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郑魁山:针灸医生如何练习好指力?

佩兰 2023-07-24 02:04:35

指力通常指运针时手指发力的强度和控制毫针的能力。熟练的针灸医生能将有限的指力控制和集中在针尖上,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从广义上说,指力包括了掌力、力臂力,甚至全身气力和意念的协调,这种力量是一种“巧力”,应当“强而不猛,迅而不躁,轻而不漂,和而不滞”

毫针针体细而软,如果没有相当的指力,很难顺利进针和随意运针,往往会引起疼痛,或使补泻手法失败。

欲练针者先练指,指力练习是针刺手法练习的前提。老一辈针灸专家都特别重视指力练习,如果细心观察针灸名医之手,可以发现其刺手“合谷”部位的肌肉往往异常丰厚,有的甚至成为一个近似核桃样隆起,所以他们针刺时的指力要更大。

(上图为纸垫练针法:用松软的纸张,折迭成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练针时,左手执垫,右手拇、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穿透纸垫,反复练习。)

1.徒手练习法徒手练习的优点是可利用各种空闲时间,随时随地进行,也不必借助专业针具。

(1)左手练习:左手五指自然分开,指腹按压在桌面上或书本上,向前、后、左、右做推、揉、按、压的动作,以此来锻炼手指和手腕的力量,亦可同法单练拇、食二指,以拇指或食指指腹在书本上向前、后、左、右做推、揉、按、压的动作。

(2)右手练习:经常用右手拇、食二指或拇、食中三指持牙签或火柴棍,用力搓抢此法又称线法;或用拇、 食、中指捏紧,手持竹筷或毛笔,颤动手腕,反复作上下捣动动作。

(3)一指禅功练习:目的是将练运气与练指力融为一体,具做法是:分腿站立桌前,吸气沉入丹田,两臂向前上抬伸直,前倾弯腰使双手拇指指腹搭于桌沿,令丹田之气上贯于肩,循臂过肘腕直至拇指端,逐渐加力,待拇指感到疲意,可调换食指同法练习。开始每次练习5分钟,逐渐增至10分钟,每日1~2次,坚持练习,指力必将大有长进。

(上图为棉团练针法:用棉花做衬,用布将棉花扎紧, 成直径约6-7厘米的棉团,练针方法同纸垫练针法。所不同的是棉团松软,可做提插、捻转等多种基本的练习。)

2.实针练习实针练习应从正确持针开始。持针的方法有两指持针法、长短选择适当的方法。其中三指持针法临床最为常用,方法是三指持针法、持针身法、双手持针法等,习针者可根据针具的以拇、食、中三指末指腹捏持针柄。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应注意持针姿势宜稳健不宜紧握,应保持针体端直坚挺,以免用针时重滞不活或指力不达。

3.虚拟练习以手持针,在空中向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横向、斜向、直向反复进退,以锻炼手腕的翻转灵活,以及持针向几个方向进针的速度。

(针刺的角度:指进针时的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所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而定。)

4.实物练习以手持针,使针尖垂直抵在模拟物上,悬腕,不要有依托用拇指与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要求捻转角度均匀针体不左右摆动;再逐渐施加一定压力。如此反复练习,直到针体可垂直剌人模拟物,针体不弯、不摇摆,进退深浅自如时,说明指力已足,可进行下一步针刺手法练习了。

此外,还应注意练习指力时的体位姿势。练指力的体位有站位、坐位两种,无论哪种体位均要注意保持悬臂、空肘、吊腕,不要有依托。

左右手并重(徒手或实针),练习使两上肢活动力量平衡。选择适当模拟物。模拟物的质地以接近人体为宜,如扎紧的棉团、软纸垫、泡沫塑料、软木塞、厚橡胶皮、蔬果(如土豆、冬瓜、西瓜皮)等。

先练1~2寸短针,有一定指力并达定熟练程度后,再练3~4寸长针。全神贯注地练习,令指、掌、腕、臂之力协调。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每日灸一灸】风寒感冒,头痛较重视频学习

本文摘自《临床中医家:郑魁山》,作者/郑魁山。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针灸怎么学习

一、你必须要看的书
1)《黄帝内经》
2)《难经》
3)《针灸甲乙经》
4)《针灸大成》
5)《针灸大全》
6)《灸绳》
7)《灸法秘传》
8)《刺血疗法》
9)《董氏奇穴针灸学》
10)《针灸心悟》
11)《针灸心传》
。。。。。。。。。。。。

