、鼻之下,因此可祛风通络,治疗头面五官病。

水沟穴位于“天地”之间的“人”部,上为“阳脉之海”的督脉,下为“阴脉之海”的任脉,具有交通阴阳、醒神开窍、回阳救逆之功效,为醒脑开窍的要穴,用于治疗各种神志昏迷患者。

水沟穴疏利腰脊作用明显,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较佳。

水沟穴处又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故善治面瘫。

所谓通天气者,即吸则取之于天,呼则还之于天。籍人心肺鼓荡,膈肌升降,而作吐纳,是与天气作循环也,故亦喻胸廓为天。所谓通地气者,即饮食水谷动植等物,皆取之于地,入之于口,经胃肠消化吸收精华,排出便溺,仍还之于地,合于土壤,又复产生水谷动植物以供口腹。是与地气作循环也,故喻腹腔为地。人中之名,较水沟之名为雅,且显。故后世呼本穴当日人中,而不言水沟。近今水沟之名,已受自然淘汰,而不常见用矣。又本穴为督脉与手阳明经左右交通之会,故治口眼㖞斜。又以本穴在唇,故治唇动如虫行,又以手阳明之经,内属大肠,大肠吸收水分。本穴既为督脉与手阳明之会穴,故亦能治失水致燥而成之消渴症。

按摩手法:急救时刺激水沟穴最好的方法是指掐,这样可以达到针刺的效果:用拇指指甲盖的边缘部分,顶在水沟穴处,用力以适当的节律进行掐按。也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掐,给予水沟穴强烈刺激,可以很快使人苏醒过来。

如果是比较轻微的头昏或中暑,也可以采用按揉法刺激水沟穴:以大拇指指腹按住水沟穴,此时可感觉穴位局部酸胀疼痛感较明显。然后以水沟穴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由内向外进行旋转按揉,每次可按揉两分钟。

除此之外,经常刺激水沟穴还具有补肾强腰、协调阴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腰背部僵硬疼痛、急性腰扭伤等疾病。可以采用按揉或掐按的方法,一般刺激后会感到腰部轻松,两腿有力。需要注意的是,按揉节奏要和缓,动作要轻柔,肩臂要放松,被掐部位不能产生青紫现象,更不能掐破皮肤。

十四经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循行及穴位歌诀

1:任脉

�循行: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

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

�循行: 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 鼻柱 ,属 阳脉之海 。

‚穴位:

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3:手太阴肺经

�循行: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5:足阳明胃经

�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 下廉 ,出 大迎 ,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 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 缺盆 , 下膈 ,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 下乳 内廉,下挟脐,入 气街 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 髀关 ,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 外廉 ,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穴位: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6:足太阴脾经

�循行:脾足太阴之脉 ,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 舌本  ,散舌下。

‚穴位:

足太阴脾由足,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容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7:手少阴心经

�循行:心手少阴之脉 ,起于心中,出属 心系 , 下膈 ,络 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 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 腋下 ,下循 臑内 后廉,行 太阴心主 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 掌后锐骨 之端,入掌内后廉,循 小指 之内出其端。

‚穴位: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穴,少府少冲小指边。

8:手太阳小肠经

�循行:小肠手太阳之脉 ,起于 小指 之端,循手外侧 上腕 ,出踝中,直上循 臂骨下廉 ,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 肩解 ,绕 肩胛 ,交肩上,入 缺盆 ,络心,循咽, 下膈 ,抵胃,属 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 目锐眦 ,却入 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 目内眦 ,斜络于颧。

‚穴位: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

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9: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 内眦 ,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 夹脊 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 髀枢 ,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 京骨 至小趾外侧。

‚穴位:

足太阳经六十七,晴明攒竹眉曲差。

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

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

脾胃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膀胱。

中膂白环皆二行,去脊中间一寸半。

上髎次髎中下髎,会阳须下尻旁取。

还有附分在三行,二椎三寸半相当。

魄户膏肓与神堂,噫嘻膈关魂门旁。

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

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邻是委阳。

委中再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

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

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至阴寻。

10:足少阴肾经

�循行: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穴位: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谷出太溪。

大钟水泉连照海,复溜交信筑宾立。

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渚得。

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

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11:手厥阴心包经

�循行: 心主手 厥阴 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 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 太阴 、 少阴 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穴位: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

间使内关逾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12:手少阳三焦经

�循行: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穴位: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13:足少阳胆经

�循行:胆足少阳之脉 ,起于 目锐眦 ,上抵 头角 ,下耳后,循颈行 手少阳 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 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 耳中 ,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 锐眦 ,下 大迎 ,合于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 ,下颈、合缺盆,以下 胸中 ,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 气街 ,绕 毛际 ,横入 髀厌 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 季胁 ,下合髀厌中,以下循 髀阳 ,出 膝外 廉,下 外辅骨 之前,直下抵 绝骨 之端,下出 外踝 之前,循 足跗 上,入 小指次指 之间;其支者,别 跗上 ,人 大指 之间,循大指 歧骨 内出其端,还贯 爪甲 ,出 三毛 。

‚穴位: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

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日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

