煴煴灸腰肌劳损艾灸你要了解的煴煴灸腰肌劳损艾灸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大部分的腰肌劳损表现在局部,如腰背部、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有很多年轻患者反映睡觉翻身伴随疼痛,或者是弯腰洗头之后感觉腰部酸困,这些都是腰肌劳损的表现。腰肌劳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腰肌劳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长期过度负重,人体躯干在负重时,腰是身体承上启下的部位,受到的压力较大;第二是脊柱结构失稳,脊柱决定了人体(躯干)的稳定性,当脊柱结构不稳定时,腰背部肌肉就会去辅助,长期下去会让腰背部肌肉超负荷运转;第三,长期弯腰,弯腰时间太长,腰部肌肉持续紧张,长期局部刺激会形成无菌性炎症。
中医在防治腰肌劳损方面有很多有效的方法,比如传统的推拿、松筋,还有针灸、艾灸,局部敷药等等。艾灸相关穴位可舒筋活血,温经通络,解痉止痛,对慢性腰肌劳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选取艾灸穴位:
1.肾俞穴:足太阳膀胱经。2命门穴:督脉。3.京门穴:足少阳胆经。4.委中穴:足太阳膀胱经。5.阴谷穴:足少阴肾经。6.复溜穴:足少阴肾经。
还不了解煴煴灸?客服一对一线上咨询+招商政策+售后服务
请添加客服
微信ID:CN13059104161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中医·腰肌劳损 3.1腰肌劳损的症状3.2病因病机3.3腰肌劳损的治疗 3.3.1腰肌劳损的针灸治疗 3.3.1.1方一3.3.1.2方二 3.3.2腰肌劳损的推拿疗法 3.3.2.1方一 3.3.2.1.1症状3.3.2.1.2选穴3.3.2.1.3推拿方法 3.3.2.2方二 3.3.2.2.1症状3.3.2.2.2推拿方法 3.3.2.3医案 3.3.3腰肌劳损的艾灸治疗 3.3.3.1风寒湿困 3.3.3.1.1症状3.3.3.1.2选穴3.3.3.1.3灸法 3.3.3.2肾气亏虚 3.3.3.2.1症状3.3.3.2.2选穴3.3.3.2.3灸法 3.3.3.3气滞血瘀 3.3.3.3.1症状3.3.3.3.2选穴3.3.3.3.3灸法 3.3.3.4腰肌劳损常伴有畏寒乏力、阳痿早泄等症状的对症治疗 3.3.3.4.1畏寒乏力3.3.3.4.2阳痿早泄 3.3.3.5注意事项3.4腰肌劳损患者日常保健3.5关于腰痛 4西医·腰肌劳损 4.1疾病分类4.2症状体征4.3病因4.4病理生理4.5诊断检查4.6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案4.7腰肌劳损的预后及预防4.8特别提示 5参考资料附:1治疗腰肌劳损的穴位2治疗腰肌劳损的方剂3治疗腰肌劳损的中成药4腰肌劳损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腰肌劳损 1拼音 yāo jī láo sǔn
2英文参考 lumbar muscle strai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umbar muscle degeneratio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train of lumbar muscles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中医·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lumbar muscle strain[1])为病名[2]。又称慢性腰痛[3]。是指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1]。
症见劳累痛剧[5],腰部强直酸痛[5],触之僵硬有牵制感,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转侧困难,舌质暗,脉涩。
腰痛每遇劳累而发,腰部强直酸楚,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变化。[6]
腰部长期失于气血濡养,故强直酸楚、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瘀阻于足太阳经腘部,故见腘部络脉瘀血。[6]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选穴: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取阿是穴、水沟、阳陵泉、委中、膈俞、次髎、夹脊。
刺灸方法: 针灸并用,在腘部瘀血处施刺络出血。
方义:针局部阿是穴和次髎以疏调足太阳腰部经气,舒缓筋脉。水沟可疏通督脉经气。筋会阳陵泉配血郄委中、血会膈俞及腰部夹脊,共奏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3.3.1.2方二 取肾俞、大肠俞、委中、夹脊穴、阿是穴等穴为主[5]。劳损腰痛加次髎、膈俞[5]。
3.3.2腰肌劳损的推拿疗法3.3.2.1方一 [3]
