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杷叶干姜五味子苍术汤方证

道医 2023-06-24 19:24:10

咳嗽案 

刘某,女,44,初诊日期:2011年3月7日。

患者诉咳嗽3月,痰少色白,咽痒不干,自汗,手脚凉,口干欲饮,大便1日1〜2次有时成形有时不成形,白天小便多,无起夜,纳可,舌黯苔白,脉细。

辨六经属太阴里虚寒挟饮证,辨方证为半夏厚朴加杏仁杷叶桔梗甘草汤方证。处方:清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2g,苏子10g,炙枇杷叶10g,杏仁10g,桔梗10g,炙甘草6g,生姜15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日期:2011年3月14日。

患者诉服用第1剂药后,咳嗽减轻明显,之后几天咳嗽较重没有变化,痰量减少,口干减轻,饮水量减少,手脚凉减轻,汗出减轻,小便白天多,大便1日1〜2次,有时成形,有时不成形,舌淡苔白,脉细。

辨六经属太阴挟饮,辨方证为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杷叶干姜五味子苍术汤方证。处方:清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2g,苏子10g,桔梗10g,杏仁10g,炙甘草6g,炙枇杷叶10g,干姜10g,五味子15g,苍术10g,生姜15g。7剂,水煎服,日1剂。

按语:药后咳嗽明显减轻、痰量减少、口干减轻、饮水量减少、手脚凉减轻、汗出减轻,说明方证相应,痰饮将去,但几天后咳嗽又加重,痰饮仍未祛尽,小便频、大便不成形之寒湿下注证也未缓解,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干姜、五味子、苍术,加强温化痰湿收敛止咳之功。此方包含了肾着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之意,方中干姜、茯苓、白术并用,温中祛寒,治小便自利、大便不成形,五味子性酸温,生津敛肺,敛汗止咳,进一步减轻患者咳嗽、口干、汗出症状。

三诊日期:2011年3月28日。

患者诉咳嗽减轻,痰少,咽痒,气短,早晚受凉易咳,口干减轻,饮水少,出汗减轻,手脚凉减轻,纳少,食欲差,时胃痛,曾经做过子宫肌瘤手术,现在又长肌瘤,大便1日2〜3次不成形,舌黯淡苔白,脉细。

辨六经属太阴挟饮,方证为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杷叶陈皮汤方证。处方:清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2g,苏子10g,桔梗10g,杏仁10g,炙甘草6g,炙枇杷叶10g,陈皮30g,生姜15g。7剂,水煎服,日1剂。结果:连服20剂,诸症均减。

按语:药后患者诸证渐减,又出现纳少、食欲差、时胃痛,参合《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22条:“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在半夏厚朴汤桔梗汤加杏仁枇杷叶这一基础方中加大量陈皮,这正是传承了胡希恕老师的经验,胡老曾说:“橘皮一药,下气止咳、健胃进食,古之橘皮,现分陈皮、青皮,配合生姜,既可行气下气,亦可健胃祛水,降逆止呕,临床上用于气逆而致手足厥冷者,可谓覆杯而安,下咽即愈。但是橘皮非大量用不可,一般用到30g。”

小郭家草本最正宗的配方

1、治感冒主方:金银花30g、连翘30g、牛蒡子30g、牡丹皮30g、知母15g、甘草15g、桔梗20g。大便如果干燥,加紫草15g,如果大便不干燥,但嗓子疼的加山豆根20g。
2、治疗水肿的方子,治疗原则:腰以下要利小便,腰以上要发汗。腰以下有水的治疗:茯苓40g、泽泻30g、生白术30g、甘草10g、桂枝30g、干姜13g、五味子20g。一剂的量;腰以下没水的痒咳治疗,嗓子不红不肿,但痒,晚上咳
白天不咳:柴胡30g、桂枝30g、茯苓40g、党参30g、薏米100g(单煮,用薏米汤煮药)。(方法论第十讲)
3、没感冒,不发烧,但一直咳嗽,喘,治疗方剂为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有发烧症状或是肺炎的,用麻杏石甘汤。
图片
4、急性咽炎的方子:金银花30g、牡丹皮30g、连翘30g、桂枝20g、牛蒡子25g(碎)、山豆根20g、紫草20g、葛根40g、甘草15g、知母30g。急性的分两次服,慢性分3—4次或去知母、紫草,用的标准是体温不低于正常,咽部充血。
5、桂枝汤方:桂枝30g、白芍30g、甘草13g、生姜25g、大枣12g,有相背僵疼加葛根40g,有呕吐加柴胡,有咳嗽、喘加厚朴20g、杏仁20g(炒)主要治疗微有汗的感冒。(说白伤寒论)

