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中伏,每天别忘了吃几片“它”,为什么?

望月砂 2023-07-19 16:18:38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意思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

今年的中伏比往年多10天,一共20天炼狱般的日子,我们应该如何做?要想在这中伏天、长夏安然自在,就要明白天地之气的变化特点,趋利避害,实现养生的目的与乐趣。

三伏养生重点各不同,中伏如何养生才好呢?

初伏:防中暑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此时主要是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为养生做准备。

末伏:躲老虎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最易伤心,这个时候进补没有好处。所以养生要点是:躲。不要大量吃肉食,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中伏:除病根中伏和头伏、末伏不一样,40天三伏养生期到了中间的部分,承上启下的转折点20天,三伏天本身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就是在这种转折的时候,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人体健康就滑向了疾病那一端。

比如很多“病根儿”都是三伏天落下的,我们身边有一些人觉得天气热,爱吃冷饮,又不加节制,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胃寒,生出了胃病!所以,这些人夏天一过,总是胃痛、消化不好,还找不到原因,其实这就是三伏天落下的病根儿!

那么,中伏如何养生才好呢?

一、中伏需补阳,早晨三片姜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意思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万病皆损于阳气,要想健康长寿,先要把的阳气补足。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吃三片醋泡生姜。

“中伏”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补充阳气是最佳时节。人体也要与自然界阳气相应,顺其升发之性“动而向外”。

二、用醋泡姜,就是吃补药汤,补肝升阳、不上火

日常保健吃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所谓“早吃姜,补药汤”。醋泡姜是收敛的,于是原本辛散的姜性由此变得平和起来,也没有姜的一大股辣味儿了。

醋泡姜是酸的,酸味走肝经,这时姜的升发功能容易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吃一点醋泡姜片,既升阳气,又疏发肝气。而且还不会把阳气过多地耗散在脾胃上,一点不浪费。

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

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

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提神。

要是你早晨起来脑子不清醒,昏昏沉沉的,一两片姜马上就能让你神清气爽。

三、姜入凉菜:防病、抗衰老、护肠胃

“姜能通神明,去秽恶,帮不撤。”南宋朱熹说的是“姜”就是生姜。

另外,中国古代圣人孔子一年四季不离姜,曰“不撤姜食,不多食”。孔子活了73岁,这个年龄在春秋时期绝对算是高寿。这和孔子健康的饮食观和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劳。

生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剂,可以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起到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抑菌护肠胃的效果也很好。除了醋泡生姜,在拌凉菜时加点姜末或姜丝。姜不仅驱除人体内的寒气,并且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有助预防食源性疾病。

四、伏天做好醋泡姜,“不用开药方”

食材:醋一瓶、子姜若干、盐、白糖、还要准备一个大罐子

具体步骤

1、洗姜、切薄片

子姜买回来后洗净、晾干;大罐子提前洗干净、用开水烫过、晾干;再将子姜切成薄片。

2、烫姜防变质

烧一锅开水,将切好的子姜放进去快速捞出,过一下水,这一步是防止子姜在腌制的过程中变质。

3、加糖、盐拌姜

捞出的子姜晾干,然后加适量盐拌匀,再加糖拌匀,糖的分量要比盐多4倍,这样腌出的姜香味会更浓郁。

4、醋泡姜

最后放入罐子里,倒入醋,醋覆盖2/3的姜就可以了,因为姜在腌制几天后会出一些水,最终会覆盖住全部的姜。

“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尤其适合中老年朋友,伏天养生奇效,给身边的朋友们看看哦!

三伏天之中伏吃什么 中伏养生全攻略

通常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一般会在中伏的第一天吃面。但是要养生,可以多吃点下面的食物:
 1.绿豆
夏季三伏天高温,人易出汗,使机体因丢失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而导致内环境紊乱,而绿豆中含有丰富无机盐、维生素。在高温环境中以绿豆汤为饮料,可以及时补充丢失的营养物质,以达到“清热解暑”的效果。
2.莲子
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热天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易烦躁、伤心。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但腹胀者,最好少吃。
3.马铃薯
马铃薯含有维生素C,而且发热量高。“情绪中暑”的人,最容易受到抑郁、灰心丧气、不安等负面情绪的困扰,马铃薯含有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能作用于人体,改善精神状态。
4.紫薯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过敏等问题是很多读者朋友都不得不面对的话题,从饮食的角度不妨吃点紫薯。紫薯富含铁、硒元素和花青素。硒和铁是人体抗疲劳、抗衰老、补血的必要元素,特别是硒被称为“抗癌大王”,易被人体吸收。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它能够保护人体免受一种叫做自由基的有害物质的损伤。花青素还能够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
5.鸡鸭
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又是人体消耗最多的阶段,有些人因为吃不好、睡不实,受到炎热的煎熬,出现疰夏、苦夏症状,所以,老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因此,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故三伏天也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之一。
6.喝茶
夏季喝茶不但可以驱暑消夏,还有很多保健效果。茶叶所含的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多种成分,不但有解除油腻,帮助消化,减肥作用,而且还对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7.山药
山药学名蓣薯,其中含有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那就是薯蓣皂,被称为是天然的DHEA(又名青春素),其中含有各种荷尔蒙基本物质,有荷尔蒙之母的称谓,它能促进内分泌荷尔蒙的合成作用,能促进皮肤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提升肌肤的保湿功能,并对改善体质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夏季饮食不节、偏食生冷极易导致肠胃不适,吃些山药也有帮助。
8.吃面
二伏吃什么面?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中伏吃面条什么意思 中伏为什么吃面条

