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枇杷叶!

白敛 2023-07-20 17:15:11

蓝字“五味古法中医”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概述

又名巴叶、芦桔叶(《中药材手册》)。原植物枇杷又名:卢橘(广东)。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晒干,刷去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图片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病症

(1)肺热咳喘痰稠。

(2)胃热烦渴、呕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止咳宜蜜炙用,止呕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微寒,故寒嗽及胃寒呕吐者慎服。

炮制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炮制方法

处方用名有枇杷叶、炙枇杷叶、蜜枇杷叶。

1.批把叶:取原药材,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

2.蜜批把叶:取熟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批把叶丝内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用取出晾凉。每100kg批把叶丝,熟蜜20kg。

炮制作用

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能。

1.生品长于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多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哕或口渴。

2.蜜枇杷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多用于肺燥咳嗽。

枇杷叶经蜜炙、姜汤煮、姜汁炒等不同方法炮制后,熊果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而熊果酸有很强的抗炎和止咳作用。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

饮片 枇杷叶:呈丝条状,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突出。革质而脆。气微,味微苦。

蜜枇杷叶

形如枇杷叶丝,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显光泽,略带黏性。具蜜香气,味微甜。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请添加:QQ:40304452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点击「赞」+「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吧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65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