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文,组成,方歌方解与临床运用医案

道医 2023-06-24 17:43:36

【原文】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五篇)

【组成】

桂枝12g 白芍10g 甘草6g 麻黄6g 白术15g 知母12g 防风12g 附子10g 生姜15g

【方歌】

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生姜与麻黄,白术防风炮附子,寒热错杂此方良。

【煎服方法】

水浸20分,煎30分,约取汁600毫升,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加减】

1. 风盛者,倍麻黄。

2. 寒盛者,倍附子或改为川乌。

3.湿盛者,倍白术。

4.化热明显者,加忍冬藤。

5.痛甚者,加全虫、蜈蚣。

【类方】

1. 乌头汤:同可治历节。不同者,乌头汤证以寒湿为主,有关节剧痛,不得屈伸,痛处发凉,天冷益痛之特点;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以风湿为主,关节肿大疼痛,痛处红肿灼热为主要表现。

2.黄芪桂枝五物汤:同可治肢节疼痛。不同者,黄芪桂枝五物汤证属气血虚弱,寒邪为患,以痛处麻痹不仁,日轻夜剧为特点。

3. 白虎加桂枝汤:同可治骨节疼痛。所异者,白虎加桂枝汤证,身不寒、但热,表现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运用】

1. 急性风湿性、脓毒性、淋菌性、梅毒性关节炎。(《金匮要略今释》)

2. 风寒湿痹。关节肿痛,时发寒热,脉沉紧,舌苔白润。(《治验回忆录》)

3.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身热,关节肿痛畸形,舌红苔黄腻。(《浙江中医杂志》1980;2:54)

4.合桂枝茯苓丸治脉管炎。(《经方传真》)

5.坐骨神经痛。伴舌红,脉沉细。(《湖北中医杂志》1989;4:18)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解】 

此温阳清热,祛风除湿,治历节痛风之方也,临床使用以关节肿痛,遇冷则甚,痛处灼热为目标。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明确指出三邪合而成痹,非一邪可成也。一般以痛位游走不定,行速善变像风者为行痹;疼痛剧烈,痛位固定,喜热畏寒者为痛痹;肢体、关节沉重疼痛,肌肤麻木不仁,属重浊黏滞之湿邪所致者为着痹。本方所治之痹,为风寒湿邪,久羁不愈,蕴郁化热,即《类证治裁》“初因风寒湿邪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之证也。临床表现虚怯瘦弱,身体尪羸,头眩短气,诸肢节疼痛,指、腕关节肿痛变形,或肘膝关节如梭状,肿痛处发红、发热者也。

条文之“身体尪羸,脚肿如脱”似今之类风湿性关节炎。初多痛于指关节,渐发展至腕、踝、肘、膝等关节,以晨僵一小时左右为特点。因病久不愈,骨质受损,弯曲变形,屈伸不利,呻吟床褥,痛苦不堪。至后,筋骨挛缩,肢体变小、致残。病至此,治愈无望,惟能缓减其痛,不再发展,便可谓上工矣。临床观察,多数患者夙有痹证,小产、产后、大病后,气血亏损,邪气乘虚而发,既表现有风寒湿痹之象,复有痛处发热,口苦,舌红,脉数之状。因其病在肝肾,邪伏筋骨、络脉,非一汗可解、旦夕可效之肌腠病也。以其筋骨挛缩,余乡人谓之“气传筋”,证之临床,多有惊气之精神创伤,故治疗时据症伍以舒肝、平惊之品。其病渐来,亦以渐去,故须守方百日左右。方中麻黄,《本经》谓能破癥瘕积聚,配桂枝、防风、生姜发散风寒,附子、苍术温阳祛湿,白芍舒筋解急,逐痹止痛;知母、甘草清热滋阴,热甚者加忍冬藤清热通络,痛剧者可加全虫、蜈蚣等虫类药搜风通络。善后之治须从补益肝肾着手,以肝主筋、肾主骨,方如归芍地黄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医案】

1.强直性脊柱炎

林某,男,31岁。2007年2月1日初诊。腰髋疼痛二年余,一般不剧,故未寻医,仅久走显痛,痛时买布络芬片服之。近两月腰脊强痛,寅卯时必然痛醒,一二时强痛始缓。低头、弯腰痛剧,活动不利。畏寒肢冷,遇寒益痛。胃纳可,口干苦,思饮、欲冷,大便日一行。望其腰背肤色如常,脊不驼。舌边尖红,苔白腻。按摸腰脊,不痛、不肿。诊其脉,沉弦细。因其兄亦病强脊,遂令作相关检查:X线摄片显示骶髂关节改变;人类白细胞抗原试验:(+)。