3.3.2.1.1症状 腰冷痛伴有沉重感,侧转不利,虽经卧床休息,症状也不减轻,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腰部热敷后感到舒适,舌淡红,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紧。
3.3.2.1.2选穴 三焦俞、气海俞、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秩边、委中、承山。
3.3.2.1.3推拿方法 (1)循经揉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先用深沉而柔和的左右结构:?法、揉法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从上而下施术5~6遍,然后用掌跟在痛点周围按揉1~2分钟。
(2)穴位按压:医者以双手拇指依次按揉两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秩边等穴位,以酸胀为度。从而达到提高痛阈,解痉止痛的目的。
(3)腰部斜扳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与患者面对面,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再仰卧位,作屈髋屈膝被动运动,以调整腰椎后关节紊乱。
(4)活血通络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掌擦法直擦腰背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达活血通络之目的。
3.3.2.2方二 [7]
3.3.2.2.1症状 腰部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3.3.2.2.2推拿方法 ①用拇指指端按揉手背第4、第5掌骨间的腰痛点,左右各30次。
②用拇指指端点按阳陵泉,双侧各 *** 20次。
③用双手拇指点压腰眼1分钟。
④双手五指并拢,掌根自上而下反复斜擦两侧肾俞30~50次。
3.3.2.3医案 张某,男,30岁,工人。因反复腰痛3年、加重10天就诊。症见面色晦黯,痛苦面容,双手扶腰,转侧不利。查体:双侧腰部肌肉僵硬似板,触之有条索硬结,拒按,腰部俯仰活动困难,舌紫黯,脉沉涩。诊断为腰肌劳损,按上法治疗1个疗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休息5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3.3.3腰肌劳损的艾灸治疗 腰肌劳损一般分为风寒湿困、肾气亏虚、气滞血瘀三型[8]:
3.3.3.1风寒湿困3.3.3.1.1症状 腰冷痛伴有沉重感,侧转不利,虽经卧床休息,症状也不减轻,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腰部热敷后感到舒适,舌淡红,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紧。[8]
3.3.3.1.2选穴 腰阳关、关元、肾俞、志室、委中[8]。
3.3.3.1.3灸法 艾炷隔姜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5~7壮,灸至局部灼热红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疗程,亦可在天气变化时保健灸[8]。
3.3.3.2肾气亏虚3.3.3.2.1症状 腰痛酸软无力,朝轻暮重,劳累加重,休息缓解,腰部捶、按后感觉舒适,可伴有耳鸣,头发早脱,五心烦热,肢体乏力,舌红,苔少,脉细弱或数[8]。
3.3.3.2.2选穴 肾俞、命门、关元、太溪、然谷[8]。
3.3.3.2.3灸法 艾炷无瘢痕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10壮,每灸完1壮即按压所灸穴位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腰痛好转为止,平时可保健灸[8]。
3.3.3.3气滞血瘀3.3.3.3.1症状 腰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不移,以夜间为甚,局部肿胀、青紫,怕按,俯仰转侧受限,多有外伤史,舌暗,可见瘀点,苔白,脉弦涩[8]。
3.3.3.3.2选穴 阿是穴、腰阳关、膈俞、肾俞[8]。
3.3.3.3.3灸法 艾炷隔姜灸,用半截橄榄大艾炷,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腰痛消失为止[8]。
3.3.3.4腰肌劳损常伴有畏寒乏力、阳痿早泄等症状的对症治疗 常伴有畏寒乏力、阳痿早泄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8]:
3.3.3.4.1畏寒乏力 选穴:神阙、气海。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
3.3.3.4.2阳痿早泄 选穴:涌泉、三阴交、气海。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
3.3.3.5注意事项 施灸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久坐、过度运动,禁房事[8]。
(2)宜睡硬板床,同时配合牵引及其他治疗,如湿热敷、熏洗等[4]。
(3)加强腰背肌肉段锻炼,注意局部保暖,节制房事[4]。
