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世人皆知二陈汤化痰,却不知理痰汤更是神仙方

溪黄草 2023-07-24 13:07:42

俗话说“百病皆为痰作祟”,作为最常见的病因水湿痰饮,痰这种病理产物在人的身体里各处流窜,能引起多种疾病。灵兰中医的宋柏杉医生在《张锡纯52效方心法求真》中介绍了一张治痰的绝妙之方 – 理痰汤。01、十来年没化掉的痰,吃这个方1周好了一半宋柏杉:我们讲一个病例,就是我们附近小区的。一个王姓的男子,四十八岁,长得也很壮实,黑胖的一个男性,没什么症状,他唯一的症状是什么呢,就是痰多。咯一口就有痰,因为这件事,给他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啥呢?你到哪儿公共场合,你咳一口没地方吐,到人家做客,咳一口,你说吐吧,不是,不吐吧,咽了挺难受,因此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西医呢,检查也查不出来什么,做痰培养,这个菌那个菌的,最后也没效。找中医治疗,中医有二陈汤,什么苍附导痰汤等等,都用过。他拿了很厚一沓方子到我门诊来,但是都没有效。我们看了之后决定给他改,我们就用理痰汤加上了龙骨牡蛎,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去芡实,直接把龙骨牡蛎加上了。吃了一周,痰就减少了一半。患者复诊的时候说,宋老师,我吃了十来年的中药,你这个是最管事的。我说你这个不能着急,因为积病太久了,我们的经络、气机都阻滞住了,得一点一点地疏通,我们把痰一点一点地清理掉。我们很多的急症,现在中医已经基本见不到,稍稍有一点急性的就上医院了,在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再出来,基本都到了慢性期,也就是我们治疗没有那么快的一个原因。后来这个患者很坚持,坚持服用了两个月,然后彻底痊愈了。治了十来年都没化掉的痰,吃了理痰汤一周就好了一半。理痰汤到底是什么神仙方,为什么化痰这么厉害?02、理痰汤,为什么这么厉害?理痰汤这个方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治痰的重要方剂。原方:生芡实(一两),清半夏(四钱),黑芝麻(三钱,炒捣),柏子仁(二钱,炒捣),生杭芍(二钱),陈皮(二钱),茯苓片(二钱)。张锡纯本人是这么说的——“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者也。其闭藏之力,有时不固,必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不能空虚若谷,即不能吸引胃中水饮,速于下行而为小便,此痰之所由来也。又肾之上为血海,奇经之冲脉也。其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为其下连少阴也,故肾中气化不摄,则冲气易于上干。为其上隶阳明也,冲气上干,胃气亦多上逆,不能息息下行以运化水饮,此又痰之所由来也。”——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来理痰汤理的是肾中之痰,是理到了痰之本源啊!宋柏杉老师在专题课《张锡纯52效方心法传真》,用五大臓象法式为我们详细分析了这个方子。宋柏杉:我们的脏腑和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哪呢?是肺、脾胃和肾。我们学过中医基础都知道,肺主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我们所有的饮食、水谷,都要经过脾胃的运化和代谢,因此我们治疗痰和这几大臓器关系最为密切。那么,我们既然知道,和水关系最密切的臓腑有肺、脾胃和肾,那么我们就按照我们气血运行法式,把理痰汤的药物往上填一填,我们看看怎么样。我们首先看这个君药,半夏降胃化痰。我们前面反复地讲,茯苓能够利水健脾,我们利中上焦的水,我们把茯苓放在脾胃这块。那么如果降肺,我们会用什么?用白芍,色白入肺,再用陈皮收敛肺气,让肺气下降,让水之上源向下走,变成人的真阴、真液。那么我们肾,我们选用了芡实还有黑芝麻。我们经常说肺为储痰之器,脾胃为生痰之源,那么肾呢,为生痰之本,也就是痰之根,我们要想治痰,就得把肾水纳住,我们要想纳住肾气,收纳住肾水,我们就用生芡实。芡实这个东西很干,你砸开它很干,是粉剂的,它就能够把肾水吸住,因为它是果实嘛,果实就是入肾的。我们前面反复讲,干果都是入肾的,这是一个收敛。黑芝麻呢,补肾。柏子仁呢,是宁心安神,放在心这儿。同时呢,柏子仁和黑芝麻还能够润肠,因为它是果仁类的,又富含油性,因此上它能够润大肠、通便。大肠是管什么的,大肠是降气的,气一降,痰自然下降。我们综合来看,其实这里边涵盖了二陈汤,要比二陈汤更加完善。03、理痰汤临床怎么用?这儿有医案四则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被誉为“近代中医第一可法之书”,方子更是有“屡试屡效”之称。不仅宋老师强烈推荐,很多临床大夫也非常推崇~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认为“本方构思巧妙,疗效奇佳”的冯睿医生运用理痰汤的四则医案:1、亚急性甲状腺炎赵某,女,39岁,2015年3月2日初诊。患者于10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症状,经治后好转。1周前出现颈部疼痛,并弥漫性肿大,且有明显触痛。颈部有压迫感,声音嘶哑。在内分泌科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因其有严重胃溃疡史,畏惧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西药,故转求中医药治疗。诊见:颈部肿痛,情绪抑郁,胸闷,脘胀,食欲减退,舌质黯,苔白腻,脉弦数。