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群体,尤其是像三高、冠心病这种常见的疾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所以学会预防和有效地治疗非常重要!
入秋以后,又到了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
国家级名老中医 郭维琴曾在北京卫视的养生节目中推荐我们一道茶饮——黄芪山楂饮,堪称防治心血管病的良药,制作简单,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郭维琴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国家级名中医,是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郭士魁之女,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郭士魁名家研究室负责人。
血管最怕堵
活血化瘀才能百病消除!
我们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确,人体的气血、经络、血管就像一条条河流,只有运行通畅无阻,才能滋养全身脏腑,保证身体器官正常运作。
而一旦血瘀,心梗、心脏病就都来了!血瘀可以引起很多种疾病:
?脑部血淤,导致脑血栓;
?肺部血淤,导致肺栓塞;
?心脏血淤,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
?下肢血淤,导致静脉血栓。
而在这其中,最严重的血淤就是发生在心脏上。轻者则是心绞痛,重则导致心肌梗塞,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名医推荐中药茶饮
益气又活血,赶走冠心病
黄芪山楂饮
?黄芪 20 克,山楂 10 克。
?用冷开水冲洗后,放入保温杯用沸水 400 毫升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
?服完可再加沸水,共可冲泡两次。
黄芪:补气之王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清朝绣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 2000 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补气、预防心血管疾病,国家级名老中医介绍的主要药物就是黄芪,那为什么还要配合山楂呢?
黄芪是补气之最,人体气力足后就会加速血液运行,再配合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山楂,二者相加,可以起到更好的益气活血的作用!
山楂:活血化瘀
山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之一,也是人们熟悉的健胃消食食物。
山楂还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黄芪山楂饮适合什么样的人喝?
尤其适宜于气虚型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久坐久视,脑力体力消耗大,易感冒,脂质代谢异常,脂肪肝等。
一般人群也可以常服,能够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注意事项?宜白天服用,睡前少服。
?不同的季节配伍不同:春夏季节加生姜 10 克,秋冬季节加枸杞 10 克。喜欢蜂蜜的人群可以在泡好后加入蜂蜜 10 克。
?宜保温杯泡服,不宜煎煮,让有效成分慢慢溶解。泡此中药茶饮,关键之处在于闷泡。
?泡好的中药茶饮不宜久放,以免细菌滋生。
一道茶饮,两味药,经常喝功效胜过药!国家级名老中医的推荐,值得所有人实践~
现在,先把它发给更多的亲人朋友也看看吧,好方法不要私存哦!
擅长喝茶的人,每天喝的茶该怎样去安排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喝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可以安神定志。对于烦躁的人,或者经常有紧张和焦虑的人,每天喝一两杯茶可以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此外,喝茶对人的健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茶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提高脂肪的代谢率。当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会慢慢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和氧化剂能抑制斑块增生,降低纤维蛋白原活性和血液粘度,降低凝血因子,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中的抗氧化剂可以通过将胆固醇转移到肝脏来降低血脂和抵抗动脉硬化,从而降低心脏、大脑和心脏管道疾病的风险。
很多人喜欢汤沟。我觉得烧茶是最好的味道。事实上,这是喝茶的最佳时间。实验证明,喝暖茶其实是最健康的。温茶可能会因茶凉而引起人体“火”下降,随可乐排出。此外,热口茶对食道和胃非常不健康。高温刺激会破坏食道或胃粘膜,影响健康,可能导致疾病。这些粘膜保护食道和胃。热茶一旦洗过,会使食道和胃变得脆弱,所以喝茶是很不健康的。
养成喝茶的好习惯非常重要。如果喝茶的习惯不好,对身体伤害很大,有些是不可逆的。爱喝茶的人要注意晚上不要多喝茶,因为会让你的血液浓度极高。饭前饭后可以喝杯茶,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稀释黏稠的血液,防止胃粘膜的损伤。而且一般情况下,不要喝茶时间过长或空腹,也不要过量适量喝茶,身体会更健康。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54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