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才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人类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可能有人问为什么我们五官长这样?或许这是个谜,但是人体的五官也不是随随便便长的。
在中医的理论中,人的五官是人体五脏的反射区,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言: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意思就是说,五官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内五脏的健康情况。
心对舌,肝对目,脾对口,肺对鼻,肾对耳,养五脏,方为健康!一、君主之官,心脏心开窍于舌:舌头的颜色,形态,软硬度等都是反应出心脏的健康与否。
正常人的舌头,是淡红有光泽,大小适中很灵活,还有一层薄白的舌苔,并且味觉灵敏,有这样的特征,就说明心脏的气血和功能健康。
舌有瘀斑:心脏的气血部不通则淤堵所致,或是心血管堵塞,伴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舌色泛白:可能是心血不足,贫血表现,或是湿气重也会导致泛白的颜色。
舌色发红,是心中的虚火过旺,舌尖糜烂,疼痛,是心有实火上炎导致。
舌下青筋:可能是静脉曲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将军之官,肝脏肝开窍于目:我们眼睛是通过肝血的滋养,和肝气的疏泄维持健康。
眼睛干涩:是肝血不足,不能运送营养,滋养眼睛,导致干涩,灼痛,眼睛酸痛等症状,肝血不足的人睡眠也不是很好。
眼睛流泪:也就我们说的迎风泪,是肝脏的收敛功能下降导致的。
眼睛有红血丝:除了其他原因,和肝火过旺,肝阳上亢有直接的关系,并且伴有视力模糊,或是脾气暴躁,经常爱生气等症状。
眼睛发黄:是肝脏实质性病变的重要依据,可能患有肝炎等问题。
眼睛黑眼圈:熊猫眼,除了熬夜外,要注意肝功能的减退,不能更好的代谢色素,导致很眼圈,色斑的沉淀等。
三、仓廪之官,脾脏脾开窍于口:脾主运化,脾功能症状,营养充盈,气血充足,人的口唇就有红润有光泽。
唇色淡白:脾胃虚弱,气血亏虚。
口中反酸:是脾胃不和,导致我胃中反酸。
口发红甜腻:是脾胃的湿热,胃火过旺的表现。
口臭:脾的运动功能减弱,脾气虚弱,导致毒素的堆积所致。
口溃疡,起泡:脾脏的火旺,脾热,导致的我们说的上火了。
四、相傅之官,肺脏肺开窍于鼻,在西医眼中,肺与鼻都是属于呼吸系统,我们靠鼻呼吸,进入肺脏。
流鼻涕:如果是风寒入肺,我们会流鼻涕也是感冒的表现,如果平时总流鼻涕,就是肺气虚弱所致。
鼻子红:是肺的燥热所致,内活过旺,多吃清肺,凉肺的食物。
鼻子出血:由于肺的阴气不足,导致阳气过旺,导致鼻子出血的症状。
嗅觉不好:肺气不通于鼻,所以不能便香臭。
五、作强之官,肾脏肾开窍于耳,五官中的耳朵是肾脏的反射区,耳坚者肾坚,耳不坚者肾脆。
耳朵泛白:这样的人伴有手脚冰冷的症状,这是先天的肾气不足,阳气不足导致。
耳垂小:耳垂小、薄的人,说明肾的精气不足,肾气亏损。
耳朵发黑:一般都是肾脏在发生损伤或是病变的表现。
听力下降:一般老年人都会听力下降,就是肾脏功能的衰竭所致。心对舌,肝对目,脾对口,肺对鼻,肾对耳,养五脏,做好这4补!