血沉63mm/1h,T32.98nmoL(参考值0.92~2.79nmo/L),T4:182.7 nmolL(参考值55.5~161.3nmolL)。中医诊断:瘿病,痰气交阻。处方:生芡实15g,清半夏、陈皮、山药、黑芝麻各9g,白芍、茯苓、当归、川芎、柏子仁各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期间,症状逐渐好转,连续服药20天后,甲状腺恢复正常,全部症状、体征消失,相关理化检查均已恢复正常。随访1年,病情未再复发。按:患者外感风寒起病,肺失宣肃,酿生痰湿;又因其有胃溃疡史,脾失健运,津液不化,痰湿内生。两者相合,交结颈部而发瘿病。治以理痰汤化痰为主,加山药以健脾治本。因现风寒已清,故不再加解表之药。因痰湿可阻碍气血运行,而舌质黯己显瘀血之象,故再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共同起到化痰消瘿活血的功效。2、梅尼埃病张某,男,43岁,2012年4月2日初诊。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眩晕,视物旋转,伴呕吐,耳鸣,听力减退。在外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梅尼埃病,使用了倍他司汀、山莨菪碱、地芬尼多等药物,但只能有短暂疗效。近半年来,频繁发作,每月发作1~2次。诊见:胸脘满闷,少食多寐,大便溏而粘滞。舌红苔白腻,脉濡缓。诊断:眩晕,痰浊中阻。处方:生芡实15g,清半夏、天麻、黑芝麻各9g,白芍、白术、茯苓、陈皮、石菖蒲各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服用5剂后感觉全身轻松,神清气爽,胸脘再无满闷,食欲改善。后连服30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眩晕再无发作。按:本病迁延日久,患者肾气已衰,不能蒸化津液,痰湿内生。同时,患者又有脘闷、少食、多寐、便溏等脾失健运之象,水谷津液不化,酿生痰湿。痰湿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眩晕。故以理痰汤补肾降逆,治痰之本,加山药、白术以健脾,另加石菖蒲豁痰开窍,化湿和胃。痰湿之源清,则眩晕自止矣。3、病毒性心肌炎叶某,男,21岁,2015年11月8日初诊。患者于半月前外感发热,经西医治疗后好转。6天前出现心慌胸闷,头晕,夜寐不安。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效果欠佳。诊见:形体肥胖,呕恶食少,多痰,心烦不安,舌红,苔黄腻,脉结代。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24h房性期前收缩共13586次。中医诊断:心悸,痰火内扰。处方:生龙骨、生牡蛎各15g,清半夏、生芡实、黄连、黑芝麻各9g,白芍、茯苓、陈皮、柏子仁各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服药7剂后已无明显心慌感,觉睡眠欠佳,加酸枣仁9g,再服7剂。三诊:自觉无不适感,复查动态心电图示:24h房性期前收缩16次。随访1年,病情未再复发。按:本例患者因平素膏粱厚味,又疏于运动,而致脾肾不足,宿痰内伏。此次为外感引发,痰湿郁而化火,火引痰行,上干心神,故心悸。以理痰汤治痰之本;加生龙骨、生牡蛎宁心固肾,安神清热;以黄连清心泻火;以酸枣仁、柏子仁宁心神,补心气。标本同治,痰消火清,功效立见。本病当嘱患者节饮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并避风寒,以断病源,方能阻其复发。4、男性不育少精症杨某,男,32岁,2013年3月17日初诊。患者结婚2年,性生活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而女方未孕。已排除女方问题。曾多处求治。诊断:少精症。间断采用各类治疗,未见疗效。诊见:精神疲惫,面色无华,形体肥胖,脘闷纳呆,肢体困重。舌淡苔白滑,脉沉缓。精液常规示:精子密度为12×10/mL,液化时间大于30min。泌尿系统B超未见异常。中医诊断:不育症,痰湿内阻。处方:生芡实、淫羊藿各15g,清半夏、黑芝麻各9g,白芍、白术、茯苓、陈皮、柏子仁各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2周,自觉精神转佳,食欲好转。3月后,复查精液常规已恢复正常。再过3月,患者来报,妻子已怀孕。按:本病为患者脾肾不足,不能运化津液,水湿聚而为痰,流窜经络,扰乱精室而致。肾为生痰之本,理痰汤治痰着重于肾,本方加淫羊藿以助温肾补精,加白术以健脾。肾脾阳气充沛,气行则津液行,而痰湿自化,精室得复。此类疾患只要辨证准确,使用理痰汤加减大多有效,但因不是清一时之痰湿而能奏功,故服药时间必得数月以上,须让患者适当运动,合理房事,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中途而废。编者注:《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方义的解释摘录如下供参考:“此方以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即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以收敛肾气,而厚其闭藏之力。肾之气化治,膀胱与冲之气化自无不治,痰之本原清矣。用芝麻、柏实者,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也。用芍药、茯苓者,一滋阴以利小便,一淡渗以利小便也。用陈皮者,非籍其化痰之力,实籍其行气之力,佐半夏以降逆气,并以行芡实、芝麻、柏实之滞腻也。”提示:本文源于网络,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辩证使用。

