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146个民间老偏方!
古医经方中医经方精品微信号,中医经典传承关注I导读:筋瘤,明代《外科正宗》对其有详细描述:“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中西医治疗这一疾病,都没有确切的疗效,本文作者介绍了对于此病的针刺治疗经验。筋瘤(下肢静脉曲张)
作者/杨金生、王莹莹
筋瘤是指体表静脉曲张交错而形成团块状的一种病变。
【病因病机】
过度劳累,耗伤气血,中气下陷,筋脉松弛;或经久站立工作、经常负重及妊娠等因素,使得血壅于下,筋脉扩张充盈;或因劳累之后,血脉充盈,再涉水淋雨,寒湿侵袭,瘀血阻络。也可因肝火亢盛,血涸筋脉失养所致。
【针刺治疗】
1.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舒筋散结。
2.取穴
①阿是穴(即凸起静脉处)。②血海。
3.刺法
①选中粗火针,以散刺法。在患肢找较大的曲张的血管,常规消毒,再将火针于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准确地刺入血管中,随针拔出即有紫黑色血液顺针孔流出,无需干棉球按压,使血自然流出,“血变而止”,待血止后,用干棉球擦拭针孔。②毫针刺血海,进针后捻转或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
病例1:马某,女,30岁。
主诉:两小腿静脉曲张6年。
现病史:两小腿静脉曲张6年,静脉隆起,颜色青紫,发痒、发胀,走路易疲劳。
望诊:面色正常,舌苔白。
切诊:脉滑。
诊断:下肢静脉曲张。
辨证:气滞血瘀,经脉不畅。
治则:通经活络,行气活血。
取穴:阿是穴、血海。
刺法:以火针缓刺法,刺破静脉凸起处,放出少量血液,待恶血出净,其血自止;血海毫针刺法。
该患者共治疗15次,肤色完全正常。
病例2:王某,女,27岁。
主诉:双下肢憋困不适5年。
现病史:双下肢憋困不适5年,久站腿困,小腿发热、发胀,右腿明显。饮食、二便和月经均正常。
查体:双下肢静脉曲张,右小腿尤甚,状如蚯蚓。
望诊:面色正常,舌苔薄白。切诊:脉细滑。
诊断:下肢静脉曲张。
治疗:方法同上,每周治疗2次,治疗10次后,已基本如常,无不适症状。
【按语】
明代《外科正宗》对其有详细描述:“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中医认为本病是因长久站立,下肢气血不能畅达于上,血行缓慢,脉络滞塞不通所致。其病机多为气滞血瘀,火针点刺局部,可直接使恶血出净,祛瘀而生新,促使新血生成,畅通血脉,临床效果颇佳。由于火针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对于因寒湿之邪侵袭经络,引起筋挛血瘀的筋瘤,用之可以祛散寒湿之邪,使脉络调和,疼痛缓解;火针还有通经活络、散瘀消肿、生肌敛疮、祛腐排脓的功用。通过中粗火针散刺外露的较大的血管,使其瘀血随针外出,起到了三棱针放血的作用,在此还有祛瘀生新之意。用血海可养血活血,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有慢性溃疡及慢性湿疹者,可使疮口周围瘀积的气血得以消散,加速血液流通,增强病灶周围的营养,促进组织的再生,达到祛腐排脓、祛瘀生新的目的,故治疗本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摘自《中医针灸传承集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杨金生、王莹莹。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往期热门文章:1.珍藏版《十四经络3D动态循行图》,配歌诀 !请收藏2.富贵包是夺命包?8个方法教您消除富贵包……3.针灸取穴的诀窍和四个取穴方法!4.一个针对气血不畅的古方,可以治好一半内科病!如果您支持中医,请多多分享和转发,功德无量!
有机会免费获得纸质教材“识别”关注
《董氏奇穴视频资料》免费下载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9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中医“望诊”心得(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