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之者,到乐之者——一个中医带教者的追求笔者作为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带教老师,过去的实践愧无经验可言,如果要谈谈带教体会的话,就在于追求一个“乐”字!如果我和我的学生都能争取达到快乐学习中医的境界,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有人说:“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孔子早有论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知”是知道,知识大都通过书本上获得,多是别人的,不一定能变为自己的智慧。如果是为了某种功利和任务去读书学习,一般是浅读,没有用心,这种人只能算“知道分子”,还不能算“知识分子”,因为他仅“知道”而缺“见识”,效果极差。“好”是爱好,有兴趣,“拿到书就睡着与“睡着都拿到书”,虽然都曾读过书,但两者的读书效果截然不同。前者是本不愿读而佯装,后者是按自己的意愿刻苦学习,虽困仍卷不离手。“乐”是以学为乐,是最高的学习境界。乐此不疲,任何艰苦环境下都不会影响其孜孜以求的学习毅力与决心,古今中外成大家者多曾有过这种经历。
上述可见,在当今中医传承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应努力使青年中医成为学习与实践的“好之者”,甚至达到“乐之者”的理想状态。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老师的责任是要为他们搭建一座桥,推开一扇窗,让他们找到学中医的快乐与自信,获得患者的认同与鼓励,亲眼看见中医药的疗效与价值,在正确的价值观中品味中医的质感与魅力。
怎样努力去成为中医学的“乐之者”?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在读书中培养乐趣中医学是从中华文化这块沃土中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中医之花要开得灿烂夺目,国学经典之书应该首先阅读。《论语》首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及“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未若贫而乐”(《论语·学而》)。儒学中突出的“悦”“乐”二字,体现了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那就是“乐感文化”,相比西方的“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通过读书,引导人们去实现终生的成长快乐(李泽厚《论语今读》)。
笔者在带教的实践中,是以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为引导的,通过这本书,上溯《易》《论语》《老》《庄》,再学《中庸》、诸子百家等,从而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况,建立传统的思维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内经》等中医典籍,体悟书中微言大义,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变“苦读”为“乐读”。
同时,通过读书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练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科学精神,成为品学兼优、人格完善的医者。
二、在临证中获得乐趣不少年轻中医,他们的志趣被西医学的“便”与“利”所吸引,要想把他们从歧路上拉回来,只有靠中医药独特的“疗效”,从疗效中获得信心,培养志趣。在跟师临证中,对那些疑难久病,特别经西医诊治乏效的患者,带教者应认真对待,精心辨治,往往一个成功的病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激励医者终生!
这就要求带教者在临证时,尤其要注重思想的传、帮、带。思想重于具体的方药,因为没有思想的指导,所谓经方、秘方很难用得灵验,更难举一反三。当学生把老师的方法带到他自己的临床上,并出现意外疗效时,必然会获得极大的乐趣与享受。
三、在总结研究中发现乐趣带教过程中,需要经常写小结,更要在总结中磨炼写作能力。老师应注意从读书笔记、医案按语、临床实录等作业中发现学术亮点,特别是那些不被传统重视的,搞错了的,甚至是前人没有涉及的临床问题,这些点点滴滴都是亮点,亮点虽小,但很可能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选题和研究方向,通过它或许可以写一篇论文、申报一个科研项目,甚至写一本书。在带领学生分析、诠释、质疑、论证的过程中,逐步提出立新、创新的观点。这种学术方向的形成,往往就是学生的热情和动力的起点,帮助学生在为攻克某一难题而努力中获得无与伦比的快乐。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主编布鲁斯·艾伯茨曾说,他在年轻时喜欢看爱因斯坦的介绍:“科学研究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又可以拿到钱,真的很不错,实现了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乐趣作为师父,在学习生活中应全方位地关心学生,构建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徒关系。笔者认为,名义上是师徒,但生活与学术上应该是弟兄与朋友,“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老师不能太过严肃,当今的青年中医,生活成本比较高,各方面压力大,我们时刻都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之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几十年后,当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学中医所带来的快乐时,也就证明带教老师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了!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很难,但我们可以努力去追求!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风寒感冒视频学习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3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彭静山:介绍四种疾病的快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