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道医 2023-06-25 02:55:55

桂枝汤为群方魁,营卫调和纲领提。伤寒杂病皆宜用,随症化裁悟病机。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既可解表,又能和里,外证得之为解肌,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柯韵伯赞誉它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本方临床应用甚为广泛,由它演变出来的方剂也最多,实践证明,桂枝汤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它能治疗多种病证。若与其它药物配合或者变更药量,其作用就更为扩大。本方配伍精当,结构周密,理法严谨,实为“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

桂枝汤在外感病中所主治的证候,如《伤寒论》十二、十三条所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诸症的发生,究其病因,固与风邪外侵有关,但其机理总不外营卫之失调,而诸多证状中又以“汗自出”为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如柯韵伯说:“营者阴也,卫者阳也,阴弱不能藏,阳强不能密,故汗出也。”可见汗出一症正是反映营卫不和这一病机的主要证据。桂枝汤能疏风解肌和营卫,调脾胃,温通降逆,故临床上不仅能用于太阳中风证,凡属太阳经方面的病多可用之,实际上许多杂证也可用桂枝汤治疗。前人临证经验,以桂枝汤或加减应用治愈过不少疾病,兹选录于下,以供同道参考:

胸腹痛、背亦彻痛者 太阳行身之背,太阳之气由下而上至胸腹,寒邪逆于太阳,则气机不畅,而致胸腹痛、背亦彻痛。桂枝汤能温通降逆,故可奏效。

通身寒冷 寒为太阳之本气,今见通体恶寒,是邪犯太阳之本气。桂枝汤能扶太阳之气而御之。

小儿角弓反张,手足抽搐 风中于背,太阳经气不舒而卒闭,故见角弓反张。桂枝汤能宣太阳之风邪,故可用之。

脑后生疮 脑后为太阳经脉所注,风寒之邪逆于脑后,抑郁成疮。桂枝汤可散太阳之邪而治之。所有背上诸疮初起,皆可用之。

周身皮肤作痒、时而恶风 周身皮毛乃太阳气化之出路,风寒之邪外干而不得入,逆于皮肤,抑郁生热,故周身作痒,桂枝汤宣散太阳抑郁之气,故可用之。

足跟痛,痛彻腰背 足跟与腰背皆太阳经循行之道,因寒邪内闭,故见上症。桂枝汤输转太阳之气,故能除之。

小儿腮肿发热恶风 两腮近耳下乃少阳、阳明部位,似不可用桂枝汤,今用此方而治愈者,因其发热恶风,知太阳之邪逆于此部也。

妇人妊娠恶阻 妇人初妊,经气卒然不舒,营卫不畅,故见恶阻。桂枝汤能宣营卫、和阴阳,故可治之。

发热恶风、下利 风邪侵犯太阳则表气不通,表气不通则里气不和,邪陷于下,故见下利。本方宣风外出,使表顺里和,故利可止。

由上可见,桂枝汤治病能内能外。若经适当加减则应用更广。如桂枝加桂汤治心肾阳虚、寒水上逆之奔豚,桂枝加芍药汤治表证误下之腹满时痛,桂枝去芍药汤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桂枝加附子汤治表证过汗而汗漏不止,瓜蒌桂枝汤、葛根汤之治痉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阳虚不能摄精之失精、梦交,小建中汤类方治疗虚劳诸疾等等,早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作者常以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寒痹,每获良效。取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附子祛寒止痛,若加麻黄散寒通阳,黄芪益气升阳,当归补血活血,则取效更捷。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阳虚型心悸烦躁失眠者,疗效亦佳。此证属热者固多,属虚寒者亦间有之,是以温补安神仍不可废。作者遇此证,每用本方加黄芪、党参、柏子仁、五味子等益气安神之品,疗效十分满意。另外,桂枝加葛根汤合牵正散治疗口眼歪斜,麻桂各半汤治疗产后风寒身痛等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然需注意者,无论桂枝汤及其变方,临床应用都不外乎表里虚寒证。倘见阴虚阳盛,则为其所忌。故王叔和谓:“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尤其是阴虚的衄家、失血家,更为禁忌。

——本段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相关文章:

桂枝汤的组成配方,临床应用医案,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09月03日桂枝汤加味治疗阳虚外感,正虚邪实,营卫不和03月10日桂枝汤配方,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汤的临床应用07月01日桂枝汤的临床应用技巧06月10日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桂枝汤,加减汤