关于理痰汤

原理,摘录如下:

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 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者也。其闭藏之力,有时不固,必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不能空虚若谷,即不能吸引胃中水饮,速于下行而为小便,此痰之由来也。又肾之上为血海,奇经之冲脉也。其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为其下连少阴也,故肾中气化不摄,则冲气易于上干。为其上隶阳明也,冲气上干,胃气亦多上逆,不能息息下行以运化水饮,此又痰之所由来也。

此方以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即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以收敛肾气,而厚其闭藏之力。肾之气化治,膀胱与冲之气化自勿不治,痰之本原清矣。用脂麻、柏实者,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也。用芍药、茯苓者,一滋阴以利小便;一淡渗以利小便也。用陈皮者,非藉其化痰之力,实藉其性气之力,佐半夏以降逆气,并以行芡实、脂麻、柏实之滞腻也。

需要注意的是,芡实最好隔夜浸泡,不然不容易煮透; 茯苓浸泡后切片,不然也是不易煮透; 半夏也是,浸泡后切片,捏碎,买回来的清半夏用舌头舔一下,若有矾味,冲几下; 柏子仁与黑芝麻要炒捣。

我到海边送夕阳

2020.1.5

痰多,生百病,一方补肾化痰新思路,对痰多,久治不愈耳鸣有效

痰可随气而行,全身上下内外无所不至,易可以上壅塞于清窍,耳朵就会气机不通,一则导致气血津液不能濡养耳窍,二则痰郁耳中易化火,燔灼耳窍, 继而出现耳鸣,听力下降。

但是事实上,因痰湿瘀滞导致耳鸣耳聋,往往在治痰方面收效甚微,而且痰湿还容易卷土而来,这是为何?

中医认为,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但是现在看了张锡纯(近代中国中医学界泰斗)的文章,这句话后面还要加上一句: 肾为生痰之根。

这三句话意思是什么呢?肺只不过是存储痰的容器罢了,痰的源头在脾,但生痰的根本在肾,所以化痰治肺是治标,治脾是治源头,治肾才是治根本。

肾是先天之本,就好比大树的根,根伤了全部都会伤,一损俱损!所以肾虚一定会脾虚,脾虚就会生痰。另外,肾是水脏,肾主水,肾五行属水,肾虚了,身体的水湿就会多了,自然就会痰多了。

所以医术非常高超的大夫才会想到从肾上来化痰,开辟了治痰新思路,张锡纯开出了一个从肾上化痰的方子理痰汤:

