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经方中医经方精品微信号,中医经典传承关注进入夏天,不少人有这样的体验:容易疲劳,懒懒的没力气,食欲不好,头晕胸闷,多汗烦热,口苦欲饮,胃肠不适,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失眠多梦,怠惰嗜卧,大便不调,形体消瘦等。
上述这些症状,可用五个字来概括——无病三分虚!中医叫做“疰夏[zhù xià]”,俗称“苦夏”。
夏季人体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脾喜燥恶湿”,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气亏虚,平时肠胃不好的人,或贪凉喜冷、情绪抑郁、挑灯夜战之人,更容易出现苦夏的症状。
其次,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出汗增多。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易伤精耗气,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进而引起气阴两虚,出现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口干口渴、少气懒言、潮热盗汗、耳鸣健忘、形体消瘦、烦躁失眠等症状,到了秋天,就会自然缓解或消失。
那么在这漫长的暑夏,我们该如何应对身体出现的一系列影响工作、生活的症状呢?
艾灸一个穴,解乏醒脑应苦夏!
在我们手上,有这样一个穴位,刺激它能快速恢复精神、提神醒脑!它就是——合谷穴!
如果你一天到晚头昏脑涨,学习、工作的效率大受影响,可以灸一灸合谷穴,可提神醒脑、醒神开窍,还有助于排便通畅、活血化瘀、发汗清热、缓解牙痛和咽痛。
夏乏时,你身处课堂或会议室,此时,只要你用手指,或随手拿起会议桌上或上课时使用的圆珠笔等物品来刺激合谷穴,只要稍加刺激一会儿就会让人眼睛一亮,神清气爽。
如果可能的话,再刺激一下颈后风池穴,更能使头部血液畅通,一扫睡意。
如果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两三分钟,患者便可苏醒过来。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捏患者的人中穴,醒脑回苏的效果则更好。
中医针灸《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所谓“面口合谷收”,即是说凡是头部、面部的问题,像头痛、牙痛、发热、口干、流鼻血、颈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科问题,如疮、癣 、疥 、癞等,通过刺激合谷穴都可以得到缓解。
调理面瘫,合谷更是必取之穴。平常鼻子过敏者也可以常常按压合谷穴,以缓解症状。总之,合谷穴就是对付五官方面问题的良药。
合谷穴还可应用于颜面五官的损美性问题,如调理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 、痤 chuang 、酒糟鼻 、皮肤过敏等,都同样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调理雀斑和脸部皮肤问题上,经常刺激此穴位,对脸上的小痘痘有退红、消炎的作用,对色斑有淡化作用,坚持使用,可以达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合谷穴解乏效果极佳,如果想进一步加强效果,配合一些祛湿健脾的穴位效果更佳!
艾灸6穴,从内调理夏乏症状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2、命门穴:
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3、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经常艾灸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为调理脾胃必选穴。
5、丰隆穴:
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经常艾灸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
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往期热门文章:1.珍藏版《十四经络3D动态循行图》,配歌诀 !请收藏2.脖子后有一个重要穴位,是调理颈椎病的奇穴!3.152岁老人传授的壮阳术,不花一分钱4.中医“望诊”心得(建议收藏)如果您支持中医,请多多分享和转发,功德无量!
有机会免费获得纸质教材“识别”关注
《董氏奇穴视频资料》免费下载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9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