桂枝汤为群方之冠。《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里把桂枝汤均列为第一张方剂,是耐人寻味的。其加减方剂,向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方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并有治病求本,本于阴阳这一涵义。方中五味药物,分阴阳两类,即桂枝、生姜为阳,芍药、大枣为阴,至于炙甘草则介于阴阳之间而能兼顾。本方的配伍意义:桂枝、生姜辛温为阳能发散卫分风邪,芍药、大枣酸甘化阴以滋荣分之阴,炙甘草温中补气,兼调荣卫而谐和阴阳。凡服桂枝汤,必须啜热粥以助药力,并应温覆衣服,微似汗出为佳。若发汗不出,或汗出如水流漓,则病必不除,用本方时以此为准。

在《伤寒论》113方中,有桂枝的计41方,以桂枝汤进行加减的则不下29方。所以在临床中,桂枝汤的应用机会为多。为此,我们不但应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还必须结合实践加以印证,谨将临床有关医案附载于下,以供参考。

1.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一、治疗荨麻疹:一男性患者,60岁,患荨麻疹,瘙痒钻心,数月不愈。切其脉浮而缓,并见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而润。证属风邪稽留肌腠,荣卫不和,因发为风疹。治宜祛风调和荣卫,方用桂桂汤原方,不增添一味,药后啜热稀粥,温覆取汗,则疹消痒止。

二、治发热汗出:李某,女,53岁。每天都有两、三次发热汗出之证,患病已一年,闻其饮食二便尚可。曾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20余剂无效。脉缓软,舌淡苔白。辨为荣卫不和之证,为疏桂枝汤原方,服后取微汗,果热退汗出而瘥。

三、治汗出偏沮:孙某,男,39岁。患病为左半身经常汗出,而右半身则反无汗,左有汗而右无汗,界限分明。切其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此证为阴阳气血不和,故汗出偏沮,而左右阴阳不相谐和,致气血之乖戾。治宜调谐阴阳,令气血相和则愈。用桂枝汤原方,服后啜粥取微汗,从此其病获痊。

2.桂枝汤加减的应用

一、加味桂枝汤:

1.桂枝加桂汤:此方治疗火劫迫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于心等证。如治一崔姓妇女,50岁,患病颇奇,自觉有一股气从内踝沿阴股上窜,行至小腹则胀,抵心胸则气短心悸,头出冷汗;少顷气下行则诸证随减,每日发作两三次,甚为恐怖。其人面色青黄不泽,舌质淡嫩,苔白而润,脉弦数,按之无力。

此证中医名“奔豚”,然如此证者实属罕见。且奔豚发作,皆因心阳虚于上坐镇无权,下焦肾之阴邪得以上冲。今阴来搏阳而与之争,故脉虽弦数而按之无力;况弦脉属阴,阴气上逆是以脉弦。当奔豚所过之处,则发胀、憋气、心悸等证,亦勿怪其然。舌质淡嫩则是心阳之虚。治宜助心阳,伐肾降冲,用桂枝加桂汤原方,另服黑锡丹6g,共服五剂,其病不发。

2.桂枝加芍药汤:此方仲景用以治太阳病下之后腹满时痛之证。余取其义用治慢性菌痢有效。录其案如下:王某,男,46岁。症见:每日大便作痢,达3-6次,不成形且有红色黏液,兼有里急后重。其脉沉弦而滑,舌质红而苔白。西医诊为慢性菌痢,粪检有红、白细胞,病延一年而治疗无效。

余辨此证为肝脾不调,气血不和,肝木乘脾,脾失运化,则阴阳不得升降,是以腹痛下痢,而脉弦。此证非寒非热,介于虚实之间,故补之无功,而寒热之治亦无效。治宜平肝和脾,调其气血,则不专治痢而痢亦可止。方用桂枝汤加芍药,共进四剂,大便逐渐成形而愈。

3.桂枝加葛根汤;此方治中风汗出恶风,反见项背强几几等证。在临床用它治疗冠心病的胸背作痛,阳明病的口眼 斜,随证加减均有疗效。如张某,女,26岁。因乘长途 汽车 ,面朝敞窗,疾风拂面,当时殊觉凉爽,比及抵家,发觉面肌拘紧,口眼歪斜。切脉浮,舌苔白而润。证属风中阳明经络,正如《金匮要略》所说:“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涡僻不遂”之证。治宜疏散阳明经中风邪,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另加白附子、全蝎。服两剂汗出邪解,其病遂瘳。

