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觉得自己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教你快速辨别,经常那个有病人说自己身体太虚了,这里也虚哪里也虚,全身都没劲儿。
中医是需要辨别一下,虚主要是气血阴阳。气虚呢?简单跟大家说就是气力不足,气属于功能,你在某些方面的功能不足,任何一方面中医都叫做气虚。血虚呢,跟气血而言呢,就是是由于血虚导致的功能不足,或者说功能还可以,但是血液的营养不足,会导致你容易功能不能够维持正常标准。所以说气虚跟血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是讲究功能,一个是讲究功能提供的原料。血虚呢?就是燃料,可以说就像油一样。阴虚呢?是一个概括。中医讲究的阴主要是水啊,津液,包括血都属于阴一大类。应该说阴虚包含的范围包含了血虚,阴虚比血虚的包含的范围要更广一些。阴虚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呢,就是这个阴虚则热啊,阴虚生虚热。
第四个就是阳虚了,阳虚跟气虚也是一个程度上的区别,阳虚跟气虚比较而言呢,就是阳虚更容易感觉怕冷,从功能上来讲,阳虚的功能丧失的更多一些啊,这个叫阳虚。下面来具体看一下这个阳虚的一些症状啊,比方说有些人平时比较怕冷啊,局部容易着凉,受凉就容易腹泻呀,或者说手脚特别凉啊,这个都属于中医阳虚的一个范畴,饮食喜欢这个温热呀,见不得一点凉的饮食啊,吃完就容易拉肚子。还有些人小便就是清肠无力啊,包括容易流清涕啊,或者咳嗽咳白痰啊这些。大便稀溏啊,完谷不化这种,中医都是辩为阳虚或者叫虚寒。
阴虚呢?我刚才说是由于阴液不足或者血或者津不足引起的一些变化。阴虚可以生内热,主要是低热,包括手足心热呀啊,午后潮热,包括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等,还有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的。治疗上就要滋阴为主。应该说阴虚呢,这个症状是比较明显的,超过了血虚。这个还有就是气虚啊,气虚感觉就是大家我刚才说的就是你的某一方面的功能的不足,就可以叫做气虚。体能不行啦,或者精神头不行了,就是容易疲倦啦,或者是消化能力也下降了,我们经常叫做脾气虚了,还有夜尿多了,我们叫肾气虚了。这个加上了一个脏腑的特点,所以说我刚才说气虚一定是在某个部位某个脏器功能不足,都叫做气虚。血虚的感觉这个特点呢主要是跟贫血有一些接近。
但是我们中医讲的这个血呀,也是一个濡养的功能,比方说你的面色正常应该是红润的,如果出现这个面色比较白或者萎黄,肯定是血不足了。当然还有口唇啊,舌体的颜色偏淡呢,形体的比较瘦弱呀。嗯,女性还容易出现月经量少,舌淡呢,这些情况都是血虚,中医有一句话叫做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也就是气血之间是完全不分的啊,血为气之母,也就是说血虚的气一定不足,气虚呢?不一定有血虚,但是血虚的一定会有气不足的表现。
好,今天关于这个气血阴阳中医这个四个虚症啊,跟大家简单做一个分享,有这一类病症呢,大家可以自己对照一下,但是大家也不要轻易的认定自己就是哪一方面虚。因为我们中医有一个叫虚实夹杂呀,还有我刚才说的气血啊,同时有不足的,或者是阴阳两虚这些,所以说在辩证的时候尽量咨询一下医生啊,不要自己随便去用这个补气补血的药,可能不对症呢,用着也没有什么效果,或者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反作用。
实火就是你体内火太大了,就是你的阳气过盛,但你阴气正常.所以有火,多为表证 .虚火是你的阴气不足,你的阴克不住阳,导致你的体内现阳气,所以也有火,多为里证 .虚火和实火的区别实际就是中医虚证和实证的区别。中医认为: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临床表现为: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物质之不足,均可以产生虚证,因此,在虚证中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以及脏腑诸虚的不同,很难全面概括。其证候分析是:虚证多见久病,其致病原因,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伤及阴阳。伤于阳者以阳气虚的表现为主,由于阳失温运与固摄的功能,故见阳虚诸症;伤于阴者以阴血虚的表现为主,由于阴不制阳,及失去其懦养滋润的作用,故见阴虚诸证。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临床表现为:由于致病邪气的性质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实证的表现亦极不一致。临床主要见有: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致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邪盛与正气抗争而发热,实邪扰心,或蒙蔽心神,故烦躁甚至神昏谵语;邪阻于肺,肺失宣降而胸闷,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实邪积于肠胃,则大便秘结,腹胀满痛拒按;邪正相争,搏击于血脉,故脉实有力,湿浊蒸腾,故舌苔多见厚腻。火有虚实之分。虚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等亏损的不同情况,从而导致阳气相对亢盛,虚火上升,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痛、颧红唇赤、心烦少寐、苔少、脉数、重按无力等。 胃火相对于虚火而言,是实火的一种。若胃火炽盛,可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口腔溃疡等,并可见易饥、便秘等症。肝火也是实火的一种,是指肝阳上亢的病理现象。