以上这些书要经常看,做到“手中有书,心中不慌”,以后再上升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至于像“肖友山老大夫针术真传录”等资料,我会按你的进度不停地给你的(很多,我们要分析和理解,不能硬记)。

二、学针灸的方法
很多人学针灸,往往化很多心血在“寻穴”上,虽如此,效果却不佳。人身穴位,如星罗棋布,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你我来说,只要按图索骥,不是难事。如手法不明,徒知穴位,还是不能医病,即便偶尔治愈一、二病,终难成大医。
因此,你得先学手法,次学辨症,最后的“寻穴”,只要多观图或实践,不是难事。

三、如何辨病
对针灸医生来说,如何辨病,十分重要。传统的“望、闻、问、切”固然重要,但你还可以用下面的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来达到准确的辨病效果:
1)用气功感应:经过练习后,一般可在一年内有辨病的功能(快的半年即可)非常准确,而且可以知道未病。
2)用针试:你一针下去,感觉像针掉到水桶里了或像碰到豆付一样,你以为是什么呢?你对气的感觉?
3)通过找病人身上的反应点来判断。如何找?你想一想。找到后,又该如何处理?

四、各种手法
你把《内经》、《针灸大成》和《难经》中的有关针法整理一下,并要分析异同点。

五、“阿是穴”
古人对“阿是穴” 的定义和解释与今天我们大多数人的是否一样,区别在哪里?今天的人们错在哪里?

六、有关“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问题
你看一看我在“伤寒论坛”上有关这一手法的文章。你要思考几个问题:
1)你认为梁的文章中那方面他是没搞清(或他故意未说)?
2)你觉得所有跟帖的人里,哪些人是自己试过,哪些人只是照书上抄抄而已?
3)我没讲的最后一点是什么?你能悟出多少?

注:这是我二零零六年初给一个朋友的邮件中的一部分内容 如果是自己用针灸给自己或者家人治疗某些特定的病,就没必要那么系统,真要是想系统的学,也不一定和楼主说那样 学针灸能速成别把学针灸的路子搞的太难了!看看我的针灸速成教学法是怎样快速学会针灸治病的.
先让学生观察老师怎样接待疼痛性病人,怎样诊断,怎样选穴,怎样操作.治疗过程中,老师跟病人怎样沟通.在施针过程中,症状有那些变化,最后是怎么完全止住了痛的.在神奇的疗效产生之后,患者必然赞扬疗效的神奇,也就必然激发学者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就会产生迫切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直接教学操作方法.会操做了,在老师的直接指导下,让学生针灸最有把握的病症.老师的处方,准确的穴位,学生正确的手法,必然产生好的效果.好的效果必然也能得到患者的赞扬!也必然鼓舞学生学好的信心.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手治好了病(止住了痛),你说他能不高兴地跳起来吗?!
当学生能治好病的时候,再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能治好病.
这时再让学生从有关的书本中探求理论根据.有了理论指导,更能能动地操作了.结合临床学理论,好理解.理论的知识放在以后慢慢地积累.学生的学习热情永远不会低落.
没有兴趣就出不了人才!

【针灸入门】如何练针增加指力

一团棉花外绕纱线如球,似皮球大小,持针刺球。每天最少练习30分钟左右,最好在早晨起床时,或平时有空暇时也可。

起初棉纱球较松软易于进针,练后,每天或3~5天再外绕一层纱线,这样半个月或1个月后,纱线越绕越多,球则大而结实了。此时,进针仍和初时一样容易,则证明你的指力已有功了。

初时,可用短针作捻转提插与进出针练习,然后,改用长针、细针。捻针时,针身要垂直,切忌摇摆。熟练后,再练习轻刺、中刺、重刺、单刺、点刺、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此时,

尚需要练习运气力于手臂、手指。这样在棉纱球上反复练习,可为今后临床运用自如、气至病所打好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1、提插法

操作方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动作,使针反复上下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

作用:促使得气,加强针感。

要求:保持针身垂直;幅度一致(3~5分为宜);频率均匀(60次/分为宜)。

注意:本法痛感较小,但易刺伤血管,多适用于四肢穴位。内有重要脏器处腧穴不可提插。

2、捻转法

操作方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操作手法。

作用:促使得气,加强针感。

要求:频率要均匀;角度要一致(180°左右),不可单方向捻转。

注意:本法容易引起肌纤维缠绕针身发生滞针,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部位。

参考资料:——针灸入门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5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