生芡实、清半夏、炒黑芝麻、炒柏子仁、白芍、陈皮、茯苓

其实,这个理痰汤里面就有千古第一化痰方二陈汤,只是少了一味甘草。

我们先来看看二陈汤是如何化痰的呢?陈皮辛散芳香,可以理气化痰,气行则痰消;茯苓则是健脾祛湿的,通过祛湿来化痰,湿气没了痰自然就会少了。

为了协助茯苓,还加了一味药白芍,这里白芍不仅可以柔肝养血,还有一个功效就是利水,黏稠的痰被化掉后就会变成水湿,这个水湿一定要排出去的,不排出去又会凝结成痰。如何排出去呢?自然就是利水。茯苓配白芍一用上去,小便就会增多,身体的痰湿就会随着小便一去不复返。

好,接下来是重点,张锡纯用了三味药:芡实、黑芝麻、柏子仁。

这三味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补肾,强壮我们的先天之本。肾主藏精,芡实可以加强肾的藏精功能,芡实是水八仙之一,本身还可以祛湿,如果有一味药既可以补肾还能化解痰湿,那么非芡实莫属;黑芝麻补肾又健脾,属 养生 上品,久服乌发明目,让人精力充沛,身轻如燕,延年益寿。这里黑芝麻就是补肾精,肾精足了,可以化为阴阳二气,所以黑芝麻既可以补肾阴又可以补肾阳,阴阳同补。

最后这个柏子仁,也是补肾的,还可以养血滋阴,柏子仁还有一股润滑之性,可以让大肠津液充足,肠道润滑,大便通畅,这样身体的痰又可以随着大便排出去。

所以此方妙处在于,痰化掉后不留在身体里面,还得让它从大小便排出去了。

如此一来,痰湿也祛了,脾肾之根本也补了!耳窍经脉气机通畅,濡养恢复,耳鸣自然消失了。所以如果你也是痰多,耳鸣、耳聋久治不愈,不妨可以试一试新的思路。

祛除痰湿终极篇

痰与湿

要说痰,先说湿。湿气是我们摄入的水分,身体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全部运化,无法排出,结果潴留在体内,成为了影响气血运行的障碍,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湿邪。

说完了湿,再说痰,而中医说的痰,有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的区别。

有形和无形

所谓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 ,可能是自身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也可能是外界邪气侵袭肺部所产生,这种痰产生后,可以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能被观察到 ,因此比较好理解。我们对“有形之痰”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在感冒咳嗽的时候常会接触到它,只不过在性状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比如有质地不同的、有颜色不一的。

而无形之痰,指的是那种体内黏稠的病理性的液体,比如 水湿凝聚,逐渐凝练成的痰 ,或者整天肥甘厚味地吃, 营养过盛,导致代谢产物潴留而形成的痰。

01痰湿有什么特征呢?

那“无形之痰”能不能看见呢?也是可以的,而且这些特征也可作为鉴别 痰湿体质 的特征。

特征

一般来说 “肥人多痰湿” ,就是指肥胖的人体内多有“无形之痰”存在,“痰”具有的秽浊、黏滞、稠厚的特性,它是积聚在体内的水湿中的秽蚀部分凝聚而成,这些东西在体内累积,很容易就会导致人肥胖。

还有 厚腻的舌苔 ,这是体内水湿秽浊过多最直观的表现。 有些人还会起一些肿块 ,凡是肿块颜色不红,突起于皮肤表面,呈结节状,按之软或韧。内含水液、黏液或黏胨样物质的,在中医上都称为“痰块”。

脉滑 ,这个如果不是专门学习中医的话,其实不太好分别,因为中医按脉象在指下的不同感觉,可以将其分为二十多种,滑脉就是其中之一。中医对滑脉的描述是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就是指我们摸到的脉象就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盘子上滚动这么流利迅捷,滑脉的出现是体内有痰浊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也是中医诊断“痰”的主要依据之一。

除此之外,还可表现为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粘腻,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经常感觉头昏昏沉沉,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身体酸乏无力,慵懒,容易困倦。胸闷,痰多,容易出现肠胃不适,喜欢吃肥甘厚味。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小便浑浊等。

02痰湿是怎么形成的?