腰痛一证,外感内伤皆可产生,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因此治疗时除散寒行湿,清利湿热,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外,多配补肾强腰的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10]。据临床所见,上述各型单发的少,兼见的多,腰痛日久,虚实夹杂,用药尚需互参[10]。治疗本病,除内治外,尚可配合针灸、 *** 、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方法,取综合治疗,疗效较好[10]。针灸治疗本病证有较好疗效。
现代医学中的各种脊椎炎、腰椎间盘脱出、脊椎肿瘤、增生性脊柱炎纤维织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病变、肌肉风湿病及类风湿病及肾下垂、肾盂肾炎、肾周围组织炎、肾囊积水、肾结核、肾结石和盆腔疾病等,凡出现腰痛者,均属本症范畴[5][11][6]。
详见腰痛条。
4西医·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实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甚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为腰痛常见原因。
1.无明显诱因的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腰痛为酸胀痛,休息后可缓解,但卧床过久又感不适,稍事活动后又减轻,活动过久疼痛再次加剧。
2.在疼痛区有固定压痛点,该点位置常在肌肉起、止点附近,或神经肌肉结合点。在压痛点进行扣击,疼痛反可减轻,这是与深部骨疾患区别之一。
3.有单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征。
4.可能有脊柱后突、侧突或长期坐位、弯腰等工作史。
1.自我保健疗法 适当休息,定时改变姿势,避免弯腰持物等是减轻症状、防止再发的根本方法。必要时可在工作中使用腰围,但休息时则应解除,以免继发废用性肌萎缩,进一步加重要腰段脊柱的不稳定。同时还应训练腰部肌力量,以增加未受损害肌的补偿调节能力。
2.疼痛部位进行理疗,以及手法和力度适当的推拿、 *** 。
3.压痛点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
4.疼痛明显影响工作和休息时,可服用非甾体抗炎剂、局部外用肌松驰剂及地西泮之类的镇静剂。
2、首先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长年坐着的人,腰背肌肉比较薄弱,容易损伤。因此,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如做一些的屈、后伸、左右腰部侧弯、回旋以及仰卧、起坐的动作,使腰部肌肉发达有力,韧带坚强,减少生病的机会。
3、注意自我调节,劳逸结合,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如站久了可以蹲一蹲,蹲下不仅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休息,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4、另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防止潮湿,寒冷受凉。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
2)急性腰扭伤应积极治疗,安心休息,防止转成慢性。
3)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要做好准备活动。
4)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等。
5、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能明显改善症状,特别早期见效更显,但本病往往易复发,应注意平时的工作姿势。如能配合功能锻炼,并持之以恒,则有利于提高疗效。
5
1、腰痛艾灸腰阳关
腰阳关位于我们第四和第五腰椎棘突的中点的腰阳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特别好。腰阳关是属于督脉上的穴位,同时也是我们人体第四和第五腰椎活动最频繁的地方。这个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实际上也应该是最容易解决问题的地方。也就是那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艾灸这个地方的穴位是最重要的。
艾灸法:将艾条放置腰阳关上,回旋灸3分钟,温热局部气血,再配合雀啄灸进行治疗,每次为5~10分钟,每日1次。
2、腰痛艾灸阿是穴
阿是穴(痛点)是由于经病灶部位的气血不通而致,也就是说,只要阿是穴存在,就会影响经络功能,阻塞经气运行。所以要想缓解疼痛,疏通经络,激发气血运行,充分发挥经络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艾灸阿是穴!如感冒头痛在头和颈项部,背腰痛而不能弯屈在背腰部,上述部位的阿是穴,都是艾灸的重点。
