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筛去浮土,拣除枝梗,选用洁净的侧柏叶,因侧伯叶中含有容易燃烧的油脂,故炒的时间内要短些,每锅炒分钟,热度要低些。
2、如发生火星时,或是自然发生,均应及时喷水,动作要快,反复的操作,炒到颜色由青绿转为黑黄,带有光泽为度,然后扫出,倒在木槽之内,晾凉之后再由铁丝细筛一次,用手揉搓,粗枝拣除之,有未炒透者再炒,应当放在缸内焖凉,加入不闷,容易回性烧成灰。
3、三天之后入库时,检查有无杂质,如存在杂质,应簸净,侧柏炭的收得率,约为70%,碳化程度不高。
生侧柏叶和侧柏炭都是可以用的,但疗效上是有出入的,生侧柏叶则清凉破血,炒炭则止诸血,故非炭不为功,还是有道理的。
注意事项:炒时宜用微火,三天后在入库。
效用:清热止血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普济本事方》卷五方之槐花散 4.1槐花散的别名4.2处方4.3功效与主治4.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4.5方解4.6运用 4.6.1加减法4.6.2使用禁忌 4.7现代适应证 4.7.1痔疮出血或其他大便下血4.7.2结肠炎4.7.3肠癌便血 4.8槐花散的药理作用 4.8.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4.8.2对胃肠功能的影响4.8.3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4.8.4抗炎、抗氧化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9各家论述4.10歌诀4.11出处 5《普济方》卷三十八引《经验良方》之槐花散 5.1处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5.5出处 6方出《是斋百一选方》卷十四,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6.1处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6.5出处 7《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张涣方之槐花散 7.1处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7.5出处 8《疡科选粹》卷五方之槐花散 8.1处方8.2功能主治8.3槐花散的用法用量8.4出处 9《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之槐花散 9.1处方9.2功能主治9.3槐花散的用法用量9.4出处 10《奇效良方》卷六十方之槐花散 10.1槐花散的别名10.2处方10.3制法10.4功能主治10.5槐花散的用法用量10.6各家论述10.7出处 11《卫生总微》卷十一方之槐花散 11.1处方11.2制法11.3功能主治11.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11.5出处 12《鸡峰普济方》卷十七方之槐花散 12.1处方12.2制法12.3功能主治12.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12.5出处 13《医宗金鉴》卷四十方之槐花散 13.1方名13.2组成13.3主治13.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13.5加减13.6制备方法13.7出处 14《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方之槐花散 14.1方名14.2组成14.3主治14.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14.5制备方法14.6出处 15《增补万病回春》卷四方之槐花散 15.1方名15.2组成15.3主治15.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15.5制备方法15.6出处 16《洁古家珍》方之槐花散 16.1方名16.2组成16.3主治16.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16.5制备方法16.6出处 17《朱氏集验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17.1方名17.2组成17.3主治17.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17.5制备方法17.6出处 18《丹溪心法》卷二方之槐花散 18.1方名18.2槐花散的别名18.3组成18.4主治18.5槐花散的用法用量18.6出处 19《苏沈良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19.1方名19.2组成19.3功效19.4主治19.5槐花散的用法用量19.6制备方法19.7槐花散的临床应用19.8出处 20《良朋汇集》卷六方之槐花散 20.1方名20.2组成20.3主治20.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20.5制备方法20.6出处 21《医级》卷八方之槐花散 21.1方名21.2组成21.3主治21.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21.5制备方法21.6出处 22《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二方之槐花散 22.1方名22.2组成22.3主治22.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22.5出处 23《接骨入骱》方之槐花散 23.1方名23.2组成23.3主治23.4槐花散的用法用量23.5制备方法23.6出处 24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槐花散*槐花散药品说明书 1拼音 huái huā sǎn
2英文参考 huaihua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uaihua S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Floris Sophorae Powd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槐花散同名方剂约有二十首,其中《普济本事方》卷五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槐花(炒)12g、侧柏叶12g、荆芥穗6g、枳壳6g,具有凉血止血,清肠疏风之功效。主治肠风脏毒下血。本方为治疗热证便血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痔疮出血或其他大便出血属血热者;结肠炎、肠癌便血亦可应用。
4《普济本事方》卷五方之槐花散 槐花散有较强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且有显著地促凝止血作用,这对于痔疮及肠癌、结肠炎出血有一定对症治疗作用。但对于肠癌治疗应以化疗及手术治疗为宜,对于结肠炎应以现代医学的免疫疗法为主。单纯的槐花散能否治愈痔疮还应进一步探讨。[1]
槐花15克(炒),柏叶15克(烂杵,焙),荆芥穗15克,枳壳15克(去瓤,细切,麸炒黄)。
槐花(炒)12g、侧柏叶12g、荆芥穗6g、枳壳6g[3]
