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的是中间的意思。“泉”,指的是水始出的地方。本穴位于体表,好像泉水涌出,故名“中泉”。
中泉穴在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快速取穴:手用力稍屈,总伸肌健与腕背横纹交点靠拇指侧的凹陷处即是中泉穴。
功能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疾病: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前臂诸肌麻痹等。
穴位配伍:
中泉配膻中、内关,治心绞痛。
临床运用: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或麻痹等。
艾灸疗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疗法:经常用中指指腹揉按中泉穴,每次1~3分钟,可强健肌肉,并缓解支气管炎、哮喘。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拼音5代号6中泉穴的别名7出处8中泉穴的定位9中泉穴的取法10中泉穴穴位解剖 10.1层次解剖10.2穴区神经、血管 11中泉穴主治病证12刺灸法 12.1刺法12.2灸法 13特效 *** 14文献摘要15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中泉 1拼音 zhōng quán
2英文参考 EXUE3 [中国针灸学词典]
Middle Spring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Zhongqu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zhōngquá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UE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中泉为经外奇穴名(zhōngquán EXUE3)[1][2][3]。出《奇效良方》。在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3]。主治胸闷,胃痛,吐血,心胸疼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腹中诸气痛,腹中气痛,癔病,中风,咳嗽,气喘,唾血,腹痛,腹胀,腰痛,头痛,急慢惊风,泄泻等症,并能发汗祛风热,现代又用中泉穴治疗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前臂诸肌麻痹等。
4拼音 zhōngquán
5代号 EXUE3
6中泉穴的别名 一窝风(《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
池泉(《奇 *** 谱》)。
7出处 《奇效良方》:中泉二穴,在手背腕中,在阳溪、阳池中间陷中是穴。
8中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中泉穴在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3][4]。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肌腱桡侧凹陷中[5]。
中泉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上当阳池穴与阳溪穴连线的中点处[2]。
中泉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腱桡侧凹陷中。左右计2穴[1]。
一窝风穴位于手腕背横纹正中处[6],直对中指[7],左右计2穴[7]。
经外奇穴——中泉穴的位置
一窝风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中泉穴的位置
9中泉穴的取法 俯掌,于阳溪与阳池连线的中点处取穴[5]。
快速取穴:手用力稍屈,总伸肌健与腕背横纹交点靠拇指侧的凹陷处即是中泉穴[8]。
10中泉穴穴位解剖
11中泉穴主治病证 中泉穴主治胸闷,胃痛,吐血,心胸疼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腹中诸气痛,腹中气痛,癔病,中风,咳嗽,气喘,唾血,腹痛,腹胀,腰痛,头痛,急慢惊风,泄泻等症,并能发汗祛风热,现代又用中泉穴治疗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前臂诸肌麻痹等。
中泉穴主治胸闷、胃痛、吐血[4]。
中泉穴主治心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唾血及腹中诸气痛[2]。
中泉穴主治心痛、腹中气痛、癔病、中风[1]。
现代多用中泉穴治疗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或麻痹等[1]。
中泉穴主治胸中气满不得卧,咳嗽,气喘,心痛;胃气上逆,胃痛,唾血,腹痛,腹胀;中风,目中白翳,掌中热,腰痛等[5]。
一窝风穴主治腹痛、头痛、急慢惊风、泄泻等症,并能发汗祛风热[6]。
池泉穴主治心胸疼痛[9][9]。
12刺灸法
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指端及肘放散[5]。
13特效 ***经常用中指指腹揉按中泉穴,每次1~3分钟,可强健肌肉,并缓解支气管炎、哮喘[8]。
14文献摘要 《奇效良方》:心痛及腹中诸气痛不可忍者。
每日艾灸肚脐眼、牙痛最厉害的地方各30分钟。
痛的比较久的可以加上肾腧穴、太溪穴。
有牙龈萎缩的可以加上脾腧穴、三阴交。
另外还有经外奇穴如中泉穴、太阳穴等。
当然,得用穿透力好的艾条坚持艾灸。
其他常规穴位有:下关、足三里、大迎、合谷、冲阳、风池、外关、少海等,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
每日艾灸肚脐眼、牙痛最厉害的地方各30分钟。
痛的比较久的可以加上肾腧穴、太溪穴。
有牙龈萎缩的可以加上脾腧穴、三阴交。
另外还有经外奇穴如中泉穴、太阳穴等。
当然,得用穿透力好的艾条坚持艾灸。
其他常规穴位有:下关、足三里、大迎、合谷、冲阳、风池、外关、少海等,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
饮食不规律导致很多人的肠胃代谢变慢,蠕动减少,胃肠动力下降,从而导致食物气体反流,形成胃气上逆,出现这种症状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最好通过食疗缓解。那么出现胃气上逆的原因是什么呢?
造成胃气上逆的可能性有很多,主要是因为胃部蠕动变得缓慢导致食物消化不了,胃酸减少,而身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纤维素都不够,所以出现胃气上逆,就要想办法提高肠胃的消化代谢,改善肠胃的运化能力。平常可以多喝酸奶或者是益生菌类的饮料增加肠胃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吃的过饱,一定要配合一定量的运动,防止食物堆积在胃部不消化导致胃气上逆,还可以多吃一些梨,有利于化痰,减少胃气上逆。最重要的是吃饭一定要吃八分饱,少吃产气体的食物,一般胃气上逆很容易缓解。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配合按摩这5个穴位:
1.中泉穴
中泉穴能够有效治疗胃气上逆,现代医学还用气治疗心胸疼痛。可以用艾灸法对着此穴针灸5-15分钟。中泉穴位于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2.一窝风穴
一窝风为经外奇穴,对胃气上逆和心痛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一窝风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中。采用艾灸法或者针刺法每天针灸5-15分钟。
3.内关穴
内关穴对心脏和脾胃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能够益气补血、安神养颜、治疗心脏病。缓解止痛、降逆止呕等作用,每天按摩2-3次,以感觉酸胀为宜,但是不宜用力多度。
4.攒竹穴
胃气上逆引起膈肌痉挛,导致气机的升降失调,而攒竹穴具有调节气机升降出入,降逆止呃的功效,攒竹穴位于组太阳膀胱经上,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每次点按1分钟,有明显指压感觉。此穴用于寒、热、虚、实诸症所致之呃逆。
5.鱼腰穴
鱼腰穴应当在仰卧时按压,用两手拇指同时按两个鱼腰穴(眉毛中点处),由下向上按压,用力由轻到重,直到产生酸胀感,每天反复按摩2分钟。
❤养心小贴士:
胃气上逆是常见的肠胃问题,胃气上逆的人会经常打嗝,反胃、胃部胀痛,伴有时而轻时而重的感觉,因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对于 胃气上逆的话题,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意见欢迎和我一起分享。如果还有什么其他想了解的话题,可以告诉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69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经外奇穴:中魁穴
下一篇: 经外奇穴:肘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