6、麻黄汤方:麻黄10g、桂枝30g、杏仁20g(研)、甘草13g。主要治疗没有汗的感冒。
7、肺炎治疗方子:麻黄10g、杏仁20g、生石膏40g(碎)、甘草13g根据情况亦可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牛蒡子30g。
图片
8、肺感染方子:栝楼40g、金银花30g、连翘30g、牛蒡子20g、茯苓40g、半夏20g、泽泻30g、杏仁20g(研)、甘草15g、知母30g。
9、病毒性感冒(透表法):金银花30g、连翘30g、牛蒡子25g(研)、牡丹皮30g、桃仁15g、怀牛膝30g、山豆根15g、知母30g、桔梗20g、甘草13g、葛根40g。
10、急性胃炎(心下痞):泻心汤主剂:大黄渍10g、黄芩30g、黄连20g。半夏泻心汤:去大黄,半夏、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生姜泻心汤:生姜、干姜、半夏、人参、甘草、大枣(去大黄),附子泻心汤:加炮附子一枚。
11、急性肠炎:黄芩黄连汤方:黄芩36g、黄连30g(捣)、白芍30g、甘草15g;葛根芩连汤方:葛根50g、黄芩36g、黄连30g(捣)、白芍36g、甘草15g。
12、治疗痢疾用白头翁汤:白头翁42g、秦皮30g、黄芩36g、黄连30g(捣)、茯苓40g、泽泻30g、白芍36g、甘草15g。
图片
13、治疗睡眠障碍方剂:黄芪40g、柴胡30g、党参30g、茯苓30g、白术30g、甘草10g、升麻10g、另加怀山药若干。

