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会增重体内湿气的8个不良习惯(夏季穴位除湿参考)

百薇 2023-07-24 00:33:20

随着炎夏的来临,潮湿闷热的天气容易导致人体湿热。如果感觉口干口苦,嗜睡疲惫,肚子不舒服,身体不利索,说明可能是湿气重了,那我们来看看你是不是有这八个坏习惯呢?

八个坏习惯

●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早睡早起,每天适当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口味重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不适当,引发肠胃道疾病。

●爱吃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宜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喝大酒

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类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

适当运动,如站桩、慢跑、健走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老坐着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穿得少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不要穿得过于“清凉”,不要露脐露腰,空调房注意护好颈椎,注意下肢保温。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

●不通风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

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七大信号

夏季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此时最旺盛。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

同时,脾主运化水液,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如何知道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只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就能发现可以判断的信号很多。

●起床时看感觉

早晨起床时还觉得困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手脚冰冷,人也懒得动弹,说明你体内湿气重了。

●穿衣时看感觉

皮肤总爱起疹子,有时手脚患有小疱疹甚至脱皮,脸上、头发总爱出油,黏腻不舒服。

●如厕时看大便

大便经常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而且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说明体内有湿气了。

●洗漱时看舌苔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

●刷牙时看恶不恶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不干不净的感觉,想吐痰也吐不出来,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看平时爱不爱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缺乏运动,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疾病。

●吃饭时看胃口

没有原因的胃口不佳、胸腹闷,容易拉肚子。脾湿导致的腹泻不一定是因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

当然,这些都是湿气比较严重时的表现。出现了这些症状,还是先要排除其他疾病,请医生进行诊断后再做处理。

六个穴位

夏季湿度很大,人体内的“湿”不能正常排出去,就会出现“湿重如裹”、气机不畅,造成旧病复发、旧病急发的危险。

解除或减少“湿邪”对机体的伤害,除了减少受热的机会、防止中暑、及时增减衣物以外,还要从穴位祛湿养生上加以调整。

都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除湿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坚持揉按身上这6个“排湿穴”,才能逐步把体内湿气排出去。

●丰隆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外膝眼和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它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主要的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阴陵泉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取穴时顺着小腿内侧往膝关节方向摸,膝窝下凹陷处即是。

这个穴位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经常按揉阴陵泉可健脾化湿,解决体内有“湿”或者水肿的问题。

●中脘穴

位于腹部中线上、肚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

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都可以用中脘穴进行调理。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下缘往下4横指、胫骨外侧1横指。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疏风化湿、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的作用。

●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3指宽的地方。

“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按揉复溜穴能刺激它使水分代谢正常。

●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弯曲胳膊肘时,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是。

曲池穴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胃肠炎效果很好。

按摩手法:点揉穴位

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每个穴位上重复这个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每日灸一灸】腰间盘突出艾灸视频学习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2000年第21卷第8期,作者/干祖望。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4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