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14:足厥阴肝经

�循行:肝足厥阴之脉 。起于 大指丛毛 之际,上循 足跗上廉 ,去 内踝 一寸,上踝八寸,交出 太阴 之后,上腘 内廉 ,循 股阴 ,入毛中,过 阴器 ,抵 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 胁肋 ,循 喉咙 之后,上入 颃颡 ,连 目系 ,上出额,与 督脉 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 颊里 ,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穴位: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才过期门至。

《井荥俞原经合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五络穴歌》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

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

脾有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八会穴歌》

血会隔俞气膻中,脉会太渊筋阳陵,

骨会大杼髓绝骨,脏会章门中脘腑。

《十二募穴歌》

肺募中府心巨阙,肝募期门脾章门;

肾募京门胃中脘,胆募日月焦石门;

小肠关元大天枢,膀胱中极膻中络。

《下合穴歌》

大肠下合上巨虚,小肠下合下巨虚,

三焦委阳胆阳陵,膀胱委中胃三里。

《十六郄穴歌》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

心郄阴郄小养老,胆郄外丘肝中都,

心包郄门焦会宗,膀胱金门肾水泉,

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跷附阳阴交信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原穴穴名》

肺经太渊心经神门,心包经大陵,大肠经合谷,小肠经腕骨,三焦经阳池脾经太白,肾经太溪,肝经太冲,胃经冲阳,膀胱经京骨,胆经丘墟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穴位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头部穴位5腹部胸部穴位6腰背部穴位7上肢穴位8下肢穴位9足部穴位10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穴位 1拼音 xué wèi

2英文参考 acupuncture point

3概述 穴位俗称穴道[1]。《内经》名腧(俞、输)、气穴[1]。《针灸甲乙经》又名孔穴[1]。即腧穴[1]。俞有输注的含义,穴有空隙的意思[1]。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1]。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接受各种 *** (如针、灸、 *** 、电针、药物注射等)以调整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1]。穴位分经穴和经外穴两大类[1]。此外,没有固定位置,随病痛处和压痛点而取的称阿是穴[1]。

穴位为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 *** 点[2]。古代文献有称作“气穴”“孔穴”“空”“输(通俞、腧)”“节”“会”等,通俗还称作“穴道”[2]。《神灸经纶》始提出“穴位”这个名称[2]。意指这些部位为“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内部与经络、脏腑相通[2]。不少穴位就是作为疾病的反应点而被发现[2]。随着针灸等医疗实践的发展,穴位从少到多,对它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和深化[2]。

目前将穴位分成三大类:归属于一定经络的穴位,称为十四经穴位(经穴);在原有经穴以外增加的穴位,称为经外奇穴(奇穴);解放后新增加的穴位,一般称为新穴(或并入经外奇穴)[2]。此外,按局部压痛点所取之穴,一般称阿是穴[2]。

4头部穴位

头正面穴位图

头背面穴位图

头侧面穴位图

百会穴、印堂穴、四白穴、阳白穴、承泣穴、瞳子髎、发际点、睛明穴、水沟穴(人中穴)、头维穴、攒竹穴、迎香穴、下关穴、耳门穴、颊车穴、大迎穴、听宫穴、太阳穴。

补充:上星穴、神庭穴、五处穴、眉冲穴、曲差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本神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耳和髎穴、上关穴、鱼腰穴、丝竹空穴、球 *** 、听会穴、颧髎穴、巨髎穴、地仓穴、承浆穴、兑端穴、素髎穴、鼻通、(龈交穴、上迎香穴)。

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人体经络上。

5腹部胸部穴位

腹胸部穴位图

天突穴、中脘穴、中极穴、期门穴、大巨穴膻中穴、水分穴、气舍穴、日月穴、鸠尾穴、气海穴、俞府穴、天枢穴、巨阙穴、关元穴、或中穴、气穴、大赫穴

6腰背部穴位

腰背部穴位图一

腰背部穴位图二

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上仙点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六华灸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腰眼穴

7上肢穴位

   上肢内侧    上肢外侧

上肢穴位图 内关穴、治痒穴、神门穴、落枕穴、胃肠点外关穴、孔最穴、合谷穴、指间穴、曲池穴、列缺穴、中渚穴、太渊穴、尺泽穴、阳池穴、少冲穴、口内点、手三里

8下肢穴位

   下肢内侧    下肢外侧

下肢穴位图 膝眼穴、血海穴、足三里、百里穴梁丘穴、承山穴、阳陵泉、复溜穴、解溪穴、阴陵泉、阴谷穴、委中穴、三阴交

9足部穴位

足部穴位

督脉有什么作用

督脉主管全身之阳,总督全身经络之阳经,为阳脉之海,是阳脉的气血调节总水源地。

督脉,是道家修炼筑基功夫必走的经脉之一,与任脉合称小周天,双称子午周天。号称任督若通,则百脉皆通。若不使督脉彻底畅通无阻,则始终入不了道家功夫的门槛。门槛既未入,任何成就均无从谈起。

督脉若有病,实,则脊柱强直反折,虚,则头重摇晃不宁,治,则可取后溪、长强、大椎之类。

若针灸,为治身体其它病症,除非万不得已,轻易不可动督脉穴位。

以上完全凭个人经验学识与修炼经历奉上,望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0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