1、补五脏茶茶也是养生之道,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于茶的喜爱也是推崇。也可以饮一杯养五脏的代茶饮。
两餐之间一杯,人参地节茶,养五脏,调健康。
用人参、百合、玉竹、蒲公英、苦荞,搭配在一起,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人参,百草之王,补脾益肺,大补元气,滋养五脏,固本培元,可轻身延年。
百合,入心、肺二经,可宁心安神,滋养肺脏,调和五脏,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玉竹,补益五脏,滋养气血,也是美容养颜的佳品。
蒲公英,入肝、胃二经,清肝护肝,增加代谢,并且有降胃火,消胃炎,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
苦荞,健脾胃,更有“三降”之称,所以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五种小植物搭配在一起,互相调和作用和药性,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养肝肾,滋脾胃,润心肺,五脏调和,方为健康。
2、补五脏食一味小中药,补五脏,它就是五味子,有补益身体、安神助眠的效果。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孙思邈称常服它补五脏之气,武则天用它补益身体。
中医讲“酸、甘、苦、辛、咸”五味入五脏,与肝、脾、心、肺、肾相对应。
五味子,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还能安神、健脑。
五味子,保肝护肝,调理慢性肝炎,修复肝脏损伤,预防酒精肝等疾病的发生。
五味子,滋补肾脏,增加肾脏的功能,并且防止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并发症。
五味子,收敛肺气止咳化痰,是一味治久咳虚喘的良药。
五味子,有机酸可保护肠道胃粘膜,另外,对脾肾虚寒导致的久泻不止也有很好的功效。
3、补五脏色中医讲,五脏对五色,人体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心脏喜欢红色,所以常食红色的食物养心,像西红柿,枸杞,大枣等。
肝脏喜欢绿色,绿色的食物入肝脏,而绿色有保护视力的作用,绿色可以消除肝癌患者的恐惧感。
脾脏喜欢黄色,小米是最养胃的粥,也是最便宜的,最佳的补品。
肺脏喜欢白色,肺是喜欢干净的脏器,所以它喜欢也是干净的颜色和食物,像百合、银耳等食物,有清肺的作用。
肾脏喜欢黑色,黑色的食物养肾,也有人说,男主肾,所以男人有、喜欢黑色的人较多。
4、补五脏功健身气功八段锦,是古人很流行的调理身体的气功,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一直在练习八段锦。
站式八段锦口诀: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五脏安,则精神焕发容颜美,怎么做?看过来!
一. 想要好气色,从心做起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所以,当我们心功能正常时,面色就自然显得红润有光泽;相反的,如心血亏少,则面色发白,常伴有健忘多梦、眩晕等。
建议:
1. 多吃些养心补血的食物,如用龙眼、莲子、红枣等煮粥;
2. 请家人协助按按心俞穴。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可宁心安神、通调气血。在入睡前揉揉此穴,有助于补心血。
二. 淡化斑斑点点,需充盈肝血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主疏泄,如肝失疏泄,就会气机不调、血行不畅,表现为面色青黄,脸上容易出现黄褐斑、蝴蝶斑等。
建议:
2. 养肝、护肝的最好方法是晚上23点前就寝;
3. 经常按揉大敦穴。大敦穴是疏肝理气的要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约2毫米处。
三. 补出好唇色,健脾最重要
《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意思是说,脾是气血生化的源头,如果脾这个源头出问题了,反映在口唇就表现为口唇色泽发白,嘴唇发干,甚至干裂、起皮,出现上述口唇问题,就说明你要健脾了。
建议:
2. 太白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要穴,位于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常按压或艾灸此穴有助于补脾气之不足。
四. 战痘就要肺气足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失调,宣发功能就会减弱,毛孔开合、代谢失常,表现就是皮肤水油不平衡,容易干燥起皮或出油,甚至出现痤疮、脂肪粒、酒糟鼻等。
建议:
2.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经常按摩鼻子,能宣肺通窍。比如捏鼻尖,用食指和拇指捏住鼻尖,揉至鼻部发热、呼吸通畅为止;还可推鼻子,将双手中指的指腹放在鼻子两侧,上下反复推按。
五. 只要肾好,青春不老
肾乃先天之本,主藏精。肾虚,人就容易出现未老先衰,比如容颜晦暗、鬓发斑白、早生皱纹等。
建议:
2. 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位于脚掌前1/3与后2/3交界的凹陷处。肾气虚的人,可经常揉搓、拍打涌泉穴,或用热水泡泡脚。
