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桂枝加芍药汤原文解读,方证要点

道医 2023-06-24 20:06:52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方解】在桂枝汤方加量芍药,意在解表的同时加强缓急止痛作用,故其适应证为桂枝汤证而腹挛痛明显者。

【仲景原文解读】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主之。”

【解读】本太阳病,依法当发汗解表,而医反下之,不但表未解,并且因误下使腹肌不和,拘急剧甚,以至腹满时痛。腹满时痛是太阴病常见的证候,因称属太阴也。其实此腹满并非太阴病的虚满,此时的腹痛也非太阴病的寒痛,而是由于太阳病误下邪热内陷而呈为表里并病,即太阳阳明合病,重在腹肌不和,但不是阴证而是阳证。故以桂枝汤以解外,更加芍药以治腹满痛。

【方证要点】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腹拘急而满痛者。

桂枝汤加芍药、怡糖即小建中汤,加怡糖更加强缓中止痛作用。有的药房无饴糖,只好用本方,但须加温中祛寒之药,也能治腹满痛。又后世常加当归,即当归建中汤,是增加温中补血活血作用。如加五灵脂亦妙。凡腹痛伴见太阳表虚证,而里实不明显者,可选用本方。

桂枝汤是群方之首

桂枝汤 是伤寒论中的代表方刘,也是基础方,是张仲景群方之首,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的总方.可我们学方刘的时候,麻黄汤是在第一个,为什么?我没能理解.


组成: 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克.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方解: 外感风寒,恶风恶寒,以恶风为主,恶寒为轻,有汗,发热,属于风寒表虚证;如果恶寒重,恶风轻,无汗,属于风寒表实证,比如麻黄汤就是治疗此证;肺的宣降失调,导致脾胃失和,就会有干呕。风寒在表,应该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是本方证属于表虚,腠理不固,卫强营弱,所以用桂枝为君药,桂枝在这里有两点,一:解肌发表,发散风寒,二:助阳通阳;白芍为臣药,白芍在这里也有二点,一:营弱(益阴养血),第二:酸收(阻止营气继续外泄).桂枝,白芍相合,一治卫强(这个强不是强大的意思,而是卫气浮强,亢盛,消耗的意思),一治营弱(营气虚弱).合则调合营卫,常相须为用.生姜辛温,即可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可益气补中,又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也可以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二为使药,调和诸药.

用法注意: 桂枝和芍药的剂量是等量的,调和阴阳,调和营卫;如果剂量变了,侧重点就变了,比如桂枝的剂量多些,就叫桂枝加桂枝汤了,比如治寒气逆;芍药的剂量大一些,就叫桂枝加芍药汤了,治偏里证,比如治肝脾不和的腹痛.

但对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都不宜使用.

刘渡舟 胡希恕讲解“桂枝加芍药汤”的不同处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临床上用本方具有“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之功效”。

但对本方的方解,不同的医家稍有不同,下面摘抄 刘渡舟和胡希恕对本方的大概解释,然后简单做个比较。

1、刘渡舟的解释如下:

太阳病误下之后,邪气内陷于太阴,则太阴本身之气血为此不和,气不和则腹胀,血不和则时有疼痛。因此,此腹满时痛时属于脾本身气血不和所造成的。为什么说这个是脾家气血的不和?因为这个病排除了两个问题:一是它和太阴病的总纲的腹满疼痛不同,那个用四逆类温中的方子,而这个用桂枝加芍药。症状来看,此证无吐,无自利,无下利。说明此腹满时痛不属于脾虚而有寒湿。另外,它不属于太阴病有湿热。因为它未涉及小便不利、手足自温,所以它不是湿热。此方芍药和桂枝的比例是6:3,而芍药是血分药。此腹满时痛时脾胃本身气血阴阳不和造成的,脾为阴脏,以血为主。此证非寒非热,故理中汤,四逆类,泄下之类的方剂无针对性。

这里是否有肝脾不和的问题?应该是有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病影响脾,同时脾有病,也会使肝为此不和。二者一有不和,就会出现互逆,互相不协调。在临床上治疗腹满时痛,怎样知道它属于气血不和?还是属于脾气虚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还是属于血的问题?

