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医案

道医 2023-06-24 18:56:00

【原文】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68)

【组成】

白芍10g 炙甘草10g 附子6g

【煎服】

水浸30分,煎30分,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

发汗后,表证已解,汗出不止反恶寒者。

【禁忌证】

1.发热、脉浮者,忌之。

2.喜冷、思饮者,忌之。

【类方】

桂枝加附子汤:同可治恶寒汗出。不同者,桂枝加附子汤证为表证未解阳气已虚;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系表证已解而阴阳两虚。

【运用】

1.治疮家发汗而成痉者。(《张氏医通》)

2.凡下部之冷,专冷于腰以下者,宜苓姜术甘汤。专冷于脚者,宜此方。(《皇汉医学.方函口诀》)

3.腰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关节强直症等。(《伤寒论今释.汤本求真》)

【浅议】

此温阳敛阴之方,临床使用以汗出恶寒,挛急疼痛,脉象微数为目标。

汗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汗法不当,不仅阳气受损,阴液亦必然耗伤。阳气虚损不能温煦肌肤、鼓动血脉,故而恶寒、脉微;阴液耗伤则难以濡养筋肉,充盈血脉,故见挛急、脉来细数;阴阳两虚则恶寒、挛急,脉象微细数俱有之。若汗后恶寒,后背啬啬而冷,喜厚衣重被,短气懒言,手足不温,口干思饮,为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也。若汗出淋漓或冷汗如珠,且恶寒明显,四肢厥冷,脉微细迟者,此阳虚阴盛,急需回阳救逆,非本方之所治也。

《陈逊斋医学笔记》谓此方“对腰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关节强直等有良效”。诚如所述,不论横纹肌、平滑肌痉挛,引起腰腿痛、脘腹痛,抑或头痛、关节痛、足跟痛,临床只要见畏寒,手足不温,脉微细,便可投本方以治。

进修医师小徐曰:“依照条文原意,临床运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机会甚少,故从未用过此方。”余问会用芍药甘草汤?“然。”余曰:以方测证,芍药甘草汤证加阳虚,或寒中,即为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岂有会用芍药甘草汤而不会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之理?汗之与否,不必强之,凡畏寒者,舌淡者,脉微细者,用之无误也。

【芍药甘草附子汤医案】 

1.自汗

许某,女,65岁,住城内周家巷。暑天大热,饮冷过多,病头痛发热(体温39℃)。自服A.P.C4片,致大汗淋漓,热虽解,而汗出不止,神疲乏力。因循20余日始予就诊。

患者面色萎黄,倦怠头晕,汗出如泉,拭之复涌。身不热,体不痛,畏寒唇冷,手足不温。胃纳呆钝,口渴欲饮,二便如常。舌淡红润,脉沉细略数。

综观全症,既非太阳中风证,亦非太阳少阴两感证,有似太阳病遂漏不止之桂枝加附子汤证,其实亦非。乃汗多伤阴,阴损及阳之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也。拟:

白芍10g 附子10g 炙甘草10g

一剂减,二剂愈。

按:发热、汗出、恶风、脉象浮缓,为太阳病中风、营卫不和也;太阳少阴两感证,以脉微细,但欲寐,无汗恶寒为主症,绝无汗出不止,口渴思饮;桂枝加附子汤证,为太阳病,过汗后,遂漏不止,表邪未解而阳气已伤。三证异于本证者,皆有表邪也。本案为过汗后表邪已解,阳气不固、津液大伤之阴阳两虚证。故遵“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之旨,用之果验。

2. 牙龈肿痛

陈某,30岁。产后伤寒刚愈,外出复感。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西医无先表后里之治则,故不予表散,仅针对便秘一症投硫酸镁泻下,药后发热得退。未几,上下牙龈肿痛、口渴思冷。视其舌,色淡少苔,诊其脉,沉细略数。

脉证分析:产后脉细略数,系少阴不足;牙龈肿痛,口渴思冷为阳明有余,治宜滋肾阴,泻阳明。拟甘露饮加减之:

生地30g 熟地15g 天冬15g 麦冬15g 黄芩10g 石斛15g 杷叶10g 石膏30g 二剂,每日一剂。

二诊:叙称药后发热面赤,烦躁难寐,服药四次,症状一次胜似一次。视其倦怠神疲,面色萎黄,齿龈表面色泽淡红,虽肿不焮,亦无脓血。舌质淡白滑嫩,右侧苔白微腻。闻其声音低微,寡言懒语。询知微恶寒,不发热,但欲寐,头脑空痛,夜间汗出。龈虽肿痛,若含漱热水痛可暂缓。口不苦,亦不渴,切得脉象沉细。

审证察脉,此阴阳两虚证也。前者少阴不足,阳明有余,显属错误诊断。盖产后气血两亏,复又泻下伤阴,阴损及阳, 阳不卫外而恶寒,阴不内荣而龈肿。治宜补正扶元,阴阳兼顾。拟小剂芍药甘草附子汤,以投石问路:

