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命门、元神脑神、识神心神关系的探讨(2)

健康管理师 2023-07-23 18:58:54

元神脑神摘要:神有元神识神脑神心神之分,脑髓有间脑大脑高级低级之分。间脑位于脑髓的中心,称之为“脑芯”,脑芯调控着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体现着元神的主宰作用,是为脑神。脑芯是《内经》的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是命门的本质所在。元精、元神、脑芯、脑神、泥丸、泥丸宫、上丹田、命门互名。足太阳是起源于目睛命门脑芯的经脉,它运行脑芯元精化生的元气元神入十二藏之腧并惟肾而络,是目睛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及“其气与肾通”的经络学证据。关键词:命门;元神;脑神;脑心;足太阳经

神的特性就是主宰。主宰就是调节与控制, 因此在生命活动中具有调控特性的器官就应是神的实质所在,任何功能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有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功能。现代医学证明,脑髓调控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体现着神的特性,所以神的本质应是脑髓。从《内经》“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博谓之神”与“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并列来看,两精相搏相成脑髓生神亦生,脑与神与生俱来,都是由先天之精所成就,所以“神”应是“脑髓”这个实质性器官生成时所持有的功能。

1神有元神、识神、脑神、心神之分然而神有元神识神脑神心神之分,脑髓有间脑大脑高级低级之分,生命活动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之分,三者具有对应性。间脑位于脑髓的中心,可称之为“脑芯”(见图1)。

芯:物体的中心或中间部分称之为芯,所以脑芯应包括间脑及其属下的脑干(见图2)。虽然脑髓有大脑、小脑、间脑、脑干之分,但中医学对“脏”形态位置的观察并不具有严格的解剖学意义,中医学正是在混沌的模糊思维模式下架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1],所以从形态学上看,脑髓可以大致区分为脑芯和大脑。

脑芯位于脑髓的中心调控着五脏六腑内脏的生理活动,故有“内脏脑”之称,它是先天生命活动既定固有的生物程序和内在机制,无思无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藏于内,神机是也,是神的高级层次,称之为“元神”。大脑调控着躯体视听言行之心理活动,它是后天生命活动的感应认知过程和外在表现,无规律可言,有思有虑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显于外,神明是也,是神的低级层次,称之为“识神”。所以识神的本质应是大脑,元神的本质应是脑芯,脑芯和大脑应是元神和识神的物质基础。

宋·张伯端云:“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识神)者,乃后天所染,气禀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明确元神识神有先后天之分。清·张锡纯云:“脑中之神为元神、心中之神为识神……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明确神有元神识神脑神心神之分,脑神为元神,心神为识神。显然,脑神应是指位于脑髓中心无思无虑的脑芯,心神应是指有思有虑的大脑,是大脑的代称。

潘毅指出:元神是人体最本底的存在,与生俱来是生命活动自存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对生命活动起着自发性的调控作用,是先天固有的生物程序;识神是思维意识之后天的心理活动[2]。陈小野指出:元神识神是脑功能的两部分内容,识神是大脑皮层的意识中枢所体现,主要相关于后天的心理活动,元神则是植物神经中枢(脑芯边缘系统)功能的体现,主要相关于先天的生理活动[3]。乔文彪认为:神有三个层面,自然之神--自然界万事万物变化的总规律及其表象,如“阴阳不测谓之神”;生理之神--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及其生理现象,如元神;心理之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之心理活动,如识神[4]。田青等认为:“神”有先天之神和后天之神之分,先天之神即元神,元神即脑神,它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后天之神又分为心神、肝神、脾神、肺神、肾神等“脏神”,并可根据五脏与相应躯体器官的关系再细分为更低层次之“神”,心神仅是五脏神之一,是精神意识思维心理之神[5]。黄合婷认为:元神是人体先天生命物质的功能性体现,不能离开物质基础而独立存在;元神对心理之神--心神的调节是通过“五脏神”系统来发挥作用,其中包括促进五脏神的形成以及对五脏神进行统管两种作用[6]。烟建华认为神有大小概念之分,五神之中的神属小概念,主宰精神意识心理活动的心神只是脏神之一,许多教科书和学术论著将心神与主宰五脏神的脑元神混为一谈,误导至今[7]。关梓桐等认为:元神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和固有程序,脑芯则是元神的发源地,是脑神的本质所在;识神只是后天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已,是为心神。心神与脑神是两个层次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8]。于晓强等认为:厘清不同层次的“神”,才可以厘清“神”与脏腑生理病理关系等内容中含混不清的部分[9]。