槐花(炒)12g、柏叶(杵焙)12g、荆芥穗6g、枳壳(麸炒)6g[4]
槐花散功能清肠止血,疏风行气[5]。治肠风下血,血色鲜红,或粪中带血[5]。
研为细末。每次6克,空腹服。
上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6g,空心食前服。
方中槐花苦寒,泻热清肠,凉血止血,是为君药。侧柏叶苦涩性寒,清热凉血,燥湿收敛,为治热证出血的要药,与槐花相合可加强凉血止血之功,为臣药。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黑能人血分,与上药相配,疏风理血;枳壳宽肠行气,使肠胃腑气下行,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疏风行气。药仅4味,配伍精当,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清疏于收涩之内,相反相成,颇具深义。[4]
槐花散主治因风热或湿热毒邪所致的便血证,治宜凉血止血、清肠疏风为法。方中槐花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侧柏叶助槐花凉血止血,炒荆芥穗疏风理血为臣。枳壳宽肠利气为佐。合用共奏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之功。[3]
方中槐花清湿热,凉血止血;侧柏叶凉血止血;荆芥穗理血疏风;枳壳行气以宣通大肠[5]。诸药合用,既凉血止血,又疏肠中风邪[5]。
槐花散为治疗热证便血的常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大便出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3]
4.6.1加减法 若大肠热盛,可加黄连、黄柏以清肠中湿热;下血量多,可加地榆、槐花以加强清热止血之功。[3]
4.6.2使用禁忌 由于方中药性寒凉,故只宜暂用,不宜久服。便血日久,属气虚或阴虚者,则不宜使用。[3]
4.7.1痔疮出血或其他大便下血 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即为内痔;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为外痔;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为混合痔。其病因机理主要如下:①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由直肠静脉窦、平滑肌、弹性组织、结缔组织组成的肛垫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则肛垫充血、下移形成痔;②静脉曲张学说则认为由于长期站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盆腔巨大肿瘤等使肛垫血液回流障碍,直肠静脉瘀血扩张形成痔;另外长期吃 *** 性食物使局部充血,肛周感染,营养不良均可使肛垫组织萎缩无力而诱发痔疮。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鲜血,当发生血栓、嵌顿时则有疼痛及排便困难等症状。[6]
4.7.2结肠炎 结肠炎目前统称为炎性肠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其病因机制可概括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可能由于抗原的持续 *** 或(和)免疫调节紊乱,免疫炎症反应表现为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发病的具体环节不同,最终导致的组织损害表现不同,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在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克罗恩病主要病变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到 *** 各段均可受累,呈节段性、跳跃性分布的慢性炎症和肉芽肿,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及发热。[6]
4.7.3肠癌便血 肠癌便血主要是指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及结肠癌两大类,主要是癌瘤表面破裂出血。大多数肠癌除饮食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由炎症性肠病(见上节)以及大肠息肉转化而来。也有报道胆囊切除术后,次级胆酸进入大肠也是重要发病因素。早期癌瘤尚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进展期则进入固有肌层,病理分型以腺癌居多,黏液癌、未分化癌次之。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的改变,及大便形状的变化,腹痛、腹部肿块、恶液质,时有便血。[6]
4.8.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槐花水浸剂(1:5)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星状奴卡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的抑制作用;除真菌外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其所含芸香苷及槲皮素对某些细菌也有抑制作用。臣药侧柏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乙型链球菌、炭疽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18000时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与异烟肼有协同作用,煎剂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佐药荆芥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次对炭疽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50%荆芥水煎剂对流感病毒A3有明显抑制作用。
4.8.2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君药槐花所含槲皮素能降低肠平滑肌张力,并有抗溃疡作用,槐花液还有轻泻作用。侧柏叶煎剂醇沉后部分对肠管有舒张作用。荆芥穗煎剂对十二指肠平滑肌有明显抑制作用。枳壳对胃肠平滑肌依机体的机能状态、药物浓度、物种不同而呈双相调节作用,既能兴奋之,又能抑制之,当胃肠平滑肌病理性功能亢进如胃肠痉挛、泄泻时,枳壳表现为抑制效应;当病理性功能低下如脱肛、疝气、肠梗阻、胃下垂、胃扩张时,枳壳表现为兴奋效应,使之收缩力增强,从而对病理状态的肠功能失调,以及各味中药对肠功能的作用进行有利调节,使肠功能恢复正常;同时枳壳还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具有抗胃溃疡作用。