14、桂枝麻黄汤(郭老称为模糊方子):金银花30g、连翘30g、牛蒡子30g、桂枝30g、麻黄10g、芍药30g、甘草15g。
15、肺感染的方子(与前边略有不同):方一:用于大便利、无汗身疼者。栝楼40g、杏仁25g(研)、金银花30g、连翘30g、牛蒡子30g(研)、桔梗20g、知母30g、葛根40g、甘草15g。方二:有汗身疼者用:栝楼40g、杏仁25g(研)、知母30g、桔梗25g、半夏20g、生姜10g、甘草15g。均为成人量2次服,儿童酌减。
16、不发烧,化痰止痰方子:二陈汤方:陈皮30g、茯苓40g、半夏20g、甘草15g,亦可以加厚朴20g、杏仁20g。
17、干咳,无痰,夜重日轻,无热,水肿,干咳又叫水寒射肺。治疗方子:柴胡30g、茯苓40g、白术30g、干姜15g、五味子25g、甘草15g、分两次服。
图片
18、发烧、急性肠胃炎方子(吐、呕、下利、稀水、腹疼、身疼、渴)症状有一个就可以用,一般一副退烧,两副好病,夏秋之交病最多。方子:川黄连25g、黄芩30g、秦皮30g、白芍30g、甘草15g、葛根40g、茯苓40g、泽泻30g。如吐的厉害可以加半夏20g、生姜15g。
19、急性咽炎:不光包含扁桃体,而是咽部分,从血管往外排毒要用透表的方子,急性分两次服,慢性分4次服,去知母、紫草。方子:银花30g、牡丹皮30g、连翘30g、桂枝20g、牛蒡子25g(碎)、山豆根20g、紫草20g、葛根40g、甘草15g、知母30g。
20、透表的方子:牡丹皮30g、大黄10g、紫草10g—20g(大便干燥时加)。
21、药茶方子:西洋参3-5g、枸杞子6-10g、黄芪10-15g、黄精10g,开水冲,盖五分钟。
22、模糊病区处理的方子:
发热分不清有汗没汗:麻黄5g、桂枝20g、杏仁15g(打碎)、甘草13g、葛根30g。咽炎感冒分不清:银花30g、连翘30g、牛蒡子30g(打碎)、葛根30g、牡丹皮20g、桔梗20g、甘草13g。
咽炎没有或好了,可以去掉牡丹皮桔梗。
长时间无名发热,没有明显的趋势,只是发热不发冷不颤抖:桂枝30g、白芍30g、甘草13g、生姜15g、大枣12g、柴胡30g、地骨皮40g、鳖甲50g(虚弱很且烧时间长时加)。
图片
23、银翘透表汤方:治疗咽炎和麻疹。银花20克、连翘30克、牛蒡子20克(研)、赤芍20克、牡丹皮10克、升麻10克、甘草10克、紫草6克。以上八味用水1200毫升浸10分钟,煮取4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三服。如下痢,去紫草,加黄连10克;如大便干燥,加紫草10克。服药后,喝开水,忌食腥荤、
油炸、干燥、硬粘、臭味、不易消化等食品,宜吃流动性食物,如米汤、稀粥之类。
图片
24、甲流(甲型H1N1流感)的方子:银花、连翘、牛蒡子、牡丹皮、桔梗、淮牛夕,各30克,甘草13克。如果发烧,加葛根40克。大便干燥,加紫草15克,知母30克。这个方子,目前的甲流病人,病愈,没有超过3副药的。
25、治疗感冒咳嗽有二方。方一:括娄30g、杏仁20g、茯苓40g、陈皮30g、柴胡30g、半夏18g、甘草13g、生姜10g。方二:银花30g、连翘30g、牛蒡子20g(打碎)、麻黄6g、生石膏35g(先下)、杏仁16g(研)(后下)、甘草13g。第一个方子是针对长期打针输液吃药后的亚健康、免疫力低下而长期只是咳嗽的人。第二个是感冒咳嗽。这个用量是成人的,一日两次一剂的量。小孩,基本是按体重情况,1/2,1/3,甚至1/4的量服用。
26、红眼病的治疗方子 (1)处方如下:大黄10克、牡丹皮3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桂枝30克、甘草15克;上六味药用水500毫升,煮沸后10分钟滤汁,渣再加水200毫升煮40分钟,滤汁。两次汁相合,分两次服。早饭前,晚饭后各服一次。年龄小体重轻的病人酌减服量。
服药后忌食:腥、荤、肉、蛋、乳品、辛辣,过咸品类。忌烟酒、疲劳,易静养为佳。
大黄促进肠胃蠕动,通大便,这会导致血液下趋。血液下趋则使头、目部血在循环中向下行。眼部的充血在大黄的作用下循环量提高。牡丹皮能使头、目淤积的充血性肿大破解,在大黄造成循环下趋的状态中,增强循环。眼部有异物的血下行,下部无异物的血上行在眼部形成新陈交换。
桂枝助牡丹皮通行血脉。茯苓、泽泻利尿,把血中异物从尿中滤出。共同完成眼部血中排异物的活动。
(2)针灸治疗方法:针灸治疗红眼病,可以作为药物辅助治疗。见效快,不用花钱。用三棱针点刺太阳穴或耳尖出血,一二十滴为好。这个方是在患病的最近距离放血。有异物的血直接排出,头部无异物的血流来,如此新陈交换,达到排异目的。
用大黄牡丹皮汤与针刺出血都是出自生命排异本能系统方法。
27、手脚冰冷的治疗方子:当归36克、桂枝40克、细辛3克、甘草15克、白芍30克、茯苓40克。内服方,早晚各一次;亦可煮汤泡手脚,每日两次,每次泡30分钟以上。
28、一种对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有突出疗效的治疗方案——生态同步疗法配方,其配方为:黄芪40克、天麻15克、猪苓30克、泽泻30克、牡丹皮15克、白术30克、柴胡35克、山萸肉10克、石菖蒲30克、党参30克、枣仁30克、远志15克、黄精30克、玉竹20克、山药20克、葛根粉40克、莲子粉30克、花粉30克、茯苓20克、薏苡仁20克、百合20克。
三省者:
人性最大的恶,是消耗别人的善良!
贪了人世的便宜,会吃天道的亏
余生很贵,静而不争
气场强大的人,都有这三个特征
当明白了无常,你就不会张扬(好文)
季羡林: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老石更中医男科:
〖神奇秘方〗壮阳止泄饼,已治愈2000多
最猛的壮阳起痿奇方,让你告别肾虚做回男人
让男人更坚硬的三大锻炼秘方
壮阳茶哪种最好?最快最有效的男人壮阳茶
祛寒的总原则 - 温补肾阳

