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真武汤加味治疗下肢水肿医案

道医 2023-06-25 03:07:09

高xx,男,60岁,四川名山县教师。1979年3月9日初诊。

自诉:1977年暑假因带学生去外地,在火车上受到剧烈震动,致伤腰部,此后下肢即肿胀,最初是双足肿,渐而上延至腿、至藤、至胯,现已肿至小腹。某医院疑是肾炎,但检查并非肾炎,服中、西药俱不效。

检查:诊脉沉弦而缓,两足弱,无苔,舌边齿印,舌质稍见胖嫩。腰以下肿甚,两腿肿大有如小水桶,按之凹陷不起。腹胀便溏,能食但倦怠无力,小便短少,四肢厥冷,畏寒,腰痛,有沉重感。面灰黯无华,牙龈经常出血。

辨证: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治法:湿阳利水。

处方:真武汤加味

黄芪30克 白茅根30克 制附片30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白芍12克 生姜连皮1大块

二剂

3月13日二诊:病人服上方后,无任何感觉,亦无不适之感。在上方基础上,加黄芪60克,白茅根60克。

3月20日三诊:病人服上方四剂后,尿量稍有增加。此后,在上方基础上,加黄芪120克,白茅根120克,制附片60克,白芍20克。服药七十余剂,两腿肿才完全消失,继用金匮肾气丸善后。

按:本证乃属脾肾阳虚,脾阳不振,运化无力,故腹胀便溏。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故腰以下肿甚,肾阳不足,水气内盛,故腰痛而重。命门火衰,不能温养四肢,故四肢不温,畏寒,倦怠。面色灰黯无华,脉沉弦而缓,两尺弱,皆脾肾阳之征。牙龈出血,乃久病阳虚未复,阳损及阴,因而出现阴虚之症。故用真武汤温阳利水,加黄芪补气利水,加白茅根滋阴、止血、利水。以病势深重,故服药七十余剂,水肿方消退。

——本段摘自《中国当代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荟萃 4 疑难杂病治验录》

医学一统教研室李享辉医案│阳和能布气 和阳而利水

患者,中年女性,眼睑、颜面和下肢浮肿,经化验检查,排除甲减和肾脏的疾病。患者舌淡胖多津,畏寒怕冷。

这是一个典型的阳虚的水肿。少阴阳虚夹饮就是真武汤。


运用太湖大学的抓独法,患者颈项怕风怕凉,这是一个麻黄证,然后颜面虚浮、萎黄,这也是一个麻黄证。

脸上全是斑,尺脉沉细无力,这是一个地黄证。用麻黄配地黄,再合上真武汤就是我们阳和汤的思路。

同时,舌下脉络迂曲,脉络偏紫,这是血不利而为水,加一味蒲黄能够化瘀利水,同时加牛膝车前子,即能够补肾,又能够利水,同时又能够防止温阳导致的龙火升腾。

这是一例典型的少阴阳虚,阳气不能出表引起浮肿的病症。患者用药一周之后,眼睑和下肢的浮肿已经明显消退。


医案

总结

阳虚当温阳,理所当然,四逆汤,人所尽知。急温之,单刀直入,见效迅速,然病去七八,难以收工。当知加地黄之补,肾气丸法,缓补之,阴阳并进,疗效持久。然阳虚之人,气不得布,寒痰凝滞,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桂姜不能解其寒凝,温阳补阳之外需知还有阳和之法。


同理水为阴邪,需阳气以化之。阳虚夹饮,急温之,真武汤温阳化饮;缓补之,肾气丸补阳以利水。进一步亦需知阳和汤和阳以化水饮。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阳不布气,阴水泛滥。

阳和一转,阴邪自散。

温阳利水~真武汤

补阳利水~肾气丸

和阳利水~真武汤+肾气丸+阳和汤

太湖中医学堂:专注中医传承,发扬国粹,守护生命,传承文明,太湖宏愿,医道永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64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