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庭。神,天部之气也。庭,庭院也,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会聚之地,故名。
神庭穴,别名发际,天庭,督脉,属督脉。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的交会穴。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
穴在额上发际直鼻上五分处。脑为元神之府,穴居额上,额又称天庭,故名神庭。
神,指脑之元神。庭,宫庭,庭堂。本穴居头颅之上,脑在其中,而脑为元神之府,为人的精神智能生发之处,故名之。意为此乃脑神所居之高贵处也。道经中有三丹田之说。
《中黄经》以脑宫为上丹田,心宫为中丹田,腹胃为下丹田,也称上中下三庭。
《黄庭内景经》注:“神处其中则灵,灵则应,应则保身。”故神庭者脑神之宅,保身之堂也。此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分处,正当脑海前庭,为神居之所,神识所在,且居面之上部。
2、督脉足太阳是明之会。本穴物质主要为足阳明提供的湿热水气和足太阳提供的外散水湿,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
穴位含义: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传上星穴。
取穴方法:神庭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功能作用:除湿化湿。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出血,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穴位配伍:
神庭配列缺,治头痛。
神庭配上星、睛明、前顶、太阳,治目赤肿痛。
神庭配三阴交、神门,治失眠。
神庭配上星、肝俞、肾俞、百会,补益肝肾,滋阴明目,治雀目,目翳。
神庭配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通谷,宣肺利窍,疏风清热,治鼻鼽清涕出。
神庭配兑端、承浆、醒脑开窍,调阴和阳,治癫疾呕沫。
神庭配上星、睛明、前顶、太阳,治头痛目疾。
神庭配印堂、神门、内关、三阴交,治失眠。
神庭配本神、百会、后顶、玉枕、天冲、大杼、曲骨、尺泽,治癫疾。
神庭配风池、合谷、太冲,治小儿惊风。
神庭配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足通谷,治鼻鼽、清涕出。
临床运用:头痛、目眩、失眠、鼻渊、鼻炎、流泪、目赤肿痛、结膜炎、癫痫、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
艾灸疗法:艾条灸5-10分钟。
神庭,人的精神智能生发之处
神庭。神,天部之气也。庭,庭院也,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会聚之地,故名。
神是指元神,庭就是宫廷、庭堂。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意思就是说人的精神、智慧等是从大脑生发出来的。而神庭呢?是这个府里面最中心的地方。人的智慧源泉就从这里出来,所以古人说“神者,智之渊也。”
神庭穴,宁神醒脑、降逆平喘
神庭穴有清头明目、宁心安神作用。
神庭穴系督脉、胃经和膀胱经之会穴,有清头宁神之功,主治癫狂风痫,惊悸不安。
中国武术里身体有个“丹田”部位,就是要意守丹田。它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号称“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
“神处其中则灵,灵则应,应则保身。”和现实生活中一样,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对民众的影响力越大。
人体的穴位也这样,作为脑神居住的地方,神庭保身护身的功力当然也更强。尤其是对于神智方面的疾病,更是它的独门绝技,如惊悸不安、头痛、癫狂、痫症等,非神庭莫能治。
其中,神庭穴就是上丹田,担负着调控神经系统的任务。主要功效是缓解大脑疲劳,调整喜怒忧思恐的情志疾病,保证大脑神经中枢的正常。
如果家里有人在神智和情绪上存在着一些不是很对劲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注意,多多关爱,勤于按摩,帮他通过经络来调理。
如果自己时常感觉头脑不是很清楚,昏昏沉沉,或者情绪波动很大,也可以每天按摩神庭穴。
按摩手法:用食指中指指腹置于穴位上按揉,以感觉酸胀为度。每日可按揉多次,每次按揉约2-3分钟。
特效按摩:用中指指尖掐按神庭穴,每次3~5分钟,可缓解和调理由重感冒或晕车、晕船引起的头昏、呕吐等症状。
经络学习课最后一天。
任督二脉之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于曲骨穴,向下走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督脉主治病症: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还有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督脉主管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督脉虚衰可表现为头昏头重,眩晕,健忘,耳鸣耳聋,腰脊酸软,佝楼形俯,舌淡,脉细弱。
督脉阳虚可表现为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少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
督脉犯邪可表现为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
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原一共二十八个穴,现加上印堂就二十九。
1.第一个长强穴:主治痔疮。
痔疮分为内痔和外痔。
先血后便,不会痛为内痔。
先便后血,很痛为外痔。
痔疮最好不要手术,因为有很多办法可以治疗,何必去遭那罪。五年前老公的内痔严重,医生要求手术,他太怕,拖着没手术。只好自己治,种种方法不细说了,已经好很多,去医院检查说不用手术了。
2.腰俞穴:在尾椎骨上与脊椎交接的地方。治疗月经不来。
