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方解,临床验案分享

道医 2023-06-24 21:57:00

【方剂组成】茯苓12克,炙甘草9克,五味子14克,干姜9克,细辛9克,半夏15克,杏仁15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本方即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再加大黄而成。大黄苦寒清热、泻下攻实,有通便作用,这里主要用其通便作用,来治疗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证兼见大便难者。

【仲景原文解析】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40条:若面热如醉状,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解析:本条是接前第39条而说,若兼见面色如醉状,这是因为胃热上冲熏蒸颜面的原因,故治疗在前方中加大黄以下其热。

【临证思考】本方证为太阴阳明合病,慢性支气管炎出现本方证的机会颇多,尤以老年患者更多见。

【辨证要点】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证兼见上热而大便难者。

【验案】王某,男,43岁,1966年1月31日初诊,自幼咳喘,反复发作,今咳喘月余,吐白痰多,晚上喘重,不能平卧,胸闷心烦,口干不思饮,大便干结,小便如常,舌苔白腻,脉弦细。证属寒饮内停,郁久化热,呈太阴阳明合病,治以温中化饮,佐清阳明,与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

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6克,细辛6克,半夏12克,杏仁12克,大黄6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自感喘已,继服二剂,咳痰大减。二诊改半夏厚朴汤加味三剂,自感无不适。

古方新用的原则是

古方新用的原则是古方新用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方新用的原则除了以上提到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方新用的原则还包括了其功效和安全性应明显提高,结合现代化妆品技术,解决古方与其他组分的配伍和稳定性问题。

《古方新用》是2009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权依经。

是兰州大学医学院中医学教授权依经根据其父亲——兰州名老中医权东园50多年医疗生涯中运用古方30余年的宝贵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选编古方近百首、治疗病证150余种、病案举例60余例,按脏腑经络表里、由上而下的次序编写,对中医,临床有比较切实的指导作用。

图书目录包括了桂枝汤、肾气丸(汤)、葛根汤、吴茱萸汤、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乌梅丸(汤)、近效术附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侯氏黑散、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风引汤、古今录验续命汤、补中益气汤、补薯蓣(山药)丸、苦酒汤、半夏散及汤、逍遥散、理中丸(汤)、酸枣仁汤等几十种药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53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