中医治疗感冒的辩证疗法

寒性感冒

单纯的寒性感冒,通常分:感寒邪或感风邪。

对应的证分别为:寒邪犯肺证与风邪犯肺证,以六经辨证论即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

对治的方分别为麻黄汤与桂枝汤。

麻黄汤(麻黄、桂枝、北杏、炙甘草)。

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一个主治的方,为什么还要作药物加减?

因为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则面对致病因素反应也有所不同。

比如,同是寒邪犯肺证,兼证各有差别,或兼有咳,或兼有喘,或兼头痛,或兼鼻塞,或兼内热等,这就需要在主治的基本方上,根据具体情况作针对性的药物加味。

以大青龙汤为例。大青龙汤由麻黄汤+石膏、生姜、大枣组成。

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兼里热。

其中麻黄汤发散风寒,宣降肺气以治病之本(外感风寒);

兼有里热,则另加石膏清里热;

加生姜、大枣,一来轻助麻黄汤解表;二来与汤中的炙甘草合养脾胃,防止石质又性寒凉的石膏伤脾胃。

麻黄汤、桂枝汤证的随症加味

头痛:

前头痛,属阳明经:+白芷。

后头痛,属太阳经。

遇风寒加重,+羌活;

颈项有强硬紧张感,+葛根;

后头近巅顶痛,+藁本。

偏头痛,属少阳经:+川芎、柴胡。

川芎上行头目,张元素在《医学启源》里提到:“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蔓荆,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顶巅痛,用藁本,去川芎。”所以与柴胡合用可借其引入少阳经止偏头痛。

头痛遇风加重:+川芎、天麻、白蒺藜。

身痛:

身痛轻用防风;中等程度用羌活,或可再加独活;重者可用细辛,因其善驱沉寒痼冷。

鼻塞:

常用:辛荑花、苍耳子、细辛、白芷、葱白。

有时见师傅用石菖蒲与通草。因其(石菖蒲)虽为开心(神)窍之药,却也能通耳、鼻之阻塞,更能开舌窍治疗舌强语謇;

通草能于水中通气,鼻塞涕多,正是气在水中不通,以通草通之。

咳嗽:

生姜与干姜、细辛、五味子这铁三角组合。除此外,还可用紫菀、款冬花、白前等。

喘:

常用苏子,或麻黄配杏仁、杏仁配厚朴(如桂枝杏仁厚朴汤)。

咳与喘:

亦可用旋转胸中气机的方式来解,常用桔梗配苏梗,或桔梗配枳壳。

痰白:

最常用是二陈:陈皮、陈半夏;另外旋覆花时有见用;如果二陈不够力,用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痰白清稀,给力的还是干姜、细辛、五味子这组合。

失音:

可选用蝉蜕、木蝴蝶、凤凰衣。

兼湿:

见头身困重、苔腻等,+羌活、藿香、香薷等,也可直接改用羌活胜湿汤或藿香正气丸(汤)。

备注:如果是桂枝汤证,选药需谨慎发散性过强,分量也可减轻。因该证本就汗出,发散风邪需有度。

热性感冒

风热感冒,底方为银翘散或桑菊饮。

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

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翘、杏仁、薄荷、桔梗、芦根、甘草)。

如果是湿温兼表证,就用三仁汤(杏仁、半夏、飞滑石、生薏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加防风、藿香。