这里再提一句,湿气重了,会导致痰的增加,而痰的出现,又会导致湿气更重。而痰湿结合,则雪上加霜。所以,我们常说痰湿体质,而不是痰体质也不是湿体质,是因为这两者联系紧密。那么,痰湿体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最多的原因就是吃出来的。 每一个人的脾胃运化能力是有限的,打个比方,您的脾胃一顿就能运化二两蔬菜三两肉,外加一碗大米饭,这时候您偏要再来一份麻辣烫,一开始吃的那些被运化吸收了,而剩下的这一份麻辣烫,脾胃运化不了就会形成痰。当然,也有天赋异禀的,人家就是能吃,脾胃就是能运化,但是 吃进去太多肥甘厚腻的食物也容易生痰湿 ,您有没有感觉到有时候吃完油腻的食物感觉能咯出一大口痰,哎,对了,这就是肥甘厚腻易生痰的佐证。

还有 ,这个比较好理解,把身体里面的津液想象成河流,可别想象成大海,那就太严重了,等到天气寒冷的时候,河流就会凝结在一块,在体内就会形成痰湿。像有的人吹完空调痰就很多,有的人喝完冷饮痰很多,或者吃完水果也会有很多痰,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太热也不行,本来我们的肺是没有痰的,有很多津液,但 这些津液被热烤干了,于是津液就变得黏稠起来,就形成了痰 。那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们可不要在留言的时候骂我,其实热能生痰用四个字就能概括,做饭的都知道, 大火收汁儿!

03得想办法解决这个痰湿!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句话有点脍炙人口了,其实这话最初载于《证治汇补·痰证》,是清代医家的经验总结。然而这句话的雏形,是出现在《黄帝内经》当中。《素问·咳论》里面明确讲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这些话都在告诉我们, 脾气虚弱,不能运化,导致的痰湿,会上泛于肺。

为什么不去别地方,非得去肺里贮存着呢?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脾属土,肺属金,脾土能生肺金,脾土为母,肺金为子。俗话说父债子偿,母脏有病,往往会传导给子脏。这就是所谓的 “母病及子” 了。

|这方子不错|

这是我截取了一段,后面还有一段,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看。那么这段说了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 二陈汤好是好,但是只能治痰的标,没法治疗痰的本。 其实, 痰的本源是在于肾的 ,这是因为,肾主闭藏,就是说肾可以控制这个膀胱,让尿液正常的储存和排泄,但如果肾气不充足了,膀胱没办法把脾胃之中的水液吸引到膀胱中形成尿液,自然,水液就会在脾胃之中形成痰湿。

哎,您听了是不是感觉有那么点道理?其实,您觉得有点道理就行,学术这个东西本无绝对的对错,重要的是探究的心理,这点要向张锡纯老先生学习,敢于向“治痰之总剂”发起挑战,实属我等之楷模!

言归正传,那肾中之痰怎么祛除呢?

大家也能看出来,虽然张锡纯老先生批斗归批斗,但理痰汤还是有二陈汤的影子,也就是说 理痰汤是二陈汤加减而来。

这里有几个点和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芡实放在了第一位,而且用量很大,甚至远远超过了化痰的半夏。

这是因为芡实可以补,不光能补肾精,还能补漏洞。这样一来,原有的精气不会再往外漏,补进去的精气也能收的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肾气充盈也能及时地把一些痰湿水饮气化掉。另外,芡实在入肾之余还可以入脾,《本草经百种录》说它是“脾肾之药也”,《本草从新》说它能“补脾固精”。

然后,增加了滋阴润燥的黑芝麻、柏子仁。半夏虽然是化痰良药,但是半夏药性偏温偏燥,容易上火。黑芝麻和柏子仁都是植物的种仁,种仁类药含有很多油脂,具有一定的甘润滋养之性,可以牵制半夏的温燥,还能润肠,可以把痰湿通过大便排出去。

黑芝麻和柏子仁还有补肾的作用,能帮助芡实补养肾中精气。其次,白芍和茯苓可以利尿,可以把痰湿导入膀胱,通过小便排出去。最后,陈皮收敛肺气,让肺气下降,让水之上源向下走,变成人的真阴、真液。

这个方子适用于顽固性的痰湿 ,比如您用温胆汤的效果不太好,或者痰湿问题反复出现,那就可以试试理痰汤, 这个方子同样也是可以泡脚的

除了可以调理痰湿体质这类问题,如果是痰湿导致的胸膈满闷,喘促咳嗽,心悸,胃胀呃逆,肢体麻木、偏枯,关节屈伸不利,眩晕等等也是可以使用的,只要是和痰湿有关的,就都可以试试。

食疗其实不用我多说,上面那些选几样做成菜就可以了,像山药冬瓜汤、白菜萝卜汤等等,如果馋的话,可以做成萝卜丝馅饼或者萝卜丝丸子,丸子尽量不要油炸,最好用空气炸锅,这样可以避免肥甘厚腻。