4.8.3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槐花炒后具有显著的凝血作用;槐花中所含芸香苷及槲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强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弹性;同时槐花中含血球凝集素,对血球有凝集作用,槐花液以及所含芸香苷、槲皮苷均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槲皮素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循环,同时能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臣药侧柏叶煎剂醇沉后的部分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侧柏叶煎剂具有一定的促进血凝和止血作用,但经100~200℃烘烤后其止血作用更为显著。佐药荆芥油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代偿性增强,荆芥炭脂溶性提取物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可显著缩短动物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并能抑制纤溶活性,同时荆芥体内有抗肝素和强大的抗凝血酶作用。枳壳煎剂及所含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等均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泵功能;同时低浓度N甲基酪胺可显著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当血压下降时可升高血压,抗休克;同时枳壳所含橙皮苷和柚皮苷具有维生素P样活性,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
由此可见该方剂可从多个方面进行止血。
4.8.4抗炎、抗氧化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槐花对多种原因所致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对免疫性炎症同样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芸香苷和槲皮素,芸香苷抗炎机制众说不一。枳壳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佐药荆芥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抗炎强度与氨基比林相似,荆芥所含3辛醇、β蒎烯有一定抗炎作用;荆芥花中所含苯并呋喃基丙烯衍生物也有抗炎作用,苯并呋喃丙烯有强大的抑制3α类固醇脱氢酶作用,从而促使更多的氢化可的松生成而发挥抗炎作用;从荆芥中提取的橙皮苷有抑制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使脂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减少、LPO减少;同时荆芥穗50%甲醇提取物有较强的抗补体作用,荆芥油对肠道平滑肌慢反应物质的释放有抑制作用。
2.《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侧柏养阴燥湿,最清血分;槐花疏肝泻热,能凉大肠;荆芥散瘀搜风;枳壳宽肠利气。
5《普济方》卷三十八引《经验良方》之槐花散
6方出《是斋百一选方》卷十四,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7《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张涣方之槐花散
8《疡科选粹》卷五方之槐花散
9《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之槐花散
10《奇效良方》卷六十方之槐花散
11《卫生总微》卷十一方之槐花散
12《鸡峰普济方》卷十七方之槐花散
13《医宗金鉴》卷四十方之槐花散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4《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方之槐花散
15《增补万病回春》卷四方之槐花散
16《洁古家珍》方之槐花散
青皮、槐花、荆芥穗各等分。
水煎,空心热服。
17《朱氏集验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18《丹溪心法》卷二方之槐花散
苍术1两,厚朴1两,陈皮1两,当归1两,枳壳1两,槐花2两,甘草半两,乌梅半两。
槐花散治肠胃有湿,胀满下血[5]
水煎,空心服。
19《苏沈良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20《良朋汇集》卷六方之槐花散
21《医级》卷八方之槐花散
22《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二方之槐花散
23《接骨入骱》方之槐花散
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归肺、肝、大肠经。传统功效为凉血止血,袪痰止咳!但一般用作止血药,而且应是血热招致的各种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及崩漏等症!袪痰止咳一般少用!也可外用于脂溢性皮炎及脱发等症!药店里卖的应该是炒的为多,你可以在买时问一下,就清楚了!侧柏叶炒过后可以增强止血的功效,因为中医有“血见黑则止”的说法!实践证明,也不必然!
麸皮炒类药品炮制的目录包括
1、“蜜炙”类药品
炙麻黄 炙桂枝 炙甘草 炙升麻 炙白前
炙桔梗 炙款冬花 炙橘络 炙马兜铃 炙枇杷叶
炙桑叶 炙紫菀 炙山楂 炙苍术 炙党参
炙黄芪 炙当归 炙百合 炙冬瓜子 炙前胡
炙紫苏子 炙橘红 炙细辛 炙葶苈子 炙白槿皮
炙紫苏梗 炙罂粟壳 炙白薇 炙旋覆花 炙桑白皮
2、“清炒”类药品
牛蒡子 桑枝 川楝子 葶苈子 白蒺藜
椿根皮 谷芽 莱菔子 海螵蛸 桑螵蛸
常山 麦芽 紫苏子 苍耳子 蔓荆子
酸枣仁 桑叶 五灵脂 路路通 地鳖虫
白芥子 瓜蒌皮 瓜蒌子 槐花 山楂
刺猬皮 栀子 薏苡仁 王不留行 九香虫
车前子 草果仁
3、“麸皮炒”类药品
苍术 白术 枳实 枳壳 僵蚕
4、“醋炒”类药品
柴胡 香附 青皮 三棱 莪术
芫花 大戟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艾叶 玄胡 甘遂 狼毒 商陆
5、“炒炭”类药物
荆芥 地榆 侧柏叶 大蓟 小蓟
干姜 茜草 蒲黄 血余 山楂
乌梅 槐角 藕节 棕树
6、“酒炒”类药品
酒黄连 酒黄芩 酒当归 酒当归身 酒白芍
酒当归尾 酒赤芍 酒延胡索 酒栀子 酒大黄
7、“盐水炒”类药品
黄柏 知母 小茴香 橘核 炙泽泻
益智仁 沙苑子 怀牛膝 杜仲 补骨脂
续断 巴戟天 荔枝核 车前子
8、“砂炒”类药品
豹骨 狗骨 狗脊 穿山甲 骨碎补
牛角腮 脐带腮 鸡内金 水蛭 鹿筋
龟版 鳖甲 干蟾 猴骨 马钱子
9、“蛤粉炒”类药品
阿胶珠 线鱼胶 黄唇胶
10、“火锻”类药品
阳起石 瓦楞子 青礞石 金礞石 绿矾
自然铜 鱼脑石 人中白
本文是卫兰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chu/8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蒲黄(香蒲)炮制方法
下一篇: 大蓟小蓟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