中医止咳平喘治肺对药选辑

【紫菀-款冬花】均性温而入肺经,辛散中兼能苦降,既能宣肺又能降肺,且紫菀长于祛痰,款冬花长于止咳平喘,二者是经典的止咳降气药对,《本经疏证》记载:“《千金》《外台》,凡治咳逆久咳,并用紫菀、款冬者十方而九。”

***

【麻黄-杏仁】麻黄性温味辛,归肺、膀胱经,辛散外达,宣肺平喘;杏仁性温味苦归肺、大肠经,苦降下气,降气止咳平喘。二药伍用,一宣一降,一横一竖,宣降结合横竖贯通,使肺气通调,止咳平喘之力益彰。

***

【麻黄-葶苈子】麻黄辛温发散,轻扬宣泄,因有宣肺作用而为止风寒咳 喘之要药。葶苈子辛散开泄,苦寒沉降,功专泻肺气壅滞而 止喘,肃降肺气以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为治肺气壅滞、痰 饮咳喘、水肿之要药。二药伍用,同入肺经,寒热互制,亦 宣亦降,宣降得宜,则肺气通利,咳喘可平。主治风寒外束,肺气郁闭,或痰热壅肺所致之喘嗽。

***

【葶苈子-白芥子】葶苈子是苦寒药,泻肺热作用比较强,而且以痰热壅盛的证候为其使用指证。葶苈子含有强心甙,具有强心、利尿、抗感染的综合功效。葶苈大枣泻肺汤为治疗痰热壅盛所致痰喘的代表方剂。白芥子是辛温药,它的通窍、祛痰、散结作用比较突出。两味药一寒一温,葶苈子之“苦”可以泻肺;白芥子之“辛”,可以宣肺;寒温配伍,相反相成,对于痰热壅盛、且胶锢难咳者,此药对颇宜。

***

【细辛--五味子】五味子酸涩收敛,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细辛辛散温通,温肺化饮,发散风寒,祛风止痒。细辛辛散开肺,五味子酸收敛肺,二者一开一合,开无耗散肺气之弊,合无敛遏邪气之虞,为开合理肺之妙剂,止咳定喘之效尤为显著。临证具体应用时,用量应灵活掌握,咳嗽初起,以开宣为主,多用细辛;久咳之后,以敛肺气为要,多用五味子。细辛配五味子,见于《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

【桔梗 -生甘草】桔梗辛苦而平,辛则散,苦则降,有宣通肺气,祛痰排 脓之功。甘草甘平,生用泻火解毒,润肺祛痰,并能缓急止 痛。二药伍用,相得益彰,甘草泻火解毒以治本,桔梗宣通 肺气祛痰排脓标本兼顾,故其宣肺祛痰、解毒利咽、消肿排 脓之功增强。主治肺失宣降,咳嗽有痰,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 等症。

***

【半夏-枇杷叶】半夏辛散降逆,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枇杷叶苦平泄热, 善降肺气而消痰止咳,降胃气而止呕止呃逆。二者伍用,同 入肺胃经,皆能肃降肺气及和胃降逆,寒温并施,润燥相兼, 枇杷叶得半夏润肺而无留痰之弊,半夏得枇杷叶燥湿而无劫 阴之虞,故临床常用之。主治咳嗽气喘,日久不愈,吐稀痰者。痰湿中阻,胃失和降,症见呕哕,呃逆等症。

***

【桑白皮-瓜蒌皮】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专治“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本经逢原》)。凡肺有痰火、夹水气而不消者,乃为首先之品。如清肺泻火止咳之泻白散所用。瓜蒌性寒,其皮亦然,有清热化痰之效。两药配伍,对痰热之咳嗽及喘息不安,苔黄而黏腻者,其止咳平喘祛痰作用,起效快。且对咳痰不爽者,有一剂知,二三剂显效之欲

***

【百部-黄芩】百部有很强的止咳作用,古书云主治“新久咳嗽”,对结核性咳嗽尤效,以蜜炙为宜。《笔花医镜》将黄芩列为“凉肺猛药”,即清泄肺热之良药。《本草纲目》记载,李时珍曾患身热咳嗽,久治不愈,后经其父指导,用一两黄芩而愈。两药配伍,以治疗偏热性咳嗽为主

