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因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刺激性物质或变应原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中医因接触物不同而有“漆疮”“膏药风”“马桶癣”之不同名称。《诸病源候论》中说“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喜面痒,然后胸臂胫腨皆悉瘙痒,面为起肿,绕眼微赤。”《外科启玄》中说:“凡人感生漆之毒气,则令浑身上下俱肿,起疮如徘于,如火刺,刺而痛,皮肤燥烈。”此丙禀性不耐,外受辛热之毒,皮毛腠理不密,毒热蕴于肌肤而发病。总的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一)问诊要点
本病问诊主要在于发病前是否有接触史,皮疹的部位是否为接触部位,皮疹边界是否清楚。本病常突然急性发作,发病前均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在4~5天以上,再次接触发病时间缩短,多数在数小时或1天左右。在接触部位出现皮疹,常见于暴露部位,如在面颈、四肢等处发疹。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糜烂等。皮疹境界清楚,形状与接触面积大致一样。若病人高度敏感可泛发至全身,病因除去后数日内痊愈。自觉瘙痒或灼痛,严重者伴有怕冷、发热、头痛等症状。
本病应与急性湿疹相鉴别,急性湿疹一般病史不明确,发病不突然,为多形性,部位不定,常对称分布,边界不清楚,有复发倾向,还要注意区别于丹毒,丹毒皮肤颜色鲜红,境界明显,无接触史,局部热痛明显,伴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症状。
本病辨证一般都属毒邪外袭,肌肤蕴热。
(二)分型问诊
毒邪外袭,肌肤蕴热
问诊有明显接触史,局部表现为潮红、肿胀、水疱、糜烂、渗出,自觉瘙痒,重者可伴口渴、大便干、尿黄。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内治方用化斑解毒汤加减。病变在颜面部加杭菊花、桑叶;病变发于全身者加紫草、红花、炒黄芩;大便秘结加炒积壳、熟大黄、桔梗;刺痒不适加桑白皮、地骨皮;发于下部者可用龙胆泻肝丸;严重者用普济消毒饮或清瘟败毒饮加减。外治法同湿疮。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chu/1050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疥的问诊
下一篇: 湿疮的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