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基础

中药特殊药物的特殊服用

绿色饮食在行动 2023-04-25 17:07:00

中药特殊药物的特殊服用

平常服用中药汤,基本都以不冷不热的温服为主,但解毒、止吐、清热类汤药可以冷服。另外解表类药宜趁热服下,可以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宜热服。

冲服也是一种常有的服药方式,像沉香、木香等贵重药物或芳香药,久煎影响药力,常采取冲服法,先将药物置入杯中,趁热将汤药冲入,温浸片刻再服。肉桂、藏红花等热水浸泡后即可服用,以免久煎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

还有以药汁送服的服用方式,这种服用法医生一般会特别要求。如以参汤送服至宝丹,姜汁送服二妙散、茯苓丸,清茶调服川芎茶调散,以醋调服失笑散,以酒送服固经丸、金铃子散,盐汤送服金锁固精丸、石斛夜光丸、大补阴丸、左归丸等。

这个方子的中药的吃法

两种办法你自个选, 望可以帮你
简单的就你的方子说。
1:龙骨 牡蛎 =矿物药要先煎20分钟左右。
2: 同时丹皮1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郁金12克,石菖蒲12克,远志筒12克,夜交藤15克 焦山栀10克 这几个放在药罐子泡10-20分钟。然后放在一起煎熬。用大火。
3:熬开了后在放入 川朴花6可,绿梅花6克.
4:在用小火熬10-20分钟。
复杂的你就自己看了!煎药器皿
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最好用沙锅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忌用铝铜铁锅。
用水
煎药时用水量一般为浸过药面高出2-3厘米左右,水太多,服用不便,可在煎好后再加热浓缩;水太少,不利于药物溶解。
煎前浸泡
为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先煎:适用于难溶于水的矿石、介壳类药,如磁石、牡蛎等;还有一些有毒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等,通过先煎使其成分充分煎出,或降低药物毒性。一般宜先煎30—6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一块煎煮。
后下:适宜于气味芳香,成分易挥发、破坏者,如薄荷、青蒿等。一般待其他药物煮沸5—10分钟后放入,再沸腾3—5分钟即可。
另煎:适宜于贵重药,如人参、羚羊角等。这类药物通常于另煎2—3个小时后,取液另服,或与其他药液混合后服用。
包煎:适用于粉末、带绒毛的药物,如滑石粉、旋覆花等。可防止浑浊药液以及刺激咽喉不便吞咽。以纱布包裹药物后投入药锅煎煮。
溶化:又称烊化,适宜胶类及性黏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饴糖等。用煎好的药液冲服,或放入其他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服用。
泡服:适宜于成分容易溶解,或煎煮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如藏红花、番泻叶等。用热开水或刚煎好的其他药液趁热浸泡,加盖闷闭,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服用。
冲服:适用于贵重药,用量小,可防止药物损失,如牛黄、鹿茸等。或有些药高温易破坏、有效成分难溶解,如雷丸、鹤草芽等。
煎汤代水:适用于易浑浊药液,难于服用,如灶心土;或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丝瓜络、玉米须等。先煎后取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
1剂药一般煎煮2次,将2次的药液混合后再分成2次服用。
4.跟温开水
吃中药学问多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28日 16:44
中医中药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早已名扬四海。我们的节目也曾经介绍过很多中医中药治病救人的服务节目,但是不少朋友尤其是一些海外的朋友都说,中药固然很神奇,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在煎熬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中药煎好后如何保存才科学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位来自美国的朋友,看看他是如何学习煎制中药的。
马林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小伙子,到中国来主要是想学习汉语,了解一下中国的历史文化。马林非常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所以,他经常在中国各地旅游。最近他刚刚外出旅行回到北京,但不知为什么脸上起了一片片又红又痒的红斑,让他的“面子”很不好看,这时候,他想起了别人曾提起过的中医。
喜欢尝试的马林在朋友的指点下来到了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的同仁堂医馆,这里每天都有中国著名的中医专家坐堂出诊。马林向大夫介绍了自己的病情。大夫为马林开了一些散风祛湿、清热去火的中药,看着一个个陌生的中药名称,开始马林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在专家的建议之下,他还是决定先抓几副药,自己尝试着煎煮一回。为此,他还特意买了一个沙锅,因为大夫告诉他,沙锅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保温性能也好,而铝锅、铁锅等器皿中的金属元素容易与中药发生反应,影响药效。所以煎煮中药最好就用沙锅。一切准备就绪,马林又遇上了难题,他觉得中药里面会有杂质,在熬药前是不是应该像洗菜一样把中药洗上几遍呢?于是他便打电话向大夫进行咨询。
大夫告诉马林中药在煎煮前不需要冲洗,但是最好要浸泡一段时间,因为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有助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浸出。因而煎药前最好用冷水充分浸泡30—60分钟。同时,大夫还嘱咐他,千万不要拿开水泡药。
一个小时过去了,药也泡得差不多了,马林开始准备煎药了,煎药的温度有文火和武火之分,如果煎药时火候太强,水分就会蒸发得很快,影响药物成分浸出,也容易糊锅,而火候弱了,煎煮的药效果就差。所以,在水没有沸腾之前要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这样就可减慢水分蒸发,煎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1、 发汗解表药:此类药物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煎药时间要短,一般煮沸后15分钟左右
2、 滋补调理药:此类药物大多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煎煮时间大约在煮沸后30—60分钟。
二十多分钟过去了,中药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厨房,可是这个时候马林为什么又拿起一包药要往锅里倒呢?
原来,有一些中药的煎煮比较特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医生会在处方中开出这种药,像马林拿的这包薄荷,就属于后下的药,它们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并且不宜长时间煎煮,所以应当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放入锅中。所以如果您也打算自己煎煮中药,一定要留意这些特殊药物的煎煮服用方法,如先煎药、后下药、包煎药、烊化服、冲服等等。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所以服用中药的时候,加糖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中医讲究四气五味,味觉对药效的发挥也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如果改变了药的味道,药效也就会相应降低了。第一次煎药成功,给了马林很大的信心,虽然中药有些苦,但是他还是打算按照大夫的药方,坚持服用一段时间。
最后我们提醒您,服中药也要分时段。
饭前服药:滋补药 健胃药
饭后服的药:助消化药、对胃有刺激的药
睡前服的药:安神药 缓泻药
空腹服的药:驱肠虫药

中药的服用方法

一.服用中药的时间:补养药与健胃药应饭前服用,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率。辛辣而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驱虫或攻下药适宜在空腹时服用,以增强药效。治疟疾时宜在发作之前服药,用安神药时应在临睡前服药,急性病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
二.服药的次数:一般每日服药2~3次,维持疗效者改为每日一次,有的一日多次或煎汤代茶,不拘次数。
三.一般中药煎剂以温服者多。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也有采用冷服用于热症者,采用热服用于寒症者。
四.药饮选择:一般用白开水送下,因呕吐而服药困难者,可饮姜汁,药液中加白糖或矫味剂。送服消淤活血剂,增强药效以黄酒为饮。
五.忌口:一般在服药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等。
作者:贾海忠(医学博士)

熬的中药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

服用中药的时间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有以下6个方面: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chu/8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