***

【杏仁- 桔梗】杏仁辛散苦降,以降为主,长于宣通肺气,润燥下气,滑 肠通便。桔梗既升且降,以升为主,功擅宣通肺气,升清降 浊,澄源清流,疏通肠胃。二药相配,协同为用,宣降肺气, 祛痰止咳之功增强。主治外感咳嗽痰多者。肠燥便秘或小便癃闭不通者,可配伍其他药用之。

***

【杏仁-浙贝】杏仁苦泄降气,止咳平喘;浙贝母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两药相伍,一降一散,善于清泄肺中痰热。常用以治疗痰热郁肺之咳嗽证。

***

【贝母-知母】清代龚廷贤《寿世保元》记载用二母丸治疗哮喘,二母就是川贝母与知母。知母苦寒,有清泄肺火、滋阴润燥之效;贝母苦寒,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二药同用,既清火润燥,又化痰止咳。合用之,适宜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微喘者。

***

【川贝母 -瓜蒌】川贝母苦甘而寒,入肺经,功擅润肺化痰,止咳,并开 痰气之郁结。瓜蒌甘润,清热导痰润燥。二药配伍,相辅为 用,贝母重在润肺化痰,开郁泄热,瓜蒌侧于清热化痰,宽 中散结。二药一润一清,且皆具开散之性,故清热化痰散结 之力倍增。主治咳嗽,咯痰不利,咽喉干燥,痈疽硬结,舌红苔腻,脉 滑。

***

【贝母 -厚朴】川贝母苦甘微寒,归心肺二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散 结之效,且润肺作用强。厚朴苦辛温燥,能行气散满,温中 燥湿,湿去则痰消,肺气肃降,呼吸通畅,喘咳自止。二药 伍用,相使相辅,有良好的化痰、降气止咳、开郁消食除胀 之功。气滞则水湿易停,湿聚成痰,痰湿又可使气机不利,故 气滞、痰湿相互影响,且痰湿易犯及脾肺二脏为病,故此药 对具有痰、湿、气三端同治,肺、脾二脏兼顾之特点。主治气滞痰聚,痰气上逆之咳嗽,兼见脾土失运之腹胀等症。

***

【麦冬-天冬】 《张氏医通》有一名方“二冬膏”,即取麦冬、天冬各等分,水煎浓缩,加蜜收膏,不时噙咽,治疗肺胃燥热所致的咳嗽少痰、咽燥口干等。此后医家常用“二冬”治疗肺燥证咳嗽,以痰少、咽干痛、舌质红赤、舌面干燥为特征。

***

【麻黄、杏仁、石膏】是麻杏石甘汤的核心配伍。麻黄辛温,宣肺开表,火郁发之;石膏辛甘大寒,清泻肺热,透热生津;两者相伍,宣泄肺热而不助热,清泻肺热而不寒凝气机,寒温并用,寒大于温,辛凉宣泄;麻黄宣肺、杏仁降气,宣则肺气以呼浊,降则肺气以纳新。麻黄、杏仁、石膏三药合用,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效。主治肺热咳喘。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等。

***

【细辛-干姜-五味子】干姜辛热,长于“去脏腑沉寒痼冷”和“发诸经之寒气”(《珍珠囊》)。主入肺经,善能温肺散寒化饮,用于寒饮咳喘。五味子“性温,五味俱全,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而“宁嗽定喘”(《本草备要》),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细辛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主要用于风寒咳喘证,或寒饮咳喘证。三者为伍,各司其职,又相须相制。“干姜以司肺之开,五味子以司肺之合,细辛以发动其开合活动之机”(陈修园语)。干姜、细辛相须为用,外散风寒,内化痰饮;五味子酸温收敛,止咳平喘,可防干姜、细辛耗散肺气。三药配伍,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喘咳自平。

