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与阳气的失调,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
气、血、津液与阳气具有维持身体生理活动的功能。当发生异常时,虽然不会马上致病,却会以容易感冒、容易水肿的形式在体质上表现出来。
通过留心各种身体上的小症状,以及体型变化等外观特征来判断自己的体质,是早期发现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
若能找出问题的原因,也就能找到恰当的方式,透过中药和饮食等方式来改善体质。为了每天的健康管理,应该了解自己的体质和造成体质的原因。
本文通过漫画形式,并结合中医常见体质分型,可以帮你快速判断自己的体质。
对热敏感、食欲旺盛、体格结实的人,体内阳气(热源)可能过剩,其特征为脸色泛红,且多脓疱。此种类型的人体内热多与津液联合,而呈现过剩现象。
当热与津液联合的状态便是(湿热),因为湿热且粘稠性,异动缓慢,因此也会引起气血的循环停滞,使人感到浑身发热。另外,湿热型体质的人往往也会有鼻炎、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化脓性的炎症状。
惧寒,肤色白且体格纤细的人,有可能是阳气不足。此种体质的人缺乏体力,肌肤因含有水分显得有弹性,头发细且薄为其特征,原因可能是先天性或是后天性肾阳原料(肾的热源)的肾精不足。由于肾精不足会导致牙齿及骨骼疏松,耳鸣与目眩、女性无月经与月经不顺、男性勃起障碍、尿频与下痢等症状。
因脾脏机能减退,造成气不足,是容易疲倦和感冒的体质。特征为脸色不佳、偏瘦、声音和表情没精神,就算天气不热但稍动就会出汗,还会有站起时晕眩、手脚无力、容易瘀血黑青等症状。
另外由于脾脏与消化、呼吸器官有关,所以也会有胃肠虚弱、下痢、便秘、支气管炎、哮喘等症状出现。
有皮肤干燥、容易疲倦,手脚发麻等症状,可能为血量不足造成的(血虚)体质。特征为脸色苍白、头发细但无光泽、指甲易裂等。
造成血虚的原因有造血脏器的异常或出血、过度的减肥等。血虚引起的症状除了有起立时会晕眩和心悸、手脚发冷等症状外,尚有焦躁不安、失眠等精神不安定的症状。
精神状态不安定,身体各处感到疼痛或疼痛者,可能是气滞型体质。通常是由于调节气循环的肝脏功能降低,而引起气的流动停滞。为了发散淤积的气,会有较多打嗝放屁等现象特征。
另外,气流若滞塞,该部位会鼓胀、产生疼痛,女性容易产生胸与腹部鼓胀及经痛等症状。其他也有像口感、头痛、耳鸣、胃痛、呕吐等症状,并伴随着脸部发热和眼睛充血。
肌肤颜色浅黑,暗淡无光泽者,可能是血血瘀型体质。
这类体质的人嘴唇、牙龈以及指甲会呈泛紫色,也常有皮下出血的现象。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肩膀疼痛和头痛、发冷以及便秘、经痛等症状,亦会加重。
肤色白,全身呈现浮肿般肥胖体态的人,由于体内津液过剩,有可能是痰湿体质。
这类体质的人习惯摄取大量水分,如厕频率也高。症状有容易疲态、稍微动一下便出汗、并感到呼吸困难或心悸。由于痰湿会妨碍气血的流动,因此也会造成手脚无力、头痛、目眩、手脚冰冷、下痢、嗜睡等症状。
肌肤头发干燥,常干咳的瘦长体型者,可能为津液不足的(阴虚)体型。
乍看之下虽然与血虚型相似,但由于是津液不足引起的囤积,双颊常会泛红,没到黄昏身体便会有发热的现象。常发生于阴虚体质的症状有腰痛、无法专心、目眩、耳鸣、便秘、盗汗等。
体质判断对了,有啥用呢?1.可以因人施治人体素质有强弱之异,有偏热偏寒之殊,因此临证治病必须结合患者平素体质而治。
2.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由于体质差异,即使同患一种疾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证型。另一方面,即使是不同的致病因子或不同的疾病,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往往出现相同或类似的病机和临床证型,而施以相同或类似的治法。
3.视体质用药如阴虚质宜甘寒、咸寒清润,忌辛香温散、苦寒沉降,饮食当避辛辣;阳虚质宜益火温补,忌苦寒泻火;气虚质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等。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每日灸一灸】过敏性鼻炎艾灸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中医教你辨别体质。
你是什么体质?