腰髋疼痛二年,风寒湿邪久羁,沉伏筋骨,邪漫太阳。口干口苦,思饮思冷者,为邪已化热。治当风、寒、湿、热并祛,待邪去大半,再补益肝肾。拟:

桂枝12g 白芍10g 知母10g 麻黄6g 白术15g 防风10g 附子10g 甘草6g 约生姜10片

二诊:上方服过十剂,强痛明显减轻,可睡至辰。低头、弯腰仍痛,嘱守方续服。

2008年元月31日,彼从成都回琼,云上方约服三十余剂,疼痛完全消失,遂停药。令做人类白细胞抗原试验,仍呈阳性。为防复发,嘱制丸药,长期服之。

熟地240g 山药120g 山萸肉120g 茯苓100g 白术120g 桂枝100g 附子100g 当归150g 白芍100g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丸重10g,早晚各一丸。

2.关节肿痛 

郭某,男,30岁。全身关节疼痛四年余,着凉或变天明显加剧,且变天前即有预感。服保泰松、辛可芬片尚可下田耕耘。七日前田间遭淋,当晚疼痛倍增,举步维艰,竟致睡卧床笫。

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摸之灼热,以肘、腕、膝、踝明显。胃纳尚可,口干思饮,大、小便正常。观其关节肿大,皮色微红。舌质红,苔白腻。诊得脉象弦缓。

脉证观之,此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也。盖风、寒、湿邪侵袭,留滞关节,阳气不能宣达,故而关节疼痛,遇寒益甚;外邪郁久化热,是以红肿灼热,屈伸不利。拟:

桂枝10g 赤芍15g 知母15g 麻黄10g 苍术18g 附子10g 甘草6g 防风10g 薏苡仁15g 忍冬藤30g 三剂

二诊:肿痛明显减轻,可下床活动。

守方五剂。

三诊:灼热肿痛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因汗出较多,减麻黄,加黄芪15g,续服五剂。

延伸阅读: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初探

针刀配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肩周炎120例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产后痹45例

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临床观察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也叫毛知母,中药名,多年生草本植物,那么知母的功效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知母的功效 1、止渴除烦

知母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对口渴、饮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2、清热泻火

主治温热病,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

3、清肺化痰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4、滋阴补肾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5、通便润燥

治疗因阴虚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

知母的药用价值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1、治伤寒邪热内盛,齿牙干燥,烦渴引饮,目昧唇焦:知母五钱,石膏三钱,麦门冬二钱,甘草一钱,人参八钱。水煎服。(《伤寒蕴要》)

2、治温疟壮热,不能食:知母、鳖甲(炙),地骨皮各三两,常山二两,竹叶(切)一升,石膏四两(碎)。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猪肉、苋菜、生葱、生菜。(《延年方》知母鳖甲汤)

3、治消渴: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葛根钱半,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

4、治气虚劳伤,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动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烦热,下午身凉气爽,脉数有热者:知母三钱,黄柏三钱,人参二钱,麦冬五钱,广皮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

5、治肺劳实热,面目苦肿,咳嗽喘急,烦热颊赤,骨节多痛,乍寒乍热:知母、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苈(略炒)、半夏(汤泡七次)、秦艽(去芦)、橘红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二母汤)

6、治肺家受燥,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7、治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乱,小腹胀急,闷痛,大渴喘乏:知母、芍药、麦门冬、柴胡、泽泻各1g,石膏45g,黄芩、甘草15g,竹叶3-7片,姜,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圣济总录》八味知母汤)

8、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于肺经咳嗽宜服,如伤风痰喘,却以寻常伤风药治之:知母、贝母、茯苓、人参各15g,桃仁、杏仁各0.3g。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如觉腹痛,并服之,立有神效。(《得效方》二母散)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

用法: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功效: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

知母的副作用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1、《别录》:多服令人泄。

2、《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3、《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4、《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知母附方记载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5、《本草通玄》: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为肾经本药。兼能清肺者,为其肃清龙雷,勿使僭上,则手太阴无销烁之虞也。泻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烦蒸,凡止咳安胎,莫非清火之用。多服令人泄泻,亦令人减食,此惟实火燔灼者,方可暂用。若施之于虚损之人,如水益深矣。盖苦寒之味,行天地肃杀之令,非长养万物者也。