?国医大师方和谦用药配伍经验

国医大师方和谦(1923年-2009年),生前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医60余载,幼承家训,勤于治学,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尤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及肝胆系统疾病有独到之处。专著有《北京市流行性乙脑炎治疗纪实》、《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方和谦》等。笔者通过学习有关著作,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潜心伤寒重扶正
方和谦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考据求源、引经据典的研究,每篇都有撰写的讲稿。他认为中医只有在深刻领会仲景学术的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而「阴阳自和,必自愈」是对所有疾病治疗原则的高度概括;阳明病是里热燥火为患的疾病;少阴分寒化、热化两类,寒化有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桃花汤、吴茱萸汤、麻黄附子细辛汤8方;热化有黄连阿胶汤、猪苓汤2方。治喘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小青龙汤、葛根芩连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大陷胸丸、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十枣汤、瓜蒂散、三物白散、小柴胡汤,分别适用于不同病证。
方和谦对古方学以致用,所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如小柴胡汤为和解剂,是少阳病的代表方剂,既用于外感病,又用于内伤病,还用于尿路系统病、月经病,应用范围很广,但脾虚、湿温者慎用。痰饮分痰饮、悬饮、溢饮、支饮4种,可选用苓桂术甘汤、己椒苈黄汤、大小青龙汤、五苓散及二陈汤等。他同时有所创新,如酸枣仁汤治虚烦不得眠,取竹皮大丸中的竹茹、白薇加入,对阴虚脏燥失眠效果显著。他虽精通伤寒,但主张经方和时方合用,以满足疾病谱的发展需要。如根据三焦辨证,上焦用桑叶、菊花、连翘;中焦用藿香正气之类;下焦用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等。
方和谦强调扶正固本,临证治疗时注重滋补法,自拟滋补汤(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官桂、陈皮、木香、大枣),集益肺、养心、健脾、和肝、补肾于一方,用于治疗五脏虚损疾病,可达到补益气血、调和阴阳之目的。
专病论治有良效
方和谦擅治多种疑难杂症,尤对呼吸、消化及心脑疾病有独到之处。如治疗咳嗽发热者用桑叶、桑白皮、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荆芥、白前、牛蒡子;肺气失宣者用苏叶、苏梗、杏仁、炙杷叶、前胡、桔梗、陈皮、茯苓、法半夏、炙甘草、炙桑皮、荆芥、白前、炙紫菀、炙百部、麦冬、薄荷。哮喘属虚者用淡干姜、茯苓、桂枝、炒白术、北细辛、五味子、炙甘草、法半夏、炒苏子、党参、麦冬、炙紫菀、白前;表虚者用炒苏子、陈皮、法半夏、炙甘草、北细辛、前胡、桔梗、桂枝、厚朴、干姜、太子参、百合、麦冬、五味子。咳血肺热伤络者用太子参、麦冬、生熟地、百合、川贝母、桔梗、炙甘草、白芍、北沙参、玉竹、炙紫菀、知母、南藕节、炙杷叶;肺燥阴伤者用百合、生地黄、玄参、川贝母、甘草、桔梗、麦冬、白芍、当归、仙鹤草、藕节、杏仁、炙紫菀、芦根。黄疸者用茵陈、郁金、黄柏、土茯苓、泽泻、车前子、连翘、枳壳、赤小豆、焦三仙;胁痛者用柴胡、黄芩、郁金、半夏、枳实、大黄、白芍、茵陈、川楝子、大豆卷、连翘、生姜;眩晕者用天麻、钩籐、石决明、怀牛膝、生杜仲、夜交籐、石斛、茯苓、泽泻、丹皮、玉竹、白菊花、薄荷;或钩籐、薄荷、竹茹、麦冬、羚羊角粉、茯苓、枸杞子、生稻芽、百合等。