4.桂枝加人参汤(简称新加汤):此方治发汗后身疼痛,脉反沉迟等证。余在临床用治妇女产后、或行经后,由于失血荣虚出现的身体疼痛,用此方往往获效。曾治樊姓妇女,新产之后忽而身痛,曾服生化汤两帖无效。随我实习的学员诊为气血两虚的身痛,用当归、黄芪等补药服之有效,但未痊愈。切其脉沉缓无力,舌淡苔薄白。嘱改用新加汤,三剂而痛止。学员不解其意,余说关键在于桂枝、生姜能使人参、芍药补营血的作用于体表,它补而不滞,又使荣卫作用加强,所以其效更著。

5.桂枝加附子汤:此方治发汗遂漏不止,恶风而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等证,可见此方有固阳摄阴,又有祛风止汗等作用。余认为对老人阳虚患外感,脉沉而汗出恶风的,用此方而加大附子剂量,以温经扶阳为正邪兼顾之计。它与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区别,是以汗之有无为抉择。如服桂枝加附子汤不瘥,则当急固其本,用四逆汤。

6.桂枝加黄芪汤:仲景用此方治疗黄疸脉浮,日久卫虚之证。意在言外,当具有发热汗出的证候在内。然此方在临床上治疗神经炎、手足麻木也极有效。

7.桂枝加当归汤:此方治疗荣卫不和所致荣卫不足,或因汗出过多,荣阴外泄等证。故徐灵胎主张应于桂枝汤内再加当归。余用此方治左半身麻木,而脉细舌淡的往往奏效。

8.桂枝加栝楼根汤:此方治津液不足,太阳经脉燥急发生的痉证,表现为身体强,几几然。它与桂枝加葛根汤证对比,而有脉浮与脉沉、口渴与不渴之别。

9.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此方治疗太阳病中风证兼见气喘。在临床凡外感风寒,脉浮缓而舌苔白的皆可用。用此方应与麻杏甘石汤相比,以辨出寒热;若与麻黄汤相比,则应辨出表虚与表实。

二、减味桂枝汤:

桂枝去芍药汤:此方治疗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之证,以及心脏病伴发的胸满、短气、咳嗽等证,也同样有效。

三、有加有减桂枝汤:

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此方治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之证。余用此方治疗“水悸”和“水痞”,腹诊时又有腹肌痉挛的,此方有效。昔陈修园于嘉庆戊辰,治吏部谢芝田令亲之头项强痛,身疼心下满,小便不利;服表药无汗反烦,六脉洪数。初诊疑为太阳阳明合病,谛思良久,曰前病在无形之太阳,今病在有形之太阳。但使有形之太阳小便得利,则所有病气,俱随无形之经气而汗解矣,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遂瘥。

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此方治火劫迫汗,心胸阳虚,使痰水之邪上迷心窍,发为惊狂卧起不安等证。余师其说,用治精神分裂症,舌淡苔润滑的用之有效。服药后有时作吐,亦不可不知。

3.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此方治疗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而且恶寒等证。余宗其义,治疗心胸阳虚,寒邪凝滞为痹,亦有疗效。今录治案如下:王某,男,46岁,建筑工人。多年来胸中发闷,甚或疼痛,遇寒冷气候则甚,并伴有咳嗽气短等证。切其脉沉弦而缓,握其手则凉,询其溲则清长,视其舌质淡嫩,苔白略滑。证属心阳不振,阴霾布于胸中,气血为之不利,亦胸痹之证类也。治宜温补心阳,以解寒凝。用桂枝汤除姜枣仅三味药,患者流露不信之色。一周后欣然来告,称连服六剂,一次比一次见轻,多年之胸中闷痛得以解除。

综上所述,桂枝汤能解肌发汗,又能调和荣卫、调和气血、调和脾胃、调和阴阳,又能下气降冲、扩张血脉、缓解痉挛,故为群方之冠,而有它的独特之功,故其治疗范围为广。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栝楼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小儿抽搐症《陕西中医》 (1985;7:304):以栝楼桂枝汤治疗小儿抽搐症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岁,病程1月-2年,属于热性病后遗症25例,不明原因者35例。处方:栝楼根15g,桂枝8g,白芍12g,炙草、生姜各6g,大枣5枚;气虚加党参,脾虚加白术,血虚加当归,阴虚加石斛,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忌食生冷油腻。结果,40例15天内治愈。18例1个月内治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63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