怕大家实在是不知道如何选择,这里简单推荐两个。

薏苡仁粥:

好了,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内容。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和适用人群

今天给各位分享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和适用人群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2、张仲景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3、二陈汤的功效二陈汤有什么功效4、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简述5、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6、二陈汤有什么作用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1.调理脾胃、缓解呕吐
2.化痰止咳
3.提高人体免疫力
二陈汤对提高人体免疫力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二陈汤中含有的一些活性成分,能促进人体内细胞分裂和产生,并能提高人体内免疫细胞的活性,加快人体内淋巴细胞分裂,它能让人体自身抗病能力明显提高,生活中那些免疫力低下和体质虚弱的人群,也可以适量服用一些二陈汤。
二陈汤的禁忌
临床以咳嗽,痰多色白,苔白润、脉滑为辩证要点。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热者。
使用注意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张仲景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二陈汤的组成是半夏15g、橘红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生姜7片、乌梅1枚。
二陈汤是出自中医经典古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湿痰证基础方,重在治脾以消痰,燥化之中有行运之法,临床应用广泛。
方药:制半夏、橘红各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3克,乌梅1枚,水煎服。
功效: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加减化裁
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以上内容参考:-二陈汤
二陈汤的功效二陈汤有什么功效1、二陈汤是益气健脾、化痰利湿最基础的中药方剂,有许多健脾化痰、利湿调中的中药方剂都是从二陈汤化裁而来,比如温胆汤、黄连温胆汤、七味白术汤等等。
2、二陈汤的组成包括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陈皮能够健脾调中,甘草益气、补中补虚、解毒,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茯苓能够健脾化湿、安神,四药相配伍,起到健脾益气、和中的作用。
3、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再加上枳实、竹茹,能够温胆,这就变成温胆汤。
再加上黄连就变成黄连温胆汤,能够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者睡眠障碍等等,根据不同的体质用二陈汤进行加减化裁。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简述1、二陈汤主要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以及生姜七片,乌梅一个等药味组成,是一种经典的燥湿化痰方药。
2、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痰咳嗽,痰色白易咯出,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晕心悸,舌苔白润,脉滑等病症的治疗。
3、二陈汤是治疗痰湿经典方剂,方中半夏能够燥湿化痰又能降逆和胃,为君药;橘红理气燥湿祛痰,助半夏化痰之力,理气可使气顺则痰消,是臣药;佐以茯苓健脾渗湿,生姜降逆化饮,而且能够制半夏之毒。
全方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作用。
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二陈汤,中医方剂名。
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配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各15g),白茯苓三两(9g),甘草炙一两半(4.5g)。
用法:上药?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原理:
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
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
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
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扩展资料:
燥湿化痰的其他中药方子:
导痰汤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120g,天南星(细切,姜汁浸)、枳实(去瓤)、橘红、赤茯苓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
每服9g,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
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舌苔厚腻,脉滑。
涤痰汤
组成: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7.5g,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6g,橘红4.5g,石菖蒲、人参各3g,竹茹2g,甘草1.5g。
用法:上作一服。
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
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
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辘辘有声,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金水六君煎
组成:熟地9-15g,陈皮4.5g,当归、半夏、茯苓各6g,炙甘草3g。
用法: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功用: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内盛证。
咳嗽呕恶,喘急痰多,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三种药方之间的鉴别
以上三方皆由二陈汤化裁而成,均有燥湿化痰之功。
导痰汤是二陈汤去乌梅、甘草,加天南星、枳实而成。
天南星增半夏燥湿化痰之力,枳实助橘红理气化痰之功,故燥湿化痰行气之力较二陈汤为著,主治痰浊内阻、气机不畅之痰厥等证。
涤痰汤又在导痰汤基础上加石菖蒲、竹茹、人参、甘草,较之导痰汤又多开窍扶正之功,常用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肺肾并调,金水相生,故适用于年迈者肺肾阴虚、湿痰内盛之证。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祛痰邪,两穴配一汤
二陈汤有什么作用二陈汤主要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主要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痰湿中阻、脾胃不和之类疾病,符合应用二陈汤治疗的病症则叫二陈汤证。
而若二陈汤证合并其他病症,则通过辨证在二陈汤的基础上进行药物的种类、分量等方面的改变,由于用药及用量发生改变,有加有减所以就叫做加减二陈汤。
是药都有三分毒,任何中药都需要医师通过辨证才能进食,不然适得其反。
不知可否帮到你。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和适用人群、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0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