另外,胃痛虚实夹杂者用香砂六君子汤,肝胃不和者用和肝汤化裁;痞满者用温胆汤化裁;泄泻脾虚者用参苓白术散,肝脾不和者用痛泻要方,厥阴下痢者用白头翁汤等;腹痛少腹久痛者用和肝汤加台乌药、熟地,右下腹痛者用逍遥散鸡血籐、台乌药等。心悸者用生脉散、桂枝甘草汤合麦味地黄汤;心痛者用和肝汤加瓜蒌、半夏、郁金、陈皮等。中风者舒通经络用大秦艽汤、小续命汤、独活寄生汤,活血行痹用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息风化痰用镇肝熄风汤、建瓴汤、天麻钩籐汤,滋补扶正用地黄饮子、六味地黄汤、天王补心丹等。以上均据证选方用药,灵活加减化裁,故而疗效显著。
和调升降保胃气
方和谦善用和解法,以调和脏腑气血,平衡阴阳水火,以及寒热虚实、气机升降出入,达到扶正祛邪目的。代表方剂有为小柴胡汤,还有调和肠胃的五泻心汤,和调肝脾的四逆散、逍遥散。常用于调其疏泄失常所致的肝胆或肝脾不和之证,如慢性肝炎、胆囊炎、更年期综合征等。他自创的和肝汤就是从逍遥散化裁而来,药用当归、白芍、党参、茯苓、白术、柴胡、香附、薄荷、苏梗、大枣,此方和中有补,补中有疏,体用结合,补泻得当,用于治疗肝脾气血失和所致的各种疾病,如肝胆病、脾胃病、妇人脏躁等。可视证加减,肝炎加茵陈、黄芩、栀子、虎杖、五味子;胆石症、胆囊炎加郁金、鸡内金、枳壳、川楝子;慢性胃炎加陈皮、半夏曲、砂仁、蔻仁、炒谷麦芽;更年期综合征加郁金、百合、麦冬、浮小麦;乳腺增生加大瓜蒌、青橘叶、蒲公英等,验之临床,疗效颇佳。
方和谦在临证时,首先判断胃气之有无,治疗时注意顾护胃气,对体壮者祛邪即是保护胃气,虚弱者不忘胃气为本。选药属中气虚弱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大枣以补之,佐神曲、陈皮之补而不滞;中焦虚寒用干姜温中,佐山药、玉竹、石斛以防刚躁之性;湿盛者用薏苡仁、茯苓、苍术以燥之;中脘气滞用佛手、香橼、陈皮理气不伤阴;胃阴虚有热用沙参、石斛、知母清之,胃燥者用玄参、麦冬、玉竹润之。方和谦还注意用药剂量少、药味少、少用苦寒,常加入陈皮、木香防其碍胃,加入炒谷芽、生稻芽、焦神曲等以助运化。
运用方药具匠心
方和谦在运用方药中,坚持辨证合理,用药少而力专,主张一病一方。方和谦很少用贵重药品,力求简、便、廉地解决问题。选择方剂方面,如补中益气汤为治气虚清阳下陷之方,其中黄芪可用至15~20克,而升麻、柴胡最多不超过3克;四君子汤为治气虚的基本方,可加味组成很多方剂应用,扩大了治疗范围;止嗽散治外感后久咳,常加苏梗、薄荷、炙桑皮,肺热加芦根、炙杷叶、连翘,痰湿加茯苓、半夏、苏子、杏仁、白芥子,阴虚加北沙参、麦冬、百合;六味地黄汤加荆芥穗、南藕节、车前子配伍治尿路感染所致血尿,效果良好。
运用药物方面,如治咳常用麻黄、清半夏、紫菀、白前、百部、诃子、杏仁、苏叶、陈皮、前胡、贝母、苦桔梗、芦根、桑白皮、白果等;按性能分,宣肺有麻黄、荆芥、苏叶、桑叶、牛蒡子、桔梗,肃肺有桑白皮、苏子、莱菔子、葶苈子、枇杷叶、杏仁、厚朴等。止血药喜用炭类,温经用炮姜炭、侧柏炭、艾叶炭、伏龙肝,清热用地榆炭、川军炭、黄柏炭、藕节炭,化瘀用血余炭、蒲黄炭,升阳走表用白及炭、锻龙牡等。此外对于生炙甘草、生炙麻黄、荆芥、丹参、紫草、姜类等,也运用巧妙,独具匠心。
总之,方和谦学验俱丰,桃李众多,对中医药事业贡献很大。本文仅从用药配伍方面予以简述,希望后学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48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