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不动就生病是一件让大家非常头疼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怎么才能让孩子少生病。
1.“顺其自然”是最好的育儿法宝有一天,我带两个孩子打车去亲戚家,司机师傅见我带着孩子,就跟我聊了起来。
原来,他家也是两个孩子:老大当年是儿童医院的常客,几乎天天跑医院,跟上班似的。
后来,他们有了老二。
终于,经过带老大身经百战的磨炼,有了老二后,遇到发烧咳嗽什么的,他们也不去医院了。
为啥?医院那几招基本都学会了:排队、验血、开药、输液,开的药不外乎头孢、蒲地蓝、肺热咳喘口服液……
实在懒得折腾了。
结果没成想,老二居然养的很瓷实,平时几乎不怎么生病,即便偶尔有些小症状,扛一扛或自己买点药吃,也就好了。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自从他们开始这样对待孩子的生病问题后,莫名其妙的,老大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给我讲这个故事时,司机师傅自己都好几次情不自禁笑出声来──
以前小心翼翼地带孩子,孩子却经常生病;现在基本放养不管了,孩子反而越来越好。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对待孩子的态度不一样了。
以前带老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食物给最好的,奶粉给最好的,甚至零食也给最好的,生怕孩子不健康。
孩子一有点发烧、咳嗽,就整夜守着,一会儿量一次体温,一会儿量一次体温,一听到孩子咳嗽,心头就一紧,恨不得把这个病换在自己身上。
但有了老二后,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战战兢兢并不能解决问题,泰然处之才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不知不觉,他们的心变大了,也不那么紧张害怕了。
父母心里绷紧的那根弦放松了,孩子就可以顺其自然地按照他们本身的规律去生长,即便生病,也会顺其自然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没错,“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育儿法宝。
那么,怎么才能“顺其自然”呢?
且听俺慢慢道来──
2.别怕,孩子会长高变聪明大家知道,孩子是按照一定的节奏和规律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对此,《黄帝内经》里曾有一段专门的论述──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女孩儿到了七岁,男孩儿到了八岁,孩子体内的肾气变得充盛、充实。
充盛、充实后会有什么表现?
第一个表现,就是换牙。
是的,孩子在换牙前,肾气还不够充实,这是一个普遍的生理特点。
虽然不充实,但“肾”还是要发挥它的生理功能──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
涉及到孩子,“生长发育”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骨骼,二是牙齿,三是头发。
除此之外,“髓”,也是由肾来决定的。
我们知道,肾中藏精,而“精”和“髓”的关系,又非常密切──
肾精充足,流注灌溉于骨骼系统,成为“骨髓”,骨髓滋养骨骼,让孩子长高。
肾精由督脉上行,入注大脑,即是“脑髓”,脑髓滋养大脑,让孩子变聪明。
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才能让孩子的骨骼和大脑长得更好呢?
这就不得不涉及到另一个关于“肾”的理论──
肾在志为恐。
“恐”就是恐惧、害怕,直接与“肾”相对应。
中医认为,过恐容易伤肾。
一般来说,我们带孩子过程中不至于有大的恐惧,但如果我们总是害怕带不好孩子,害怕孩子会生病,害怕孩子生病后治不好,害怕……害怕……
那么,这种害怕、恐惧的负能量就会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顺其自然的生长发育。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孩子长得高一些,聪明一些,就应当给他创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然而然的成长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孩子的肾气会自然而然地充实,骨骼和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发育,长高、变聪明那都不是事儿。
这么一想,大家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3.吃对,孩子才能长得壮孩子长不长个、聪明不聪明归肾管,那么,孩子长得壮不壮归谁管呢?
归脾胃管。
大家知道,脾和胃是一对关系非常密切的脏腑,其中,胃负责接受、容纳和腐熟食物(消),而脾则负责运化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化)。
无论我们吃的是米、面、肉还是菜,都需要经过脾胃的“消”和“化”之后,才能转化成身体需要的气血和能量。
这些气血和能量,是孩子长壮的基础,也是孩子少生病的前提。
脾胃的“消”和“化”非常重要,基本上我们身体后天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来源于此。
所以古人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上面我们讲的肾是先天之本,肾和脾胃,一个先天,一个后天,共同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状况。
回到脾胃上来,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多长点肉,变得壮壮的?