中伏吃面条什么意思

二伏吃面,是有上千年传统的,“头伏饺子二伏面”作为饮食习俗,影响到一些南方区域,但主要还是在北方地区。

关于大热天吃面的“傅粉何郎”典故:

《世说新语》里讲,何晏“美姿仪,面至白”,以至于魏明帝曹叡以为他擦了粉。这位皇帝为了试探何晏是不是擦了粉,在伏天请他吃“热汤饼”。所谓热汤饼,就是滚热的面条,大热天吃热面,何晏不免满头大汗,顾不得形象,聊起红色的衣袖擦脸,脸色显得更白了。

不过,关于伏天吃面条的民俗,可能要到东晋灭亡之后的南朝。

在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也就是说,农历六月伏天要吃面条,能辟邪。

按照中国古人的看法,五月是一个坏月份,多阴雨,衣物谷子容易霉烂、作物也容易遭受虫害。所以,五月诸事都不吉利,是为“恶月”。为了躲避这个倒霉的月份,人们在这个时段琢磨出很多忌讳,不宜晒东西、不宜盖房子、不宜造船、不宜搬家、不宜结婚……

而到了六月入伏,天气好转,这些事都可以开始干了。为了去除恶月的倒霉气,就要有个仪式。恰好,这时候麦子刚刚收获,就吃个面条吧。

中伏吃面为什么流行于北方?

在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之前,中国农民耕作的单位收成是很有限的。

一般来说,一亩地小麦能收一百多斤。对一个农民家庭而言,他们耕种三年,才能存下一年的口粮。新收下来的麦子,自然是很珍贵的,值得尝鲜。

由于麦子还没有经过长期储存,营养几乎没有损失,里面丰富的糖、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而经过粉碎的小麦颗粒(面粉),再经过水煮,也变得更容易消化吸收。在容易食欲不振的暑热天气,一碗面的价值非同小可。

相比之下,南方不是小麦种植区的地方,就会有别的选择。比如上海人讲究“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人讲究的是“头伏火腿二伏鸡”;南昌人讲究“头伏吃鸡二伏鸭”等,南方的同胞们似乎普遍比北方同胞吃得好一点。可以理解,自从唐代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向南方转移,而北方植被、气候也有恶化的趋势,南方饮食更丰富,也是情理之中。

中伏吃什么面?

中医提醒:吃面要看体质

吃面条要根据体质来吃,才能在享受美味同时保证健康。炸酱面是几种风味面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

平时应酬较多的人,喝酒后最宜吃碗阳春面,不仅解酒,还能起到养胃补身功效。而且由于阳春面口味清淡,老年人和儿童都适合吃。

兰州拉面,牛肉补气,有驱风寒之功能,又佐以生葱、生蒜、香菜等调味,味重油多,所以有滋阴补肾、强身壮体等功效,比较适合体弱、气喘的人食用,能起到抗疲劳作用。

刀削面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别,面较硬且不易消化,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尝试,而老年人不宜多吃了。而且吃刀削面时,可以不采取传统的酱料,加一些鸡丝、肉丝、青椒丝和胡萝卜丝,使营养更均衡。

可见,吃面条是有一定讲究的。老年人不适宜吃较粗较硬的面条,以防消化不良。面条品种多,选择哪种面条食用,要根据个人体质而定,不能盲目想吃哪种面条,就吃哪种面条。

中伏为什么要吃面条 中伏为什么有10有20天

1 中伏为什么要吃面条1.面条是由小麦制作而成的,而中医认为,小麦味甘,性凉,有养心安神、益气除热、除烦止渴、利尿祛湿之功效,中伏十分炎热,此时吃面条能帮助消除暑热。

2.中伏的时候刚好赶上新麦成熟,这时候吃上一碗新小麦制作而成的汤面,能刺激身体汗水的排泄,这样既能尝鲜又驱瘟疫邪气。

2 中伏为什么有10有20天三伏天的时间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的,以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3 中伏为什么最热入伏之后,由于体表湿度过大,此时地面吸收的热量非常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慢慢到了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进入三伏天后空气湿度比较大,而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样导致三伏天十分闷热。

4 三伏天能吃冷饮吗可以稍微吃一点。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这时候是可以吃冷饮的,但是要注意食用量,适量吃一点能起到清热消暑的作用,能帮助缓解炎热感。但如果过多食用就会导致体内体内寒气增加,这样会对脾胃造成损伤,如果引起肠胃不适。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955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