血瘀体质:症状:瘦人居多,面色灰暗,皮肤常干燥、粗,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眼常有红丝,常现疼痛,健忘性情急躁。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中多血块、紫黑块。舌质黯、片状淤斑。日常调理:起居不要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至血行不通,保持充足睡眠。食疗方法:可多食黑豆、海带、萝卜、胡萝卜、山楂、醋、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解郁作用的,少吃肥肉。
气郁体质:症状:瘦者为多,多愁善感、经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叹气,胸协满,或走窜疼痛、乳房胀痛,睡眠较差,大便多干,舌淡红,苔薄白。日常调理: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要避免剧烈运动,及时补充水。食疗方法:多吃甘凉滋润食物,如鸭肉、龟、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辛温燥热的。
痰湿体质:症状:"心宽体胖“腹部松软胖、面部油脂多,多汗且粘。胸闷、多痰。面色暗淡黄,眼泡微浮肿,易困倦。大便正常/不实,小便不多/微混。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日常调理:居住环境宜干燥,多进行户外运动,经常晒太阳。食疗方法:饮食清淡,少吃肥肉、甜、油腻的。多吃葱蒜、海藻、冬瓜、萝卜芥末等食物。
湿热体质:症状:形体偏胖/瘦,油光发亮,易生粉刺,开口有异味。易口苦口干,身体困倦,眼睛红赤。大便粘滞不爽,小便发黄,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日常调理:多长跑、游泳、爬山、打球。食疗方法:日常不要吃过饱,也不过饥,不吃过冷或过热。多吃五谷、蔬菜,少吃油腻辛辣。
阳虚体质:症状:形体白胖,肌肉不健壮。精神不振,畏冷,总是手脚发凉。喜热饮食,不敢吃凉的毛发易落,小便清长,大便稀。舌淡胖嫩,有齿痕。日常调理: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避免长时间在空调房。食疗方法:多吃甘凉滋润食物,如鸭肉、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辛温燥热的。
阴虚体质:症状:易口燥咽干,喜冷饮。面色潮红、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目干涩,容易失眠,皮肤偏干。小便短涩,大便干燥。唇红微干,舌红少津少苔。日常调理:运动上多跑步、打球,老年人适当散步维持健康状态。食疗方法:日常不要吃过饱,也不过饥,不吃过冷或过热。多吃五谷、蔬菜,少吃油腻辛辣。
平和体质:症状:一般体型匀称健壮,面色润泽,唇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性格开朗,不易得病。日常调理:运动上多跑步、打球,老年人适当散步维持健康状态。食疗方法:日常不要吃过饱,也不过饥,不吃过冷或过热。多吃五谷、蔬菜,少吃油腻辛辣。
气虚体质:症状:一般不健壮,气短懒言,说话没劲。目光少神,易疲乏,易胡呼吸短促,易出汗,出虚汗。唇色少华,舌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容易感冒,生病后抗体能力弱。日常调理: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等。食疗方法:多吃益气健脾食物,如黄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中医说人的体质通常分为三种:平性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大多数人都是平性体质。
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它反映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盛衰所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前人对体质有许多论述,在国外,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种体质类型学说。古希腊西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曾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体质学说,其气质学说认为人体有四种不同的体液,其比例决定了人的气质,并依此把人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忧郁质型。但是至今国外医学对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实践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体质学说与医疗实践、养生长寿密切结合。
中医一贯重视对体质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可以说,《黄帝内经》是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的渊薮。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的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归纳出木、土、火、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再根据五音太少,阴阳属性以及手足三阴经的左右上下,气血多少的差异,将上述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五五二十五种体质类型。根据人体体质的阴阳盛衰,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 这都是后来体质分类的依据。体质形成的机理是极其复杂的,它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地理环境因素
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由于受着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人的体质。
2.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禀赋”,先天禀赋就是指父母先天的遗传及婴儿在母体里的发育营养状况。总之,形体始于父母,体质是从先天禀赋而来,所以父母的体质特征往往能对后代产生一定影响。
3.性别因素
《灵枢·五音五味篇》提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论点,对妇女的体质特点作了概括说明。中医认为男子以气为重,女子以血为先,女子由于有经、带、胎、产的特点,所以体质与男子不同。
