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络穴位

任脉经穴:曲骨穴(任脉经穴简介)

学穴位 2023-05-29 17:31:34

任脉经穴:曲骨穴

穴位解析释义

曲骨穴别名尿胞穴,骨端穴,屈骨端穴,回骨穴,耳骨穴。

1、曲骨。曲,隐秘也。骨,肾主之水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水湿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会阴穴提供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于天之下部,如隐藏于天部的肾水一般,故名。

曲骨穴,曲有弯曲之意,骨指骨骼。穴居横骨之上,毛际之中,考横骨即令之耻骨,其骨弯曲,形同偃月,穴当耻骨上缘之正中,因名曲骨。

2、尿胞穴。尿胞,膀胱腑也。尿胞名意指本穴为膀胱腑水液的聚集之地。本穴与膀胱募穴中极穴相邻,中极穴募集的膀胱尿液主要由本穴提供,故名尿胞。

3、骨端穴。骨,水也。端,顶端也。骨端名意指任脉的天部水湿吸热上行后在本穴达到了天部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会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热而上行,至本穴后则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天部最高点,故名骨端。屈骨端名意与骨端同,屈为亏缺之意,指任脉经气由此开始冷缩下行。

4、回骨穴。回,回来也。骨,水也。回骨名意指任脉下行至会阴穴的经水气化后又回流而上。

5、耳骨穴。耳,肾之主也。骨,水也。耳骨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之下部的寒湿水气。

6、任脉足厥阴之会。本穴气血不光有任脉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同时亦有厥肝经飘散而至的水湿风气,故为任脉足厥阴之会。

附注:任脉、足厥阴之会。

穴位含义:任脉的水湿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传于中极穴。

取穴

取穴方法:曲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收降浊气。

主治疾病: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穴位配伍:

曲骨配肾俞、志室、大赫、关元、命门,治阳痿、遗精(肾气虚型)。
曲骨配膀胱俞、肾俞、次髎、阴陵泉、蠡沟,治阳痿、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
曲骨配中极、关元、肾俞,治肾虚、遗尿、小便不利。
曲骨配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
曲骨配归来、三阴交,治遗尿。
曲骨配三阴交、膀胱俞,治膀胱炎。
曲骨配血海、风市,治外阴湿痒。
曲骨配三阴交,强阴醒神,治产后暴厥。
曲骨配鱼际,养阴泻热,治阴汗如水流。
曲骨配中极、肩井,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治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曲骨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小便不利。
曲骨配关元、归来,治阳痿、遗精。
曲骨配大敦,治痛经。
曲骨配横骨、气冲,治子宫脱垂。
曲骨配中极、三阴交、百会、印堂,治遗尿。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前列腺炎,通小便。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曲骨穴治前列腺炎,通小便

曲骨穴在我们的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在甘肃敦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景点,叫月牙泉,形如弯月。月牙泉周边便是有名的鸣沙山,常年流沙走石。沙石在风的推动下大片移动,会有响声,因此称之”鸣沙”。

月牙泉和流沙相距不过十来米,却常年流水不断,天旱不涸,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这眼泉水长不过百米,如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中,任凭旁边狂风肆虐,沙石侵袭,依然娴静地躺在那里,用自己清澈甘甜的泉水滋润着周围那一片绿洲。月牙泉的水,据说有消病除灾的功效,因此又被称为药泉,水被称为圣水。在人体当中,也有这样一眼药泉,这就是曲骨。

曲骨的骨就是横骨,也就是现在的耻骨,曲是弯曲,指这块骨头如同一轮弯月,曲骨穴就在月中央,也就是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虽然曲骨穴名和水无关,但它所治的疾病却都是和水液有关的,因为它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可以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

说到通利小便,可能很多男性朋友会不自觉地多瞟上一眼。现在前列腺健康的成年男性朋友不多,往往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人晚上经常要起来好几趟,被尿频尿急等问题折磨得有口难言。其实,这时候,只要找到我们身上的这个曲骨穴就很好办了。

每天按摩曲骨穴50~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个穴离膀胱很近,所以,最好排空小便再来按摩,力度可以相对大一点,刺激到位。

任脉经穴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任脉经穴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25个(含子类)。

任脉任脉(conception channel、conception vessel)为奇经八脉之一。代号RN。任脉起于胞中,主胞宫和妊娠,并主一身之阴经,下出会阴,向上前行至 *** 部位,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直上,经咽喉,至下颌,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在腹中线,总统诸阴,谓之曰任,任者衽也,其循腹里上行,犹衽在之于腹前也。《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搔痒,取之所别也。”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与任脉脉气相通。任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腹中结块等。

任脉腧穴

本经腧穴

任脉腧穴总图

任脉本经共有24穴。分布于人体前正中线,起于会阴,止于承浆。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会阴(冲、督脉会),曲骨(足厥阴会),中极(足三阴会),关元(足三阴会),石门(丹田),气海,阴交(冲脉会),神阙,水分,下脘(足太阴会),建里,中脘(足阳明、手太阳会),上脘(足阳明、手太阳会),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阴维会),廉泉(阴维会),承浆(会足阳明)。此外,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通于任脉。

任脉二十四穴,会阴(功穴)潜伏两阴间,曲骨(耻骨)之前中极(膀胱功穴)在,关元(小肠功穴)、石门(三焦功穴)、气海边,阴交、神阙(脐中、功穴)、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腑会穴、胃功穴)前,上脘、巨阙(功穴)连鸠尾,中庭、膻中(气会穴、心包功穴)、玉堂连,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奇经任脉经筋图