很显然,这并不取决于我们给孩子吃多少,而是取决于孩子的脾胃消化吸收了多少。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食物对孩子来讲更容易消化吸收呢?
如你所知,所有食物中,五谷杂粮是最容易被消化吸收的。
其次,是各种当地、当季的蔬菜。
再其次,是一些当地、当季的水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多数性味偏凉,如果吃多了,容易损伤孩子脾胃的阳气,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的舌苔变得很白,就说明孩子体内已经有寒气存在了,这时最好就先别吃水果了。
最后,是肉类。
俗话说:吃啥补啥。
那么,吃肉当真能让孩子长肉么?
不一定啊,还是得看脾胃。
相对来说上,炖的又软又烂的肉,更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容易起到吃肉长肉的效果。
还有,最好不要在晚上吃肉。
晚上人体阳气较弱,脾胃运转也较慢,吃了很难消化。
如果一定要吃,可以放在早上,7~9点,此时胃经主令,消化能力最旺。
等到9~11点,脾经开始主令,刚好用来吸收转化,刚刚好。
此外,吃肉的频率和数量也很重要:一两周一次,或一月一次,一次两三口,是比较符合孩子脾胃之气本就不足的状况的。
总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最符合孩子脾胃特性的理论总结。
孩子脾胃消化吸收好了,吃得又对,还愁长不壮、容易生病么?
4.穿对,孩子才能不生病“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胃共同奠定了孩子长高、长壮、少生病的身体基础。
但是,还不够。
还需要注意第三个问题,那就是:防寒、避风,保护好孩子的肺。
处理好肾的问题,可以让孩子远离恐惧,快乐成长。
处理好脾胃的问题,可以让孩子不积食,身体更壮。
而防寒、避风,处理好肺的问题,才能让孩子少感冒、少咳嗽、少生病。
关于“肺”的问题,相对就简单了。
只要我们打好肾和脾胃这两个基础,基本上,孩子就已经拥有了强大的防御系统,一般不会感冒咳嗽生病。
即便偶尔感冒咳嗽,也很快能好。
如果前两个基础没打好也没关系:一方面,从现在开始积极做出改变;另一方面,注意防寒、避风,就可以了。
要想防寒、避风,最重要的是要穿对衣服。
摸摸孩子的手脚,如果偏凉,说明穿少了。
再摸摸孩子的后背,如果出汗,说明穿多了。
大体上,孩子手脚温暖,后背干爽,说明穿得刚刚好。
总之,穿对衣服,并适时地避开外界的风寒之气,以及暑、湿、燥、火和各种传染性邪气,孩子自然就很少感冒咳嗽生病了。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每日灸一灸】 气虚感冒视频学习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40304452@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一、哪些药物是宝宝常备药
以下是婴幼儿常用的药物,妈妈们可以参照一下,看看自己的药箱里是否全了哦。
1、针对轻微感冒:儿研所的牛磺酸颗粒、同仁堂的小儿感冒颗粒。
2、针对消化不良:王氏保赤丸。
3、针对感冒伴咳嗽:同仁堂小儿清肺口服液、神威药业小儿清肺化痰颗粒。
4、针对感冒带流涕、咳嗽、喷嚏:小儿宝泰康、馥感琳口服液。
5、针对病毒性感冒:新博林。
6、针对止咳、怯痰:神奇止咳露。
7、针对发烧:恬倩(38.3度以上用);38.3度以下用物理方法退烧:如酒精擦拭;退烧贴。
8、针对腹泻:轻微的用妈咪爱,严重的用思密达。
9、针对非感染性腹泻:脾可欣。
10、针对炎症:阿莫西林和希刻劳。
11、针对湿疹:肤乐霜、尤卓尔。
12、针对轻微湿疹:可以用郁美净儿童霜。
13、针对咳嗽、咽喉炎:小儿咽扁冲剂、金果饮。
二、怎样让婴幼儿少生病呢
避免药物对宝宝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宝宝的抵抗力,让宝宝少生病,妈妈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母乳喂养
母乳是宝宝最天然最好的食物,科学的母乳喂养可以帮助宝宝增强免疫力。
二、营养的食物
母乳期时,母乳是最好的营养食品;辅食阶段,母乳和辅食就是并行的最佳食品;在一岁之后,婴儿的固体食物应该是此时最合适的选择。妈妈们可以给婴幼儿多食用橙子、杏、胡萝卜、草莓、柑橘、鳄梨、蔬菜油、谷物等。
三、运动和锻炼
运动和锻炼是增强宝宝免疫力的良好途径,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宝宝,不论在什么季节,都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增强体质。
四、休息和放松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使身体迅速恢复,尤其是在宝宝疲劳和疾病前后,休息和放松更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五、每天日光浴
适当的自然光照可以保证宝宝的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冬天里,保持每天的日晒可以有效地防止佝偻病。如果裸露小屁股在阳光下,还可以很好地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六、不要害怕病菌