4.年龄因素
体质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为人体的结构、机能和代谢是随着年龄而发生改变的。俗话说“一岁年纪,一岁人”便是这个道理。
5.精神因素
强烈的精神刺激可直接损伤人的机体结构,使健康体质的基础发生动摇。
6.饮食营养因素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这说明体质不仅与先天禀赋有关,而且依赖于后天水谷的滋养,水谷是人体不断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不当,也会引起人体发病。
此外,体质形成的差异,还与社会因素、体育锻炼因素、疾病因素有关。如人们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因此情志、劳逸各不相同,物质生活也有优劣之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体质特征。
由于先天禀赋有强弱,饮食口味有厚薄,方位地势有差异,贫富贵贱苦乐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个体差异。因此,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对不同人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对体质进行分类。
古代的分类有:阴阳五行分类,阴阳太少分类,体型肥瘦分类,形志苦乐分类,禀性勇怯分类。
现代中医根据临床上的症候表现、脉象、舌苔,提出了以下八种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这种分型以身型脉证为主要指标,对临床辨证、遗方、摄生防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尽雷同,但是总体上可以进行一定的区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较为简单且全面的中医分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1 正常体质: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患病较少,抵抗力较强,耐寒热,不需进补,食疗或进缓和的平补之品。
2 阴寒体质: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怕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应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生姜、桂皮等。
3 阳虚体质:属虚寒体质。四肢多不温,怕凉喜暖,神疲,喜吃热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而弱。得病多从寒化,宜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耐夏不耐冬,宜用温阳补虚之品。
4 阴虚体质: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颧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涩,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宜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
5 阳热体质:属实热类型。面色多红赤,怕热喜冷,烦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发高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得病多从热化,易患疮疡,怕热,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热的食物或饮料,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
6 气虚体质:属虚的体质,面白少华,气短懒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红,舌体胖大,脉虚缓。易感冒,病后迁延不愈,内脏易下垂,不耐受风邪、寒邪、暑邪。宜食山药、莲子或太子参、黄芪、黄精等。
7 血虚体质:面色萎黄或淡白,唇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体麻木,舌淡脉弱。宜补气生血。用当归、熟地、龙眼肉。
8 瘀血体质:面色多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黯黑,肌肤甲错,或生症瘕,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舌体黯紫有瘀点,脉细涩或脉率不齐。易患出血,症瘕,中风,胸痹(冠心病)等病。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
9 痰湿体质:体胖腹大,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粘,眼胞微浮,胸闷脘痞,身重发沉,困倦,喜食肥甘粘腻之物,便溏,舌胖大多齿痕,苔白腻,脉濡滑。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风(脑血管意外),胸痹等病。对湿环境及梅雨季节的适应能力差。宜祛湿化痰。宜服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荷叶、荷梗等。
10 湿热体质: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身重困倦懈怠,大便粘滞不爽,男阴囊潮湿,女黄带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易患痤疮,黄疸,淋症,火热等病。对气温偏高,湿热交蒸气候难适应。食疗同痰湿体质,忌辛辣刺激食品。
11 气郁质:神情郁闷,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善太息、嗳气呃逆,咽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痛经。易患郁症,脏躁,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症。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应调节心态,宜服行气之品,如玫瑰花,佛手,萝卜等顺气之品。不宜进补。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0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当归!
下一篇: 【五味日知录】中医的补气第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