2 元神与识神的解剖生理学关系丘脑是脑芯的主要成分,它是个神经纤维传入和传出信息的整合中枢, 所有的大脑皮层都与脑芯有直接的神经纤维传入和传出的来回联系,当切断与脑芯的联系时, 相应大脑皮层的机能就会全部消失,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解剖上看,都可以认为大脑是脑芯的一个自然延伸部分,脑芯潜在控制着大脑的整个活动水平(见图3),大脑实际上是低级脑部位,脑芯是高级脑部位,二者有着先后之分功能之分,这应是大脑识神与脑芯元神的现代解剖生理学关系。

图3脑芯(元神)控制着大脑(识神)的整个活动水平

王新华指出:生理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是“生之本”;心理活动是生命活动的总体意识和外在表现,它是在生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识神是在元神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并潜在的受控于元神[10]。完全符合大脑识神与脑芯元神的现代解剖生理学关系。

3 元神是藏于泥丸宫中的泥丸《道藏·谷神不死论》云:“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谓之谷神。”泥丸宫位于脑髓的中间,形似泥丸的脑芯元神则位于其空如谷的泥丸宫的中间(见图4),这与“头有九宫……中间一宫……乃元神所住之宫”完全一致。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谷神即元神。叶应阳等认为:元神来自命门,命门即是玄牝之门,是人身之太极,是生命之根源,是天地之始、阴阳之根、万物之母[11]。他们还认为:神、道、太极、原气、玄门、命门实际上名异质同,“元气”是“元神”的真正内涵,“神”与“道”同为一物, “玄门”与“命门”相应,命门太极与道等同,同样都是作为万物根源的存在[12]。

图4脑芯泥丸、足太阳经、命门、命室/泥丸宫关系图

《黄庭经·琼室章》曰:“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脑髓琼室之中有四方四隅八素并中央一部共九宫,近中央泥丸宫四周之宫谓四方,远中央泥丸宫四角之宫谓四隅;泥丸夫人是谓其脑芯元精是“道生一”的“万生于一”而为万物之母的本性;泥丸三奇即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三元合一的泥丸脑芯御立于九宫之中央泥丸宫的当中,泥丸宫是专门闭养泥丸的御景宫,如此以保元精元气元神三奇之灵。泥丸御立于御景宫的当中,是为泥丸君,其至尊至静,自然虚灵,三元合一,三奇至灵,是人体生命健康长宁的根本。

《内观经》云:“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大有妙经》曰:“太一帝君,泥丸总神。”泥丸,弹丸也;总神,元神也,它只是深藏于脑髓中央泥丸宫中的泥丸。《黄庭经》曰:“泥丸……眉间……却入三寸为丹田,亦名泥丸宫。”《中医词释》:“泥丸……脑之正中,眉心后去三寸处。”皆明确泥丸深藏于脑髓的中心,是脑中之脑,脑中之核心。《秘传大丹直指》曰:“泥丸谓之上丹田,其穴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之地,方圆一寸二分,虚开一窍,乃藏神之所。”明确泥丸深居脑髓中央“方圆一寸二分”的“丹田”“方寸”中,所以不包括大脑,绝不是指整个脑髓。脑髓的中心虚开一窍,其空如谷,巢穴也,泥丸居之,脑芯住之,元神藏之,乃泥丸元神脑芯所住之宫。形似泥丸的脑芯就是深藏于泥丸宫中的泥丸,而泥丸宫是元神所住之宫,这与脑芯调控五脏六腑生理活动而体现元神主宰五脏之众神的作用相一致,所以脑芯泥丸就是元神,是人体的最高君主。刘宏指出:必须明确元神的概念,元神为先天,舍藏于脑髓中央的泥丸上丹田,是人体内无意识的天心,具有人体最高主宰的意义[13]。翟奎凤认为,元神在泥丸、上丹田、天谷,而“太极者,元神也”,元神又与“道”“太极”“天谷”等先天本体贯通[14],将元神泥丸与老子的“道”相提并论,这就使得泥丸元神在人体处于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天心之地位,实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源,故曰命门。

泥丸宫由边缘系统所构成,它是内脏生理活动的最高控制中枢,而脑芯是边缘系统的中心成分(见图4图5图6)。脑芯主要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组成,而下丘脑位于脑芯的下方,是边缘系统泥丸宫最重要的内脏输出通道,借此通道,脑芯泥丸宫通过下丘脑--交感干--内脏运动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调控着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并主宰着生命进程,体现着元神的作用。陶弘景《登真隐诀》云:“九宫唯泥丸宫下有穴通喉。”亦是说泥丸宫下有输出通道。周逸平认为大脑边缘--下丘脑系统(泥丸宫)是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内脏生理活动的最高中枢,而下丘脑系统是其内脏输出通道[15]。我们观点雷同。