桂枝芍药汤简介

目录1拼音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桂枝芍药汤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2.5摘录 3《保命集》卷中:桂枝芍药汤 3.1处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3.5摘录 4《云岐子脉诀》:桂枝芍药汤 4.1处方4.2功能主治4.3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4.4摘录 5《种痘新书》卷四:桂枝芍药汤 5.1处方5.2功能主治5.3摘录 6《圣惠》卷八:桂枝芍药汤 6.1处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6.5摘录 7《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7.1方名7.2组成7.3功效7.4主治7.5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7.6制备方法 8《症因脉治》卷四 8.1方名8.2组成8.3功效8.4主治 9《重订通俗伤寒论》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 10《三因》卷四 10.1方名10.2组成10.3主治10.4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10.5加减 附:1古籍中的桂枝芍药汤 1拼音 guì zhī sháo yào tāng

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桂枝芍药汤

2.1处方

桂心15克 白芍药90克

2.2制法

上药哎咀。

2.3功能主治

治太阴伤风,自汗,咽干,胸腹满,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温,其脉弦大而缓者。

2.4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腹痛甚者,加大黄30克。

2.5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3《保命集》卷中:桂枝芍药汤

3.1处方

桂枝3钱,黄耆1两,知母1两,石膏1两,芍药1两。

3.2制法

上为粗末。

3.3功能主治

疟疾。太阳、阳明合病,阳盛阴虚,内实外虚,寒热大作,不论先后。

3.4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7钱至半两,水1盏半至1盏煎,温服清,迎发而服之。

3.5摘录

《保命集》卷中

4《云岐子脉诀》:桂枝芍药汤

4.1处方

桂1两,芍药半两,炙甘草半两。

4.2功能主治

太阴伤寒,主脉沉,客脉紧,沉紧相合,绕脐痛者。

4.3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两,加生姜、大枣煎服。

4.4摘录

《云岐子脉诀》

5《种痘新书》卷四:桂枝芍药汤

5.1处方

桂枝、赤芍、柴胡、防风、独活、羌活、川芎、当归、钩藤、牛蒡、白芷。

5.2功能主治

小儿痘疮,恐毒气留滞筋骨,不得尽宣于肌肉,而气血又不能活,故手足痛。

5.3摘录

《种痘新书》卷四

6《圣惠》卷八:桂枝芍药汤

6.1处方

桂枝1两,赤芍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6.2制法

上为粗散。

6.3功能主治

太阴病下之后,腹满时痛。

6.4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6.5摘录

《圣惠》卷八

7《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7.1方名

桂枝芍药汤

7.2组成

桂枝、白芍药、防风、黄耆(炙)、甘草各等分。

7.3功效

补脾胃。

7.4主治

脾胃虚弱,痘子初出,他处俱起而手足起迟,他处俱收而手足不收者。

7.5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加大枣2枚,水1盏半,煎7分,去滓温服。

7.6制备方法

上锉细。

8《症因脉治》卷四

8.1方名

桂枝芍药汤

8.2组成

桂枝、陈皮、甘草、生姜、白芍药。

8.3功效

散寒。

8.4主治

寒气腹痛,左关弦紧者。

9《重订通俗伤寒论》

9.1方名

桂枝芍药汤

9.2组成

桂枝1钱半,芍药1钱半,当归3钱,生姜2片,葱头3枚。

9.3主治

妊娠营血不足,寒袭经中,身疼无汗,发热恶寒,脉浮弱者。

10《三因》卷四

10.1方名

桂枝芍药汤

10.2组成

桂心半两,白芍药3两。

10.3主治

太阴伤风,自汗,咽干,胸腹满,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温,其脉弦大而缓者。

10.4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温服。

10.5加减

腹痛甚者,加大黄1两。

古籍中的桂枝芍药汤 《脉症治方》:[卷之四]医案 家遂用藿香正气散,加消导之药、一剂不效、又用桂枝芍药汤,加干姜乌梅川椒亦不效、请余视余因记丹溪心痛...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七十三证·腹满歌 满者。小承气汤主之。此一证当仔细辨之。)太阴桂枝芍药汤。大实大黄汤可治。(仲景云。太阳病。医反下之...

《伤寒括要》:[卷下]温疟 寒邪变为温疟)寒热往来。口苦胸满。(小柴胡加桂枝芍药汤烦渴用人参白虎汤)《伤寒括要》明李中梓公元1...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腹痛 片,枣二枚,水煎服。手足逆冷,加大附子二分。桂枝芍药汤治腹痛。桂枝炙甘草(各一钱)白芍药(酒炒,二...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腹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43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