特定穴

原穴膏之原穴:鸠尾

肓之原穴:气海

络穴鸠尾

募穴膀胱募穴:中极

小肠募穴:关元

三焦募穴:石门

胃募穴:中脘

心募穴:巨阙

心包募穴:膻中

八会穴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

交会穴任脉交会穴表(●所属经 √交会经)

经名

备注

穴名

任脉

足阳明胃经

手阳明大肠经

督脉

阴维脉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冲脉

承浆

《针灸大成》

廉泉

天突

上脘

中脘

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

下脘

阴交

《针灸学》

阴交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承泣

任脉腧穴主治病证任脉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任脉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位

主治

会阴

***

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昏迷

曲骨

下腹

小便不利、遗尿、阳痿、带下

中极*

下腹

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阴挺

关元*

下腹

遗尿、尿闭、泄泻、阳痿、月经不调、虚劳

石门

下腹

腹痛、水肿、泄泻、经闭

气海*

下腹

腹痛、泄泻、遗尿、崩漏、虚脱

阴交

下腹

腹痛、水肿、月经不调

下腹部:妇科、前阴病及肠病(关元、气海有强壮作用)

神阙*

脐中

腹痛、泄泻、虚脱

水分

上腹

小便不通、水肿、泄泻

下脘*

上腹

腹痛、泄泻、呕吐

建里*

上腹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水肿

中脘*

上腹

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癫狂

上脘

上腹

胃痛、呕吐、癫痫

巨阙

上腹

胸痛、心悸、呕吐、癫狂痫

鸠尾

上腹

胸痛、腹胀,癫狂痫

上腹部:胃肠疾患为主,其次为神志病

中庭

胸胁胀满、心痛

膻中*

气喘、胸痛、心悸、呕吐、乳少

玉堂

咳嗽、气喘、胸痛

紫宫

咳嗽、气喘、胸痛

华盖

咳嗽、气喘、胸痛

璇玑

咳嗽、气喘、胸痛

胸部: 胸、心、肺疾患为主,其次为食管痰患

天突*

咳嗽、气喘、暴喑、咽喉肿痛、噎膈

廉泉*

舌强不语、舌下肿痛、吞咽困难

颈部:舌、咽喉疾患

承浆*

口㖞、齿痛

唇部:口齿疾患

任脉冲脉……

冲脉主要功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2. 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3. 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故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冲脉气逆可表现为气从少腹上冲,或呕吐,恶心,咳唾,吐血,或腹内拘急疼痛,胸脘攻痛,或妊娠恶阻。

任脉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任脉的循行路线

  任脉穴位:会阴穴、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经络点穴知识19 中极穴 任脉气血之极

大家好,我是山东人魏洪江,健康管理师,经络穴位养生爱好者,每天分享养生知识。

【穴位名称】

中极穴又名玉泉穴、气原穴,出自《针灸甲乙经》。

中极。

中,与外相对,指穴内。极,屋之顶部横梁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达到了天部中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曲骨穴传来的阴湿水气,上升至中极时己达到其所能上升的最高点,故名。

该穴为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古人说“天有六极”,指的就是天地之上下四方。其中中极就是天上的北极星,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这里是人体元气藏聚的地方,女子的子宫、男子精室都在这里,地位之显要,无与伦比。

【取穴位置】

中极穴位于体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4寸处。取穴时正坐或者仰卧,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两个3横指处,即是中极穴。

【点穴操作方法】

刺激穴位时可采取点按的方式,用拇指的指腹按在中极穴上。

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

还可采用按揉的方式。用指腹按在中极穴上,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

每次按揉3-5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

另外,女性往往体质寒冷,也可以将手掌心搓热之后,用掌心在此处按揉,可以起到保温刺激的作用。

【孕妇不可自行点按中极穴】

人最重要的几大穴位是哪些?

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括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其中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如果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分列出,它们分别是:
一、头面门:百会、印堂、睛明(左右双穴)、太阳(左右双穴)、人中、耳门(左右双穴)、哑门、神庭(左右双穴)、人迎;
二、躯体部位:膻中、乳根、期门(左右双穴)、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左右双穴)、膺窗(左右双穴)、乳中(左右双穴)、鸠尾、巨阙、曲骨;
三、脊背门:肩井、大椎、命门、长强、肺俞(左右双穴)、厥阴俞(左右双穴)、肾俞(左右双穴)、气海俞(左右双穴)、志室(左右双穴)、海底;
四、腿足门:足三里(左右双穴)、三阴交(左右双穴)、涌泉(左右双穴)。
人体的头部最为脆弱,死穴有人中穴,白会穴,太阳穴。身体其它部位相对的抗击能力较强,但咽喉,胸口,背心,小腹等部位的“死穴”也仅次于头部的穴位,数目繁多就不一一列举。
其实所谓人的死穴是因为这些穴道处在经脉和血管及神经等重要的部位,当受到外力时很容易造成较严重的损伤,故名为死穴,并非真的一击就死。只有外界冲击力相当大的情况下才可能毙命。习武之人经过长期的锻炼,出手的力道和准确度都较常人高,故伤害性也比较大,这些穴位一旦被打中,轻则重伤,重则丢命。死穴由此得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0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