4 泥丸脑芯是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明·张景岳在《求正录》中阐释《内经》“命门者,目也”时指出:“睛明所夹之处是为脑心,乃至命之处,故曰命门。”两睛明目系交叉所夹之处正是脑髓的中心,脑髓的中心是间脑,所以间脑应是张景岳所指的脑心(见图7),是命门的本质所在。

《洞神玄诀》云:“上虫居上丹田,脑心也”。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之地,位于脑髓的中心,脑髓的中心是为脑心。在表示物体的内心部分时心和芯有相同的字义并且二者同音,所以脑心即脑芯。脑髓的中心是元神所住的丹田泥丸宫,而形似泥丸的脑芯位于脑髓的中心不仅控制着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和人体生长壮老之生命进程,而且所有到达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神经纤维都要经过脑芯的整合、更换神经元后才能辐射到相应的大脑皮层区域,如同视觉的辐射和脑芯片的辐射一样(见图7图8),它是人体的中央处理器(CPU),相当于先天设置好的人体程序软件,有着先天固定的生物程序和调控机制而主宰着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和人体生长壮老之生命进程,体现着元神的作用,是人体的至命之处,故曰命门。

人类胚胎早期,脑芯的侧壁外突,形成视目系(见图4),即《内经》的目睛命门与脑芯在发生学上就有着渊源关系,目睛命门通过目系与脑芯相联通,二者本为一体,所以命门就是脑芯的代名词。

《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由于脑髓有脑芯和大脑先后天之分,所以先天之精成就的“脑髓”应是脑芯。由于命门藏精是它最基本的功能,所以脑芯就是《内经》的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其中有精,其精甚真”),是“精成而脑髓生”的本质所在,是人体生命之根源。由于“两精相搏”而“精成脑芯生”时,决定机体生长发育的先天遗传物质和生物程序及基因密码首先就蕴藏在脑芯中(“其中有信”)[16],所以命门脑芯特立独行替天行道具有调控人体生理活动的机制而体现着元神的主宰作用。娄益平等认为:元神与生俱来是先天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可以理解为“基因”“遗传物质”“遗传信息”[17],这也是命门太极真精“其中有信”本原之道的现代医学版。陈根成指出:历代医家对命门不管怎么争论,大家都不否认命门是真实存在的,是物质的,是有解剖结构的[18]。任何功能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如心肝脾肺肾五脏本身就包含着解剖学意义上的器官,所以太极命门藏脑芯而为脏,也是有其形态解剖学基础的,这也是“其精甚真”的现实人体版。

命门藏真精真阴是人体生命最基本的物质,所以张景岳在《真阴论》中反复强调太极命门是“真阴之脏”,是“至阴之地”。周德生等指出:脑藏真精而不泻为“至阴之脏”及其藏元精元气元神“涵三为一”的生理特征与上丹田太极命门藏元精元气元神三元合一为“真阴之脏”是相一致的。周氏还指出:五脏五志的控制中心称之为“志心”,志心在脑髓的中心,脑髓的中心是为脑芯泥丸丹田命门,为元神气化之所,神机化生之处[19]。张志锋指出:脑就是中医藏象学中的命门,是人体的主宰[20]。我们观点雷同。

《素问·五藏别论》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方士以脑神泥丸君为脏,且“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刘永明指出这一被《黄帝内经》排除在正统医学之外的观点正是道教医学长期坚持探索的命题,不失为今天重整传统医学理论立泥丸元神脑芯脑神为脏不可或缺的历史渊源[21]。

5 元神、泥丸、脑芯、命门、上丹田、方寸皆同义《洞元子内丹诀》曰:“上丹田曰泥丸”,为“元神府”。《太乙金华宗旨》云:“元神居方寸”“方寸……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方寸是指位于两目两眉之间脑髓中央“方圆一寸二分”元神所住的丹田泥丸宫,此又暗合“睛明所夹之处是为脑心,乃至命之处,故曰命门”之意。“而当中方圆一寸处,乃百神总会……方圆一寸命门中,即黄庭之中,丹田之所也”( 陈撄宁《黄庭经》讲义)。以上皆同义。《黄庭经·琼室章》曰:“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牗窗。”泥丸脑芯深藏于脑髓中心不方不圆的方寸泥丸宫之中。叶应阳等指出:元神深藏若谷,难以窥探,故称“谷神”,为生命之本源、变化之根本[12]。