本方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不同之处有二。其一,它有腹胀腹痛,而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以胀为主,通过排气,肠鸣几下,腹胀可缓解。桂枝加芍药汤,不仅腹胀还腹痛,不但有气分不和,还有血脉不和。其二,弦脉是临床上用桂枝加芍药汤的客观指标。弦是肝有问题,细是血有问题,摸此脉脉弦细。腹胀满时痛,舌偏红,是脾血不和。此方加芍药,既和脾阴,又发肝木,为土中泻木之法。加桂枝生姜大枣有一定通气理气作用,因桂枝生姜有温通之效。

2、胡希恕的解释如下:

太阴病不可下,你看那头前,若下之必胸下结硬,那么他这个就证候让你鉴别呀,由于太阴病啊有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又有腹满,那么就证候上说属太阴,他是就这个辨的这个证候上来说。这正是叫人鉴别真正的太阴这种腹满时痛啊与这个本方证,就是桂枝加芍药,桂枝加芍药大黄,这种鉴别法。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啊,不要以片面证候就下结论地,非得全面看问题不可,他这个本来是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这个腹满是实满,不是虚满,这个痛也是实痛,也不是虚痛,不像太阴病那个,但是证候呢,属太阴,他的意思是主要在这一点。

所以这个方子呀不是治太阴的哟,他由于表没解呀,他下之后他没发汗,他表未解,所以仍然以桂枝汤为主的,用桂枝汤原方,由于腹满实痛,这个芍药治腹满,同时治挛痛,这个芍药是个苦而微寒的药啊,它治热不治寒,治实不治虚,所以这个腹满时痛,不是我们太阴病讲的那个腹满实痛,那么如果大实痛者,拒按而且满的也厉害,大实痛,可见这个大实痛,与上面那个什么呢那个也是实痛,不过,不大而矣呀,真正大实痛,大便也不见,不但加芍药还得加大黄,所以这个怎么是太阴病呢。

所以桂枝加芍药汤啊不应该列到太阴篇里头,桂枝加大黄汤更不能列到太阴篇里头,那么他这个方剂呢,是个表寒未解,搁一个桂枝汤。芍药这个药啊,咱们头前讲过芍药甘草汤,是拘挛哪,四肢急,拘急,脚挛急嘛,他也能够治拘挛,这都同时也能够缓急痛,所以咱们这个是腹急痛大概都加芍药,那么加大黄汤呢就是上面加芍药再加大黄一味,不但缓其痛而且攻其实。你看看后头就有了,当时就怕你误会。

对比一下,刘渡舟认为此方是针对脾胃气血不和以及肝脾不和而设,胡希恕认为此方是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导致腹痛。胡希恕的解释更为简单和容易理解,因为还是太阳病,就按照太阳病的治法,如果出现腹痛,加芍药缓急止痛即可。但临床用此方时,很难见到太阳病的用方方证。刘渡舟的解释稍微复杂,但临床用时,我个人感觉更容易找到应用方证。 此为我个人理解,如有错误,还请各位理解。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原文及译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原文作者:张仲景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去故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译文太阴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腹部胀满,呕吐,吃不进饮食,腹泻特别厉害,腹部时时疼痛。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导致胃脘部痞结胀硬。

太阴感受风邪,四肢疼痛而烦扰不安,脉象浮取见微,沉取见涩而转长的,为邪去正气来复的征象,疾病将要痊愈。

太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21时到3时之间。

太阴病,脉象浮的,是外兼表证未解,可以用发汗法治疗,宜用桂枝汤。

腹泻而口不渴的,是属于太阴病。因为脾虚有寒,应当用温补的方法治疗,可用四逆汤一类的方剂。

外感病,脉象浮而缓,手足自然温暖的,是病属太阴。太阴寒湿内郁,应当出现身体发黄,如果小便通畅的,则湿能下泄,不能形成发黄证。到了七八天,病人突然出现心烦、一日腹泻十多次,这是脾阳恢复,胃肠机能恢复正常,推荡腐秽积滞之物从下而去所致,因此,其腹泻一定会自行停止。

本来是太阳表证,医生反而用攻下法治疗,出现腹部胀满时作疼痛的,这是误下伤脾,邪陷太阴,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如果出现腹满硬痛、大便不通,是实邪内阻,用桂枝加大黄汤主治。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剖开生姜三两,切片以上五味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加芍药。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六味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太阴病,脉象弱,病人虽暂时未腹泻,其后一定续发腹泻。对于这种病人,假如应当使用大黄、芍药的,也应当减量使用。这是因为病人脾胃之气虚弱,容易受到损伤的缘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49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