小儿下推七节骨就包含此处,便秘下推七节骨,腹泻则要上推七节骨,儿推手法单穴使用,效果不好。
3.腰阳关:命门下两椎就是腰阳关,在第十六椎。治疗阳虚引起的腰痛。近取穴也治腰椎间盘突出。
4.命门穴:生命之门,在肚脐眼的正对面。剧烈头痛,还有角弓反张可在命门上灸。
补肾壮阳可以选择艾灸命门跟肾俞。
命门跟肾俞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循行灸或者使用艾灸盒。
5.悬枢穴在第十三椎下治腰疼,不常用。
6.脊中穴:靠近脾脏在第十一椎,在脾的正后方,旁边是脾俞。用于治疗黄疸,便血,腹泻,腹胀等病症。
7.中枢穴:在第十椎下,治疗脾胃与消化问题。
8.筋缩穴:第九胸椎下,肝的正后方,旁边就是肝俞,肝主筋,全身的筋归肝在管。这个穴位可以平肝熄风,宁神镇痉,缩筋可治疗癫痫狂抽筋和口吐白沫。
9.至阳穴:在第七胸椎下,这个穴位与横膈平,可以宽胸利膈,治疗腰脊痛跟黄疸。
10.消渴穴:第七椎和第九椎之间的奇穴。
可治疗糖尿病,还帮助诊断,糖尿病在此穴会有压痛感,治好后消渴穴处没有压痛。
11.灵台穴:第六椎下,灵台穴的旁开是督俞穴,是治疗忧郁失眠的养心穴。
还可帮助诊断:有压痛感,表示得到的营养过多(白血球增加),有压疼感还代表可能有血癌。
12.神道穴:第五椎下,任何的心脏病疾病都可以在神道穴找到压痛点。
13.身柱穴:灸身柱穴可以帮助孩子强身长高。
再好的穴,也不可多用,特别是孩子,一个月用两三次既可(初了生病外)
14.陶道穴:第一椎下,它是大椎的助手。
15.大椎穴:第一椎上,摇头时,头椎会转动,胸椎不会动,所以动骨与不动骨之间就是大椎穴。此穴很强大,治颈项疼痛感冒发烧等。
16.哑门穴:专治声音发不出来,不可灸。
17.风府穴:治疗中风的大穴。也是风很容易进去的地方,冬天冷一缩脖子就会感觉浑身暖了,是因为脖子本来就是一个冷却系统。
18.脑户,强间很少用。
19.后顶穴跟前顶穴都辅助百会穴的。
20.百会穴:两个耳尖往上到头顶中心,在往后5分的凹洞。
百会治百病,百会穴是诸阳之会,六条阳经经过头部,阴经不走头部。
按揉拍打百会可以让人开会增智,益寿延年,需要长期坚持哦!不要敲个四五天就说:我咋还不聪明(又不是武侠小说)
当然也可以艾灸百会,不过注意不要烧到头发(我烧过),记性差的更要灸百会。
21.聪会穴:又叫囟会或者囟门。
小孩出生时,这里有个凹洞,随着慢慢长大就会长圆。
22.上星穴:治鼻窦炎,鼻炎可以灸。
23.神庭穴:少用,治失眠,头晕,目眩。
头部穴位,指甲梳头皮梳头,想要的头部健康都会有。
24.素髎穴:多用于点刺放血治酒糟鼻。
25.水沟穴:也就是人中,用于急救。
倪师说:妇人早上起来脸肿,用水沟穴。
26.兑端穴:上嘴唇正中点,很少用,治疗齿龈肿痛。
27.最后一个龈交穴:两颗大牙中点,治疗牙龈肿,牙周病。
28.印堂属于经外奇穴:艾灸可以美容,鼻炎也可以灸,可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灸印堂=面若桃花。最好最安全的美容方法!
如何督脉保养?了解一下刮痧,还有豪华督脉灸。家有小儿就好好捏脊吧!
当人们用脑过度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额,或者用拳头轻轻地敲打,其实,这就是刺激头部的两个重要的养生穴位:印堂和神庭。另外,头痛头昏,按摩这两大养生穴位,疗效显著。
按摩印堂穴和神庭穴位,对消除头痛头昏、恢复大脑活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同时按摩这两大养生穴位,则互相补益,效果更佳。
印堂穴
此养生穴位是人体经外奇穴,《达摩秘功》中将此穴也列为“回春法”之一,可见其重要地位。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按摩时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然后再顺时针揉动20~30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神庭穴
神庭穴属人体督脉,刺激此养生穴对神经系统有治疗作用。神庭穴在印堂穴上面,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左右,按揉方法与印堂穴相同。
督脉/后顶
一、取穴步骤
【第一步】从眉间中点处向上推为头正中线,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为12寸,可分为12等分,每份1寸。
【第二步】前2/3与后1/3交点处即为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为强间穴;
【第三步】前7/12与后5/12的交点即为后发际正中直上5寸,其与1/2处的中点为5.5寸,为后顶穴;
【第四步】取前5/12与后7/12的交点即为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为百会穴;
【第五步】取前1/4与前1/3中点处为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为前顶穴;
【第六步】取前1/6处为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为囟会穴;
【第七步】取前1/12处为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为上星穴;
【第八步】取上星穴与前发际正中的中点,即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为神庭穴。
二、重要结构
后发际正中上5.5寸。
三、主治
后顶(头痛眩晕就按它)
①头痛,眩晕;
②癫狂痫。
四、定位
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五、按摩
用拇指指腹垂直揉按后顶,每天早晚各1次,可治头痛、眩晕、耳鸣等。
六、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
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 ;
艾条悬灸
时间:5-10分钟;
间接灸
时间:3-5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0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督脉穴位:上星穴
下一篇: 督脉穴位:素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