轻微病菌的感染,比如感冒、发烧等疾病,可以帮助宝宝完善免疫力,因此,当宝宝发烧、感冒后妈妈不必要太紧张,做好护理工作即可。
三、婴儿用药的注意事项
婴幼儿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成熟,抵抗力低,容易生病,并且对药物反应非常敏感,解毒功能也较差,用药稍有不当就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给婴幼儿用药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的注意事项。
第一,不能随意用药,尤其是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千万不能随便使用,一旦使用也必须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退烧药不可过量,用药时间不可过长。
第二,用药时要做到种类少而精,即能用一种药尽量不加另一种药。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物,要严格遵守医嘱将服药时间错开,以免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而产生毒副作用或降低药物的效果。
第三,用药剂量要严格听从医生安排,因为小儿用药剂量和大人不同。许多药如抗生素、退烧药等都是根据小儿体重计算出来的,父母不能随意加减药物剂量,或者随意停药,这都是不对的。
第四,用药之前要认真看清药物说明,了解其毒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引起警惕,立即停药,并尽快请医生诊治。
第五,家庭用药千万谨慎,既不能选择成人药物,又不能按照成人药量用药,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第六,在给宝宝用药时,药片、药丸可研细后溶于水制成“汤剂”,可使用试管型喂药器或滴管,最好不用普通汤匙喂,因为它不容易控制药量,影响疗效。
四、婴幼儿的禁忌药物是什么
婴幼儿体内的组织和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在用药时一定要慎重,以下这些药物需要忌服或者慎服的,父母需注意了。
1、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抗疟药如伯氨喹啉、扑疟喹、奎宁;呋喃类如呋喃坦啶、痢特灵;抗生素类如新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中枢神经抑制药如氯丙嗪、奋乃静、苯ba比妥、水合氯醛、乙醇等。其他如二巯基丙醇、对氨基水杨酸、奎尼丁、维生素K、亚甲兰、甲基睾丸酮、苯酸钠咖啡因、山梗茶碱、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甲苯磺丁脲等。这类药物易引起新生儿溶血或黄疸。
2、亚甲兰、苯唑卡因、次硝酸铋等硝酸盐,此类药物能引起新生儿变性血红蛋白症。
3、乙醚、氯仿、氯烷、氧化亚氮、三溴乙醇、水合氯醛、巴比妥类药物、ma啡、可待因、杜冷ding、安定、氯丙嗪、利眠宁及利血平。这类药物能引起胎儿和新生儿中枢抑制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4、四环素,可引起呕吐、腹泻、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黄染,并可能终生不退。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致脑水肿、胃溃疡、肠粘膜坏死或穿孔、骨质疏松、高血压。
6、红霉素和硬脂酸,可引起胆汁郁滞性肝炎。
7、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
8、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
9、一些感冒药小儿也不能随便服用,如银翘片,感康,康必得,速效感冒胶囊等成人感冒药。
1.适度喂温开水秋天干躁,宝宝易少水,因此妈妈要适度加喂些温白开给宝宝,立即填补身体的水份。
2.立即增添衣服裤子秋天迟早气温差异大,麻麻要明白立即给宝宝调整衣服裤子。在早上和夜里的情况下,要穿的多一些;下午太阳大的情况下,可以合理的降低。
3.维持室内空气优良麻麻要还记得按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2~3次,每回20~30分钟。
4.降低出入公共场合在病症流行趋势的高峰时段,尽可能不必带宝宝出入公共场合,尤其是人员密集.自然通风受阻的地区,降低接触感染源的机遇。
5.搞好疫苗接种秋天可服食内服轮状病毒预苗,以降低秋季腹泻的产生。
6.适当锻练,增强抵抗力每日起码要确保宝宝有两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此外,麻麻还可每日坚持不懈给宝宝做婴儿抚触和处于被动体操运动。
7.塑造宝宝优良的生活习惯麻麻要还记得维持宝宝鼻孔.口腔内部及其全身上下肌肤的清理,尤其是要培养给宝宝洗手消毒的良好的习惯,防止防患于未然。Ps:此刻的宝宝讨人喜欢吃小手了,因此小手的日常保洁务必搞好。