人体只有存在疾病才会出现阿是穴,说明阿是穴本身就是疾病。它的出现反应局部有病,它的消失说明病症缓解。因此阿是穴的存在与消失,可以证明疾病的存在与消失。就比如腰病,在腰部和下肢部出现阿是穴,经过艾灸阿是穴疼痛消失,说明疾病治愈。
其实我们平时艾灸取穴时,多是以阿是穴当作主穴,然后辅以其它穴位包围病灶部位,故而我们调理腰痛时只需记住一个穴位,那就是阿是穴!当然了,不止是单纯的腰痛,具体到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等腰部疼痛疾病,都是可以阿是穴为主穴的。
3、腰痛艾灸常用穴位
常用穴位:阿是穴、膈俞、肾俞、命门穴。
方法:患者俯卧位,暴露腰背部,选用纯(清)或药艾条点燃后,用手将艾条拿稳悬灸以上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以觉有温热而不灼痛、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用1~2个疗程。
作用原理:膈俞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为八会穴之血会,灸之可补血养血、活血化瘀。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穴近肾脏,为肾气转输之处,灸之可补肾益精、壮腰通络。命门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系督脉经穴,居于两肾中间,是人生命之气重要门户,有培元补肾、通利腰脊之功。阿是穴系痛点处,与上穴配伍,灸之可直达病所,有舒经活血、疏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效。
现在的很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都还没有很好的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所以大部分的人现在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很多人没有时间锻炼,经常会出现腰腿疼痛的感觉,一部分的人是腰肌劳损导致的,那治腰肌劳损的妙招有哪些?治疗腰肌劳损的偏方
1、臭杏汁
每次大约以新鲜的臭杏嫩叶挤出2勺药汁,然后冲入适量的米酒喝下,约6小时后再服用一次,服用约2-3天,可以用来治疗急性药剂劳损。
臭杏有小毒,每次最多服用2勺,小儿应该减量服用。腰部闪着或者急性扭伤时,用此方法来活血化瘀改善急性症状极为有效。
2、拔罐疗法
取穴: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部压痛点、委中穴。
方法步骤:现在患者欲拔罐的位置涂抹上适量的按摩乳或者凡士林。患者俯卧位,现在大小合适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部压痛点、委中穴、留罐15-20分钟。
注意事项:拔罐前可先饮水或者橙汁500毫升。病程长者,可沿着腰部足太阳膀胱经循经,做上下来回推拉走罐数次,直至局部皮肤潮红即可。
3、熏洗法
用艾绒120克,川椒3克,透骨草30克。将上述材料加水煎煮2500毫升药汁,趁热熏洗患处,每次20-40分钟,1日两次,10日为一个疗程。
4、散药法
用九香虫7克,陈皮7克,将上述药材一起研磨成细末,1日分2次服用,可用开水或者酒送服,连服7日,对缓解腰肌劳损有效。
5、艾灸疗法
穴位: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部压痛点
方法:每次选取2-4个穴位,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后,先靠近皮肤,以后慢慢提高,直到病人感到舒快时就固定在这一部位,连续熏灸10-15分钟,至局部发红为度,每日艾灸1-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6、热敷疗法
1、用葱白30克,大黄6克,将二者捣烂后炒热,趁热时热敷与腰肌劳损疼痛处,每日2次。
2、用生川乌15克,食盐少血,先将川乌捣烂后与食盐拌匀成膏状,将药膏摊于腰部疼痛处,外覆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7、按摩治疗法
(1)以掌根和拇指拨揉腰椎两侧肌肉数次,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再用拇指重按腰部“阳性反应点”及居_、环跳、肾俞、志室、大肠俞、委中穴,每穴按压2分钟可反复数次。接着用腰部后伸板法,患者取侧卧位用手掌搓揉腰部数次,使局部产生温热感,同时配合腰部侧板法左右各一次。先扳患侧,再扳健侧。有下肢放射痛者可在局部使用衮法,并配合按摩委中、阳陵泉、绝骨等穴。对于脊柱侧弯者在按摩前可先作腰部牵引。
(2)先掐人中穴再取三阴交、复溜、承山、委中等穴掐点揉按各数十次,尤其对“阳性反应点”一条索状压痛物,揉按100次,腰痛加脘骨、阳陵泉,背部加昆仑、委中。因损伤而致腰痛者,用手指弹拨膝后、_窝处的肌腱数十次,用力并应产生酸胀热感,平时在坐位休息时可用木棍顶在委中穴,每10分钟左右轮换一次。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0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五味日知录】中医的补气第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