附子6g 白芍6g 炙甘草4.5g 1剂

三诊:服后一时许,甚感恶心,欲吐不得,烦躁不安,片刻即安,龈痛略减,知药已中病。原方加量:

附子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剂

四诊:牙龈肿痛大减,恶寒头痛亦轻,口不干苦,脉较前有力。更增其量:

附子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剂

五诊:肿痛全消,诸症均失,惟倦怠神疲,拟归脾汤加附子白芍善后。

按:产后气血两虚,复经误下,致阴阳两伤,本应阴阳双补,而惑于牙龈肿痛、口渴思冷而滋阴清热,以致阳气更虚,出现面赤心烦等虚阳上浮证象。而后根据症状,及误投寒凉之教训予以补阳益阴。先小剂试之,药后呕恶烦躁,乃阴阳相乖,格拒不纳;继而安卧无恙,为阴阳交泰,已复平秘。遂倍剂而收功。王冰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此之谓也。

——本段摘自《经方躬行录》

2020-4-8条文讲解

一、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1、? 经方是有病则病受之,无病人受之。误治对人的损伤大

2、? 误治结果:津液、元气受损(治病也是补津液、元气)

3、? 受损后虚冷到发抖,能量太缺,就会脉微细,到三阴了

4、? 内外俱虚:肠胃虚,发汗表面元气虚

5、? 治疗思路:阴阳两虚,先救阳再救阴

1>? ?复阳:甘草干姜汤;甘草是缓药,让干姜的药性缓慢,如果要加速加附子;暖胃走肺;加附子的四逆汤走四肢

2>? ?复阴:芍药甘草汤

二、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1、? 症状:太阳病用汗法后,太阳表证仍在,很怕冷,人很虚

2、? 芍药养阴,附子回阳

3、? 临床认为在阴阳两虚时,该方药性太猛

4、? 思考的是药性强弱的问题,手脚的冰冷程度,是否口渴,有没有身体僵硬,抽筋?开什么方?

5、? 感冒打退烧针、打点滴都会让阳气冷掉,让邪气内陷,所谓误治

三、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修补卫气的药)

1、? 误治后,邪气内陷

2、? 白天烦躁得不得了,晚上安静

3、? 不呕不渴:口渴是阳明的特征,想吐标识少阳;

4、? 问诊需要使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区域

5、? 无表证:说明不在太阳病区块

6、? 以上排除三阳指标,说明病已下陷三阴

7、? 卫气白天在外,晚上收到营气内滋养

8、? 人会烦躁是因为正气摆脱不了邪气

9、? 白天烦,晚上安静的原因是,卫气白天上班,晚上休息,不打了就不烦了

10、? ? ? ? ? ? ? 这个方子是治疗邪气侵入卫气时会产生白天烦躁,夜而安静的症状

11、? ? ? ? ? ? ? 相反的,白天安静,夜而烦躁发疯的是女人经期邪气入血分(经期感冒),用小柴胡汤,热入血室

12、? ? ? ? ? ? ? 脉沉而微的两种情况:1)内陷少阴;2)卫气被打掉(误治),太阳被剥掉,剩少阴在下面顶住

13、? ? ? ? ? ? ? 发不了烧说明正气很弱

14、? ? ? ? ? ? ? 表阳虚:卫气里阳气不足,狂汗------桂枝加附子汤

15、? ? ? ? ? ? ? 新概念:太阳是得到很多不同层面的能量资源的一个区域

? ? ? ? ?桂枝系统的药是从太阴去支援太阳

? ? ? ? ?干姜2020-4-8条文讲解

一、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1、 经方是有病则病受之,无病人受之。误治对人的损伤大

2、 误治结果:津液、元气受损(治病也是补津液、元气)

3、 受损后虚冷到发抖,能量太缺,就会脉微细,到三阴了

4、 内外俱虚:肠胃虚,发汗表面元气虚

5、 治疗思路:阴阳两虚,先救阳再救阴

1> 复阳:甘草干姜汤;甘草是缓药,让干姜的药性缓慢,如果要加速加附子;暖胃走肺;加附子的四逆汤走四肢

2> 复阴:芍药甘草汤

二、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1、 症状:太阳病用汗法后,太阳表证仍在,很怕冷,人很虚

2、 芍药养阴,附子回阳

3、 临床认为在阴阳两虚时,该方药性太猛

4、 思考的是药性强弱的问题,手脚的冰冷程度,是否口渴,有没有身体僵硬,抽筋?开什么方?

