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络穴位

任脉经穴:鸠尾穴(经穴中的特定穴……原穴、络穴)

学穴位 2023-05-29 17:28:48

任脉经穴:鸠尾穴

穴位解析释义

鸠尾穴别名尾翳穴,神府穴,骬尾穴,骭鹘穴,骬骬穴,臆前穴。

1、鸠者鸟之一种,其习性特征与鹃相近,鸠与鹃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是不自营巢,而是在其它同类鸟巢内下蛋并由它鸟代为孵化。尾者余也,指鸠鸟余下之物。鸠尾名意指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任脉热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此气如同鸠鸟之余物一般,故名鸠尾。

鸠即鸠鸟,尾即尾巴,胸骨剑突形如鸠鸟之尾,此穴在其下,故名鸠尾。

鸠为布谷鸟之别名,性喜聚居,故称多人施工为鸠工。古者仲春献鸠以养国老,仲秋授年老者以鸠杖,云鸠性不噎。穴在胸骨剑突下。肋骨分歧,如张两翼,剑突中垂,有如禽尾,不曰他鸟之尾,而必喻以鸠鸟之尾者,以鸠鸟之尾常垂善蔽也。中医称剑突为蔽骨,以其掩蔽膈肌也,《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鸠尾心前穴名也,其正当心蔽骨之端,言其骨垂下如鸠鸟尾形,故以为名也。

2、尾翳穴。尾,余也。翳,羽毛做的华盖穴也。尾翳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浮游之气。理同鸠尾名解。

3、骭。胸前骨也。骭,小腿骨或肋骨。骭名意指任脉天部层次的络脉之气在此为收引冷降的变化。本穴物质为任脉的络脉之气,所处为天之天部,其变化为收引冷降,表现出肾水的收引特征,故名骭。

4、神府。神,与鬼相对,指天部之气也。府,府宅也。神府名意指任脉的天部之气在此聚集。理同鸠尾名解。

5、骬。胸前骨也。

6、尾。尾,余也。,黄色分泌物也,脾土尘埃也。尾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中亦有一定的脾土尘埃。

7、骭鹘。骭,小腿骨也。鹘,鸟科动物,隼类,似山鹤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鹘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青黑色指穴内气血有肾气的收引冷降之性。骭鹘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为散热冷降的变化。理同鸠尾名解。

8、骬骬穴。

9、臆前穴。臆,胸也。前,前面也。臆前名意指本穴位于胸前,无它意。

10、任脉络穴。本穴物质为任脉天部的浮游之气聚集而成,本穴有联络任脉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任脉络穴。

穴位含义: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任脉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浮游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下行中庭穴。

取穴

取穴方法:鸠尾穴位于心窝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处(人体鸠尾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收引水湿。

主治疾病: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狂,胸中满痛,咳嗽气喘,呕吐,呃逆,反胃,胃痛。消除疲劳、治疗晕车晕船、可以缓解焦躁性格等。

穴位配伍:
鸠尾配梁门、足三里,治胃痛。
鸠尾配后溪治癫痫。
鸠尾配内关、中脘治呕吐、呃逆。
鸠尾配涌泉,化痰宁心,治癫痫,呕痰沫。
鸠尾配中脘、少商,和胃化积,行气清热,治食痫,胃脘胀满,不得眠。
鸠尾配灸脐中,治少年房多短气。
鸠尾配后溪、申脉,治癫痫。
鸠尾配梁门、足三里,治胃痛。
鸠尾配后溪、神门,治五痫。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疗心绞痛、癫痫、呃逆、精神病、哮喘、心包炎、支气管炎、急性胃炎、神经衰弱、扁桃腺炎、喉头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禁灸,灸之令人少心力。

鸠尾穴,别名龙头,属任脉。位于上腹部,剑胸结合下1寸,前正中线上。深部为肝脏。

鸠尾穴属任脉,正当剑突下,位近膈肌,内应肝及胃上口,故可疏理肝胃及胸膈气机,宽胸理气,和中降逆,治疗胸中气滞的咳喘,胸闷,心痛,胃气上逆或肝气犯胃所致的胃脘疼痛,呕吐或膈气不利的呃逆;该穴位任脉络穴,膏之原穴,中医认为,膏为心尖之脂,故本穴络穴诸阴经而调和阴阳,清心化痰宁神,治疗邪热扰心,心神不宁的心烦,心悸,及痰浊蒙必心窍的癫狂,癫痫。

按摩手法:刺激鸠尾穴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尖按揉鸠尾穴,保持一定的力量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

经穴中的特定穴……原穴、络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可分为十类,即主要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在背腰和胸腹部的背腧穴、募穴,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原穴、络穴

原穴是指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的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腧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的原穴位于五输穴之后,即另置一原。

原穴共12个,即五脏输穴和膏、肓的原穴。具体指双侧的太渊穴2个(肺脏之原穴)、大陵穴2个(心脏之原穴 实指心包之原穴)、太冲穴2个(肝脏之原穴)、太白穴2个(脾脏之原穴)、太溪穴2个(肾脏之原穴)、鸠尾穴1个(膏之原穴)和脖胦穴(即气海穴)1个(肓之原穴)。

络穴是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的穴位。十五络脉各有一穴,合称十五络穴。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十五络穴: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手少阴心经络穴通里;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手太阳小肠经络穴支正;手阳明大肠经络穴偏历;手少阳三焦络穴外关;足太阳膀胱经络穴飞扬;足少阳胆经络穴光明;足阳明胃经络穴丰隆;足太阴脾络穴公孙,足少阴肾经络穴大钟;足厥阴肝经络穴蠡沟;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大络穴大包。十二经络穴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鸠尾、长强、大包三穴,均为十二经脉与任,督脉,脾之大络相别区部位之穴,所以“一络通二经”。

原穴、络穴所主治的病候多是所属经脉的病候及该络脉本身循行所过之处的病,临床常用的“原络配穴”,即取络穴能通本经及相互为表里之另一经的作用。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的顺序,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又有“初病在经,久病在络”之说,络穴常在治疗各脏腑慢性疾病时选用。

请问人体的死穴有哪些,在人体的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

  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

人体肚几眼上方是什么穴位?

  人体“肚脐眼”,即神阙穴,属于任脉上的穴位,它上面第一个是“水分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配伍]配天枢、地机治腹水;配内关治反胃呕吐;配中封、曲泉治脐痛;配脾俞、三阴交治浮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任脉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任脉穴位:会阴穴、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69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