什么是通调补养呢?下面给大家谈谈:
? ? ? 通--指疏通,疏通经络,心脏,肝,肠道,也就是人体全面疏通。
? ? ? 调--指我们人体经络等全面疏通了,也就是身体毒素,垃圾排干净了,这是就要开始调理我们的身体,如,脏腑,肝,肺,心情等等。
? ? ? 补--补肾,补脾,肾乃先天之元,后天补脾强壮体格。
? ? ? 养--养经络,心,肝,气血,血氧调和布散于全身。
以下为通调补养的详细释义:
? ? ? 现代人的身体大多属于湿寒体质,经络淤堵的很厉害,所以需要排寒祛湿,通通经络,经络一通,气血循环好,百病易调;
? ? ? ? 中医认为,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正常情况下,经络是通畅的,但是,人体收到外在的湿寒邪气的攻击,或是内在情绪变化的影响,会使气血的运行失调,从而导致经络受阻,局部疼痛,所以中医常说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脏腑是否发生病变,在于经络是否畅通,所以治病养生首先要打通经络,排湿驱寒,让气血循环正常,脏腑功能才能调理正常, “经络一通,百病不生” ,所以,我们做艾灸同样要先通经络,排湿寒,才能彻底的将身体调好。艾灸的最主要功效之一就是,温通经络,温行气血,活血化瘀,所以,艾灸疏通经络,排湿祛寒是很好的方法。
? ? ? ? 人们知道自己生病了,首先是因为身体出现一些不舒服的表症,例如:疼痛、酸胀、疲乏等一些不正常的表症,这些表症会让人很痛苦,所以需要及时的调理这些表症;
? ? ? ? “调”为调整。理顺的意思,即将脏腑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表症问题调整过来,将脏腑正气理顺,人体的经络打通后,身体的脏腑肢节、上下内外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理,这些问题是影响经络疏通关键所在,将这些具体问题调理好,再配合疏通经络,排寒祛湿排邪气,身体就会调的非常快,在做艾灸时,“通”和“调”要结合着做,这样效果才会很好。
? ? ? ? 中医讲究的是标本兼治,我们有病都是因为阳气耗损太多造成的,所以,扶补阳气,让我们脏腑的正气充足从根本上调理身体的病症,才是真正的中医调理。
? ? ?“补”为“扶补元阳”的意思,艾灸有个很大的功效就是“扶阳固本”。前面的疏通经络、调理症状都是为扶补元阳打基础,否则,元阳也不能补到身体里。无论是疏通还是调理,都能给身体补充阳气,但是所扶补的阳气都是远远不够的。《内经》里说:阳生阴长,只有元阳足够,才会生化为阴(精血津液)。所以元阳不足,平常所吃的食物不可以转化成身体所需要的阴(精血津液)。精血津液不足,身体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就不会健康,就会出问题。所以,在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肢节问题时,还要好好的扶补身体元阳,身体才能真正的健康。
? ? ? ? 中医调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养生,养生养的是什么,养的就是我们的阳气,养好阳气,就是养好脏腑的正气,我们才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 ?“通调补”是“养”的基础,“养”的项目主要是调节人体阴阳,养护身体的精、气、神,这才是中医艾灸的最终目的,所以,艾灸调理,“养”是必不可少的。
? ? ? ? 四个步骤是紧密关联,互相作用的,缺一不可,这样才是合理的艾灸调理。让我们的身体调的更快更好。
? ? ? ? 灸馆做的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碳。 保养必定是从年轻开始的,不是全身都出现问题了方才开始调理。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理念是我们日常必不可少的,中医养生治未病,在源头上把它咔嚓掉。身体好的一般都是勤快的人,做到家居和院内保养同时进行的。
经络不通会引起哪些症状
01,心经: 心烦,心悸,心闷,心痛;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02,心包经: 失眠,多梦,易醒,难以入睡,心烦,健忘。
03,小肠经: 小腹绞痛,手脚寒凉,容易腹泻。
04,大肠经: 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慢性咽喉炎。
05,胃经: 咽喉痛,胃痛,怕热,肠胃功能减弱,慢性咽喉炎。
06,肝经: 口干,口苦,胸胁胀痛,前列腺肥大,小便黄。
07,肺经: 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
08,胆经: 口干,口苦,偏头痛,便秘,皮肤萎黄,容易惊悸。
09,脾经: 腹胀,吸收不良,容易呕吐。
10,膀胱经: 恶风,怕冷,肌肉肿痛,腹泻,手脚寒凉。
11,三焦经: 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食欲不振。
12,肾经: 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67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煴煴灸辽宁到货,欢迎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