5、 感冒打退烧针、打点滴都会让阳气冷掉,让邪气内陷,所谓误治

三、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修补卫气的药)

1、 误治后,邪气内陷

2、 白天烦躁得不得了,晚上安静

3、 不呕不渴:口渴是阳明的特征,想吐标识少阳;

4、 问诊需要使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区域

5、 无表证:说明不在太阳病区块

6、 以上排除三阳指标,说明病已下陷三阴

7、 卫气白天在外,晚上收到营气内滋养

8、 人会烦躁是因为正气摆脱不了邪气

9、 白天烦,晚上安静的原因是,卫气白天上班,晚上休息,不打了就不烦了

10、 这个方子是治疗邪气侵入卫气时会产生白天烦躁,夜而安静的症状

11、 相反的,白天安静,夜而烦躁发疯的是女人经期邪气入血分(经期感冒),用小柴胡汤,热入血室

12、 脉沉而微的两种情况:1)内陷少阴;2)卫气被打掉(误治),太阳被剥掉,剩少阴在下面顶住

13、 发不了烧说明正气很弱

14、 表阳虚:卫气里阳气不足,狂汗------桂枝加附子汤

15、 新概念:太阳是得到很多不同层面的能量资源的一个区域

桂枝系统的药是从太阴去支援太阳

干姜附子汤是从少阴去支持太阳

16、 脉沉微与脉沉迟的区别

17、 干姜附子汤是四逆汤抽掉甘草,没有甘草做中轴,附子是较属肾药,抽掉甘草后,药性很猛,从少阴冲到太阳,快速填补太阳表面卫气

18、 课后的功课:烦躁的分辩:区分白虎汤、四逆汤、大青龙汤、吴茱萸汤

喘的分辨: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四期22页)

19、 荸齐+鳖甲破子宫肌瘤

四、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1、 发汗后身疼痛,是因为津液损耗,人体气要流动需要足够水气

2、 脉沉迟,是因为出汗后伤到血分的津液,卫分津液由血分供应,血分津液同用脾胃供应,卫分向脾胃求救时脉沉迟,属太阴病脉像

3、 功课:身疼痛的方子:麻黄汤、真武汤、附子汤、当归四逆汤

4、 临床:经期身疼痛,脉沉迟可用桂枝新加汤或附子汤;经期身疼痛,脉沉迟、手脚冰冷用附子汤;经期嘴唇干燥,手心发热用温经汤

5、 这个症状最需要做的事是:营分把津液补到卫分

步骤:

1) 用桂枝汤从营分开到卫分

2) 人参补津液

3) 去芍药:芍药是收的药,桂枝汤冲力因为人参的重量,生姜的分消,不需要芍药收摄,直接补卫分津液

加芍药:适用月经后或产后身疼痛,脉沉迟的情况,偏向于血虚,荣血没有足够津液,所以加芍药养血

6、 相反症状:血分水太多的情况,眩晕,坐着看天花板在转,用泽泻汤

总结:经过JT的讲解再重看条文,我还是会有为什么JT能从看似简单的条文中看到这么多东西的疑问,发现我缺少了研究的精神,没有问为什么?接下来还是要在这块多花时间往深里学

伤寒论条文27-29讲解总结

【7.29】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大下之后,复发汗”,这样的症状可能是误治的情况了,因为我们感冒都是从表面到里面,那通常他这个状况可能是下之后发现没好,然后才发现自己错了,然后才又再发汗。这样的过程会让病人的损伤变得很大,因为中药,尤其伤寒的方子,很多方都是有病治病,有病则病受之,那无病呢,则人受之,所以如果是在误治的过程里面人体受的损伤面是比较大的。那他就是说当你又用了下法,又用了汗法,那身体呢不但有这个津液的损伤,而且你的身体经过这种莫名其妙的搬运的过程,就是本来不应该打这里而打这里,又打那里,把身体搞得乱七八糟。那这样子这个人一定会不但是津液受损,而且他的元气也会受损,那津液跟元气都受损。“其人必振寒”,就这个人哪一定会虚冷到要觉得要发抖的感觉,然后“脉微细”,脉会好虚,细细的都快把不出来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就是之所以会变得这么差,是因为他的里外都已经被弄虚了。因为如果你是不适当的下法的话,那你的肠胃,什么都会被打得很虚,然后再发汗的话,表面的元气又会虚一次,所以这样的情况,这个人的能量太不够了,所以他的脉就会很细很弱。
? ? ? 这种情况用甘草干姜汤复其阳,再用芍药甘草汤复其阴的这个状况,就当他的阴阳都弄得很虚的时候,张仲景提出来先救阳再救阴的这个原则,就是之所以经方派到后来会变成火神派,就是这个先救阳的原则是不是存在的。甘草干姜汤这么温和的方,他就说你要喝下去以后过了十二个钟头人才会慢慢暖回来,也就是阴阳两虚的人,你要救阳你也不能够一下用太猛的阳药,因为如果你用得太猛了,他的阴一下子被你烧干了,这个人就毁掉了。