汉代《老子中经》曰“泥丸君者,脑神也”。晋代《黄庭经》云:“脑神,精根,字,泥丸。”两者皆明确深藏于泥丸宫中的泥丸就是脑神,所以脑神与心神是两个层次的概念,不可混淆。元神为元精所化生,所以“精”是“脑神”的根,曰“精根”。精,元精也,字泥丸,名脑芯,别名元神、脑神。泥丸深居九宫之中央的“方圆一寸二分”中,所以说“泥丸夫人当中立”,“元神居方寸”。

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上丹产于泥丸宫,百神所集”,与“上丹田曰泥丸,为元神府”同义。明代《本草纲目·天灵盖》说:“泥丸之官,神灵所集”、“脑为元神之府”。府,是指“泥丸之官”“元神”居住的地方,脑府只是“元神”“泥丸之官”的官邸,元神泥丸君只是深居于脑府的中心,并非是指整个脑髓,这实际上还是回归到了元神泥丸所住的丹田泥丸宫。所以元神、上丹田、方寸、黄庭、泥丸宫、泥丸、脑芯、天心、元精、命门皆同义。

6 脑芯泥丸是人体的阴阳之根唐·梁丘子注释《黄庭经》的脑神泥丸时云:“脑神丹田,百神之主”“丹田之宫,黄庭之舍,洞房之主,阴阳之根。”首次提出丹田元神泥丸脑神是“阴阳之根”。宋代《性命圭旨》亦云:丹田泥丸是“阴阳变化之乡”。东汉《玉历经》曰:“丹田者,人之根也,精、神之所藏也。”也是说丹田泥丸是人体阴阳之根,是元精元神之所舍,与命门是“阴阳之根蒂”、“诸精神之所舍”相应,丹田命门同义,是为道医的丹田命门说[22]。

《内观经》“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的“太一”和“帝君”实际上是一分为二的父母神,如《云笈七签》云“帝君主变,太一主生”、“太一之神,生之神,生之母;帝君之尊,生之父”、“帝君为道之变,太一为道之根”。“道之根”的太一应是太极之道,“道之变”的帝君应是“阴阳之道”,这也是本原之道的“根”和规律之道的“变”的人体版。《内观经》将太一、帝君合二为一,称为泥丸君,泥丸的本质是元精,元精就是一,一就是太极,一就是阴阳之根,这就又回到了“道生一”的根上,所以“道之一”的泥丸元精就是人体的阴阳之根。将元神泥丸与老子的“道”相提并论,这就使得泥丸元神脑芯脑神在人体处于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地位,实为人体的阴阳之根,是生命之本源,故曰命门[23]。

众多学者从朱熹的“天地之心”论寻证:人之心来自天之心,周易的“天地之心”是根源与主宰合二为一的称谓,主宰则是源自于天心根源性的力量,而非意识[24-32]。所以人之心首先应是生命之根源而主宰,非意识之心。周晓菲等认为:元神是生命之根源[33],元神与天心合二为一,是最高主宰。所以人体内的心首先应是无意识的生命之根源而主宰,而《内经》有思有虑的血气之心肯定不是人体生命之根源,就肯定不是人体内的本心和天心。

7 脑芯元神是人体的最高主宰足太阳经是起源于目睛命门脑芯的经脉,它运行脑芯元精化生的元气元神通过目系出生命之门目,然后上循头顶从百会穴入颅络大脑,以脑芯元神之气统帅着大脑的识神活动,这应是脑芯潜在控制大脑功能活动的经络学证据[34]。

从现代解剖生理学来看,躯体感觉器官(视觉、听觉、温觉、味觉、痛觉、触觉)的感觉信息到达大脑皮层的所有神经通路都要经过脑芯的中继(惟嗅觉是通过边缘系统/泥丸宫的旁嗅区和嗅额区) ,在此分类整合、更换神经元,然后投射到大脑皮层,才会引发大脑做出相应的感觉意识等识神活动,这应是脑芯元神潜在控制大脑识神的解剖生理学证据,也是《黄庭经》“泥丸百节皆有神……一面之神宗泥丸”的解剖生理学证据,这也应是王新华“识神(大脑)产生于元神(脑芯)、元神(脑芯)支配识神(大脑),及元神(脑芯)是最高级主宰, 识神(大脑)是次高级主宰”的解剖生理学证据[10]。