8.确保生活规律和充足的睡眠宝宝每日的具体日常生活内容包含吃奶.手机游戏.大便和睡眠质量,若能分配得秩序井然,可合理提高宝宝的抵抗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详细介绍,希望看完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还有别的意见,可以在下方留言区一起讨论。
4岁的男宝嘟嘟(化名),一直瘦瘦小小的,来院就诊时身高100.5cm,体重15.2kg,家长描述孩子每年身高增加也就4-5公分。经过体格评价显示嘟嘟的身高在中等偏下,体重也低于正常。“孩子平时食欲欠佳,食量小,经常生病,容易发烧咳嗽,舌苔常常白厚,口有酸臭味。”冬冬妈妈说。
因嘟嘟年龄小,家长寻求中医治疗方法,希望能够调理体质,让孩子少生病,同时促进孩子食欲,让身高体重长的快一些。
“经过查体发现孩子面色萎黄,毛发稀黄,形体消瘦,脘腹胀满而喜按,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白厚。属肾阳不足,脾虚夹积证。结合孩子的病史,治以健脾助运,温肾助阳。”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任李玲说,这种情况可给予辩证中药口服,外用生长贴及助长推拿治疗。
“孩子的食欲较前明显好转,晚上睡觉也踏实了,这段时间除了一次流鼻涕外,没有出现高烧咳嗽的情况。”更让冬冬妈妈开心的是,这三个月孩子体重长了1kg,身高长了1.6cm,亲戚朋友们都说孩子的面色也红润了许多。
李玲表示,像嘟嘟这样的孩子来中医儿保门诊就诊的并不少见,尤其是身高偏矮、体重偏轻的孩子,很多通过我们的中医调理实现了“强身健体,追赶生长”的目的。
中医调理能“追赶生长”?
一般来说,中医理论认为,“肾为生长之根、脾为生长之基”,所以脾肾功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更为重要。李玲说,结合本患儿情况,首先辨证论治以健脾补肾为要,可内服中药,外用生长贴及推拿,达到脾肾健运,调和阴阳的目的。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春分时节是大自然阳气生发之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生发的特点,“孩子的身高也趁着大自然及体内阳气生发,开始加快生长。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长高黄金时节,促进小个子长高。”李玲说。
据悉,围绕“强身健体,追赶生长”这个专题,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中医儿童保健门诊开展了“中医助长套餐”项目,包括小儿助长推拿适宜技术,及创新应用“春季生长贴”等等。
助长推拿疗法能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春季生长贴采用纯中药贴敷于相应穴位,通过药物及穴位的双重调理作用,激发经络之气、补肾健脾、强身健体,从而实现春季助长。在时间上,李玲建议3月下旬到五月初为宜。
中医助长套餐主要适合以下儿童:
1.身高增长缓慢;低于同龄平均身高的宝宝;(注意排除矮小症、生长激素缺乏等疾病);
2.脾胃功能比较虚弱的宝宝,比如营养不良,厌食,易积食的宝宝;
3.抵抗力比较差的宝宝;
4.晚上睡眠不好的宝宝。
中医助长套餐的具体应用:
助长推拿疗法:每周推拿1-2次,连推7周
儿童生长贴:每周贴敷2次,连用7周
除此以外,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均衡的营养。提倡纯母乳喂养6月,正确规范的添加辅食。3岁后合理荤素搭配,均衡饮食,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
2.合理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骨骼发育。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使孩子获得充足的光照,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的吸收。可以适当进行跳绳、跳高等、篮球、羽毛球、摸高等弹跳运动。
3.充足的睡眠。睡眠过程中,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尤其是晚上9点到凌晨1点;凌晨5点到7点,为了不错过这一生长激素分泌黄金期,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及质量。
4.愉悦的心情。精神、心理的压力,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因此抑郁、焦虑、家庭氛围不和睦的孩子,身高也会有一部分相对偏矮。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4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我的孩子为什么久咳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