【7.39】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 ?他是说发了汗之后,这个人还没好,然后很怕冷,他说就是因为这个人太虚了,所以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当然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好处是它又有芍药,又有附子,所以芍药也能养阴,附子也能回复阳气。可是历代医家在处理这条的时候,也有人提出来说,在阴阳两虚的时候,芍药附子甘草汤都还是有可能太猛,所以说不定要有更温和的调理方式存在。

【7.3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干姜一两(炮)? 附子一枚(破八片,炮)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这条也是不当的治疗后的症状。先排除症状,排除小青龙汤症,白虎汤症。最后还是回到干姜附子汤。

【7.3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 ?这一条从太阴去救太阳。那31条讲的是“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这个病证是很简单,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要辨这个证,那还真的是整本《伤寒论》要很熟才行。就是发过汗以后,那这个人因为发汗所以身体的津液会有一点损耗,然后“身疼痛”,那我们如果是读《伤寒论》的人就会想到身疼痛啊,麻黄汤也会身疼痛,真武汤也有可能身疼痛,附子汤也会身疼痛,当归四逆汤也会身疼痛,还有一大堆汤都会身疼痛,那这主证还能用吗?如果是背上发冷,还是用附子汤。

辩证归经太重要了,稍微不对症,治疗就会去到另一个方向了。

伤寒论 芍药甘草附子汤解读

伤寒论 芍药甘草附子汤解读

发汗病不解,当用药养阴敛藏

在《伤寒论》中,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在《伤寒论》那个大环境下,伤寒病估计要占很大一部分。治疗伤寒病,多用助阳发汗之法,或者也叫温阳发汗之法。

因为伤寒之后,人体遇寒,气机冷缩,毛孔关闭,人体之气不能外出。当此之时,适用温阳发汗之法。这种问题就是人体冻着了,体内阳气不足,人体上升发散的力量不足,肃降收藏的力量偏强,抗不住外界的风寒,气机憋在体内,不能外出了。阳气不能外出,体表阳气不足,不能温煦肌表,所以会有恶寒。阳气郁闭在体内,所以会有发烧。不但是气不能外出了,水也不能外出了,应该通过皮肤外出的都出不去了。

因为阳气主升散,阴气主降藏。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阳虚阴盛。所以此时,要助阳,恢复人体升散的功能。温阳发汗,就是助人体阳气,在体内加把火,把毛孔腠理冲开,恢复皮肤的通透性。这样体内郁积的水气也会排出来,表现为发汗。正常情况下,发汗解表,病就应该好了,发烧和恶寒都应该消失了。可是凡事都有例外,这一条就是发汗后病没有好。不但没好,反而感觉到怕风怕冷,更严重了。

注意一下,这里是发汗后,病没好,反而感觉到恶寒。发汗后,人体阴阳二气都外出了。阳就是阳气,阴呢?就是津液外出为汗。阴阳二气都外出了,但是病没有好,肯定是用错药了,或者是用过头了。那为什么反而恶寒呢?因为发汗后,阴阳二气外出,导致体内阴阳二气都虚了。体内没有阳气了,阳气都因为发汗散失了,体表自然也没有阳气来温煦,当然会恶寒。所以条文中讲,虚故也,什么虚?注解中讲荣卫俱虚,实际上就是阴阳二气俱虚。这一点不用解释了吧。

所以此时的恶寒,不是伤寒表证。表证的话,发汗后早就应该好了。现在没有好,反而加重了。这就不是表证,这是里虚,是体内阴阳二气俱虚。为什么虚呢?发汗发的了,腠理毛孔大开,阴阳二气都跑出去了,内部阴阳二气都不足了。应该怎么治呢?赶紧关上毛孔。芍药甘草汤就是酸甘化阴,收敛肃降。一收敛,毛孔就关闭了。这个就像是寒冬腊月,门窗大开肯定是受不了的,一定要把门窗关起来,室内才能暖和点。

毛孔关闭后,体内的阴阳二气就不再外出了,在体内积累,慢慢充足了,就能好转。附子温阳,加入芍药甘草汤中,可以迅速填补体内的阳气,并且收敛住阳气,不让阳气耗散。这个方子,相当于关上门窗,在室内再烤把火。这样体内阳气充足了,恶寒这种表现就会消失了。

所以,这里,恶寒的原因就是人体的收敛收藏的力量不足,也就是真阴不足。用芍药甘草附子汤,目的就是养阴以存阳。

以前,遇到过一个病人,是个小孩,发烧老不退,吃了不少发汗药,病一直不好。当时也是颇感费解,咨询一老师后,给孩子用了一粒桂附地黄丸,浓缩丸小丸。结果孩子吃下后,很快汗出热退,诸证悉愈。此处,用桂附地黄丸,与芍药甘草附子汤,可以说是孰途而同归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47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