由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所致,与情志激动过度也有一定关系。临床多见目赤、易怒、头痛、胁痛、口苦、脉弦数等症。肝木犯胃,则有胃痛或吐血等症,木火刑金,则有胸胁痛、咯血等症。因“火”有虚火、实火的区别,故降火法亦有不同。所谓降虚火,指用滋阴降火的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痛、咯血、颧红面赤、虚烦易怒、眩晕失眠、舌红口燥、脉细数等症。常用药物,如玄参、生地、丹皮等;成药有知柏地黄丸等;食疗则可用夏枯草30克、生地20克煲水鸭或猪瘦肉。而降实火时则用清泄降火等药物,以治疗肝火上升的目赤、头痛或胃火炽盛的齿痛、便秘等症。常用药物如龙胆草、黄芩、大黄、生石膏等。泻肝经实火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等;食疗可用狗干菜(或崩大碗)、绿豆煲鲫鱼。泻胃火炽盛的方剂有泻黄汤或调胃承气汤;食疗则可用豆腐、白眉豆、咸瘦肉煲白菜干。
我们日常养生 的目的,既要 保持身心 健康 快乐没有痛苦 ,还要 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平时的生活中,寒湿二气对我们的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的经典论著,寒是万病之源,因此不管是 养生 还是治病都要先除寒,湿是困扰身体阳气升发的拦路虎, 虚是机体功能衰退的表现 ,淤是导致经络不通、气血循环不畅,致使身体组织器官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咱们的身体常常因寒湿而导致虚弱,因虚弱又引起其他的病因,掌握普遍的疾病发生规律,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1、 什么是“虚” ?人的体质虚弱在中医里称作 体虚 ,而慢性疾病的虚弱就叫 虚证 。还进一步把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两虚(气阴、气血、阴阳)几种类型;如果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那么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等等。咱们中医是讲究平衡的,人体的气血充足阴阳平衡,那就是 健康 ;不足、不平衡就是虚弱,需要补养调理;多余的就是病邪,必须祛除,重新达到平衡,让身体恢复 健康 。
2、 寒由虚起 。虚证,表证容易向里传递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体寒属于偏阴性体质,一般体型适中或偏胖,但较虚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而少光华;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唇舌偏白偏淡,脉多迟缓,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欲偏弱。他们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表现为寒证。由于这种体质的阳气偏弱,长期发展,脏腑机能衰退,水湿内生,从而形成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水饮等病理体质。
3、 寒湿共患 。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外感寒湿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证候。湿寒多为脾虚导致,如果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便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人体内便会有湿寒之邪了。要解决湿寒之邪,需要祛湿温中。在饮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伤脾加重湿寒。
4、寒湿日久, 气滞血凝 。如果这个人长期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就可能导致突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天气骤冷或突感风寒的时候更容易发病或者加重,中医叫胸痹,实际就是平常所说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
5、风寒湿侵入人体,导致气血不畅,经脉失和,日久必然导致瘀血内结。 瘀 是指血积不行,一是血结不行为瘀;二是血行不畅为瘀;三是离经之血即为瘀。瘀血内结,妨碍气机,阻滞经脉。瘀血为有形之邪,留于体内,必然影响气机的调畅,阻滞经脉流通畅达,导致血行不畅。
6、寒邪凝滞,阳气不布, 气血瘀滞 ,则患肢酸胀疼痛;入夜阳气内闭,故疼痛加剧;气血瘀滞,肢末失养,则步履艰难,皮肤干燥发凉,肌肉萎缩;气血 瘀阻脉络 ,则趺阳脉搏动消失;气血瘀阻,则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舌暗红或有瘀斑。
7、长期的气血瘀阻可能诱发 肿瘤 ,肿瘤分良性和恶性两种。在古代医籍中一般结合其特点来命名,如甲状腺肿瘤叫“石瘿”,肝癌类叫“肝积”,乳腺类叫“乳岩”,肠癌类叫“肠蕈”,肺癌类叫“肺积”,食管癌类叫“噎膈”,此外还有胃癌称为反胃、呕吐,“积聚”指的是各种内脏在内的胸腹部肿块,“徵瘕”指的是下腹部及盆腔肿块,“石疽”指的是恶性淋巴瘤,“伏梁”指的是胰腺肿瘤,另外还有“舌菌”“翻花疮”“瘿瘤”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70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暴饮暴食的这两大危害你现在知道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