起源于目睛命门脑芯泥丸宫的足太阳经下项挟脊入五脏六腑之俞,以脑芯元神之气主宰着五脏的生理活动,这应是脑芯调控五脏生理活动的经络学证据。

从现代解剖生理学来看,下丘脑位于脑芯的下方, 是脑芯泥丸宫最重要的内脏调控通路, 借此通路, 脑芯泥丸宫通过下丘脑--交感干--内脏运动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调控着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这应是脑芯元神主宰五脏六腑生理活动的解剖生理学证据。

脑芯还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调控着人体的生殖机能,这应是《难经》命门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之生殖功能的解剖生理学证据。

脑芯是边缘系统泥丸宫生命之室的中心成分,是生命之门目所舍藏的元精,足太阳经运行脑芯元精化生的元神之气主宰着包括心神在内的五脏之生理活动,有着经络学和解剖生理学的双重证据。(待续)

参考文献:

[1]冯前进,冯玛莉.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医学“接口”寻径[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1):6-7.

[2]潘毅.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222-225页.

[3]陈小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医研究,2013,15(8):1821-1822.

[4]乔文彪.《黄帝内经》中神的内涵解读[J]陕西中医,2009,30(2):224-225.

[5]田青,包祖晓,唐启盛.解读中医学人身之“神”[J].吉林中医药,2008,28(9):690-691.

[6]黄合婷,潘毅.中医学元神与道家元神、集体无意识、阿赖耶识的比较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2,43(5):5-8.

[7]烟建华.《内经》“神”概念研究[J]河南中医,2006,26(1):4-7.

[8]关梓桐,徐雅.试述中医心、脑、神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4,9(9):1243-1246.

[9]于晓强,李松梅.中医“神”理论述评[J].辽宁中医杂志 2012,39(7):1246-1249.

[10]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M].第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9-165、69页.

[11]叶应阳,陈根成.试论命门整体观及命门系统[J].四川中医,2015,33(8):2-4.

[12]叶应阳,陈根成.论中医之“神”与“命门”[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5):16-18.

[13]刘宏.“脑为元神之府”对深层心理学的贡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7):67-69.

[14]翟奎凤.道教“元神”与中国古典生命哲学[J].《现代哲学》2018(5):138-147.

[15]周逸平.经络理论研究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思路[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第,2010,29(5):71-73.

[16]严石林,王米渠,吴斌,等.肾虚与补肾的基因研究态势分析[J].中医药学刊, 2002, 20(5):627-628.

[17]娄益平,魏克民.浅谈对“心主神明”的认识[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 5):347.

[18]陈根成.命门精解与临床应用[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4,第一版,73-99页.

[19]周德生,刘利娟.论志心神机轴的双向调控作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5):520-523.

[20]张志锋.脑为命门初探[J].光明中医,2008,23(8):1063-1065.

[21]刘永明.《素问遗篇》与道教医学[J].甘肃社会科学,2008(2):111-115.

[22]刘永明,程容.道教医学的早期传承与理论创造[J].兰州大学学报,2005,33(5):73-79.

[23]张家玮,鲁兆麟,彭建中.命门功用探究[J].江苏中医药,2002,23(2):15-17.

[24]陈来.宋明儒学的“天地之心”论及其意义[J].江海学刊,2015,(3):11-21.

[25]唐文明: 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1):153-163.

[26]沈顺福.“天地之心”释义.[J].中原文化研究,2016(4):28-34.

[27]刘雅萌.复见“天地之心”--论王弼《周易注》对汉代天道观的突破[J].周易研究,2017(5):63-73.

[28]赵金刚.主宰谓之帝—朱子哲学中“理”的主宰作用[J].《哲学动态》2016,(3):63-69.

[29]乐爱国.朱熹的“天地之心”与理气的关系[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5):13-18.

[30]任博克,郭晨.朱熹的“天地之心”意识论[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7(4):1-8.

[31]赵金刚.主宰谓之帝—朱子哲学中“理”的主宰作用[J].《哲学动态》2016,(3):63-69.

[32]王锟.“天地以生物为心”--朱熹哲学的“生本论[J].《哲学研究》,2006(2):52-56.

[33]周晓菲,张其成.《太平经》“神”的观念初探及其与疾病的关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4-26.

[34]贾耿.《内经》目睛命门的本质及其与足太阳经源流关系的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9):1016-1021.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流行性感冒视频学习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3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